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注意 到下午辰時,林海和李氏見沒……(1 / 1)

漫漫科舉路 月下相約 3408 字 12個月前

到下午辰時,林海和李氏見沒什麼生意了,就準備收拾東西去約定好的地方與家人彙合。

到了鎮口,見大哥大嫂和二哥二嫂已經到了,不過幾人的臉色看起來不太好。

“發生什麼事情了,大哥二哥”,林海見狀不由有幾分焦急。

“三弟,你們的棗子賣得怎麼樣?”大哥林山問到。

林海卸下籮筐,李氏將上麵的蓋子打開,看到沒了一大半的棗子,林山和林河的臉色才稍微好些。

“三弟,你看我們的籮筐”,隻見二人的籮筐裡,棗子還剩了大半,與往年的情況完全不同。

雖然這個季節農戶們都會出來售賣,但是自家的棗子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棗子味道清甜,價格又不貴,在鎮上還是比較有市場的。一般等賣到棗子逐漸發軟,那會兒生意才逐漸不好做,但也幾乎剩不下多少。

今年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一定是有什麼變故。

“大哥二哥,你們有沒有打聽是什麼原因”,林海焦急地問到。

“問啦,今年有一戶農戶,在鎮上售賣果子,不知為何,吃了後讓人整個臉部發腫,好幾個人都是這種情況,賣果子的地方就在我和你大嫂擺的攤子附近,周圍人都受到驚嚇,不願意再買農戶手裡的果子,二弟那裡離我近,所以也沒賣出去多少”,大哥林山有幾分無奈。

二哥也緊跟著歎口氣說道,“照這種情況,明天再來也是一樣,這麼多棗子,可怎麼辦呀?”

見兩位兄長都手足無措,林海安慰道,“明天咱們兄弟三個都先去我那裡試試,要是不行咱們再想辦法,現在先回家吧”。

幾人收拾好籮筐,背上棗子出發,與來時輕快和期待的心情不同,回去的路上,大家的步伐都有些沉重。

回家後,虎頭、狗子、石頭和林恒幾人等在門口,見到父母回來了,各自撲到家人懷裡。

林恒卻注意到爹娘和大伯他們的臉色有些不對,一旁的老林頭和趙氏顯然也是發現了。

真正的小孩子們卻沒有發現父母眉眼間的憂愁,虎頭照舊在自家爹爹林山的懷裡,抱著林山的脖子搖晃道,“爹爹,爹爹,你給我們買糖了嗎?”

林山幾人回來的時候一直在發愁賣棗的事情,忘了答應會給兒子買糖了,畢竟往年生意還不錯的時候,每次回來都會給家裡的小孩買點小零食,今天倒是完全忘記了。

“爹爹忘記給你買了,下次會記得給虎頭買的”。

虎頭一聽就不樂意了,好不容易盼到爹娘去鎮上,結果爹爹還忘記給自己買糖,那自然是不肯依,“爹爹騙人,說好要給虎頭和弟弟妹妹們買糖吃,爹爹騙人”,虎頭哭鬨著。

林恒見情況不好,還沒來得及阻止,就見虎頭哭鬨起來。

王氏心疼丈夫原本就一路憂心忡忡,現下又臉色尷尬,當下嗬斥虎頭,“這麼大的孩子了,還這麼不懂事,不體諒父母辛苦便算了,還鬨著,沒見弟弟妹妹們都沒要糖吃,就你嘴最饞”。

虎頭被母親罵了一通,本就沒吃到糖,還挨了頓罵,心裡更是委屈。扭著身子從爹爹身上下來,跑回屋裡去了。

王氏雖然心疼兒子,但是也想讓他長個教訓,沒管虎頭,“爹娘,咱們進屋去吧”。

見王氏教訓孩子,老林頭和趙氏都沒插手。

一家人進屋後,二伯娘小趙氏帶著剩下的小孩子們回西邊屋去了,小孩子們見氛圍不好,也乖乖地跟上去了,隻有林恒仗著自己膽子大和爹娘疼愛,靠在林海懷裡聽大人講話。

老林頭問道,“怎麼了,一個個的臉色都不好看,答應孩子的事也沒辦到”。

林海見爹娘也跟著操心,接過話道,“爹,娘,今天咱家的棗子賣得不好,不到往年的一半。”

“怎麼回事,以往不都挺好賣的嗎?現在還是棗子剛上市的時候,按理說,這段時間是最好賣的”,趙氏一聽,話中難免帶了幾分著急。

“是這樣的,今天大哥和二哥擺攤時……”,林海向爹娘解釋了一遍。

大家都沉默了,這種情況,確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遇到這種事情,是挺倒黴的,但是買賣本來就是你情我願的事情,總不能強迫彆人去買。

林恒在聽到吃果子的人的摸樣後,心中有幾份猜想,這不正是過敏的症狀嗎?

這果子,很可能就是芒果,有人對芒果過敏,吃後就會臉部發腫,嚴重的還會全身長疙瘩,甚至可能窒息。

也不知道是哪家農戶,在山裡見到野生果子了,可能自己嘗著味道不錯,彆人也不認識,拿到集市上賣了,剛好有人過敏,才發生了後麵的事。

看來自己以後也能多去山裡看看,說不定就會發現什麼。

當然,現在自己還太小了,哪裡都去不了。

不過,這倒是個推出棗泥糕的好時候。

林恒前段時間就一直在回想現代“棗泥糕”的做法,好在沒有忘記。

之前還在發愁怎麼讓家裡人接受,自家動手做棗泥糕,現下倒是個好機會。

正好家裡的棗子不好賣,不如讓家裡人嘗試做棗泥糕,林恒敢肯定,一定比直接賣棗賺得多。畢竟一個是賣原材料,另一個卻是銷售加工品了。

就在一家人都在陷入沉思時,林恒不經意地說道,“吃糕糕,棗糕糕,好吃”。

其他人都在當小孩子貪吃,隻有林海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是呀,自己怎麼就沒想過,可以試著把家裡的紅棗做成棗泥糕,一開始可能沒有點心鋪子裡賣得好吃,但是可以一步步改進,而且自家做的棗泥糕價格低,說不定會有人願意買,再退一萬步講,就算是賣不出去,也能做了自家吃,東西也沒浪費。要是做成了,還能給家裡添一筆收入。對此,林海還是很有信心的。

林海一把將林恒舉過頭頂,笑著說,“小寶啊,可真是爹的小寶貝,爹想到辦法了”。

林恒被自家爹爹嚇了一跳,忙摟住爹爹的脖子。見爹爹這麼激動,林恒知道,爹爹一定是想到了要做棗泥糕,不枉自己裝小孩撒嬌要吃的。

“老三,你想到什麼辦法了,快說”,老林頭見三兒子這麼不穩重,把孫子報過來,語氣驚喜地問到。

“爹,我是這樣想的,既然棗子不好賣,那我們就不賣了”,林海篤定地說道。

王氏一聽就著急了,“不賣棗了,那可不行,那咱們的棗子怎麼辦呀?”

老林頭和趙氏想起小寶剛才的童言童語,當下有幾分反應過來,看自家兒子兒媳還有幾份不明白,就說到,“老三,彆賣關子了,和你哥哥嫂嫂們講清楚”。

林海被老林頭瞪了一眼,也沒有不高興,笑著說道,“大嫂,咱們是不賣棗子了,咱們改賣棗泥糕”。

聞言,林山、林海、王氏、小趙氏和李氏都有幾份驚訝,小趙氏不由說道,“可是,咱們不會做棗泥糕呀”。

趙氏接過話,“不會做,咱就學,反正棗子是自家的,做不好也可以自己吃,要是做好了,就多了一門手藝,以後可是能傳給下一代的”。

老林頭也滿意地點點頭,說道,“你們娘說得對,咱們莊戶人,像我,種了一輩子地,好不容易才有現在的二十四畝地,有了你們三個小子,以後分下去,一人八畝地,夠乾什麼。以後你們也都種地了,種一輩子,辛苦攢下幾畝地,再分給孩子,祖祖輩輩都在泥土裡打交道,咱們難道也想孩子們也過這樣的苦日子嗎?”

老林頭心裡有幾分難過,自從自己當家以來,自問勤勤懇懇,每天辛辛苦苦做農活,這幾年收成也不差,可是家裡的情況雖然有所改善,還是和鎮上的人不能相比,更彆說縣裡的人了,難道自己就是祖祖輩輩的農村人的命嗎?老林頭心裡不服氣,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但是起碼從他身上得出了經驗教訓,不能讓他的兒子們種一輩子地,光種地,又辛苦又沒出息,不如掌握上一門手藝,就像老三媳婦娘家那樣,雖然是個木匠,聽起來沒有農民好聽,但是人家吃喝不愁,不想自家家裡,吃飯都不能放開肚子吃。

老林頭的話,更是讓林海堅定了做這件事的信心,同時也點醒了家裡其他人,是啊,憑什麼我們就隻能種地呢,不就是做棗泥糕嘛,乾啦!

想想未來的前景,林山興奮地說,“爹和三弟說得對,咱們以後就做這個棗泥糕”。

林河也激動地說道,“對,我讚成大家的意見,以後咱們家小孩兒也能暢快吃棗泥糕了”。

家裡的婦人們更是相互看著,相信各自丈夫嘴裡的期望一定會實現。

林恒聽到自己的第一步目標達成了,也很開心。

趙氏將孫子接過,“真是奶奶的乖孫孫,咱們小寶以後能一直吃糕糕了”,說著親了林恒一口。

林恒美滋滋的,看到家裡人都在開心地笑著,期待著,發自內心覺得自己的到來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