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一個同學站了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我是在兩個辯題中間瘋狂試探徘徊的一個中立派。
我認為哈,首先是剛剛老師提到了讀書的概念,我發現剛剛同學辯論的過程中,有的人認為這個讀書這兩個字就是去閱讀紙質書籍或者說閱讀什麼電子書籍。
有的同學認為這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
那麼!
我想說人是完整的人撒,我們要讀書,我們要接受教育,我們也要閱讀書籍。
但是,我們是完整的人,影響我們的因素有很多。
在這裡,背教資的同學!
影響人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什麼遺傳、主觀能動性、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家庭環境……
:D
我覺得影響這兩個字怎麼理解?
我們接受了這麼多年的教育,我們都知道,如果說一個題讓我們回答某某對什麼東西的影響的時候,這個影響一定是兩麵的,有好的影響,也有壞的影響。
那如果我們理解的讀書是閱讀書籍,那這時候的讀書一定是隻有好處嗎?
要看他讀的什麼書。
如果讀的是一些不健康的書籍,那肯定對他是沒有好處的,那讀書就是無用的。
如果說我們理解的讀書是受教育,那我們接受教育一定有利於我們的成長嗎?
比如說現在的應試教育那種不太好的教育模式,反而是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
所以說我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中立派。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謝謝大家。”
:P
也有同學表明立場:“我想支持一下我們正方的觀點,因為我認為人的最終目的啊,從你生下來就有你父母為你負責,但是成年之後你就要為自己的生存負責。
可是就現在的就業情況來看,許多大學生畢業之後的工作與他的專業並不對口而且也找不到一個體麵的工作。
讀書,在一般人的眼中就是為了找一個體麵的工作,那現在很難找到,他們的最終歸宿基本上都是去進廠或者工地上班什麼的。
那讀書對他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呢?
有的人上班的時候已經二十多歲了,可是在他讀書期間,他的初中同學、高中同學輟學去打工上班了。
此時已經比他們現在大學畢業再去上班有了更為豐富的收入,也有了更好的前途,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這不就是在浪費虛度他的光陰嗎?
謝謝大家。”
:)
有人點頭,有人搖擺不定。
有人哭泣,有人閉眼不聽。
:(
有人起身反駁:“對方辯手說到讀書的意義。
那麼我想說西漢劉向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讀書雖然不可能在某一個時間段給你帶來很多錢或者能力方麵的提升這樣的價值,足夠的書不一定能夠用到這個我承認。
但是!
讀了書,你讀過的知識,所接受的一些考驗所得到的經驗這些都是存在於你的思想當中的。
等待一個契機,等到一個合適的時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能達到思想上的高度。
而且思想的養分能讓你走出狹隘的偏見。
如果你不讀書的話,你的認知就隻能來源於什麼網絡,什麼親戚朋友那些閒言碎語當中。
這樣就不會有一個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思想。
所以說讀書的價值不一定是為了讓你能夠有一個好的工作,有一個很高的工資薪水。
它是為了讓你的思想能夠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拓寬你人生的見識。”
時希:“!!!!”
“哇塞,讀書在思想上的作用確實是其他的任何東西都無法達到的。
就像以前古代的老百姓,沒讀過書就容易被當地的地方官員蒙騙,為貪官當牛做馬還覺得是自己的錯。
百姓不識字、不知法,就容易觸犯法律的底線;
皇帝不讀商書、不懂商,就不知道商業可以發展經濟,讓國家富裕起來。”
……
商品經濟出現前,堅持走重農抑商道路隻發展小農經濟的眾皇帝:“!!!!”你說誰不懂商!
誒,等等,商業還可以讓國家富裕!?
商品經濟出現後,特彆是宋朝的眾皇帝表示:沒錯!現在國庫充盈,連和平都能買下來!
也有老百姓幡然醒悟,是嘞!不讀書不知法容易被那貪官騙嘞,不行,得讓我娃讀書,可不能被人騙!
有錢又馬上去聯係私塾,沒錢的也到處請識字的人幫忙教小孩。
……
裳裳附和:“就是就是,特彆是秦朝律法過多過細,老百姓沒法完全背下來,就容易搞錯,被抓了都不知道犯的什麼錯。
比如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這種征夫因為天下雨而耽誤進程並不會被殺的,但是小吏這麼一說,不知道的那些人當然就會慌啊。
誰也不想死,隻有起義咯~
所以說嘛,普法教育真的很重要!”
……
嬴政眉頭狠狠一皺,秦朝,起義?大澤鄉……
始皇陛下在心中記下這個地點,下次巡遊就去那邊。
扶蘇迷茫,竟會如此?
李斯也沒想到,但是!一個合格的丞相在發現問題後要及時的解決問題,心中已經思量好計劃,明天就呈上奏章。
於是,接下來的一月後,大秦官府開展了如火如荼的普法教育。
黔首、貴族、皇親通通都來學!
全民投入,不做法盲~
一句話,讓大秦為我癡,為我瘋,為我框框撞大牆。
:D
……
課堂上,辯論還在繼續,一個同學坐下去,又有一個同學站起來,“我繼續反駁一下反方的觀點。
你們所認為的讀書是能增長見識,但是你們也說過,現在的手機也可以。
因為現在在手機上網絡上有很多的專家學者會開設網絡課程,進行網絡上課。
還有,我認為讀書已經是一種很奢侈的行為了,至少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
因為現在就業趨勢很困難,生存成了問題。
這不像以前,隻要柴米油鹽就能夠生活。
但現在對於普通人來說,能過好一個普通的生活更不容易,在閒暇時間能有時間讀書,這更奢侈了。
因為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存,生活是基於生存之上的。
這是更為高級的行為,所以讀書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
如果你都沒有一個可以支持你的經濟條件,你怎麼會有時間去讀書呢?
在你為生存而奔波之時,你怎麼會有讀書的時間?
這個時候讀書就已經成了缺失的行為了。”
:)
反方辯友:“首先我方所說的讀書並不一定說的是讀紙質書籍。
從手機、網絡、索引及實踐所得的一些經驗,都是讀書的一個形式。
我方所說的讀書並不局限於我們在教室裡拿著我們的書本上課,應付什麼應試教育。
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一切,不管是來自於老師的教育、父母的教育、長輩的教育、還是說我們親身實踐所得的那些經驗教訓,都是我們讀書的一種形式。
讀書如果隻是為了有一個好的工作,那麼那些好的企業,好的單位為什麼要有一個學曆的規定?
比如說他不要本科生,就要研究生……”
老師:“時間到了,雙方時間都到了。
好,那麼我們不議論了,直接進入到陳詞環節。有請——正方四辯。”
正方四辯:“對方辯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就讀書無用論這個辯題進行辯論。
經取我方前麵三位同學以及自由辯論環節的觀點,作為正方四辯,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麵來闡述我方立場。
首先,我方明確的一點是,我方貫徹讀書無用並非是指讀書沒有價值。
隻是有的人在讀書的過程中本末倒置,忽視了讀書本身,而去追求更好的學曆。
今年兩會,人大代表潘複生帶來了關於切實突破研究生招生就業過程中唯學校“出身論”的建議,提出了消除芥蒂第一學曆的概念。
因此我方認為要重新審視讀書的目的,以及重視知識積累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實際實踐能力的培養。
其次,我們要看到讀書無用論的現實意義。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許多傳統行業逐漸被淘汰。新興行業則逐漸不斷的湧現。
在這些新興行業中,許多崗位依靠的不再是過高的學曆背景,反而更加重視實際操作和創新思維。
第三,我們要認識到讀書無用論的積極意義。
這裡也就是剛剛我們前麵幾位同學提到的不要過度沉迷於學曆和書本知識,要認識到讀書並不等於閱讀,並不等於書本知識,而是要關注實際能力的提升。
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積累學習經驗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最後,……”
計時員:“時間到!”
老師&主持人:“有請——反方四辯”。
反方四辯:“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由於時間關係,我就把我方的觀點簡要的闡述。
我是反方四辯,今天我們就讀書無用論這一觀點是否正確展開了辯論。
接下來我將繼續闡述我方觀點:讀書無用論是錯誤的。
首先,我方想強調讀書本身確實是有價值的。
我們可以獲取前人的經驗,我們可以提升我們的綜合素質。
正方四辯所說,讀書無用論,並非指讀書本身沒有價值,而是強調過度讀書讀死書。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否定讀書的價值。
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尋找一種更加合理的方式,讓讀書與實踐更好的結合,從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進步與人類發展。
其次,我想指出的是,對方三辯提到的新興行業的發展,如短視頻平台和AI的興起
這些行業雖然有助於我們學習、獲取知識,但這些行業也更加需要具備實際操作和創新思維的人才。
因此你方的讀書無用論在這裡也是站不住腳的。
此外,我還認為對方有一些邏輯上的漏洞,比如說他們提到過有一些沒有接受過傳統教育卻收獲到了很多的人,成為了成功的創業者。
在這裡我借用一下白岩鬆老師的觀點,他在河南大學發表的演講,當時有一個男同學問他怎樣看待這個‘讀書無用論’。
他說在當今社會,大量數據調查顯示:人的學曆與工資成正比。
正如剛才正方辯友提到,沒有接受過傳統高等教育但是大有收獲的人也在,接受過大學教育但是找不到好工作的人也在。
但他們也僅僅是小概率的存在,而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
我們切記不能用小概率覆蓋大概率,不能以小蓋大,以偏概全。
最後我方想強調的是,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我們應該倡導多元的教育方式,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讀書與實踐應該相互結合。
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讀書為我們打開一個個窗口,提升人的思想。
總之,我方認為讀書無用論是一種片麵的、極端的觀點。
我們應該讓每個人都能在讀書與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希望大家都能夠多多學習,多多進步。
我方觀點闡述完畢,謝謝大家!”
老師還是很滿意:“謝謝各位辯手和雙方的同學們。
我知道這個辯題對於正方同學來說還是有點困難了。
畢竟大家都是讀了書上了學,經曆了高考最終來到了大學,坐在我們這個教室的嘛。”
顯眼包小玉:“我想到了!正方辯友直接走出這個教室說不讀了,不就是對讀書無用論的支持嗎!”
:D :D :D :D :D :D
“6666”
“six!”
“哈哈哈哈哈哈哈”
“牛哇!”
老師也被逗笑了,“那剛才你怎麼不出去,你馬上走出這個教室,我還高看一下這個行為。”
小玉:“因為我是反方的!”堅定、自信。
歡樂的課堂就此結束。
至於各朝各代為此所受的影響……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