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阿爾:
我一向喜歡你直白地向我透露內心感受,親愛的,無論是夜間書信中有些淩亂的文字,還是從那張紅潤柔軟的嘴唇中吐露出來的話語。
還有你的聲音,無論是低沉、談論學術時情緒高昂充滿了激情亦或是帶著沙啞的喘息、斷斷續續的呻/吟,我無法不沉溺其中,還有細細低語時噴灑在耳邊的氣息,我的阿爾,或許我需要更多。
就像我們一直所探討的話題,感官不斷接受外界的信息,最直接也最直觀,所以無論腦海中如何幻想著,也永遠抵不過現實中真實的觸碰。
你喜歡我的觸碰嗎,親愛的?
當我的手心覆蓋在你的手背,肩膀像是不經意地相互碰觸著,當我的臉埋進你的側頸之中,深深呼吸著獨屬於你的氣息與味道,感受著你身體的溫度。
當你看到這行文字時,腦海中是否也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麵?
你是否也同時在渴望著我的觸碰?
我的指尖所撫過的後背,我的雙唇所親吻的脖頸,你的身體是否忍不住地在微微顫抖?
還有那雙極為漂亮如海洋那般包容而純真的湛藍眼眸。
親愛的,我無法不為你著迷。
情人間的索取是理所當然的,但在此之前,我也不得不先完成我們之間慣例的約定。
上一封書信中,話題從名稱轉向動詞,或許我們可以首先以審視某些動詞確切含義作為例子。
例如安瑟爾謨曾經便對動詞的含義進行深入的分析與分類,依據他的理論,或許我們可以將“做”(do)作為案例而分析,實際上,“做”可以代替任何具有任何意義的動詞,其中也包括它的相反詞“不做”。
如果對“做”的意義進行複雜分類,考慮到其對象以及它是否“做”的原因,我們可以區分其六個意義:
前二者在於主語是直接造成對象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原因;其他四個則是在主語的“做”或“不做”間接導致(或不導致)另一個對象的存在/不存在,間接產生了所討論對象的存在/不存在的情況下發生的。
通過這種分類,我們可以通過“殺”這個詞來分析其含義。
1) 當某人通過行動導致某事物不存在時,可以使用動詞“殺”來表示這種行為。比如,使用索命咒將某人殺死,這就是一種行動,使得這個人不再存在。即:a殺死x = 使x不存在;
2) 如果某人有能力使死者複活,但卻未這樣做。即:a殺死x = a可以使x存在(或不死)而未這樣做。
3) 當某人製造導致他人死亡的條件時,也可以說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做”某事,這裡“做”的含義便是間接地導致某事物的存在或狀態,使其殺死了另一個人。即:a殺死x = a使y存在,y使x不存在
4) 當某人未阻止導致他人死亡的條件發生時,同上,在這種情況下,“做”表示一種間接的行動或不作為,間接導致某事物的存在或狀態,並使其殺死了另一個人。即:a殺死x = a不使y不存在,y使x不存在
5) 當某人未采取防衛措施導致他人死亡時,這種情況下,“做”表示通過不采取預防措施而導致某事物的存在或狀態,使其殺死了另一個人(例如拿走用於自衛的魔杖)。即:a殺死x = a使y不存在,y使x存在
6) 當某人未阻止他人死亡的條件發生時,這種情況下,“做”表示一種間接的行動或不作為,導致某事物的存在或狀態,使其殺死了另一個人(例如未拿走凶手的魔杖)。即:a殺死x = a不使y不存在,y使x不存在
實際上,我們所能得到的結論也非常明顯,不同情況下動詞自然具有的不同含義,但與此同時,行為和結果之間也存在著極為複雜的關係。
而這一點,也理應是如今人們在承擔責任以及被[法律]所掌控的社會中應該著重闡述明確清晰的。
不過,我親愛的阿爾,你一向了解我對於現今魔法部不屑與蔑視的態度,無論是其一貫作風,還是其平庸碌碌的出台政策。
我們需要改變。
為了一個更自由的社會、更真實的未來。
而在我們繼續轉向對不同的意義方式的研究前,我們或許可以暫時引用某個觀點:意義是詞和物的特征。
——人們通過符號來表示一些事物,不是通過使一件事物有意義的製度,而是通過一種習慣或將這兩者聯係起來的某種關係。
你的
蓋爾
ps:姑婆家的貓頭鷹決定違背它們這類物種的生活習慣,想必是它察覺到突兀闖入我們兩人獨屬的臥室似乎不太禮貌,所以決定夜間休息。
“我們要尊重每個生物的喜好與決定。”
親愛的阿爾,這是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