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歡笑儘娛樂,年華吉運氣象和(1 / 1)

皇權 沈曦翎 3758 字 2個月前

國庫持續虧空不及時製止那後果——不堪設想,這樣算來,不過五六年,朝廷就難以供應邊疆的糧草運輸,那邊疆禍患將後患無窮,想到這裡亦凝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如何追繳贓款,填補空缺,亦凝站在高樓上俯視洛淵國,隱約還能看到山脈的輪廓,邊疆也快到下雪的時節了,若是糧草供應不上,西邊的蠻族還虎視眈眈地盯著洛淵國的動向。

洛淵國法律對“貪墨之贓”明確規定:“監守盜,常人盜,竊盜,枉法,不枉法,坐贓”,並對打擊貪汙受賄、徇私舞弊等犯罪作出了各種條條款款的規定。在這眼下新製定的貪贓製度當中,聖上加大打擊力度,也讓遠在偏遠郡縣的官員不敢有絲毫懈怠,有的官員即使距離京師萬裡之外,也無一不是悚心震膽,眼廟堂之上肅正嚴明,不敢稍有放肆。

魏保案審理過程中,聖上詔令下發的時間較短,且為穩定朝綱案件處理的過程不得不采取刑訊逼供的辦法,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六部官員和地方官員相互扯皮亂供的情況。亦凝在腦海中淺淺回想了一下案件的進展情況。

不排除屈打成招,不可避免有官員利用排除異己的方法構陷無辜人員,審理案件之中或多或少的出現冤殺、錯殺的情況。所以即使有一定的肅政意味,但效果卻還有不儘人意。

亦凝總覺得越來越蹊蹺,一個戶部侍郎,絕對的地方官員,能侵吞了洛淵國一年的財政收入,還是在早年慕容墨川整頓吏治風頭正緊的時候,實在無法不讓人生疑。況且這次肅清,牽扯到了各部官員,六部裡的人員基本上有很大變動,這其中不妨有當那和慕容墨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魏保死後,朝廷中也算清靜了幾日,再幾次朝會中慕容墨川宣布大赦天下,案件到此結束,不再追究。但對官員所上奏的薪俸待遇,這決定了其整頓效果也不一定會太持久。

全滿審訊全程都是秦遇遠負責,自始至終亦凝都未曾見到過全滿一麵,但考慮到秦遇遠是指揮使品階比他她高,且秦遇遠說過他隨是向聖上奏請審案進度,所以亦凝一直沒有理由去插手審訊全滿,隻是為何全滿案件還未審理的清楚,倒是國子監學生先憤怒地將矛頭直指魏保,怕不是早就想除掉魏保,來轉移視線。可是魏保給予秦遇遠特權,且兩人是一條線上的螞蚱,無論從和角度出發殺魏保與秦遇遠都無半分好處,反而會讓自己更加失勢。

按照洛淵國初年製定的標準:“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而洛淵國永寧五年,也就是吳兮替秦錦散賣兜樓婆香的前兩年,兜樓婆香不是近段時間的才在民間銷售起來,它是一味藥材,主治濕阻中焦之脘腹痞閔,食欲不振,嘔吐,外感暑濕之寒熱頭痛的病狀,但是亦凝從吳兮那裡拿到他售賣的兜樓婆香,這種香與正常的兜樓婆香不大一樣,聞起來有一種令人產生致幻的效果,隻是眼下時局動蕩,或許正是這種短暫的致幻效果讓身心疲憊的人感到短暫的置身事外的愉悅,這是一種對苦難的緩解嗎,亦凝不知道,但她知道睡不安穩夜夜被噩夢浸濕了後背的滋味。

當發生過的場景一遍又一遍在眼前閃現,她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大概的事情是差不多的,但隻要她經曆的事情不同,夢到的細節便有些差異,就像這次,顯然有些不同——黑暗裡寂靜無聲,她感到與世隔絕,她感到有些陌生,她克製住對黑暗的恐懼,向前走,一直向前。

她看到了前麵站著一個人,那個人手裡是一顆棋子,她回過頭仿佛用氣聲在說:“我們賭一把。”“你到底是什麼目的?”亦凝在黑夜裡朝著那個人問道。“你相信你心中的道嗎?”那個女人饒有趣味道。“我,隻為自己而戰。”亦凝堅定道。“是嗎,所有人都這麼說,可是你能守住嗎?”她仿佛看透這世間涼薄語氣中儘是譏諷。“你看,宋家有三郎,才學世無雙,兒時常有青梅伴身旁,卻終躲不過橫禍飛來,家道中落,一生才學儘數廢,折翅迫籠中鳥,最終落得自刎的下場。可憐可談。”那女子道。“可是那是為他心愛之人,有何不可,是,人固有命,但福禍時常有,聚散皆緣定,道義是我定,你有什麼資格來斷我的命!”亦凝拿起手邊的棋,直接甩向女子的後腦。“脾氣倒是不小。”那女子輕笑道然後消失。“每次都是這樣,所以你到底想告訴我什麼!”

沒有人回話,眼前的黑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雪野,四周白茫茫一片,她漫無目的地向前走,直到她遠遠看到不遠處有一個大深坑,裡麵仿佛有人躺在裡麵,她壯著膽子一步一步靠近,近了,就快到!當她看清那個人的正臉時,僵住了——是太豔湘慧!她不想在這裡停留多停留一分,她隻想快一點逃出這裡。她在雪地裡狂奔,她跑,一直跑,她不敢停,四周寂靜,隻有腳下雪與鞋底摩擦的聲音。她感到胸口有些喘不過氣來。

突然!

她隻覺手腳被束縛住一般,腳下有灌鉛般,她拚命掙紮,但腳下雪塌陷的速度超越了她跑的速度,她隻覺仿佛有一股引力把她朝那個雪坑吸。逃不掉了。

亦凝渾身猛地一顫,汗水從她臉頰順著他的鬢角留下來。她揉著酸痛的脖子緩緩起身,匆匆看向桌上堆積的賬冊,無可奈何地穿起衣服來。

“魏保案”後不久,亦凝在宮人們口中聽聞到一名衛倉官,因為反複參與盜賣官倉裡的糧食,被處以墨麵、挑斷腳筋、之刑,亦凝感慨不已:“此等凶頑之徒,依法何以管理?”

雖然朝中近來事務繁雜,但不久前洛淵國西南邊境地區傳來好消息茶古道今年在與西南的名族貿易時茶課從一千二百錠遞增到二十八萬九千多錠,是原額幾至二百五十倍。

果然在原來“茶引”的基礎上增設“茶由”,成效不言而喻。這“茶由”簡單來說就是給銷售茶葉的零售商人發的憑證,這樣在征收零星茶稅“茶引”和“茶由”的時候方便一些,為了防止重複使用和偽造。

慕容墨川就曾“議榷茶之法”。方便與西北少數民族易馬,又與川陝定征課例,與此同時又派遣官員至西州,江州等茶葉產區定例,驗數起課,很快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一整套茶葉專賣製度,從而在洛淵國確立了貢茶是一種無償征用或定額實物稅。中央機構中“掌供玉食”的“宣徽院”下轄有“常湖等處茶園都提舉司”,“掌常、湖二路茶園戶二萬三千有奇,采摘茶芽,以貢內府”。

至永寧十三年置司,其貢茶製逐步完善,轄“提領所”七處: 烏程、武康德清、興州、安州、惠州、湖漢、興州; 另有“建寧北苑武夷茶場提領所”,直隸宣徽院。從今擴大到江州廣大地區,茶工由二千多人擴充十倍,洛淵國貢茶的規模是之前朝代所不能比擬的。

洛淵國建立之初,就試行了行貢茶之法。隨著體係越來越完善,貢茶製度不斷進行調整和變革,頗具特色。比如削弱貢焙製,把羅遠部落炙烤煮飲團餅茶,改革為直接衝泡散條茶“一瀹而啜”法。

再如洛淵國貢茶基本上全部采自北苑的,而洛淵國的貢茶雖仍以建茶為多,但貢茶範圍還是要後為滿足朝廷的需求,進行了茶製改革後,各地貢獻均為芽茶,臘茶和葉茶;洛淵國對貢茶的管理方式也由原先的直接控製為主轉變為間接控製為主的方式。

按照這樣計算的話,洛淵國一年的貢茶歲額 4022 斤,其中南直隸 500 斤,柳州522 斤,江州 450 斤,廣州200 斤,而且在建州一地帶茶馬互市不太適合在尚不具備征稅條件的西部遊牧民族中實行,洛淵國地處中原地區且農田富足,這樣一來和西部遊牧民族之間進行“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

這樣規模的茶馬貿易大概在宏德五年開始的,考慮到居住於羅遠部落與南北兩朝貿易活動,且鑒於洛淵國的特殊的地理環境,所以朝廷是以茶葉貿易作為與境外少數民族的工具,並形成了極為嚴密的茶葉生產與貿易體製。

洛淵國建國伊始,國家即刻設立了茶政之役,正式管理以茶易馬的互市活動,在陝西、四川等邊境地區設置的茶馬司,主要管轄西南、西北地區的茶馬貿易,同時職掌地方茶政。第二種機構是茶倉。這是明代茶法的重大變化之一,標誌著納糧中茶貿易開中製的確立。

洛淵國還製定了完善的茶法,其中有關茶葉生產與貿易的引由製度及具體管理方法,並采取綜合的戶役編僉、清審製度和茶課製度、茶馬比價製度也讓洛淵國在與西南少數名族茶貿易中的處於壟斷地位。

原先由洛淵官府嚴密控製的交易製度,到永寧年間中後期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一定的改革,就西番上納的馬匹多為瘦小羸弱的“下馬”,傳統的茶馬貿易渠道開始不全都由洛淵廷設定的“差發馬”的茶馬貿易,民間茶馬貿易也有發展,且能解決一定的就業問題,減少遊民流離失所,對此朝廷也是讚同的。

就今天朝堂中獲得的消息而言,羅遠部落的二特勒(翻譯過來就是王子)都咄失畢想覲見,說是有要事詳談,眼下時間段眼見也是要深秋,這羅遠部落因為與洛淵國接壤,所以洛淵國自然要盯好他們行動,慕容墨川也是想看看朝中大臣的意思。

亦凝看向窗外,窗外似血的紅楓搖曳,伴著雕欄畫棟的門框,她伸出掌心,一抹淺淺的微涼劃過掌心,蕩漾了一地的閒愁,一絲幽柔的愁緒感悄然襲來,她淺淺地望了一眼飛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