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完牛後,第二天,老林頭拉著“白羽”去鎮上為它量身定製了一套車架,以後孩子們上學就用牛車來回接送,省了不少事情。
牛車拉回來後,果然受到了虎頭他們的熱烈歡迎。
老林頭帶著一群孩子坐上牛車,駕著牛車在村裡繞了兩圈,才讓這群小孩子勉強過了癮。
果然,不管什麼時代,隻要是“駕車”,就沒有男孩子能忍受這種誘惑。
話說回來,時間眨眼就來到了第三天,到林恒他們上學的日子了。
早上起來,林恒他們都換上了學生獨有的青色長袍,拿青色布將頭發包成一個小鼓包,再穿上黑色小靴子,遠遠看上去還真有幾分書生的儒雅氣質。
用過早飯後,趙氏給他們拿了餅子和飯團,中午可以在食堂熱熱吃,也可以在食堂買飯吃,但是初到學院,怕孩子們吃不習慣,就先做了自家的吃食拿去學院。
過了一會兒,林山和王氏他們都收拾好了,就準備出發了。
雖是夏天,早晨起來還是有幾分涼意。
於是王氏她們把小孩子們圍在中間,儘量讓風透不進來。
多虧有了牛車,家裡人不用再背著重重的竹筐去鎮上了。
林恒一路都在欣賞路上的風景,這樣安靜的景色,確實彆有一番味道。
到了鎮上後,林山和林河他們先去賣棗泥糕了,林海把林恒他們送到書院門口,又細細叮囑了一番,看老仆人引著他們進去,才往李氏那裡去。
明德學院共有三位先生,也就分了三個班,分彆是啟智班、修身班和智儒班。
啟智班,顧名思義,就是啟迪智慧,是針對剛入學學子的啟蒙班。
修身班,是為有一定讀書基礎、但無科舉意圖的學子設立的,所學內容比較經世致用,修身班畢業的學生,在鎮上當個賬房、更有甚者去衙門上應聘個文書啥的,是沒問題的,因此書院裡修身班的學子最多。
智儒班,那就是必須有一定讀書基礎,並且有一定的學習天賦,將來打算走科舉路線的學子才能進入的班級,這個班會由武院長親自帶,當然學生人數也是三個班裡最少的。
林恒他們來的,自然都是啟智班。
走進啟智班的院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一副對聯,上聯出自《左傳》“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即楚材晉用;下聯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意為孔子盛讚周武王時期人才鼎盛局麵。
這副對聯掛在這裡,自然是為育天下之才的意思,氣勢磅礴。
進入學堂後,已經坐了十幾個學生,年紀大多是六七歲,有十來個是武家家族的孩子,剩下的都是和林恒他們一樣,從西塘鎮鎮上或者周邊的村莊裡慕名而來的。
林恒和林持(小名石頭)因為年紀較小,個子較矮,就安排在了第一排,共用一張書桌。林健(小名虎頭)和林康(小名狗子)在學堂中年紀稍大、個子較高,就被安排在了第三排,也共用一張書桌。
林恒旁邊的兩個小孩是武家族長的孫子,名叫武文彥和武才哲,是一對堂兄弟,看得出來感情很好,兩人是五六歲的年紀,兄長武文彥為人比較端方有禮,武才哲性格就比較跳脫,目光頻頻往林恒和林持身上看,直到兄長武文彥提醒夫子快要來了,才消停下來。
沒過多久,就見夫子拿著一本書進來了。
學禮班的夫子身穿藏青色長袍,手持一節竹板,麵容嚴肅,嘴角微微向下,看起來很是嚇人,班上剛剛還有幾分嘰嘰喳喳,現下卻是無一人敢說話。
武夫子進門後,看見多了四個人,就說道,“咱們學堂裡新來了四位學生,分彆是林健、林康、林持和林恒,以後大家就是同窗了,要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又衝著林恒幾人說道,“你們來的比較遲,上午先跟著學堂的整體進度,等到了練字課堂,我再單獨教你們”。
林恒幾人比正常入學的武文彥他們遲了一個月,夫子隻能抽時間給他們補習之前學過的知識。
林恒幾人聞言也是鬆了一口氣,幸好落下的不多,從頭開始總要簡單些。
“好啦,我們先來溫習一遍之前學過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學堂上傳來一片朗朗的背書聲。
“今天,咱們學習新的內容,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這段話的意思是稻米、高粱、黃豆、麥、黍、稷,六種穀物是供人食用的主食;馬、牛、羊、雞、狗、豬,這六種動物是百姓所飼養的。喜悅、生氣、憂傷、害怕、愛惜眷戀、憎恨厭惡、及想要擁有的,是人人具備的七種情緒;匏瓜、黏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是八種製造樂器的材料……”
武夫子在講台上滔滔不絕的講著,可見這些內容對他來說是駕輕就熟。
林恒聽得很專注,目光炯炯有神地盯著夫子的嘴,武夫子見學生認真,在心中暗暗點頭。
學禮班上,一般是夫子帶著學生先讀幾遍,將文章讀順了,再去講解字麵意思,進而引申更深層次的含義。
《三字經》作為學子們入學的第一本讀物,文字朗朗上口,道理淺顯,卻意蘊豐富。
林恒這個“偽小孩”讀起來都彆有一番滋味。
上午的時間,武夫子都在反複朗讀、解釋含義和抽查背誦理解情況,抽到不會的學生,自然要賞幾個手板;抽到背誦流暢、理解到位的學生,也會頻頻點頭。
一時間,林恒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小學。這種被老師死亡視線盯著的恐懼感,又回來了。
林恒四人第一天來,自然是全程聚精會神,當然沒挨手板。
而且,現下學習的內容,林恒都能完全接受,一早上下來,不僅對今天學習的內容了熟於胸,也將之前沒學的內容看了個大概。
聽到夫子說休息一會兒的命令,一屋子的小孩子們都歡呼一聲,然後向食堂跑去。
早上過來的時候,學院的老仆就已經把林恒他們自帶的午飯拿去廚房讓廚娘中午給熱上,這會兒林恒四人自然是吃到了熱乎乎的餅子和飯團。
見幾人吃得不一樣,武才哲自來熟地跑過來,和林恒說,“林恒,你吃的是什麼呀,能不能讓我也吃一口,我和你換,天天吃學院的飯,我都要吃膩了”。
林恒很大氣地拿出自己的飯團,遞給武才哲,“你嘗嘗,這是我奶奶給我們做的飯團。”
武文彥見自家堂弟如此不客氣,很不好意思地將手中的飯也分給林恒他們,小孩子們的友誼總是來得很快,一中午的時間,林恒四人就和武家兩兄弟混熟了,也和學院其他的學子相互認識了,虎頭還約著旬假時一起去玩。
下午練字時,武文彥他們都是紙上開始臨摹上午學習的字,武夫子在學生中間穿插著走來走去,偶爾會糾正一下學生們的用筆方式。
隨後,武夫子將林恒幾人喊道旁邊的休息室,這一間屋子是日常夫子們喝茶休息的地方。
武夫子按照之前的方式,給四人講授前麵的內容,說道,“《三字經》句短而易讀,殊便於開蒙,被稱為“袖裡通鑒綱目”,又被譽為“千古一奇書”,前人認為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你們要好好學習,不可有絲毫懈怠”。
林恒幾人應“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出生之時,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後來因為生活和學習環境的不同,彼此間差異也就越來越大。如果不及時教導,善良的本性就會隨著環境的影響而變化。至於教育的方法,應該注重培養專注力,使其有定力……”
武夫子一邊喝茶,一邊講解,林恒幾人聽得有幾分沉浸。
感覺沒多久的功夫,學堂裡有一陣鈴聲傳來,原來已經到了下學的時候了。
林恒感覺學院的夫子講得很好,虎頭他們也覺得有意思,第一天上學就在鈴聲中愉快地結束了。
“下學了,回去後你們要勤加複習,溫故而知新,好了,回家去吧”,武夫子轉身朝屋後走去。
院子裡的學子刹那間多了起來,有一部分向著門外走去,還有一部分年齡比較大的,就住在學院裡,這樣可以更專心地讀書,等旬假時再回家去。
林恒四個和武文彥、武才哲打過招呼後,也向門口走去。
林海三人一早就在門口等著,家裡的孩子們第一天上學,還是有幾分不放心的。
“爹”,“爹爹”,幾人出門後就向父親撲過去。
“唉,爹爹帶你們回家”,林海幾人各自摟著家裡的兒子,和門口的老仆打了聲招呼後,就駕著牛車回家了。
回到家後,虎頭他們笑著和爺爺奶奶、爹娘長輩們講學院裡的事情,虎頭還重點強調了武夫子有一把半尺厚的手板,聽得家裡人心都提起來了,不過虎頭接著又說,自己和弟弟們如何如何乖巧厲害,把夫子教的內容都記下來了,並沒有挨手板。
趙氏她們也很給麵子地誇獎幾人。
一家人說笑著吃完了晚飯。
飯後,林恒和虎頭將三位姐姐叫過來,自覺地教起了三位姐姐,教她們認字、背誦。
一時間,院子裡的聲音都輕了不少。
天色漸暗,林恒將學過的內容在腦海中回憶過幾遍,伴著月色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