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尋光費了些心力完成《刑事大案》和《鳳凰於飛》的後期工作。直到國慶假期,他來到滬市,重進《風雅頌》劇組。
調整造型,餘尋光沒用多少功夫,便進入了狀態。
用了一星期拍完單人鏡頭,他才回到A組。
當他在片場重新抱住方正蓉的時候,整個人是不同以往的清醒。
他已經明白,既然沒有辦法留住陳醫生,不如好好的道個彆。
陳敏笙在滬市的戲份不多,大概十一場,完成起來都沒什麼難度。但是其中有一場餘尋光還是覺得需要重點對待。
那是陳敏笙在病房回頭的一個鏡頭。
這段前情劇情是華雅君為了掩護裴風眠故意受傷,她昏迷入院時身上的那塊和陳敏笙定情的懷表被遺落下,剛好被來滬市出差的陳敏笙撿到。看到懷表,一直不相信妻子已經死亡的陳敏笙驚喜萬分。他聰明的不去打草驚蛇,在查了入院名單無果後,便在第二天決定帶人查房,就這樣一間一間的找到了華雅君。
那場鏡頭裡,陳敏笙戴著口罩,唯一露出的眼睛是他能表達情緒的唯一窗口。
這對餘尋光來說並不難,他本來就是一個善於用眼睛演戲的演員。
但要拍出效果,曾秀梅還是需要在鏡頭語言上花點功夫。
排練過後,曾秀梅和演員商量好,將這組鏡頭分兩次拍。
第一遍鏡頭先去抓演員的微表情。
方正蓉要演出華雅君一開始的平常應對,之後是聽見陳敏笙聲音的懷疑,再是與陳敏笙對上視線時的激動,然後是壓製興奮的忍耐。
曾秀梅需要的情緒很多,又要求演員循序漸進,方正蓉為了演好,花心思設計修改了很多個肢體微動作和語氣才過了排練那關。
而餘尋光,當曾秀梅在監視器裡看見鏡頭對準他之後,第一感受表示鋪天蓋地的靈氣。
他隻是一個抬眼,就讓人感受到他對妻子的失而複得的高興以及深情。
萬語千言儘在不言中,這是他固執的,找了整整一年的妻子啊。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確定了麵前的人就是華雅君,餘尋光飾演的陳敏笙在那一瞬間整個人都在鏡頭裡鮮活起來了。查完這間病房,他被人群簇擁著出去。到門口時,他忍不住的一個回眸,其中飽含的溫柔情義,見者皆知。
這場破鏡重圓卻不能相認的戲,被餘尋光演到了頂峰。
曾秀梅晚上回看鏡頭的時候再一次可惜。
多好的一個大熒幕的苗子。
可惜現在文藝電影式微。
在一個陰天,餘尋光在《風雅頌》劇組正式殺青。
他剛拍攝的陳敏笙轉移時暴露,決定跳江的戲裡最後也有一個回眸鏡頭。這個鏡頭和前麵破鏡重圓的回眸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拍完後,曾秀梅把他喊到跟前:“小餘,如果能趕上評獎,我給你報最佳男配吧。”
餘尋光不整半點虛的,直接點頭說:“好。”
他沒彆的想法,單純覺得陳敏笙值得。
離組前,曾秀梅把陳敏笙的眼鏡送給了餘尋光。
於是助理小陳拍出了這樣一張殺青照。
鏡頭裡,餘尋光一襲長衫,戴著貝殼花紋的眼鏡,懷抱鮮花,眼神清亮溫柔。
第一次,在無比抗拒又渴望的情緒下,餘尋光帶著陳敏笙殘留的情感,進入了體驗模式。
上個世紀滬市的天好像與現在的並沒有什麼區彆。
餘尋光站在一扇小門前,猶豫著要不要敲門。
當他剛抬起手,門開了。
那是一個身著旗袍,端莊溫柔的女人。
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些微痕跡,缺不妨礙她更加美麗。
餘尋光沒想到自己見到的人是她,有一瞬間的愣怔。
華雅君上下打量著餘尋光,她笑得大方,“來了怎麼也不敲門呢?快進來。”
她把餘尋光請進了院子。
她說話做事,比方正蓉演出的乾脆利落不少。
院子裡,有個少女正在桌子上寫作業,她看到餘尋光,停了動作,很意外的樣子。
“媽?”
華雅君給她介紹,“這是爸爸和媽媽的朋友,快叫叔叔。”
少女皺了皺鼻子,“可是他這麼年輕,才大我多少……”到底不敢違背母親,她不怎麼情願的喊了一聲,“叔叔好。”
餘尋光看著她,眼睛怎麼也無法移開。
“這是文理?”
“是的。”
“都這麼大了。”
“今年都上高中了。”
原來是在多年之後。
這麼一說,餘尋光真的有種恍若隔世之感。
“她真像……”
“誰?”
“像芹風。”
都是那麼自由鮮活的女孩子。
是華雅君曾經最羨慕的那種女孩子。
“我們上樓去吧。”
不願打擾孩子,華雅君把餘尋光引到閣樓,在窗邊,請他喝茶。
他們像一對多年未見的老友,相對而坐。
鳥兒成雙結對的,在翠綠的枝椏上鳴叫。樹蔭之下,是一種讓人安心的寧靜。
餘尋光突然問:“你還好嗎?”
華雅君爽朗的笑了,“當然了。”
她喝了口茶,說:“我現在在醫院做護士,每周末會去學校教孩子們一到兩節課的梵婀玲。我每天都在讀書,每天都在學習新的知識。我想以後等國家情況好了,再帶著文理到處走走,看看。我一直在教孩子自立自強。她不必成為誰,我希望她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就像陳敏笙教她的,人最應該的,是要做自己。
餘尋光仔細對比著眼前的華雅君和方正蓉飾演的華雅君之間的不同之處,他猜想,應該是在戰鬥中的豐富經驗讓她擁有了獨自麵對生活中一切困難的勇氣。
這個偉大又平凡的女人眼裡,全是對生命的熱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盼望。
她活著的每一天,都在享受風、享受陽光、享受花香、享受自由,享受難得的平靜生活。
所以,哪怕她現在一個人,她也能過得很好。
不,她怎麼會是一個人?她還有千千萬萬的同誌。
華雅君和陳文理能活得自在,是陳敏笙再樂於不過見到的。
也是餘尋光樂於見到的。
華雅君看著餘尋光,眼中儘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文理說,她以後想要造大船,想要造大炮。等她念完中學,我送她出國讀書,像他爸爸那樣,你說好不好?”
“去學機械工程?”
“我聽說這方麵美國最擅長,是不是?”
“是的。”餘尋光吸了口氣,他想到這背後代表的意義,聲音忍不住顫抖,“送她去學吧,一定要學。國家的未來掌握在年輕人的手裡。年輕人奮發向上,便是中國奮發向上……”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我們以後一定會有自己的船,會有自己的大炮。我們也一定會勝於歐洲,雄於地球……”
餘尋光突然抬手堵住眼角,但早已流出的淚水還是將他的虎口打濕。
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自己見到的是華雅君而不是陳敏笙。
一個嶄新的中國,是所有人的期望,所以在新中國中生活的華雅君也會是陳敏笙的期望。
陪華雅君喝完了一杯茶,哪怕再舍不得,餘尋光也得回來。
昔日之人,不可久思。
未見到陳醫生,是餘尋光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好在,華雅君最後將陳敏笙的那塊懷表轉贈給了他。
“恭喜宿主,開啟隱藏屬性點。”
姓名:餘尋光
年齡:23
智力:8.4(讀書開智,慧極傷身)
情感:7.2(理智讓你清醒)
外貌:8.6(睡太久會變醜,請保持適當睡眠)
演技:7.8(你無意間掌握了一種新的表演技巧)
台詞:7.1(如果多加練習你會做得更好)
體態:8.7(過猶不及)
體力:7.8(演哭戲也需要體力,還得練)
氣質:8(你已經在公務員、人夫、知識分子、青春男大方麵鍛煉出了不錯的的氛圍)
參演作品:5(寂寂無名,再不播劇粉絲數量,危)
責任感:8.1(你體會到了家國與家庭的責任)
可體驗角色:5/5
果然,拍攝《風雅頌》時多出來的那些屬性點全都不見了。
屬性條多了一個氣質選項。
體驗角色的次數並沒有多出一個,也就是說他真的不會再有機會見到陳敏笙了。
那一瞬間是極度的悵然若失。可之後,餘尋光莫名的平靜了下來。
有些人留在心裡也挺好。
相識一場已是有緣。君子之交淡如水,他們能擁有精神上的共鳴便足夠了。
就在這裡放下吧。他得朝前看,大家都得朝前看。
當天下午,餘尋光沒出門,他抓著懷表,一直在調整狀態。
晚上易崇回來說方正蓉第二天想請他吃飯,他同意了。
這場飯局他們是帶著各自的經紀人去的。
方正蓉看到餘尋光的第一眼,看他狀態穩定,先是鬆了口氣,“你前段時間嚇死我了你。”
誰能想到,拍攝時,她是越拍越清醒,餘尋光反倒是時不時的迷糊。
不過誰都有入戲上頭的經曆,大哥不笑二哥。
方正蓉今天組這個飯局,本來想著借機會開導他呢,現在看來是不用了。
兩個人難得能坐下來好好聊天。
畢竟認識了幾個月,其中不乏交流,也算有話說。
方正蓉說著說著好奇起來:“你一京傳的,沒想到體驗派你還用得挺好。”
餘尋光從內而外透出一種淡定,“方法派在體驗派之上,對演藝學院的學生來說,老基本功了。”
“誰說的?”
“我班主任。”
央戲主要教的是體驗派,常女士看不上體驗派,所以她也看不上央戲。用她的原話來說,體驗派隻能帶出一幫子神經病。
但方正蓉正是央戲的學生。
她看著餘尋光,頗有興味,“我問你,你一般演戲怎麼演的?”
餘尋光簡單概括,“使用技巧,讓自己身心沉浸。”
方正蓉完全壓不住嘴角的笑意,“你都沉浸了,還不算是體驗派嗎?”
“啊?”餘尋光沒料到,一整個呆住。
方正蓉一直覺得餘尋光挺成熟的,直到現在,她才體會出餘尋光身上的青澀。
她內心得到了一種滿足,所以毫不吝嗇的開導他,引導他,“小餘,你了解過斯坦的理論沒有?”
餘尋光點頭,他不由自主的把胳膊橫支在桌上,一幅好學生的模樣。
“斯坦的理論是現代表演藝術的基礎,是咱們這行繞不過去的基本,對不對?”
“是的。”
“我的看法或許跟你不一樣,我便引用曾導在片場裡教我的那句話。她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是用技巧,還是憑感情,我們的最終目標都是表演,都是為了角色,都是為了讓觀眾感受到表演的藝術與魅力。你認可嗎?”
“當然。”
“所以,為什麼一定要分得那麼清呢?”
餘尋光微低著頭,他腦海中閃過萬語千言。最終他什麼也沒說,而是再次抬頭看著方正蓉。
“我的想法是,常老師會那麼跟你說,是因為她並不在一線工作,所以在概念性的東西上更偏向於學術。學術圈子裡的人研究學問,需要給自己定一個基點,從而去延生自己的思想與理論。所以我們在接受這類思想的時候,要在吸收之後進行一定程度的分辨。”
餘尋光到底是年紀太小,閱曆不夠,又太乖。
畢竟是在否定人家尊敬的老師,方正蓉的語氣特彆小心,“小餘,我認為你會有什麼方法技巧之類的說法,完全是因為你沒有自主的去思考這方麵的問題,你自己可能都沒發現,在實際運用上,你其實早就把兩個派彆的精華融合了。”
餘尋光慢慢的總結著他聽完方正蓉發言之後的感受,“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所有問題的答案也並不是絕對隻有一個的。方法派和體驗派不管概念如何,隻要能夠精進表演,就是好的。”
“當然,”他話鋒一轉,“您的這些話我回去了也會好好分辨的。”
“就該這樣才對呀。”方正蓉笑著,她心裡有些猶豫,但當她堅定下想法之後,她的動作又是那樣的一氣嗬成。她點亮手機屏幕,打開微信,把亮著的二維碼頁麵推到餘尋光麵前,“小餘,我們以後可以多交流,你覺得呢?”
餘尋光點頭,馬上掃碼申請她的好友,“謝謝方老師。”
方正蓉是餘尋光在娛樂圈交到的第二個朋友。
他們還互相關注了薇博賬號。
餘尋光的態度讓方正蓉十分舒心,隻覺自己的一番好意沒有被辜負。她在最後提出意見,“以後彆再叫「方老師」了,就叫我姐,知道不?”
天知道方正蓉今年才28。
她是一點兒也不怕把自己喊老。
餘尋光詭異的通過這點get到她想從花旦往青衣賽道上轉的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