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歲歲取了處理後的魚,燉出了滿滿的一大鍋,又和了幾個鬆軟的餅子沿著燉魚的大鍋貼了一圈。白生生的魚肉就著餅子,吃完魚肉再將餅子浸到魚湯裡麵,待到餅麵吸滿湯汁後再一口放進嘴裡……哪怕隻是湯汁都是難言的美味,連盛魚的盤子都用餅子蹭的乾乾淨淨。
就連戚桐都吃了不少,收拾碗筷時還有些不好意思,彼時戚長夜正拎著兩大桶水進了院子,一邊將水缸填滿一邊安慰了句:“沒事,多吃一些才能長高。”
戚桐耳根通紅,閃身躲到了趙歲歲的身後。
由於第二日要早早出門的緣故,這一夜戚長夜睡的格外的早,他歇下時趙歲歲還在忙著手裡的衣服,現在雖然仍是夏日,但離入秋也差不了多少時間,入了秋後更是一日一個溫度,總不能等覺出寒意了再去臨時趕製衣服。
戚長夜叮囑了句早些休息,趙歲歲當然點頭應了,戚長夜又讓戚桐盯著點他歲哥哥,自己也進屋熄上了燈。
次日醒來時天色仍是一片漆黑,醜時這個時間段……現代的很多年輕人甚至還沒來得及睡下,戚長夜沒有手機鐘表,憑借天色判斷時辰的技巧在這樣的黑暗也派不上用場,他坐在床上醒了醒神,打開係統憑借簽到報時。
【……簽到時間:醜時一刻,簽到地址……獲得物品“冬瓜”,數量:一個,已存放至係統背包……】
原來是醜時一刻。
戚長夜整理了下床鋪,摸黑穿衣出門洗漱。
從山腳大院到村中戚家也要走上一段時間,戚長夜的記憶力相當不錯,僅是同戚老太太走了一次就牢牢地記在心裡,這也是他敢上山的原因之一。
他在現代社會的分不清東南西北的朋友們就沒有一個不讚歎他的記路能力的。
朋友們戲稱他會在腦子裡3d建模,沒去過的地方自沒法提,但隻要是他走過的地方,戚長夜絕不會有忘記的可能。
戚長夜打理完自己,隨意預覽了下係統空間。
不看還好,一看嚇了一跳。
係統隻寫了一個冬瓜,卻沒說是一個這麼大的冬瓜!這瓜少說也得有個二十來斤,他們家三口日日夜夜地吃都要吃上個好幾天去,在這樣的天氣下怕是沒等吃完就已經壞了,好在空間內的時間靜止可以一直保鮮。
放在現代這樣的大小再正常不過,如今的朝代卻鮮少能有人種出這麼大的瓜來,這與本朝代的選種肥料農藥等都息息相關,且此時此刻也並不是冬瓜成熟的季節。
家裡目前不缺吃的,戚長夜準備過段時間再拿到外麵。
他收拾好東西,又將自己的老夥計——那根棒球棍抽了出來。
彆說,這東西可真是越用越順手。
他掂了掂棒球棍的重量,將手柄處略有些鬆動的布條重新纏緊,戚長夜一手推開院門,身後卻驟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
他回過頭,夜色太深了什麼都看不清楚,隻能隱約看到一個模糊的影子,趙歲歲的臉被徹底隱沒在黑暗之中,戚長夜隻能看到他往自己麵前塞了什麼東西。
“那個……馮家村那麼遠,你拿著路上吃。”
是一個有些燙手的油紙包,裡麵是趙歲歲準備好的乾糧。
戚長夜想說戚大伯肯定會準備路上的食物,但摸著乾糧又不知該怎樣開口,這溫度明顯不是放一晚上還能有的,隻可能是趙歲歲專門出來熱的。
他單手捏著手裡的油紙包,滾燙的熱度源源不斷地自掌心傳來,戚長夜在門口站了一會兒,鬼使神差地問了一句:“你是睡了又起還是一夜沒睡?”
趙歲歲頓住。
他不太想回答戚長夜的問題,卻又不敢避之不答,猶豫了會兒才輕聲回道:“沒睡。”
戚長夜點了點頭,沒對此發表什麼意見,隻應了一聲:“那現在去睡。”
“在家關好門注意安全,有什麼活計量力而行,做不了的就等我回來,吃的喝的也彆節省……”。
戚長夜囑咐了幾句又驀地頓住,總覺得他說的話有些奇怪。
明明隻是出一趟村,今天晚上就能回來,被他說的卻像是要出遠門走上十天半月一般,何況他都……都叮囑了些什麼東西啊,趙歲歲雖說年紀不大但也算是個成年哥兒,何至於聽他在這兒說上這些。
戚長夜搖了搖頭,道彆過後徑自走了。
---
古人之所以不願意在夜間出門,照明問題是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年頭又沒有手電等工具,想要照明隻能依靠火光。
眾所周知火把想要長明想要燒的持久就必須得浸過蠟或油類,無論是吃的植物油豬油亦或是用的蠟油燈油等都不是什麼便宜東西,在村人眼中點一晚上火把和燒銅錢也沒什麼分彆。
戚長夜直接進了村子,正是深夜家家戶戶都陷在了沉眠之中,隻偶爾從遠方傳來陣不知名的蟲鳴亦或是三兩聲狗叫。
村子裡隻有戚家大院敞開著大門。
戚大伯正站在院門前不住地張望著,他正站在火源附近,臉上寫滿了緊張與擔憂,見著戚長夜過來才終於鬆了口氣,幾步上前走到戚長夜麵前,最後隻用力地拍了他的後背幾下:“好!好!”
戚三一手肘懟在戚六的腰上:“我說什麼來著,老五哪是那麼沒良心的人。”
戚六訕訕笑笑:“哥,我就是那麼隨口一說。”
這一家人顯然早就準備好了,都在院裡等著戚長夜過來,戚老太太總共借了兩輛牛車,本來是想借三輛的,但第三家卻說什麼都不肯,來來回回找了一大堆借口,說來說去核心就是兩字“不借”。
戚老太太平時與那戶人家相處的不錯,鄰裡往來間互幫互助也實屬正常,戚家平時也沒少幫襯對方,沒想到輪到她家需要人幫忙時對方卻突然變了一副嘴臉。
戚老太太氣的夠嗆,直言自己看錯了人,一邊生氣一邊擔心戚漁,折騰的一整夜都沒怎麼睡,如今見著她最喜歡的大孫子了心情才算是緩和了些。
戚長夜一到,戚家的人便開始出發。
一輛牛車坐七八個漢子綽綽有餘,擁擠一些甚至能坐十幾個人,不過他們總不能赤手空拳地過去,就像戚長夜拎著個棒球棍過來一般其他漢子也都帶了些農具。放了農具便有些擁擠了,分成兩車倒是正好。
戚家共出了八個漢子,一車四個剛好均分,戚大伯戚長夜戚三戚六在同一輛車上,戚長夜與另外兩位都還算熟悉了,便在記憶裡尋找起這位“戚六”。
這位是戚四叔的孩子,原主與他相差不過幾天,農家人通常會按照長幼順序來娶妻成婚,戚母進門後的一段時間都沒能懷上孩子,後來倒是一門雙喜與戚四叔的夫郎一同被診出有孕。
當時家裡常常猜測這倆孩子誰先出生,最後是戚五比戚六早生了兩天,小時候他們也常在一起玩耍,長大些了戚五更喜歡黏著戚三,分家以後戚五戚六便不怎麼接觸了。
戚六乖乖巧巧地叫了聲“哥”。
這還是戚長夜穿過來後第一次坐上牛車,沒有一點所謂的新鮮感,有的隻有無儘的顛簸,戚長夜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要被顛散架了。村裡的土路坑坑窪窪,車輪上也沒有一點防震措施,車輪碾過幾個大坑,昨夜沒消化乾淨的晚飯都能直接顛簸出來。
戚長夜實在坐不慣這東西,主動接了火把下車照明,戚大伯滿臉愁容地坐在一邊,戚三在旁安慰著他:“大伯,彆擔心,要是情況不對我們就把漁哥接回來。”
戚大伯臉上的愁容卻更明顯了。
戚家漢子們有心想同戚長夜搭話,但見著戚大伯的表情又不太好當著他的麵閒聊,隻能將這些心思按捺下來。
去馮家村勢必要經過楊東村,不過他們走的太早,途徑過楊東村的那條主路時周圍也沒什麼人,一行人趕了一個多時辰的路,天色終於蒙蒙亮起,戚大伯將火把收了起來,借著朦朧的天色繼續往前。
雖說這兩村之間也要翻上一座山,但和大青山比充其量也隻能算是一個小土包,一眾人紛紛下了牛車在路上走,單是在這所謂的山路上就又耗費了近兩個時辰。
戚長夜能明白戚家人的意思,戚奶奶或許是想讓他們坐著牛車保存體力,總不能將力氣都耗費在這五六個時辰的路程之上,不知道是不是本世界的居民更適應這種牛車,反正戚長夜覺得若是讓他從頭到尾坐完全程,下車以後他是肯定會直接暈頭轉向倒在地上了。
過了山包再途徑過一個村子走上一個多時辰,便終於到了馮家村的範圍。
昨日戚大伯才剛剛來過馮家村,總不至於一個晚上就將路給忘了,戚長夜這一路上都在觀察周圍的環境——離鎮子越遠的村子便越發貧窮破落,楊溪村的條件要比楊東村好上一些,楊東村則又要比後麵的幾個村子好上許多。
馮家村則是破中之破,連戚長夜現在住的那間蓋了幾十年的修補過無數次的茅草房放到這裡都能說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了。
楊溪村還能勉強湊出幾架牛車,這種村子卻連一頭大型牲口都湊不出來,幾個漢子正拎著鋤頭農具往外走去,剛好與戚家的人撞了個正著,其中一人盯著戚大伯看了一眼,似是認出了他轉過身子立時朝著某個方向跑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