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的重視 林家的“一口香”店鋪逐漸……(1 / 1)

漫漫科舉路 月下相約 2644 字 12個月前

林家的“一口香”店鋪逐漸在西塘鎮上站穩腳跟,憑借物美價廉的優勢在點心鋪子中占據一席之地。

老林頭和趙氏守著家裡的農活,因為生意更好,今年秋收後林家打算再租出去十五畝地,從明年開始,林家人自己種五畝地,完全能忙得過來,剩下的二十五畝就隻收一半的收成。

在村莊裡,土地是很好租出去的。

農戶人家,最不惜得的就是力氣。老林頭做主將二十五畝地租給村裡同族的兩戶人家,都是家中人口多、土地少的人家,額外種這些輕輕鬆鬆,能緩解家裡的溫飽問題。

林家人在萬年富村裡的口碑還是很不錯的。一方麵來源於林家人願意在村莊以及周邊村裡收農貨,另一方麵是林家人的租子最低,隻收五成。

在家裡生意穩定後,林家人也沒有在村裡炫耀顯擺,一家人都很低調地過自己的日子。

林家的房子並不是村裡最好的房屋,在村裡人看來,遠遠比不上村長家的青磚紅瓦大院。

所以,儘管林家在鎮上開了間鋪子,村裡人也沒有認為他們賺了很多錢,因此倒是沒有遭到村裡人的嫉妒。

林恒和兄長們在明德書院的日子也比較平靜,秋收後他們在學禮班開始學習《千字文》。

與《三字經》類似,《千字文》是四字一句,全文整一千字,音韻優美、構思精巧、氣勢雄渾,敘述了有關自然、曆史、地理、社會、教育等方麵的知識,書中還蘊含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武夫子介紹,《千字文》誕生於南北朝時期,是梁朝周興嗣編纂,其成因也頗具趣味性。據記載,梁武帝蕭衍命令殷鐵石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拓出一千個不重複的字,給諸王臨摹。當把一千個字拓出後,梁武帝又覺得“每字片紙,雜亂無序”,於是命令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將這一千個字編成合轍押韻且有意義的文句。於是,周興嗣一夜成書,蒙書《千字文》就由此誕生。

一千字,字字不重,對仗工整,卻能妙語連珠、字字珠璣。武夫子向林恒他們強調,《千字文》成後,周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發皆白”。可見,真正能流傳百世的文章是經過文人嘔心瀝血才能書寫的。武夫子借此警示他們,治學必須嚴謹,讀書作文,要傾儘所有,狠下苦功。

林恒望著紙上的一字一句,似乎能由此感受周興嗣先生當時創作的心血傾注。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音ze四聲),辰宿(音xiu四聲)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矩步引領,俯仰廊廟。束帶矜莊,徘徊瞻眺。孤陋寡聞,愚蒙等誚(音qiao四聲)。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武夫子帶著學童們朗讀幾次,林恒雖不解其意,但是連貫讀下來,也能隱隱感受到字句背後的意蘊,這大概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了吧。

在前世,林恒都是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因此“全文背誦”也就沒有那麼困難。

在武夫子的課堂上,確實另一種教學方法。一般是武夫子帶著朗誦,等學生們讀熟了、讀順了,武夫子再接著講文章的意思,最後再引申背後的道理。

換了學習方法後,林恒並沒有覺得不適應,反而覺得能靈活應用這兩種方法。讀累了,還能跟著大家搖頭晃腦一陣,漸漸感覺自己真的是一個古代的小書童,不再是書本上冷冰冰的古代書生形象。

在班上的學子們大概能背誦全文後,武夫子開始講述表層含義。

武夫子一口氣將《千字文》的內容灌輸給學子們,是因為全書內容連貫,一氣嗬成地講,更便於學生理解,也是意在讓他們快速記憶,能掌握多少掌握多少,先留下大概印象,隨後會逐句詳細解釋。

武夫子本來不期望學子們能全部理解,但是還想借此機會考教一下,於是把每個人都叫起來讓他們對照書本複述意思。

一時間,課堂裡的氣氛格外緊張。

因為林恒坐的位置靠前,左側一列考教完後,就輪到他了。之前的學生,大部分能說個前三分之一,中間多是跳過,最後又能講個幾句,然後在夫子麵無表情的注視下坐下來。

但是林恒卻不一樣,他能將全文的含義都表述下來,“天空是青色的,大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沌蒙昧之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布滿在無邊的太空中。寒暑循環變換,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秋天收割莊稼,冬天儲藏糧食。積累數年的閏餘並成一個月在閏年裡,前人用六律六呂來調節陰陽。……昂頭邁步,一舉一動都像在神聖的廟宇中一樣儀表莊重,衣帶穿著整齊端莊,舉止從容。高瞻遠矚的道理對於孤陋寡聞的人來說是不會明白的,他們隻能愚昧無知的空活一世讓人恥笑。說到古書中的語助詞嘛,那就是“焉”、“哉”、“乎”、“也”了。”用詞雖然與夫子說的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樣的。有些地方用了大白話,一看就是根據自己的理解表述的。

武夫子不由對這個學生有了更高的看法,這不單單是記憶力好的原因,需要對文字具有相當程度的敏感度,更重要的是理解能力強。

學堂中的學生們大為吃驚,武家的小孫子武才哲沒忍住喊出聲來,“這也太厲害了吧,一遍就記住了!”

林恒後麵緊挨著的學子壓力更大,在林恒的影響下,最終磕磕巴巴地說了幾句,武夫子理解地揮揮手讓他坐下。

林恒後麵的同窗也不全是這樣,有機靈的學生在林恒流暢地表述中,開始再次記憶,就像林恒的堂哥們,對於自家弟弟的能耐他們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在林恒行開始複述的時候,就跟著弟弟開始再次學習,所以在所有學子中,理解地算是排名靠前的了。

這也讓虎頭、狗子和石頭他們再次認識到,讀書這件事,跟著弟弟一定沒問題。

這堂課結束後,不少學童哭著回了家,虎頭他們回家向家裡人講述了弟弟在課堂中的優秀表現,老林頭高興的同時也告誡林恒,要謙虛穩重,不可驕傲自滿,林恒自然應是。

這天之後,林恒的大名在書院中徹底傳開了。大家都知道,學禮班中有一個小學童,能一遍就記住《千字文》的全篇含義。

武夫子也再次跟武院長說了林恒的不凡之處,對於學院招收的這個學生,更是覺得如獲至寶。

在今後的學習中,武夫子便表示出對林恒的重視,凡是上課,必要提問林恒,對於他的要求也和其他學生們不一樣。

林恒對於這種特殊的“關照”倒是並不害怕,畢竟前世他也是好學生,天下的老師對於好學生都是一樣的,林恒感激於老師的重視,更是願意下功夫讀書,還要督促自己的兄長們不要掉隊。

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激發了同窗們的好勝心,學禮班這一屆的學習氛圍明顯和其他屆不同,當然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