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祖本人雖然不是什麼特彆好色的人,但畢竟是個皇帝,遇到美人的時候也沒理由不接受,普通人家因為條件限製,一般很少能養出真正的美女來,畢竟再好的底子天天風吹日曬也美不到哪去,因此下麵給他獻的美人多是從各處富裕人家搜羅來的。】
皇帝一怔,私事暴露在這麼多人眼前頗讓他有些不好意思,怎麼突然就說到美人這上麵來了?這……
這時,天幕竟吟起了詩句。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儘公卿骨*。這首詩相信不少人聽過。
前朝末年,一個猛人誕生,就是這個猛人把那些頑固不化的世家門閥都給屠了,隻剩下一些漏網之魚苟延殘喘,卻也再恢複不到往昔的輝煌。
這個猛人本人怎麼樣先不說哈,但這件事在咱們老百姓看來其實還挺好的,畢竟這部分人慣會在老百姓身上吸血,他們家族一個個枝繁葉茂的人又多,作起孽來也同樣連綿不絕。鋪張奢靡,又霸占絕大部分資源,有時候就連皇帝也輕易不能奈何得了這些土皇帝,行使政權都受到掣肘。】
【如果沒有這場強製性洗牌,真不敢想象這些世家大族綿延到現在會成什麼樣,會不會成為現實版的天龍人呢?】
天龍人之說雖然聽不太懂,但大致意思卻不難推測,許多人頓時心中了然。
“砰!”
“簡直豈有此理!”
有人一拳砸在桌上怒道。
天幕下許多世家出身的人在看到那句詩後當場破防,尤其在聽到後麵的形容更是怒不可遏,畢竟被說蛀蟲的可是他們,況且越是這樣落魄世家出身的人便越是懷念曾經家族勢力仍在的時候,思念著往日作威作福的生活。此言一出,天幕可算是在全天下人的麵前將他們那副虛偽的麵皮給扯了下來,從今往後還讓他們怎麼見人?
“天幕實乃妖言惑眾!”
前些日子還在追捧天幕的人如今立刻就換了一幅說辭,這幅變臉速度簡直令旁觀者歎為觀止。
與之相反的,百姓們倒是紛紛撫掌讚同,此時人們的思想中君權是至高無上的,也就是說,哪兒出了問題必然不是皇帝的問題,而是朝中有奸佞小人作祟,這種思想下,人們一聽就連皇帝都要受到世家掣肘,對於這番說辭接受的可謂自然而然,必然就是這些人在違背皇帝的意思作孽。
至於文人,大部分人也沒什麼為這些世家辯解的想法,畢竟世家倒台受益者可是大眾,從前有限的官位幾乎全部都掌握在這部分人的手裡,如今卻是麵向了更多人,是人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皇帝……皇帝也沒什麼想法,偶爾想想還挺感謝那個人的,不然要讓他做的話,先不說操作難度,做出屠殺這種事首先就要背負罵名,他如今也算是乘了前人的涼了。
皇子們卻紛紛感覺到了不妙,從近親結婚的危害說到這裡,該不會是……
【殷釗的不少小老婆據說就是落魄世家為了討好皇帝以圖東山再起,於是被獻給他的落難美人。說到這裡,咱們就不得不嘲笑一下了,以前這些頂級世家結親連當朝宰相這樣的門庭都看不上,有時候皇帝甚至也要被他們用鼻孔鄙視,如今卻個個出賣女兒爭相討好,前後變臉速度也真是可笑極了。
代代近親聯姻的後果咱們看隔壁某國皇室就知道了,哪怕已經極力在改善基因,專門禍害人家好女人,但孩子長那麼大了仍舊還傻傻分不清親爹是誰呢。
所以呢,另一種說法就是,那部分菜雞皇子之所以水準這麼低,是因為他們從基因上就不行。】
世家殘餘們紛紛臉色漲紅的跳腳,不少母親出身世家的皇子也露出難以忍受的屈辱表情,直接從血脈上被否定,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父皇,兒臣身體不適,請求先行告退回府上歇息。”
眾人抬眼一看,發現這位麵色不大好看的殿下正是母親出身世家的皇子之一,不由默了默。
離開又有什麼用呢?這天幕即使在自己家裡也能看,皇帝聚集人在這裡不過是方便談話罷了,不過考慮到皇子肯定心情不好,可能是想自己靜一靜。
皇帝看著這個兒子也頓了一下,隨後擺手道:“下去吧。”
“是,兒臣告退。”
八皇子身影如風,轉身就離開了大殿,隻剩下其餘皇子繼續沉默的坐在原位,沉默的看著天幕。
此時天幕繼續說道。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事全都怪到女人身上,有研究表明,老殷家可能也存在點遺傳病,畢竟除了宣太宗以外——這位可能是母親這邊的基因比較強大健康,再加上還是養生達人,活了一百一十二歲,是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就連繼任者都沒活過他。除此之外,其他殷家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兒身體上的毛病,就和前朝皇室遺傳的頭風病一樣。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近親結婚的危害了。
曆史上其實有不少朝代的皇室都存在這個問題,古人就喜歡親上加親嘛,再或許還有一些政治以及利益上的考慮,所以就誰都逃不了。嚴重點的就是每任皇帝都是不可理喻的精神病,禍害著禍害著就亡國了,後世傳下來的名聲都是某知名精神病家族,順帶蛐蛐一下他們都乾了什麼荒唐事。
輕一點的就是身體不好,晚年飽受病痛折磨,再或者短命到連成年都活不到。】
得,天幕剛打擊完皇子,這就輪到皇帝本人了。
聽到前麵的時候,皇帝就已經提起了一顆心,果不其然,天幕誰都沒放過,居然說起了他們殷家的血脈問題。
皇帝的臉色瞬間嚴肅,朝臣們也跟著一個個或噤若寒蟬或麵色嚴峻起來,畢竟此種說法一出,難保不會有人以此為借口想要推翻殷宣皇室,雖然如今天下已經趨向穩定,但亂臣賊子什麼時候都不缺,有一些反王後裔因為藏的好,可是到現在還沒徹底抓完呢。
不過等說到後來,皇帝的臉色也稍微緩和了一點,怎麼說呢,如果隻提起他們殷家,那他還會擔心,但若是被提名的不止他們家一個,而是曆朝曆代都有份,那他就放心了。
雖然這件事可能還是會造成一點動蕩。
思及此處,皇帝心中已經有了腹稿,準備在聽完天幕這期的講史之後,就立刻去處理問題。
然而這邊正想著,回過神來才想起那邊天幕居然說他兒子活了一百一十二歲。
皇帝:“……?!”
這是皇帝能活到的真實歲數嗎?這都活成人瑞了吧?
他兒子不會是改了年齡算法吧?
天幕下的不少人頓時也被這條消息衝擊了一臉,就連討論皇室的遺傳病這件事一時都顧不得了,還是那句話,從古至今誰見過皇帝能活到這個歲數啊!一般人都活不了這麼長!十裡八鄉要是有這麼一個人瑞,那都是要趕來沾喜氣的。
而且曆朝曆代針對這種長壽的老人都是有福利的,像是前朝,就規定八十歲老人給予一人服侍,九十歲老人則給予兩人,一百歲老人給予三人,除此之外還獎勵老者可以當官,年齡大的婦女還可以被封為郡君、縣君或者鄉君。
而本朝雖然不給官也不封爵,但卻會賞賜布匹、金銀以及糧食,當地官員也會登門慰問,由此可見從古至今人們對這方麵有多重視。
【好了,說了這麼多讓我們回歸正題,也就是殷釗將皇位傳給孝宗這件事,前麵的很多原因也已經說過了,這裡就不得不感歎幾句時也命也。
天慶三十年三月,殷釗突發急症,連夜召了孝宗進宮,並將皇位傳給對方後就薨逝了。
這裡公認的其中一個說法是:天慶帝極可能就像我們剛才討論的一樣,看哪個兒子都很糾結覺得不合適,想再等一等,結果沒想到身體明明還很硬朗的他居然會突發急症,眼看就要不好了,時間緊迫之下,也就隻好選了雖然略顯愚笨,但性情仁厚的長子。
一方麵是孝宗居長,其他兒子又都沒比他優秀太多,名正言順更不容易造成朝野動蕩;另一方麵,相較於其他幾個性情稍顯暴戾,很可能在上位後清算兄弟的兒子,孝宗簡直就是兄弟們的養老保險,沒看搞巫術詛咒他被圈禁的弟弟都給放出來又封了趙王嗎?這人還挺大度的嘞。】
大殿中的氣氛一時冷凝,所有人紛紛僵硬,如今正是天慶二十四年八月,那這麼說當今皇帝豈不是就隻有差不多六年好活了?這是他們應該聽的嗎?
也有老臣琢磨,覺得應該再次上書勸陛下早立太子以安朝野,往日他們勸了陛下都沒聽,這次總應該聽了吧?
皇帝聽到這個消息也先是心裡咯噔一下,隨後便眉頭一壓,向殿中的群臣掃視過去,重點則放在了幾個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勳貴身上,想到天幕所言的孝宗之死以及繼位之君,心頭冷意劃過。
這些人若是老實,他倒不建議讓他們安享晚年,若是不老實……哼!
被誇大度的三皇子一臉愁苦,他這麼大度也沒見他那個篡位的弟弟放過他。
殷閔唏噓,這種突發情況誰又能預料到呢?皇帝或許早就考慮過立長子,不然也不會在最後時刻下決斷這麼快,但看一眼平庸的兒子,再看一眼北邊的遊牧民族和朝堂上的大臣,判斷出這個兒子多半壓不住,於是就猶豫不決。卻又沒有如某個皇帝般當機立斷殺的人頭滾滾給孫子鋪路的決斷——他推測後麵那個厲帝估計就是在某些大臣的擁護下上的位,這就是家裡沒收拾乾淨的後果了。
皇帝也不好當啊,一步走錯,後果就是很難承擔得起的。
【總而言之,孝宗就這麼繼位了,而關於殷釗的突發急症,史學家也有不少相關推測,很可能是他早年打仗留下了暗傷,本人脾氣又挺爆,心腦血管方麵也可能有點問題。再加上年紀大了飲食又不健康,日常就喜歡大魚大肉,多油多鹽,以及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遺傳學問題,於是突發腦血栓什麼的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