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門鬨事 楊啟光終於不用娶王春華了,……(1 / 1)

蓮兒複仇記2 雍龍 2485 字 2024-05-01

長春宮。

嘩啦啦……皇後手持一把小巧玲瓏的紫砂壺,手腕一傾,清澈的水流從壺嘴中瀉下,注入茶盞中,掀起一圈圈漣漪。茶水在杯中旋轉,發出悅耳的響聲。

“怎麼看起來心事重重的。”皇後看著旁邊楊啟光一副心神不寧的樣子。

“啊,沒什麼。”楊啟光避開視線。

皇後苦笑,“你呀你,從小就不會掩飾,什麼都寫在臉上。你這樣子,肯定是有心事。是在為王家的事擔心嗎?”

“不……”他連忙否認。他的確不為了王春華而擔心,但王家的事波及到另一個人,他就不得不擔心。因為,他們還有一個為期一月的約定,現在,隻剩不到十日了。

皇後歎了口氣,“王家發生這麼大的事,想必春華還沉浸在悲傷中,但有些事情,我不得不為你考慮。本想著春華是給你做王妃的人選,但王家現在遭遇這種禍端,我決定重新考慮。”

他心裡終於鬆了口氣,還好,發生這種事,沒人再催著他與王春華婚配了。

可還沒等他這口氣鬆完,卻聽皇後又道:“馮太尉孫女、宗人令馮遠征之女馮知音,賢良淑德、知書達禮、秀外慧中,也是做你正妃的好人選。”

楊啟光眼前一黑。

皇後還在自顧自道:“想來那惠南縣令陳銓之女陳梅,也是京城出了名的才女,與你做個側室,也是極好的……”

……

從宮裡出來,望著外頭豔陽高照,卻感覺這天下沒有一條是自己的活路。今年與王春華一般年紀的他,是到了男婚女嫁的時候,可直覺告訴他,如果這麼認命下去,可能此生與蓮兒再無緣分。

為確認“蓮兒”的現狀,以及確認她能不能信守那約定,他必須儘快找到王家,找到僅存的健全的王家子女王春華,打聽清楚。

轉眼,已是某處王府的大門。

位於皇城一隅,位置低調。規模宏大的五間正門建立在台階之上,青灰色琉璃瓦莊重肅穆,尚樸去華,垂脊上設仙人走獸,朱紅色大門密布門釘,熠熠生輝,紅色漆柱氣宇軒昂,梁枋上繪龍錦枋心渾金旋子彩畫。

打聽到這兒來,他著實花了不少功夫。王家滿門覆滅,那西北麵的側門,雖然已被草草修複,上麵卻還露著一條大縫,透過這縫,還能看見裡頭生著青苔的石磚地麵,這幾日由於無人打理,磚縫裡的草長出了不少,加上前頭兩間廢棄儲物室,遠遠望去窗戶裡邊黑洞洞的,顯得整個西院更加荒涼陰森。伸頭在門縫裡看了不一會兒功夫,他就冒著冷汗縮回了腦袋。這樣一座死了幾十號人的“鬼宅”,王春華一個孤女,顯然也不適合再獨居於此。

王春華搬去哪個男人家裡他並不關心,他隻關心,王家被遣散的仆人裡有沒有他要找的那個人,她又被遣散去了何處。

站在這王府大門,他的腳步有些猶疑。其實他也不是頭一回來楊啟誌府上了,隻是上次追“蓮兒”來的時候並沒有進門,一直躲在門外等候。

這一回,他也發自內心的不願進去。每回看見楊啟誌那副麵相凶惡的臉,再聽著那番圓滑世故冗長的客套,就叫他一個頭兩個大。從小,他最不愛的便是這套繁文縟節,無奈生在最注重禮教的帝王之家,又是皇後最寵愛、相貌最英俊的一位,總是活在“風口浪尖”,時時被關注言行舉止有沒有遵循傳統禮教。若非“蓮兒”,他這輩子都不願與住在這裡的兩個人打交道。

再這麼想,他也隻有硬著頭皮走進去。

見了他,仆人先是一陣吃驚,轉而連忙恭敬地行禮,說要去叫周浦王出來好生招待。

楊啟光忙伸手製止,“不必了,我此番前來,隻是找一個人,打聽一件事,與三皇兄無關,你們不必與他打招呼。”

仆人愣愣地眨眨眼,麵麵相覷。

……

坐在楊啟光對麵的時候,蓮兒一顆心還按捺不住撲通撲通地狂跳。

茶水在茶盞慢慢沉澱,氤氳著茶香,淡雅如蘭花般,讓人心曠神怡,還未品嘗,已仿佛感受到它的溫潤甘甜。蓮兒仍然無心品賞,一顆心已完全記掛在對麵的他身上。

天知道,前世今生,無論哪一世,他都不曾主動找王春華一回,今世竟然費了這麼大心神,也要前往此處,點名道姓的尋她,大約是聽聞王家有難,特地前來慰問,這份巨大的心意,她怎能不激動?

坐在紫檀木雕花方桌的對麵,楊啟光仍然是前世那般英俊瀟灑,麵如冠玉,如刀刻般俊美的麵頰,高挺的鼻梁,一雙長眉如劍,耀眼黑眸如若子夜天星,又略帶著半點柔情,充滿著皇族驕傲與矜貴的氣質,怎能不叫她幾世以來流連難忘?

可他開口第一句話,便如同一盆涼水潑了上來。

“王小姐,這次來找你,冒昧打攪了,我隻是想打聽一下,你那個丫鬟蓮兒,去哪裡了?我與她,還有一個為期一月的約定,算來,期限就快到了。”

就像在皇上書房初次相見時那樣,“王春華”準備好的期待,全部僵在臉上。

儘管對這樣的開場白有所預料,真撂在麵前了,她的心還是像被摔了一下。

另一頭,雖然楊啟光說是說,此番前來不用告知楊啟誌,可仆人誰敢真的不去上報一聲。

坐落在宅院一隅的書齋,遠離喧囂,窗外是一片綠地與小池。書齋並不寬敞,但明朗清淨,方寸之間儘顯素雅之境。陽光透過雕花格子窗欞照射進來,投下一片溫暖的光影。一張寬大的紫檀木雕螭紋扁腿書案,上麵擺著手稿、四寶、筆洗、硯滴等物。空氣中浮著淡淡的檀木香。一旁的櫥櫃上,擺著一個精致的雙麵刺繡台屏和一個手工編織的鑲珠香囊,那是二十多年前,他的母親莊妃生前為數不多的遺物。書齋裡,辟了一處不大的角落,專門用於製壺。他捧著這把“秦權”,正手持刻刀,認真雕琢筆下的刻字,聽聞仆人上報,麵色微微一動。

——楊啟光不打招呼,就進入府上,指名道姓要找王春華,還吩咐仆人“不必上報”,直接自顧自就去見了她,這是要作甚?

哪怕王春華的身份隻是王府的一名客人,楊啟光此舉也是相當的不給麵子。試問,哪有人造訪他人家中,對彆家仆人指手畫腳,說“不必上報”?哪有人造訪他人家中,跟主人連招呼都懶得打,就自顧自去找彆家的客人?

若不是十分了解楊啟光是位反感傳統禮教之人,楊啟誌還以為這家夥是存心來砸場子的。

不過轉念一想,這家夥,也許真是來砸場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