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這次出兵表麵上是’清君側‘,實際上也有出自一個老政客的,普通文人看不出的用心。在骨子裡,他還是為著可以到江南攫取更多的權力與財富。可清兵已逼近江南,他不聽彆人勸告,與兒子左夢庚率師東下,直逼金陵,想除掉奸黨,建立新政權。這個消息傳到金陵,馬、阮等人驚慌失措,竟說:’吾輩君臣,寧可皆死於清,而不可死於左良玉之手。‘他們顧不得防禦清兵,撤回原本布置好來防範清兵的江防大軍回保金陵。他們調回駐守淮安的劉澤清軍隊截堵左良玉來師,又借弘光帝命令調史大人速回金陵拱衛京師。史大人反對這種不顧大局的作法,他給弘光帝上疏說:’左良玉不過是為了除掉奸人,還不敢與皇帝為難;而清兵如果打來,則整個宗室都要完了。‘然而弘光帝的答複卻是:"寇至則防寇,寇去則防賊。"魯過給憐兒披上一件衫子,分析道。
“那結果怎麼樣?”憐兒急著問。
“聽家父說,史大人隻得率師轉回金陵,誰知大軍剛到浦口,就傳來左良玉在江西九江病死的消息,閹黨一夥額手慶幸,而清兵這時已乘著淮安部隊回去救援金陵,安徽空虛的當兒攻入亳州,攻破盱眙,再往東進。清軍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又攻下了淮安和泗州。史大人聽到這個消息,連夜冒大雨由浦口又趕回揚州。可是已經晚了。他耗儘苦心在揚州一帶做好的工作全在這幾天化為了泡影,叛徒許定國引導清軍包圍了揚州城,孤城在炮火中岌岌可危。史大人不顧他人勸阻,冒著生命危險突進揚州,帶領百姓將士堅守孤城。”
憐兒熱淚盈眶,半晌道:“可惜我們什麼也做不了!”他看著魯過,忽然跪下道:“魯公子!”
“這是做什麼?憐兒,你起來!”魯過大驚失色,去攙扶他。
“魯公子,我和你直說了吧,現在隻有找到李自成夫人帶領的一支部隊,和你們從前的敵人共同對抗清兵,可能才有一線希望。我原來在堂子裡,也不全是行屍走肉,也幫著做了點聯絡的工作。於今隻有我趕到鬆江去,找信夏哥哥,看看有什麼能做的。不然我成天窩在此地,不是法子啊!”
“憐兒,你起來,起來說話......”魯過頭暈腦脹,隻覺得眼前這十七歲少年十分陌生,“你,你還和李自成有聯係?信夏,那個江南才子,是你的哥哥?”
“我都說了吧......”憐兒拉他坐下,細說從頭。
窗外的雨,霏霏地打在冬青樹上,到處是鳥語花香。魯過坐了半晌,直立起來,向憐兒行了個大禮。
“魯公子!”憐兒急忙還禮。
“憐兒,如今我才知你不僅是奇優,更有拳拳愛國之心,而且竟是出於大家。我居然幻想和一個巨室的後代過一輩子,我真傻呀!”
“魯公子,你救了我,你是我永遠的恩人。我身為大家之後,又是信夏哥哥信賴的人,如今國是如此,不做點事,於心不安。況且,我還有自己的血海深仇。魯公子,你不必管我了,我亦夏沒一點本領,做不了哥哥那樣的人,但我會唱戲。我一路唱到鬆江去。”
“這怎麼成?”
”我不過是優伶出身麼。“憐兒慘淡一笑,”我知道你接濟我,很難。我馬上就走了,金陵城破,不過是一轉眼的事。將來我們再見,也許也不可能了。請你受憐兒一拜!“
”憐兒!我和你一起去!“
”不,魯公子。我手無縛雞之力,你也不過是一介書生。我們不要成為彆人的累贅。我不過殘花敗柳,或許就死在路上了,也無所謂了,可你還有一家人呢!“
魯過還要激論,憐兒一個手刀,砍在他脖子上,扶著他的身體慢慢放在床上,又拜了一拜,說:”魯公子,希望你醒來,就把我忘記吧。“然後頭也不回地走出門去。
“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二十七日,‘殺聲遍至,刀環響處,愴呼亂起,齊聲乞命者或數十人或百餘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匐伏,引頸受刃,無一敢逃者。至於紛紛子女,百□□啼,哀鳴動地,更無論矣。日向午,殺掠愈甚,積屍愈多,耳所難聞,目不忍睹’。這正是‘不提防餘年值亂離,逼拶得歧路遭窮敗。受奔波風塵顏麵黑,歎衰殘霜雪鬢須白。今日個流落天涯,隻留得琵琶在。揣羞臉,上長街,又過短街。那裡是高漸離擊築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簫也那乞丐。”
憐兒站在鬆江的路口,高聲宣傳完,又唱了起來,許多人圍著他聽得膽戰心驚,淚如雨下,更多的人則在逃亡。
狂暴的雨下起來了,人們一哄而散。憐兒慢慢走到樹下避雨。他這時十分狼狽,身上的衣服又臟又破,臉上糊滿塵灰,看不出一點當年的儀表,倒有些像叫花子。剛才唱戲時,有好心人給他扔了幾個銅板,他肚皮也不餓,也沒有賣小吃的地方。他把銅板塞在衣兜裡,坐在樹下。
弘光政權崩潰瓦解了。清軍見大局已定,就揭開假仁義的"代報君父(指崇禎)之仇"的麵具,斥南明政權為叛逆,命令南北各地老百姓都要一致順從他的風俗習慣,嚴格執行"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命令,迫使人民改變衣冠服飾,改變自己的風俗。在古代,中原人民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是動不得的,因此許多人寧願犧牲頭顱,也不願剃去頭發。清軍便叫地主士紳出來宣傳,執行命令。許多有骨氣的士大夫,如曾在弘光王朝做事的祁彪佳、王思任、劉宗周等都決不肯出來為敵人利用,以死相拒,或絕食或效仿屈原投水,獻出了生命,以死抗爭。
憐兒說什麼也不會留辮子。清兵此刻還沒有打到鬆江,但馬上就會來了。他越來越感到前途渺茫。信夏,程長妙......他們還有命麼?
“你是憐兒?”一個僧人模樣的中年男子打著傘走到他跟前,辨認了半天,問。
“董,董說大人!”憐兒激動得幾不成句,“您,您出家了?”
董說看了他半晌,點頭道:“要想留頭,就不能留發。與其讓清兵給我剃了頭皮,不如把這煩惱絲一把割去。昨日我做了個夢,夢見我的頭發掉入池中,變成無數遊魚......”
憐兒聽呆了,雨水淋濕了全身也渾然不覺。
“我的夢太多了,睡不好,睡不好......早晚有一天,我會把我的夢寫下來。我沒有功名,不必捐生,投入空門,一了百了。對了,前年我去金陵,想再聽聽你的戲,人家說你被一個郡王擄走了,現在那個郡王在何處?是成仁了還是投降了?你怎麼流落在此地,變成這個樣子?”
“成仁了還是投降了?”憐兒喃喃,“我不知道。我早就從他家出來了。董先生,您知道夏家......“
”夏先生有功名,自儘了!“
”啊!“憐兒身子一晃,忙扶住身邊的大柳樹,”那信夏公子.......“
”聽說他隱居在山裡,或許和一些殘軍還有聯係,前幾日又有說他去和綠林好漢在一道了,大概要......“董說湊近一點,說:”搞事。嗨,他真是條漢子。“
”綠林好漢?“憐兒愁道,”要我到哪裡去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