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釀如詩(1 / 1)

穗歲安康 暴躁小白羊 1329 字 2個月前

大雪封山那日,林穗踩著齊踝的積雪走向熏房。晨霧在鬆枝上凝成冰晶,每走一步都似踏碎星河。熏房梁木懸著的臘肉已泛出琥珀色,那是用野蜂蜜與紫蘇籽醃漬的有機黑豬肉,油脂正順著柏樹枝滴落,在炭火堆濺起細小的金焰。

*有機臘味秘製**

**原料**:

- 黑豬後腿(散養300天,飼喂板栗與茯苓)

- 海鹽與崖蜜(3:1)揉搓入味

- 紫蘇籽+杜鬆子+陳皮碎(古法祛腥三寶)

**熏製工藝**:

1. 鬆木炭暗火預熱熏爐至60℃

2. 懸掛肉塊,間距保持一掌寬(通風防黴)

3. 分層添加柏葉(增香)、橘皮(驅蟲)、米糠(固煙)

4. 每日翻麵兩次,憑指甲按壓判斷脫水度

冰淩垂在熏房簷角,林穗哈著白氣檢查臘肉。琥珀色的油脂滴在雪地上,引來山雀啄食。她撒了把糙米,鳥群撲棱棱驚落鬆枝積雪,簌簌覆住父親手刻的溫濕度計——表盤上1998年的凍雨痕,此刻成了天然的濕度標記。

合作社的孩子們在曬場堆雪人,虎子給雪人戴了頂柿子皮帽。王嬸用凍硬的藍莓當紐扣,小梅正往雪人懷裡塞竹編的臘味模型。林穗笑著拋去根臘腸,雪人頓時有了條"金腰帶"。

地窖裡封著三十缸冬釀,林穗啟開鬆木桶檢查柿醋。琥珀色的液體在冰紋陶碗裡打旋,她兌入野薄荷與蜂蜜,給咳嗽的李伯送去。老人嘬飲時眯起眼:"這酸勁兒,像你娘釀的第一缸婚酒。"

午後陽光斜穿紙窗,林穗教小梅紮艾草束。曬乾的藍莓葉墊底,裹入陳皮與蒼術,棉線纏繞成六棱雪花的形狀。"掛在臘肉旁,驅蠅增香。"她指尖翻飛,艾草清香混著鬆煙,在光束裡織出淡青的霧。

巡夜時發現熏房多了捆崖柏枝——這種珍稀香料隻長在北坡斷崖。枝椏切口平整,係著張泛潮的油紙,墨跡暈染成山巒輪廓。林穗將柏枝添入爐膛,異香驚醒了梁間棲雀,撲翅聲震落陳年煙灰,露出梁上刻的"周林合釀戊寅年"。

地窖角落突現兩壇老酒,壇身糊著1988年的《農業科技報》。啟封時湧出熟成的菌花香,正是父親筆記裡提過的"共生曲種"。她蘸酒在冰窗上寫字,酒痕映著月光流轉,依稀是個"周"字。

祭灶日飄起鵝毛雪,合作社擺出長桌宴。王嬸端上藍莓臘味煲,紫紅漿汁裹著透亮肉片;李伯雕的鬆木餐盤盛著琥珀凍柿,孩子們用麥稈吸食柿芯蜜露。

林穗將新啟封的共生酒斟入粗陶碗,酒液掛壁成星空圖譜。老人們哼起古調時,山風穿堂而過,熏房的臘味與酒香纏繞升騰,在雪夜裡勾畫無形年輪。

夜深人靜時,林穗獨坐熏房添炭。火星在臘肉表麵烙出微焦紋路,像某種古老密碼。她忽然發現某塊臘肉背麵刻著極淺的刀痕——放大鏡下竟是幅微型《耕織圖》,田壟間的小人舉著草編手環。

雪原傳來遙遠的爆竹聲,第一枝山櫻在冰河裂縫處萌芽。林穗將新釀的菌種埋入柿林,雪層下的暖意正悄然漫過父親那枚銅環溫濕度計凍雨痕形成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