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煩惱 從竹筐裡取出從衙門口和各店……(1 / 1)

從竹筐裡取出從衙門口和各店後門搜羅來的紙張,撫開鋪平,便坐在凳子上看了起來,嘴裡念念叨叨的,時不時還拿手指圈圈紙上的字,嘴裡卡殼時皺皺眉頭。

許是堂屋門開久了,外邊風吹多了,小家夥還有點掉鼻涕。

小少年看看外邊的天,是比剛才暗了不少,但等的人還沒到。

許是心想事成,許是母子連心,正躊躇著要不要去尋,人就推門進來了。

“娘!”小少年迎了出去,還不忘拿碗壓一壓紙張。

雖是被喊作娘,卻也隻是個二十四五歲的年紀,在尋常鄉婦人裡卻長得較為年輕精神了些,看來是家庭和睦,心態好。聽見自家兒子喊著跑了過來,宋娘子也是高興的很,抱了抱兒子,牽著手就往屋裡走。

稍合上門,宋娘子握了握兒子的手,反倒是自己的手冷了些,忙鬆開,彆嚇著孩子,“乖乖回來多久啦?”

被喚作乖乖的小少年貼心地幫自家母親倒好熱水,乖巧回話:“天沒暗就回了,剛好遇上牛大哥和大六哥上門拿貨,他們拿完貨回去了。”

宋娘子知曉,自家兒子年紀雖小卻是個能扛事的,很多時候她都是放心叫孩子自己去招呼人的,多接觸點是好事,“嗯,你辦事娘放心。”

“還有,娘,今天的菜也買好了,在灶房放著呢,飯熱過了,火也生好了,要煮了嗎?”小少年乖的很,邊看紙張邊回著話,活像個小大人。

宋娘子也不知道自己怎麼生了個這麼省心的,該是早去的丈夫看自己一個人在世孤苦,所以讓孩子長得那麼會體貼人,這麼一來倒是又有點想那家夥了。

“行,天也不早了,我這就去煮飯,很快就能吃上了。”

小少年一聽,也忙下了凳子,牽了自家母親的手,“我幫娘一起煮,灶房暖和,等下在灶房吃飯吧娘。”

看小家夥問能不能在灶房吃飯機靈的樣子,宋娘子就歡喜,揉了一把乖乖的頭,“行,想在哪吃在哪吃。”

“好。”

母子二人就在灶房搭手煮起了晚食,不時又布好了三把凳子在灶房用起了飯。

一人一把小凳子,飯菜放在大凳子上,小少年吃得香,婦人看得欣慰。

筷子用的不算利落,夾起來還會掉根細的菜梗在凳子上,宋娘子都會幫著給夾到碗裡,母子倆笑了笑,想起那句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對了娘,明日我把最近咱的紙張再賣了,銀子就夠了,我想再買冊書,開年我想去考童生。”小少年越說越慢,不知道自家母親同不同意,有些躊躇。

怕母親覺得負擔不起,又補了句,“不用擔心銀子,我年前就有去鎮上幫鋪子裡的哥哥姐姐看信,還趁早去山腳撿了柴火賣,夠了的。”

看著孩子年紀小小的,卻處處體諒家裡情況,宋娘子那是眼一熱,心裡有點酸。

小少年以為自家母親不願得快哭了,有點著急,忙安慰,“算了算了,娘你彆哭,我不去了。”

小少年演技哪有那麼精湛,強裝無所謂但語氣裡還是透了點不舍。

誰知宋娘子一伸手就是一個小丁殼給了乖乖,“誰說不讓的,你就得去,你娘可在外邊炫耀你多聰明,以後肯定給娘掙個貴老太做,年後你就去考,要考幾次考幾次,娘和你爹早就給你攢了錢了。”

乖乖也沒料到,自家娘平時在自己麵前不顯山不露水的,原來自己在她眼裡這麼好,當即也有點想哭了,“好,娘,那我明日順道給夫子送年禮,跟他說說,過年我就著手準備,開年就去考。”

“行,你準備好了就行,你爹留的,你娘攢的夠花了。”宋娘子平時就不怎麼嚴格,知道孩子有主見就隻管支持了,但吃著吃著又想起事來,“跟娘說說,你攢了多少銀子了。”

乖乖乖乖抬起頭,還帶了點小驕傲,明明是書生,卻也財迷了點兒,“自從跟了夫子,有小四兩了。”

宋娘子挑挑唇,心想幸好沒被比過去。

自己織布繡衣,一月能有半兩,加上其他零碎工,差不多一兩銀子,沒比這識字的小子賺的少,心中鬆口氣,但明麵上還是要鼓勵孩子的,“很多了,不愧是我和你爹的娃,就是會賺錢。”

“哪裡,娘。”乖乖還不好意思起來了,紅紅的臉,怪逗人的。

宋娘子今晚高興,肚裡多下了小半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