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眾裡尋他(一)(1 / 1)

芒種: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侯反舌無聲。

白天氣溫日漸升高,好在早晚兩頭溫度宜人,忘掉之前那些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事情,開始重新投入到日常。圖畫院每日的功課依舊忙碌,徽宗皇帝給的壓力大,知命這條小魚被串在大串上,縱然她是皇親國戚也每天忙得腳打後腦勺。好在宋朝節假日還是比較多,讓她可以間歇性休息喘口氣,不至於累的背過氣去。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裡共計可以放假70多天,比如:元日、元宵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5個大節各休假7天。而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日7個節日各休3天,一共21天;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春社、清明、上巳節、天祺節,立夏、端午節、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秋分、授衣節、重陽節、立冬21個節日各休假1天,合計21天。

宋朝沿襲了唐朝的旬休製度,但元日、寒食、冬至各放假七天;天慶節(正月初三)、上元節、天聖節(太後生日)、夏至、立春、人日、中秋節、清明、七夕、末伏等節日也可放假。春節期間,幾個節假日連在一起,可以說從臘月到正月基本上都在放假,啥事都不用乾。官員們從臘月二十,就可以準備回家省親了,正月二十才會回來上班。有人考據過,宋代春節期間的假期長達二十八天,可以說是曆史上最長的春節假。得虧這些美妙的假期能讓畫師們有喘息之機,細細思索創作。

“造乎理者能畫物之妙,昧乎理者則失物之真……惟畫造其理者,能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心會神融,默契動靜於一毫,投乎萬象,則形質動蕩,氣韻飄然矣……”

夫子在前麵滔滔不絕的文言文輸出,聽不太懂,不過有了臥龍鳳雛兄弟講解,大致明白了意思,今天授課內容講一個“理”字。自宋徽宗時期,更是對畫家提出“審體物形”的嚴格要求。宋徽宗對於繪畫“形似”的苛求,引導了畫家對自然物象的深入研究,並從中掌握其生長、運動的規律。

前幾日徽宗皇帝審稿批複裡說她筆墨功力尚欠火候,她知道這話說淺了,給她留著顏麵呢!畫師們卷上天才是王道。她在現代社會縱然天賦異稟,加上從少年時代被爸爸媽媽送去少年宮學畫畫才不過十幾年,身邊這些老家夥們胎教都是皴擦點染,能一樣嗎?想到這裡,真是著急,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古代和現代一樣,人多了競爭也激烈。

午休時刻,那個平時不不顯山露水的同學楊士賢過來向知命打聽起來:“聽說上次西園雅集,官家當眾引薦趙祗侯和司諫府王小官人交友,官人真是好運道啊!能跟這樣的人攀上關係。”這話說的,知命無奈的垮著臉,你就是上次把我的紙扔掉的那位?算了,不和他一般見識。和貴人結交,你當真以為是好事啊?這年頭躲起來悶聲發大財才是硬道理,誰要那麼招風啊!引得眾目睽睽的被當做靶子一樣被圍觀。話說王宗堯他爹、徽宗的寵臣王黼風評甚好,世人皆稱其“美風姿,目睛如金,有口辯,才疏雋而寡學術”,王宗堯也被評價“妙年潔白,風姿鬱美”有唐王摩詰之風采,他長得那副妖孽的樣子。那天沒來得及看王黼那帥老頭長什麼樣子?”話說他們家可真大,真好看!都說徽宗這一朝,從皇帝到大臣都奢侈無度,她算是見識了。

“算了,隻是插曲,以後這樣的場景還是不去為妙,少生事端。”知命勾線中途搖了搖頭,讓自己彆胡思亂想。

“我就是個普通畫院小子,人家高門顯第的抬舉我,才出了回風頭。我才沒那麼大臉麵去攀關係呢!誰家認得我是誰啊?”這樣胡亂回複了一遍,自黑讓對方無處可黑。

“我道也是。”對方心滿意足的回了句,就各自忙開。

楊士賢這個人好生奇怪,平時和他幾乎一點交情都沒有,某次知命讓翠萼去送酸梅汁給眾人,擺明了要放低姿態廣結善緣,隻有這個人給酸梅汁退回來了,現在又突然過來陰陽怪氣來這麼一問,知命心裡稍微有那麼點不舒服。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

宣和殿前麵中的荔枝熟了,紅彤彤的果實飽滿喜人,這天徽宗高興把畫院眾畫師都叫過去畫,旁邊懶散著經過的孔雀要攀到藤墩上,紅紅綠綠,煞是好看。不知為何,官家隻掃了一眼畫師們的畫,就黑了臉走了。

夫子悶著氣回來,看樣子是挨了罵,但還是努力壓著火氣問大家,孔雀升墩先舉右腳還是左腳?眾人麵麵相覷,不知如何回答。一個弱弱的聲音說:“右腳?”“未也。”眾人愕然。過了幾天再問夫子,不知所對。官家降旨曰:“孔雀升高,必先舉左。”眾人駭然信服。從此畫師們就像是被架上了永動跑步機,卷的更厲害了。

這天,知命下了圖畫院,揉了揉酸痛的肩膀,看沒人趕緊伸個懶腰。再這樣下去肩周炎和頸椎病都會找上來的。邊走邊想著晚上穠芳會做什麼好吃的,一不小心和一個奔跑著的人撞在了一起。

“對不起對不起。”知命趕忙道歉,對方的紙頭、草稿、卷軸撒了一地。知命趕忙幫忙撿起來收好放到對方手裡,咦!是他。

那個先前和夫子爭論的小白臉,文書庫的那個。

剛才撿手稿的時候發現了很多草稿都出奇的精彩,那些山水大勢開合,人物暢遊於山水之間,比例標準,色澤高雅,頗有前朝山水之遺風。

“謝謝。”少年回了禮道謝,公鴨嗓調子低了一些,聽著順耳多了,不像之前那麼嘎嘎的尖利。

“請問,郭夫子在嗎?”

“夫子出去了,今天初十休沐,但是夫子家中有事,就提前出宮去了。”

“還是來晚了一步。”少年喃喃道,有些失望。

“你,又回了圖畫院?”

“還沒,夫子說讓我準備好50張山水、1幅長卷,他會考慮讓我回來,今天是期滿,我以為夫子會等我。”

夫子也忒狠了,聽說文書庫日常工作繁忙,這些作品得是熬了多少個夜晚才能畫就啊!都說“廢畫三千”,這麼短時間內能攢這麼多作品,當真不容易啊!這孩子還真是單純的可愛。

“內個,趙官人,之前是我衝撞了,我看了您的作品還有詩,您是當之無愧的。是我氣量小了。”

“我知道了。”知命看穿了他費力組織語言的尷尬,阻止了他繼續。“如果能回到圖畫院就好好畫畫吧!其他的不要多想。”頓了一下,又說道:“如果你信得過我,可以把這些留下,我替你保管,明日夫子回來我幫你呈給他,至於成與不成,看你自己本事和造化。”

“多謝趙官人。”少年臉上露出喜色,又謝了多遍將圖畫都放好才依依不舍離開。

哎!一不小心動了惻隱之心,又多管了一件閒事。

休了一日的夫子容光煥發,早早便回了來。知命混熟了也敢打趣了:“夫子日安,師母給做了什麼好吃的呀?”

“你這猴頭,喏這是你師母做的你愛吃的脆筋巴子。”

“謝夫子。”知命不客氣笑嘻嘻的接了過去。

“夫子,您看看這幾幅作品怎麼樣?”知命拿出了前日那個毛頭小白臉的作品。

夫子睿智,看出這不是知命的筆跡,微微皺眉,但還是耐心指點。

“這個地方皴法和筆墨和你一樣的問題,需要精進。知命,你要知道繪畫重線條、筆墨。尤其是對象的表現形態,更講究對筆、墨的運用。線條不僅有長短、粗細、方圓、曲直的不同,而且還有濃淡、乾濕、輕重、剛柔、虛實的變化,筆墨表現力極為豐富。潑墨、皴擦、點厾、渲染等繪畫手法也很講究筆墨的表現力。你去龍圖閣看看曆代那些名家:顧愷之、展子虔、徐熙、黃荃……縱然畫分三科,但哪個畫家不重視筆墨?你要練得“力透紙背”、“力能扛鼎”、“入木三分”得時候,就成了。不過你這些地方也可圈可點,展子虔改變了“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山水樣貌,丈山尺樹寸馬豆人,畫麵更和諧。這些畫作顯現也脫離開前人,大有展子虔之風采啊!”

“多謝夫子謬讚。”不知何時,門口站了那個小白臉。

夫子又回歸到學究派頭,哼了一聲:“是你啊?怎麼,憑幾張畫就想回來啊?”

這老頭除了嚴肅刻板,還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嘴硬心軟,知命忙替小白臉求情。

“夫子,您罰也罰了,他這些日子畫了這麼多畫,質量都上乘,可見心意。您就讓他回書畫院吧!我相信他……”知命這才反應過來,還不知道他姓甚名誰就傻傻的替人家求情。

“你叫什麼來著?”

“王希孟。”知命抬眉倒吸了一口氣,強按下驚訝。

“夫~子~,您今天必須留下他~~~~~~~~~我給他做擔保。”

“你們一個兩個的都覺得翰林圖畫院是什麼地方?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夫子息怒,您看這畫畫的真是不錯,夫子,您看一眼嘛!”知命拿了王希孟那山水的卷軸,拚命的往夫子眼前獻寶。

夫子瞥了一眼,什麼話也沒說。

“夫子,要不然您先觀察觀察再決定要不要給他機會?先彆著急否定嘛!當今聖上看重人才,這樣的還不算人才嗎?簡直是個神童。夫子您說是不是?”知命拚命的討好夫子,哈巴狗的樣子,讓夫子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知命警覺:“夫子,天可憐見,我就是看他可憐,另外,也惋惜這樣的人才流失在外,是翰林圖畫院的損失。”

“這麼說怪我嘍!那之前可是他自己叫嚷的要回文書庫的。”小老頭略有不快的撅著胡子。

“是是是,好夫子。之前都是這小子的錯,不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您大人大量,容他一回。我替他作保。肯定日後不給夫子丟臉。”

“說的輕巧,落下那麼多功課,還怎麼跟得上?”

知命回頭扒了希孟一眼,算他有眼色,立刻跪了下來:“求夫子原諒,小子肯定不會讓夫子失望。求夫子讓我回圖畫院。”

“你且先回去,容我斟酌呈告官家。”說這話就是有戲。

“還不快謝夫子。”小白臉還一臉迷茫中,知命怕夫子後悔,強按著他磕頭,就拉了他往外跑。

清宋牧仲《論畫詩》:“宜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從詩裡依稀可以推測,王希孟為北宋政和年間畫院的學生,其時他雖不到十八歲,卻已是一位畫院的畫家了。13歲時所畫“未甚工”,應該就是之前被趕去文書庫了。這小子勤奮刻苦,天選之人。後來不停的獻畫給徽宗,終於得到天子的青睞,宋徽宗發現其性可教,遂親自加以誨諭,傳授畫法。在他18歲時,花了近半年的時間交出了一幅山水長卷《千裡江山圖》,長度接近12米,差不多4層樓高,寬超過半米,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兩倍。

提前拿到劇本,預知了結局,還是很好奇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