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02 13、領導有兩個含義……(1 / 1)

馬工程管理學 soara 1678 字 2024-05-01

13、領導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名詞,指的是領導者,他們是從事領導活動的人;另一個是動詞,即領導,指的是領導行為和過程。都是為了達成組織目標。領導是一個在特定情境中,通過影響個體或群體的行為來努力實現目標的過程。管理也需要協調他人的工作來達成組織的目標。

14、激勵,是組織誘發個體產生滿足某種需要的動機進而促使個體行為與組織目標趨同的管理過程。

15、溝通,是信息的傳遞與理解的過程,是在兩人或更多人之間進行的在事實、思想、意見和情感等方麵的交流。有效的溝通不僅包括信息的傳遞,還包括信息的被理解。這裡的理解並不一定要使對方完全接受自己的觀點與價值,但一定要使對方完全明白信息發送者的觀點與價值。

16、正式溝通,是指通過組織明文規定的渠道進行的信息傳遞與交流。其優點是:其溝通效果較好、約束力較強、易於保密。一般重要的信息會采用這種溝通方式。其缺點是:由於正式溝通依靠組織係統層層傳遞,溝通速度比較慢,而且顯得較為刻板。

17、非正式溝通是,指正式溝通渠道以外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在組織中,許多信息是通過非正式溝通渠道獲得的。最典型的就是小道消息,它們傳播著各種員工所關心的和他們有關的信息。

18、建設性衝突。又稱功能正常的衝突,是指對組織有積極影響的衝突。在建設性衝突中,衝突雙方都關心共同目標的實現和現有問題的解決;雙方願意了解彼此的觀點,並以爭論問題為中心;雙方信息交流不斷增加。建設性衝突可以促進組織發現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及時予以糾正;可以促進組織內部公平競爭,提高組織效率;可以激發員工創造力,防止思想僵化。

19、控製,是指對組織內部的管理活動及其效果進行衡量和矯正,以確保組織的目標以及為此而擬定的計劃得以實現。

20、層級控製也稱為為“官僚控製”“科層控製”,是指利用正式的章程、規則、政策、標準、科層權力、書麵文件和其他科層機製來規範組織內部門和成員的行為並評估績效。常見的層級控製方法有預算控製、審計控製和財務控製。

21、預算控製,就是根據預算規定的收入與支出標準來檢查和監督各個部門的生產經營活動,以保證各種活動或各個部門在充分達成既定目標、實現利潤的過程中對經營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從而使成本費用支出受到嚴格有效的約束。

22、審計控製,是指對反映組織資金運動過程及其結果的會計記錄及財務報表進行審核、鑒定,以判斷其真實性和公允性,從而起到控製的作用。

23、財務控製,是指對企業的資金投入及收益過程和結果進行衡量與校正,以確保企業目標以及為達到此目標所製定的財務計劃得以實現。具體的方法是將企業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等報表資料上的相關項目進行比較,形成一係列比率。常用的比率可以分為三類:償債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營運能力比率。

24、市場控製,是指組織借助經濟的力量,通過價格機製來規範組織內部門(單位)和員工的行為。

25、團體控製,是指將個體融人團體之中,使個人的價值觀與組織的價值觀和目標相統一,通過團體的共同行為範式來實現組織成員的自我約束和自我控製。

26、全麵質量管理,是指“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於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者、員工、供方、合作夥伴或社會等相關者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一種管理途徑”。

27、風險管理,是指組織通過對風險的識彆、衡量和處理,力求以最小的經濟代價為組織目標是的實現提供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動。

28、風險識彆,是指管理者運用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全麵、係統和連續地發現和描述組織所麵臨的各種風險、風險原因以及潛在的結果。

29、風險評估,是指組織在分析既有風險損失資料的基礎上,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方法對特定風險事故發生的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做出評價,以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