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讀與文學鑒賞課(2) 《江南》……(1 / 1)

課間十分鐘,休息時間到。

教室裡的其他人自己做自己的事,時希卻忍不住和旁邊的裳裳吐槽,“說真的,我還是不太理解為什麼曆史上的李隆基前後變化得這麼大,明明前期還像個明君的。”

裳裳一聳肩,“所以人家廟號是‘玄’嘛,誰知道呢,這樣一個不管是粉還是黑都希望他早點死的人在曆史上也就這獨一份了。

但是!他好狠啊,殺了婉兒不說,還把人家的墓都給毀了,在古代古人不是講究死者為大嗎?搞不懂哦。”

武周朝,還是個小孩的李隆基立馬跪下,“聖人……”

武皇看向他,也不讓人起,上下打量著,嘖,沒看出來,至於婉兒……

唐玄宗在位期間,這時的李隆基已經沉醉於享樂,無心國事,聽到天幕話語勃然大怒,將案前酒樽擲向地,“大膽!朕乃天子!天下都是朕的,朕便是毀了她的墓又如何!”

這邊時希點頭附和親親室友的話,“我以前讀書少,剛聽說那句‘漢皇重色思傾國’①的時候一直以為說的是豬豬劉徹來著,真是的,搞得我一直對豬豬的印象不好,學了這首詩才知道說的是他李隆基。”

漢,劉徹:“誰?朕?”

他懵了一下,反應過來,“朕不是!朕沒有!為什麼要用‘豬豬’來稱呼朕!”

下方群臣眼神飄忽,想笑又不敢笑出聲,不能讓陛下聽到,噗……

……

秦,嬴政聽到了後麵已經逐漸接受大秦沒有傳承萬世的事實,喚來扶蘇,“你可聽到天幕所說,你欲如何做個‘明君’?”後世的事他管不著,但眼前這個……還是太嫩了,無法讓他滿意,還需磨練,若實在不成,便去蒙恬那裡修長城。

扶蘇恭敬對答,“陛下,孩兒認為……”此時是君臣而非父子。

……

扶蘇如何回答暫且不說,教室裡,時希被迫止住話頭,看向老師。

下課時間一晃而過,又上課了。

……

老師接著古代詩歌的發展先後簡單講了先秦時期,上古時代的原始歌謠:斷竹,續竹,飛土,逐宍……②

《詩經》的代表作《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③

《楚辭》的代表作《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④

感受著《山鬼》中的女子變化的情緒,小玉表示,“我聽不太懂這詞,但是這情緒我是收到了,感覺詩經中的女子都很敢愛敢恨誒。”

“咱目前也沒學到多少詩經裡的詩吧?隻能說詩經可能因為由百姓口口相傳,更質樸,裡麵的愛情更貼近現實”,時希一邊搖頭,“比如《氓》,再比如《蒹葭》,多的我也舉不出來了,我沒文化。”

旁邊滿頭霧水的裳裳一臉的難受,“還是質樸的語言好,貼近人民,……楚辭的辭藻過於華麗了,俺聽不懂啊!”

……

天幕下的楚地貴族:“……”哪有那麼難理解!這不是貴族該有的排場嗎!天幕你下來我要跟你好好理論理論!

……

有在耕地的黔首聽著老師放的《山鬼》一曲,也是一臉懵,操著一口鄉音說:“俺聽也不懂咧,這孩說話中聽,搞那些虛的有啥用,又不能當飯吃。”

又笑著跟身邊一同犁地的人說,“這些孩應當是貴人家的娃娃,不用犁地,還能去讀書咧,俺孩就不行,俺孩要是去讀那個書,俺家的地可咋個辦咧!”

……

好在老師理解大家的難處,不強求每個人都理解,接著往下講,“說到漢晉詩歌呢,就要提到樂府民歌,那樂府是什麼呢?”

PPT顯現,:

〈漢武帝時設樂府,命官署采集和創作樂歌;仿照樂府格式,采用樂府舊題而作的詩詞,可吟誦;唐代新樂府運動中仿樂府詩的特點寫作的詩,又稱"新樂府"或"係樂府";宋元後又用作為詞、曲的彆稱。〉

……

漢,劉徹聽到“漢武帝時設樂府”時反應過來是自己,“朕的諡號是‘武’?”嘴角很快壓不住,哼哼~

至於匈奴,打!而那些不想打的人……我會讓他們打的。心思流轉間,這位諡號為“武”的陛下開始認真了。

衛青也反應過來,抱拳行禮,“陛下威武。”

……

上方,PPT已經來到了下一頁。

〈代表作品:《上邪》《陌上桑》《孔雀東南飛》《江南(相和歌辭)》

相和歌辭:南方民歌

鼓吹曲:原為軍樂

雜曲歌辭:曲調歸屬不詳的樂府歌辭〉

老師對這種同學們不太常見的名詞進行講解,“這個相和歌辭、鼓吹曲和雜曲實際上都是由後來宋朝的一個叫郭茂倩的人,他專門在收漢代的古樂譜,他又把這些他收集到的一百多首樂譜進行了一個劃分,按照相同的歌辭鼓吹曲、雜曲歌辭等等分為了三個不同的極小級彆。

在這個樂府詩集裡邊這個郭茂倩指的相和歌辭專指的是南方民歌民間的歌謠,這是第一個。

所以說江南我們後麵就是叫他漢樂,它是屬於第一類的名稱。

第二,我們說其實跟這個相和歌辭並稱的還有鼓吹曲,這個鼓吹曲就是我們所謂的軍樂,是在軍隊中進行演奏的。

它的那種氣勢,它的那種音調跟我們民歌比較,特彆是南方民歌的委婉,有很大的不同,顯得更加的慷慨激昂。

而雜曲歌辭,就是他不知道它是屬於哪一類,難以歸屬,所以郭茂倩又把它編到了雜曲歌辭裡邊。

大家要注意,咱們不會給小朋友們講這個後邊的這幾種類彆。

但是咱們做老師的嘛,要記住,在漢代的時候比較著名的漢樂府。

比如說有《上邪》《陌上桑》《孔雀東南飛》和我們一年級的小朋友學的這首《江南》相和歌辭。

現在,就請同學們來看一下這一首一年級的《江南》。”

……

老師已經給出了PPT: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它是寫的是什麼?

它具有什麼樣的一些特點?

如果你是老師,你怎麼給一年級剛剛學完拚音的孩子來講這一首詩呢?〉

……

教室裡討論聲再起,時希和裳裳再次麵麵相覷,“呃,魚兒在水間嬉戲的活力?”

小玉:“……不確定,再看看。”

最終小玉同學勇敢舉手回答問題,“我可能會先解決生字寶寶和拚音寶寶,再抓住這個“戲”字去讓學生體會魚兒在水中嬉戲的歡樂。”

老師給小玉加上平時分並表示點讚。

又給出統編版一年級語文教科書目錄圖片。

【單元目錄:

《小小的船》

《江南》

《四季》

口語交際:我們做朋友。】

……

“同學們在小學階段都學過了這首詩歌,當然,這是截取的片段。

《江南》是學完拚音的第一個單元,我們學完拚音了,這個單元一下子就來了,怎麼來講?

前麵的四篇文章都寫的什麼?

——季節。

因為這是小學一年級,剛剛開始學語文,這個季節就是九月份。

我們應該是九月份的時候學拚音,一個月學拚音,直到十月。

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到了每年十月,金秋十月,是一個非常美的季節。

所以你看為什麼《秋天》是第一首。因為課文要跟著四季的變化。

我們看,到了二年級下冊的時候,春天來了,課文就是《找春天》,二年級的春期一開始就是《找春天》。

為什麼這樣設計課本呢?

我們教材的編寫是很巧妙的。

小朋友可以從自然的變化中去感知中國人對四時天氣變化的領悟,由自然、季節、氣候轉入到文化,這是一種很好的中華文化的體現。

而《江南》《小小的船》《四季》等等,圍繞著不同的秋天的景來展開了一個六七歲的孩子眼中的這種景象。

所以我們剛才有同學找到了這個“戲”,找得非常好。

因為這個時候六七歲的孩子,他們還處於兒童階段。而且,是自由歡快的那種小學剛剛入學,他的那種童真童趣,如何在我們的文學中表現,這裡邊找到的就是這個“戲”。

而我們在講這首詩的時候,麵對不同層麵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講法。

我們在一年級可以抓住這個“戲”,兒童心理的那種歡快、遊戲;

但是,如果說咱們講到了民歌,把《江南》作為一首民歌放到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也可以有不同的講法。

這個不同的講法,比如說“向往自由說”就是突出的這個“戲”字,把它向往自由、天真活潑這個角度上來講。

當然,我們如果放在高中甚至是在大學一年級,我們中文係的同學來講,其實我們可以抓住“采蓮”,“江南可采蓮”它突出的是一個字,“采”。

那麼就可以讓我們感覺到感受到的是什麼那種勞動的快樂,能感受到的就是另外一種豐收之美。

當然我們還有一些人從另外的角度來講,能講的更多。”

……

秦,淳於越對天幕反複提到的“教材”一詞進行猜想,“聽天幕這意思,她們是用‘教材’來教化百姓?在後世,莫非六七歲的小娃娃都學‘教材’?”

李斯:“而且這‘教材’的編寫應當經過嚴格的考量,甚至結合了天地物理、四時變化”,又看向上方的嬴政,“陛下!若是如此,此等利國利民之事,我大秦亦可用!”

蒙毅:“可若是竹簡,對於孩童而言過於繁重了,後世是用何物來做這‘教材’呢?”

嬴政頷首,“先記下來,回頭擬個章程,另,召百家入鹹陽,先讓他們去吵‘教材’的內容。”強大的政治素養也讓嬴政想到了“教材”的內容可為他所用。

……

PPT也隨著老師的講解進行變化。

……

〈勞動愉悅說——采蓮圖

向往自由說——魚戲圖

愛情隱喻說——魚戲蓮圖〉

……

“前兩個同學們都答到了,還有一種講法,原型說,最後這個愛情隱喻說就要從原型來分析,我們一起來看”老師一邊講,一邊放出PPT:

〈愛情隱喻說:"魚"為情愛的隱語,以魚的多子象征配偶的繁殖功能。民歌中,隱語的例子很多,“以'魚'來代替'配偶'或'情侶'的隱語,不過是其中之一。”古人常以蓮象征愛情,以魚喻女性。“蓮與憐(愛人)同音,魚與吾音近,即從四麵八方與戀人戲謔之意。”〉⑤

小玉:“啊?”

裳裳:“啊??”

時希看看左右這兩人,選擇加入隊形,“啊???”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