賞荷宴 本郡主定將這玉牌交予世子,應……(1 / 1)

初春和煦 阿狸不是梨 4786 字 2024-05-01

蘇初宜麵色蒼白,她沒想到在背後偷偷說未來夫君的壞話,會被當事人聽了去,這下真的是麵子丟儘了。

她堪堪行了禮,不敢抬頭看他:“見過殿下。”

顧青延看著女孩的頭頂發髻上蝶形簪輕輕抖著似乎下一秒便要飛走一樣,他眨了眨眼,看來他這位世子妃還挺怕他。

半晌,他輕啟薄唇,聲音清冷:“本君來邀郡主一同前往後日的賞荷宴,也好將你我二人的婚約告之眾人。”

同去賞荷宴?婚約?告之眾人?

“不可!”蘇初宜高聲道,見其餘兩人看著自己,又放輕聲音,說道,“後日我已與閨中好友約好共同進官,怕是不能同殿下同行。且殿下回京不過數日,婚約一事不急於一時。”

半晌,顧青延才道:“既如此,那本君便先回府了。”

正當蘇初宜鬆了口氣之時,顧青延剛抬起的腿又收了回來,站在她麵前問道:“郡主腰間的玉佩是從何而來?本君看著甚是眼熟。”

蘇初宜順勢看去,她腰間係的是她師父贈予的並蒂蓮樣式的玉佩,聽她師父說是有人報答她的。

“故人所贈。殿下,這玉佩是有什麼問題嗎?”

顧青延搖頭:“並沒有,很好看”他丟下一句沒頭沒腦的讚美轉身離開。

晚間的夏風帶著絲涼意,蘇初宜跪坐在窗邊,半倚在窗沿上,想著昨日蘇至城的話.

“姲姲,這門親事是先帝在世時定下的,甚至傳了口諭,不是你我可變更的。“蘇至城歎息,”你放寬心,待你嫁過去,我蘇家定不會讓你受委屈。”

蘇家仍上京百年世家,自開國以來,代代在朝中當以重臣。儘管蘇家並無不臣之心,但礙於皇帝的疑心,蘇至城便主動提出要結親一事。

原定的本是當朝太子宋景和,可又擔憂外戚專權,將對象改為了惠寧長公主的嫡子.也就是顧青延,故而在蘇初宜出生之時,宋衡便封她為遇安郡主,予她富貴年華。

因她年幼,且顧青延在她出生之際,便和他的父親鎮國公顧順之前往西邊平定戰亂,數餘年不見人,蘇至城便想著等她及笄之後在告知予她。哪想這顧青延,在他準備告知之前,便歸京了。此事便一拖再拖,直至現今。

當年此事知情者少之又少,連蘇暮時也是近日才知曉。蘇初宜頓時有些自嘲,自己的命運被幾人在一間小房子裡便定了下來。

夜間的雲層淺薄,月亮隱隱綽綽地藏在中間,看不真切,就她像十六年來的人生一樣看不通透.

次日,桃天將赴宮宴的衣裙送了上來,說道:“這梨花緞縫製的衣裙,就是不一般些,方才奴婢將它拿出來時,還聞到了陣陣梨香。”

灼華執著木梳替蘇初宜梳發,說:“郡主,今日便束流雲髻如何?”

蘇初宜昨夜未睡好,興致缺缺地點了點頭。

“郡主,前日少爺送的首飾裡有一支金累絲銜珠雲形釵,十分好看。您要不看看?”桃夭呈上金釵。

蘇初宜瞥了一眼,道:“那今日便帶它吧。”

桃夭,灼華看著平日最喜打扮的小姐,今日卻一副提不起興趣的模樣,心下疑惑,卻又不知從何處問起。

“什麼?你與顧青延有婚約?”冷相沂驚得連宮內不得大聲喧嘩的規律都忘了,大聲說道。

林聽晚做了個噤聲的動作,看了下四周,才問:“這是何時定下的?”

蘇初宜拿著魚食朝荷花塘撒了一把:“我出生時便定下了,隻是昨日才知曉。”

冷相沂哂了咂嘴,良久才道:“姑父便忍心將你嫁予一介武夫?”

蘇初看著池塘裡爭食的錦鯉,道:“生在上京便已身不由己,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人人又想獨善其身。那便就要有所得有所失。我既受了家給我的庇護與榮耀,便要替家族護好這份榮光。"

冷相沂與林聽晚相顧無言,也不知該如何去說,隻因她們也是如此。

女席這邊正感懷傷己.男席卻熱鬨非凡.

“那蓮花池邊的可是遇安郡主?”

“定是遇安郡主.整個上京肯定再也找不出第二位這麼傾國傾城的人物了。”

“哈哈哈、你說的是。”

孟川澤執著酒杯對閉目假寐的男人說道:“你這世子妃還真是風華絕代,世間僅有。”他抿了口酒,道,“你知道京中之人如何描繪她嗎?”

顧青延睜開眼,問:“如何?”

孟川澤咂了咂舌:“這都不知曉?懷瑾瑜告訴他。”

正在賞荷的懷瑾瑜頭也不回地說:“沉魚落雁鳥慘喧,羞花閉月花愁顫。”

孟川澤點點頭:“看懷瑾瑜都知曉,殿下,你算是娶到了個寶貝。”

顧青延並未應聲,隻是望著不遠處的女孩。她不知是想到什麼開心事,原先哀傷的情緒一掃而空,臉上揚起明媚的笑容。

明眸皓齒.一笑傾城。

蘇初宜幾人被宮婢領到湖心亭之上時.眾人的賞荷詩已經作出幾首了.

“遇安來了?”溫皇後見她們來了,笑道.“快來,坐本宮身邊。”

溫皇後與蘇母冷氏乃閨中好友。溫皇後為宋衡生下一個太子之後,便因身子的原因不能再生養,可她又十分期望可以有個小公主,便將好友的女兒當半個女兒疼愛,還時常讓太子多多與她接觸,大有將她作為太子妃的意思。

蘇初宜往溫皇後身邊走去,卻看見一旁的惠寧長公主一直望著自己溫柔地笑著。她回之一笑,坐到了溫皇後身邊。

“太子今日在校場練武,沒法赴宴。”溫皇後握著蘇初宜手,展笑道,“不過他托本宮將這個帶與你。”她把侍女遞上來的盒子放至她麵前打開,裡麵是一隻翡翠鐲,“這是上好的祖母綠翡翠,襯你。”

蘇初宜抿唇輕笑:“謝娘娘,殿下賞賜。”

溫皇後又問道:“遇安可要同她們一起作詩,博個彩頭玩玩?”

蘇初宜搖了搖頭:“臣女今日身子不適,冒然作詩,恐擾了娘娘雅興,便不獻醜了。”

溫皇後依著她:"那就陪本宮看看吧。"

她示意侍女可以繼續後,便開始了下輪作詩。

林聽晚起身,緩聲念道:“綠蓋亭邊花正發,紅衣池上水初生。”

孟川澤聽到後,將詩句在心中轉了轉,眼中閃過驚豔之色:“這翰林學士之女不愧是京中頗負盛名的才女,所作之詩,寫荷又無一‘荷’字,頗有風韻。”

“上等,下一位。”

孟川澤見與皇後同坐的蘇初宜沒有起身的意思,便同身旁的顧青延說:“這郡主今日怕是不會作詩了。你可真是沒趕上好時候,沒能聽到上京第一才女的詩作。“見身旁的人沒動靜,他又道 ,“不過方才郡主來時,似乎並未瞧你一眼,莫不是你哪裡開罪了她?”

顧青延抬眸朝上方看了看,隻見女孩撿著果鋪吃著,興段缺缺地看著旁人作詩,時不時間與身邊的溫皇後交流幾句,從未瞧自己一眼,他抿了抿唇,端起麵前的酒杯一飲而儘。

孟川澤用手肘捅了捅懷瑾瑜,兩人見狀.齊齊一笑.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彆樣紅。"

蘇初宜本在看著遠處的荷花出神,聞及此處,她被拉回恩緒,看著作詩的女子。

一身月白色襦裙,一雙桃花眼柔情似水,細腰透盈一握,雖氣質不算上佳,但也有種病西施的美感。

“你是哪家的姑娘?本郡主怎從未在象京中見過你?”蘇初宜問道。

女子徐徐行禮,答道:“臣女是門下侍郎應大人之女,應淺月。”她的聲音柔柔弱弱的,“因臣女幼時身子不好,便被家父送至鄉下莊子養病,前些日子才回京。”

蘇初宜點點頭,頗為讚賞地說:“你的詩作的不錯。”

應淺月:“臣女的拙作獻醜了。”

溫皇後見狀,便說道:“既然遇安喜歡,便設為頭甲,賞銀乾兩。”

應淺月行禮:“謝謝娘娘,郡主厚愛。”

溫皇後又問道:“你現已及笄?”

應淺日答:“臣女及笄滿三年。”

溫皇後又道:“家中可有安排婚事?”

應淺月搖頭:“因臣女身子弱,又常年住在莊子上,家中未曾給臣女安排婚事。”

溫皇後見狀,便與惠寧長公主說道:“本宮記得顧世子也未曾娶妻吧?”

惠寧長公主放下手中的酒杯,回答:“勞娘娘掛懷,子安已有婚約。”

溫皇後心下疑惑:“這是何時定下?本宮怎不知曉?”

惠寧長公主笑道:“是先帝定下的。此事知情者少之少,就連遇安郡主本人也是前些日子才知曉。”

溫皇後怔愣了一瞬,道:“與有婚約的是遇安?”那景和怎麼辦?這句活溫皇後沒說出口。

“正是。”惠寧長公主溫和地看著蘇初宜,“說起來,這算是本宮與遇安第一次隻麵呢。此前一直在興安寺為吾兒祈福,也不能與遇安一同說說話。”她示意婢女裡上來一漆器描金盒子,“這是子安為你特地尋來的極品東珠,世間少有。本宮命人將它做成頭麵送予你。算是借花獻佛。”

蘇初宜示意灼華前去接下,溫聲道:“臣女很喜歡。謝殿下賞賜。”

惠字長公主看了眼站著的應淺月,笑道:“應姑娘者是無事,便退下吧。站著怪累人的。”

這種人她見多了,麵上人畜無害,背後還不知是如何呢。她才不要這種兒媳。

應淺月掩去眼中的不甘,行禮道:"是。"便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賞荷宴草草散席之後,蘇初宜同兩位小姐妹準備前去聽茶樓裡聽書,卻被人攔了下來。

“遇安郡主,”應淺月徐徐行禮,“方才席間之事願你莫要開罪於我。”

冷相沂十分納悶:“你做了何事?初宜為何要怪罪你?”

應淺月做出欲泣卻不敢動作的模樣,抬手輕擦了一下眼角根本不存在的淚水:“臣女隻是仰慕顧世子而已,並無其他之想,方才皇後賜婚之意並非臣女之意……”

“停。”蘇初宜被吵的頭疼,抬手止住了她的話頭,“應姑娘,你剛來上京,怕是不了解上京的規矩。天家尊貴,方才皇後一番言論乃鳳意,豈是你我二人隨意揣測,妄加評判的。此事就此揭過,應姑娘此後莫要再言此等妄語。”

應淺月咬著唇似是受了天大的秀屈般,弱弱地開口:“郡主教訓的是,我還有一事要告之郡主。”

“何事?”

應淺月從荷包拿出一塊玉佩,眼裡充滿不舍地遞給蘇初宜:“此物乃世子殿下貼身之物,殿下回京那日在路上碰巧救下了我,便將玉佩贈予我傍身。既然殿下如今已有婚約,此物還勞煩郡主,還予殿下,替我謝過殿下救命之恩。”

蘇初宜聞言,怔愣了一瞬間,才伸手接過,緩緩道:“貼身之物? ”她莞爾輕笑,如底天上仙人一般,“那應姑娘確實不應留下,待本郡主歸家後,便遣人送還世子。應姑娘,可滿意。”

應淺月沒想到蘇初宜會做如此反應,一時語塞。

蘇初宜點頭輕笑了一下,轉身上了馬車。

應淺月回過神來時,蘇初宜的車已駛去百餘裡,她看著遠去的馬車拽緊了手中的帕子。

自從她穿到這個連曆史上都沒有的國家,就沒人跟這位遇安郡主一樣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就連原身那沒用且重男輕女的爹都對她另眼相看,這遇安郡主憑什麼如怎待她?

應淺月彎唇:“郡主?我便讓你失去你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