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一日遊 回家之後,知道家裡的孩子……(1 / 1)

漫漫科舉路 月下相約 3985 字 12個月前

回家之後,知道家裡的孩子們都被書院收下了,全家人都很高興。

“這下咱們可就放心了”,老林頭和趙氏都很滿意。

“什麼時候上學啊?”王氏急忙問道。

“武院長說,後天是休沐日,等休沐日之後再去上學。”林山抱著虎頭和狗子,說道,“上學之後可不能調皮搗蛋了,在學院要好好聽夫子的話”。

“知道了,爹爹”,虎頭和狗子應得倒是乾脆。

“爹,娘,家裡以後有四個孩子要去鎮上讀書,小寶石頭他們還小,每天走著往返怕是不便宜,家裡還要去鎮上做生意,我們兄弟幾個覺得,不如咱們買頭牛吧,耕地、來回都方便些”,林海提議道。

見自家兄弟開了口,林山和林河也趕緊應和道,“是啊,爹”。

“你們考慮得周全,以往大人每天往返也就罷了,現在帶著小孩子,大家都吃不消,就按你們說的,給家裡買頭牛吧”,今天事情順利,老林頭也很爽快。

買牛是大事,一家人裡還得是老林頭出馬,“明天先去鎮上看看,看能不能碰到好的牲口,要是不行,還得去趟縣裡”。

家裡買了牛,以後做農活就不用那麼辛苦了,現下自己家還種二十畝地,另外十畝地租了出去,以後有了牛,更是輕鬆。

“明天,我和兒子們去挑牲口,老婆子,你和孩子們也都去,等兒媳婦們在鎮上賣完棗泥糕後,咱們一家子去給虎頭他們置辦要上學的東西。”老林頭決定帶著一家人都去鎮上看看,以後孫子們在鎮上讀書,免不了要經常去,要帶著全家人去認認路。

見家裡的日子一天天好過,每個人的眉心都是舒展的。

這日子可真有盼頭啊。

第二天一早,全家人就早早起床了。做棗泥糕的,做早飯的,收拾東西的,每個人都是興奮的,包括林恒。

說來慚愧,這是林恒第二次去鎮上。

之前因為年齡太小了,家裡人都不放心跟著去。昨天是懷著麵試的心態去的,一路上都沒好好欣賞鎮上的風景,今天一定要去好好逛逛。

林山三兄弟和老林頭各自背著籮筐,趙氏她們也挎著籃子,走到路上,大人們還得輪流抱會兒孩子,畢竟路途遙遠,要是讓小孩子自己走,怕是中午都去不了。

也正是如此,買牛勢在必行。

一路窩在林海懷裡,聽著林海微微喘息的出氣聲,林恒很安心,也很幸福,心中更是決定一定要好好用功,對得起父母的這份心意。

一家人到了鎮上後,老林頭讓兒媳婦們先去做生意,他帶著兒子們去牲口市場看看,買牛要趕早,去晚了好牛怕是會被彆人挑走。

走到集市附近,遠遠地就能聞到牲口的氣味,林恒皺了皺小鼻子,趴在林海肩上。

林海笑了笑,自家小寶愛乾淨的這點像了他娘,小小年紀就很講究,跟村裡的孩子一點也不一樣。

那邊,老林頭已經帶著家裡人去一家賣牛的商戶去了,他們今天運氣不錯,昨天剛好新到了一批牛。

老林頭站在牛欄外,看著圈裡的十來頭牛,不一會兒,指著兩頭牛問,“這兩頭牛怎麼賣?那頭頭上帶著一道白的,還有那頭肚子上有黑色花紋的”。

牛儈見有人來問,當下熱情地回道,“老哥您好眼光,這兩頭牛都是將滿兩年的牛,各個身體健壯,您看這牙口,看著身形,都是上等貨呀,這樣吧,一看您就是有經驗的老把式,我也不問您多要,兩頭牛都是十五兩,您看中哪頭拉走哪頭。”

聽牛儈這麼說,老林頭覺得這要價還算是實誠,但是買東西嘛,總得講個你來我往,於是又和牛儈講了一番價,最終以十三兩半的銀子拿下。

買到了心宜的牛,老林頭尤其開心。

出了牲口市場,還在教幾個兒子怎麼挑牲口,要看牙齒、毛發、牛的精氣神等等,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老林頭說起來這些是頭頭是道。林山他們也聽得很認真,這些都是生活的經驗。

再過了一會兒,王氏她們賣完棗泥糕過來了。

一家人先是去布莊扯了青色的布,當下讀書的學子們穿的都是青色長袍,“青青子衿”,說的便是讀書人,趙氏打算回去之後給男孩們各做一身,又給家裡的女孩子們也扯了些顏色鮮豔的布,讓兒媳婦們各自給自己和丈夫們選,就是沒給自己和老林頭買,覺得他們一大把年紀,用不著再穿新衣服。

家裡人肯定是不願意的,一個個都不依,最後拗不過晚輩們的心意,一人扯了一身布,花了二兩半的銀子。

雖然很心疼,但是家裡的每個人都有新衣服穿,都喜氣洋洋的。

從布莊出來後,林海帶著家裡人往上次去的書店走去。

這家書店名叫“墨林軒”,店裡就掌櫃的和小二兩個人,見林海他們走過來,一問知道是家裡的四個孩子都被明德書院看中了,當下恭喜道,“恭喜貴府了,明德書院是咱們鎮上有名氣的書院了,夫子們各個都有秀才的功名,一般不對外招收學生,幾位小公子能被書院收下,以後一定能有一個好前途。”掌櫃的真誠地說道。

林海幾人雖然心下高興,但是還比較謙虛,“不敢不敢,他們幾個小子,能被武院長看中是他們的福氣,以後前途什麼的先不說,院長的一番心意確實讓我們全家感激。昨日院長說,要準備一些開門書籍,上次得了掌櫃的提點,這次特意來您這兒看看,有沒有他們這些小孩子們的開蒙書”。

見林海幾人雖是農戶,卻舍得將家裡的孩子們送到鎮上讀書,為人也知恩,掌櫃的還是很願意和這種人打交道的。

當下介紹道,“小公子們要的啟蒙書,我們鋪子裡是有的。有這幾種,你們來看看”。

“啟蒙書一共五本,分彆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和《聲律啟蒙》。這套是咱們書店最好的精裝書,售價五兩銀”,掌櫃的指著一套包裝精致、紙質清晰的書說道。

見幾人都有些驚訝,就指著另一套頁麵整潔但是明顯沒上一套精致的書本說道,“這套是咱家賣得最好的書,印刷清晰,隻要三兩銀子”。

這也挺貴的,難怪古代讀書不易呢,這買書成本就很高了,林恒心下想道。

“還有彆的嗎?”林恒覺得這價格確實有些貴。

“再有就是咱們的手抄書了,這些書是由書生們手抄的,不是印刷而成,但是內容都是準確的,幾位要是不嫌棄,可以來看看,隻要二兩銀子”,看幾人深色有些為難,掌櫃的將幾人引到一處小角落。

角落裡放著一摞頁麵發黃、裝訂樸素的書,林恒拿起來看,見自己也算清晰,當下決定就買這套了。

“爹,就買這套吧,上麵的字句準確就行了,彆的不重要”,林恒指著手裡的書說道。

見兒子懂事,再說這書本的價格都比較貴,現在還是剛剛開蒙,以後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不如就買這套吧。

林海答應下來,“行,就聽你的”。

說完,林恒拿了兩套書,準備兩人一套,打算換著看。

但是林海拒絕了,“既然要好好讀書,你們就一人一套,換著看不方便”,又再拿了兩套。

買完書後,幾人又去看了硯台、毛筆和墨條,都是選的最便宜的,最後書本花了八兩,硯台和筆墨花了四兩,一共十二兩。這花費著實不便宜。

一時間,林恒幾人心裡都有些壓力。

林恒不由問了剛剛就想問的問題,“書店裡收手抄書嗎?價錢是怎樣的?”

掌櫃的也不覺得好笑,回道,“店裡收這種手抄書,但是要字跡工整,小公子怕是還得再練個幾年,才能抄書”。

林恒聞言有些不好意思,確實是有些唐突了,忘了自己年齡還小,前世也沒有過寫毛筆字的經驗。

林海見不得兒子失望,心下又是欣慰又是擔憂,覺得小寶心思細膩,過於懂事了,安慰道,“小寶,賺錢的事情有爺爺和爹爹伯伯們呢,小寶隻要好好讀書就行了”。

林恒隻能暫時打消抄書的念頭,確實,自己年紀還小,還是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吧。

回去的路上,老林頭趕著牛,小孩子們也不時湊到牛跟前,摸摸尾巴,摸摸毛發,看見自家的牛打了響鼻,又往後縮縮。

見他們好奇,老林頭挨個把他們抱上牛背,虎頭他們興奮地吱哇亂叫。

林恒也對這頭牛很好奇,還給這牛起了個名字,就叫“白羽”。

因為老林頭最後選了那頭頭上有一道白的牛,這抹白看著有些像羽毛,所以取名叫“白羽”,家裡人也同意,聽著還怪文雅的。

往後,“白羽”就是老林家的一份子了,帶著林恒他們每天往返。

回到村裡後,見老林頭一家從鎮上回來,還牽了一頭牛,村裡人都很羨慕,就有和老林頭同齡的人說道,“老林啊,你這日子過的越來越滋潤了,連牛都買下了”。

老林頭謙虛道,“都是孩子們的本事,老哥你家也不錯啊,今年家裡有添了個孫子吧”,說得對方也很高興。

村裡人這麼驚訝,是因為這是村裡的第二頭牛,之前村裡就村長家有一頭牛,村裡人有急事才能借用,村長家的牛叫“老花”,被照顧得油光瓦亮的。

村裡的小孩子們也都圍上來看,虎頭狗子他們走在旁邊,神情得意洋洋的,看得林恒暗笑,果然還是小屁孩兒。

回到家後,趙氏準備晚飯去了,讓兒媳婦們各自去做針線,孩子們上學得穿新衣服呢。

林恒另外打算讓他娘給他縫個小書包,說是要裝書本和筆墨。

還是林海提醒,才知道現在的學子們上學會背書箱,這樣可以放硯台和墨條,墨汁不容易灑出來。

果然,每個時代有適合每個時代的產物。書包對於現下來說是不適宜的。

老林頭又讓林海去托親家做四個書箱,林海趁著天還早,又拐到鄰村去了。

晚飯回來時,不止拿了四個大小不一的書箱,還送了四個邊緣是木框做的沙盤,之前老李頭在鎮上給人做工時,聽同行說有人用這種方法練字,老李頭把方法當時記了下來,但一直也沒用處,現在知道家裡的外孫孫要讀書了,自然是要儘可能地支持,就做了沙盤出來。

林恒再一次感歎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