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林海和兩兄長再次來到西塘鎮上,當然,這次他們的目的並不是賣紅棗,而是買些棗泥糕回去研究。
走到鎮上比較出名的一家點心鋪子附近,這家店名叫五芳齋,是鎮上點心鋪子生意中最好的一家,上次林恒的大姑林桃花就是在這裡買的棗泥糕。
走到五芳齋門前,三兄弟都有幾分不好意思,但是林海還是克服了心中的羞怯,給自己鼓勁兒,暗暗想,反正又不是鎮上也不是隻有這一家賣棗泥糕的,再多上一家,不一定對這家店構成威脅,如果以後賣得好了,他們也可以不在附近售賣。
林海走進去後,先是大致瀏覽一遍鋪子裡的點心,果然不愧是鎮上最出名的點心鋪子,隻見鋪子裡麵明亮整潔,各種糕點整齊地擺放在木架上,店裡生意熱鬨,夥計臉上掛著熱情的笑容招呼著店裡的客人,見三人沒見過世麵似的打量店裡,倒是也沒有露出嫌棄的眼神。
有一個夥計跑出來問道,“三位客官想要什麼點心,小店有新出的玫瑰酥,是從咱們平江府傳過來的,鎮上的鋪子裡隻有我們家有,也有蜜餞棗泥糕之類的,在我們店賣的很好的,各個價位的都有,三位客人隨意挑選。”
小夥計機靈地介紹了幾種賣得好的點心,雖然看幾人的衣著打扮,不像是能買起玫瑰酥之類的人,但是夥計牢記掌櫃的話,不能小瞧任何一位客人,哪怕他看起來不一定能買起點心。
見夥計沒有輕視他們的意思,林山和林河稍微放鬆了下來,林海問道,“店裡的棗泥糕怎麼賣呀?”
小夥計原想這幾人估計就問問,並不打算買,現在看來,倒是能做一單生意,“三位客官,小店的棗泥糕香軟可口,老少皆宜,隻要十二文一斤”。
林山和林河微微吸了一口氣,這小小的點心,價格居然比肉還貴。
林海打聽到了棗泥糕的價格,心想要是這能做成,這其中的利潤可能挺高的。
當下也不再猶豫,笑著說道,“來上兩斤吧。”
夥計見生意做成,自然是忙不迭地幫忙切割稱重,“客官,二斤一兩,算您兩斤,收您二十四文”。
“行,裝起來吧”,林海拿過隨身攜帶的布袋,讓夥計放進去。見小夥計自動抹零,三人也沒有那麼心疼了。
“客官,您慢走,要是吃的好,下次還來我們店裡”,小夥計熱情地把三人送出去。
“二弟三弟,這家店鋪的夥計還蠻好的,怪不得人家的生意好呢。”林山出門說道。
“是啊,大哥,那家店又大又亮堂,小夥計也熱情,店鋪裡的生意真好,有這麼一家店,一年下來得賺多少錢啊”,林海羨慕道。
“大哥二哥,要是咱們得棗泥糕賣得好了,說不定也能在鎮上開一家店呢”,林海覺得,既然準備做糕點了,又要有一定誌向,萬一實現了呢。
聽了林海的話,林山和林河心中也不由生起了憧憬。
回去的路上,三人路過了上次賣紅棗的地方,發現今天來賣瓜果的農戶確實變少了,偶爾幾家繼續售賣的人,也不多生意不好。
三人心中不由慶幸道,“幸好不打算繼續賣紅棗了,要不然看著多糟心啊”。
回到家中,一家人再次聚集在堂屋裡,林恒心想,這估計是要正式開始做棗泥糕了。
果不其然,林海將棗泥糕拿給母親趙氏,趙氏這次準備給家裡的每個人都分一小塊兒。
“大家都嘗嘗,看看能不能吃出這棗泥糕裡都有些什麼。”趙氏說道。
大家長的智慧果然是不容小覷的,奶奶趙氏讓所有人都嘗嘗,與現代的試吃員有點類似,也是集合所有人的智慧,一起群策群力,就連他們這些小孩子也沒落下。
一家人拿過糕點後,細細品嘗著,想要儘可能地吃出原材料的味道。
林恒的大伯母王氏最先憋不住話,說道,“娘,我吃出紅棗味兒來了”。
趙氏斜了她一眼,“這還用你說,棗泥糕不是用紅棗做的是用什麼?”
林山拉了一把自家媳婦兒,說道,“娘,這棗泥糕甜甜的,裡麵應該放了糖”。
趙氏“嗯”了一聲,記下來。
過一小會兒,林恒的娘親李氏說道,“娘,這棗泥糕味道香美,是不是放了雞蛋”。
趙氏說道,“也有可能,咱們一會兒試一下”。
小趙氏也接著說道,“這棗泥糕看起來蓬鬆,吃起來細軟,應該是加了麵粉”。
趙氏滿意地點了點頭。
林河接著補充道,“要想棗泥糕好聽,我覺得還要加點油,娘,您看每次裝完糕點後,咱們的布袋上是不是都有一圈油印?”。
“老二說得有道理,你們接著說”,見大家集體發聲,老林頭和趙氏很高興,家裡人都心齊呢。
林恒見一家人把大致材料都猜得八九不離十,心裡也很高興,看來這門生意確實可以做。
“娘,今天我們在鋪子裡,看見好多點心的模樣都挺精致的,雖然咱們走的不是價高這條路,但是也可以把點心設計得精巧些,上麵再撒些白芝麻或者是黑芝麻,就更好賣了。”林海將話題引到了棗泥糕的做法上。
小孩子們跟著發言,“奶奶,這棗泥糕裡麵沒有棗核,吃著方便呢”,虎頭見大人都在說話,也跟著說道。
林月心思細膩,說,“奶奶,棗泥糕裡麵沒有棗皮,你看小寶弟弟吃的多歡快呀”。
確實,被林月這麼一點,大家也想到了,做棗泥糕時,需要先去皮。
林恒心裡給自己的哥哥姐姐點了個讚,這兩人是說到具體細節上去了。
至於他本人,要是發表意見也未免太奇怪了。
見家裡小孩兒都在一起參與,共同想辦法,長輩們心裡都是滿意的,老林頭想到,以後家裡的事情也要孩子們慢慢參與,時間長了,一方麵能拉近彼此的關係,另一方麵,也能鍛煉家裡的小孩,以後遇到事情,心裡不慌。
趙氏見大家都說得差不多了,將大家說的都記在心裡,就準備帶著三個兒媳婦開始做棗泥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