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組前夕,餘尋光特意查看了一下自己的屬性麵板。
姓名:餘尋光
年齡:23
智力:8.2(多讀書,氣質自來)
情感:7.1+1.5(與角色的共鳴讓你的屬性有了短期飛躍)
外貌:9.3+0.1(導演對於光影的運用與你的氣質相輔相成,合適的妝造額外+0.1)
演技:7.6+1(你產生的同理心增加了與角色的適配性,能讓你獻出更好的表演)
台詞:7+1.5(你優雅的腔調讓人聽了一句還想再聽)
體態:8.6(努力之後自有成效)
體力:7.9(你是個文弱書生,不要太好強)
參演作品:4.5(正在創作……)
責任感:8(人夫或是青年,家還是國,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可體驗角色:4/4
餘尋光發現他的屬性點多了很多臨時加點。應該是在他對劇本角色有了足夠的理解之後,才有這種變化。
他之前還在學校念書的時候,課上聽老師提起過,每個演員都會遇到自己命定的角色。
演員在表演途中,會與角色產生,從天時地利人和全方麵達標才能有的契合度。這種角色雖然大家都夢寐以求,但也是會吸乾演員靈氣的存在。
餘尋光不怕被吸乾靈氣,他隻怕陳敏笙沒有生命。
8月17號,《風雅頌》在京市郊區攝影基地的一座仿民國式洋樓裡正式開機。
作為近年少有的民國群像戲,《風雅頌》劇組得到了媒體們的不少關注,媒體們的熱情直到下午才散去。
送走了長槍短炮,等劇組恢複秩序,差不多該拍今日通告單上,裴督軍府壽宴,女主初見第二任丈夫陳敏笙的劇情了。
洋樓大廳裡張燈掛彩,整個場景都是劇組工作人員費心布置的。
今天開機,第一場戲就拍這幕戲,一是給劇組討個彩頭,二來,曾秀梅也想看看真入畫了,各路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
定妝照和劇本圍讀對得好,都不叫真的好。畢竟《風雅頌》是有投資的影視劇,不是廣播劇,不能隻聽個響。
彩排之後,曾秀梅喊出開機。
鏡頭先對準人群,拍了一段裴義山攜家人出場,各路人上前拜會。
然後是華雅君在賓客之間耐心招待的戲份。
結束之後,再次開機,先對準的,是餘尋光目光灼灼的特寫。
那是陳敏笙看著不遠處巧笑倩兮、有禮有節的女子,出了神。
曾秀梅隻是看了兩眼,就憑經驗發現了餘尋光很會用眼睛演戲的特質。
好比現在。當他看向華雅君的時候,像是在看一件藝術品,他的眼睛裡滿是欣賞。
那是一種充滿尊重的平等的視線。
這是屬於人物性格的特質,是餘尋光自己總結的,是劇本上完全不會有的。
剛入行的演員果然有足夠的靈氣啊。
曾秀梅很喜歡餘尋光飾演的陳敏笙給人的感覺,忍不住一直把中景鏡頭保持著。
站在他身邊的裴臨風順著他的視線,來來回回看了好幾眼,直到確認敏笙是在看著雅君發愣,他才用力撞了一下他的肩。
“你在看什麼呢?”
二人加上情緒、眼神、動作,開始表演。
“幾年沒來,府上多了好些生麵孔。”
餘尋光保持著咬字和節奏,發揮得和那日圍讀會幾無二致,甚至更好。
陳科跟著他的腔調學,“怎麼說得如此生分?小心我大哥知道了打你。你說說,咱裴府上下,有哪個人是你不認識的?”
“譬如說,那位穿淺綠色旗袍,正在招待賓客的女士呀。”
“噢,那是我二姐姐,剛從南方回來。你不認識她?”
“可沒人跟我介紹過。”
“那是真奇怪了。”
這裡拍攝的主要內容是陳敏笙旁敲側擊的打聽華雅君,從裴臨風嘴裡得知她有過婚史的事。
追求婚姻自由的陳敏笙覺得不過二婚,並不算什麼。
讓他情緒產生波動的是裴臨風口中所說,他的母親在給華雅君相看人家一事。
餘尋光很好的把那一刻的傷心和渴望演繹了出來。
陳敏笙對華雅君一見鐘情,不論她有怎樣的過去,他都決心追求她。
直到裴臨風出畫,曾秀梅喊了“cut”。
今天餘尋光的通告單上隻有兩場戲,現在都演完了,按理可以下班了。
但他沒走。照例是和在《刑事大案》那邊一樣,觀摩劇組裡的其他演員演戲。
他總結出了一些彆人的優點,比如說陳科,他的走位就比自己要好。
不愧是話劇演員。
男主角蔡亞禾更是演出了那份沉穩和氣度不凡。
老演員們都各有各的腔調。
方正蓉在鏡頭裡也是端莊持重,一舉一動都無比符合「大家閨秀」。
餘尋光一一對比,一一總結,為了更好的展現出陳敏笙儒雅斯文,經不住早早回去下功夫。
他應該還能做得更好。
《風雅頌》是女主戲,可不是女主角一個人的戲。隻要能演出戲的精髓,大小都是好戲。
餘尋光看著大家都很努力,他也被感染,自覺要演得更出彩才行。
第二日,《風雅頌》劇組的工作人員連夜撤了那些綢帶,恢複了督軍府的正常布置,然後借陳敏笙初入督軍府的劇情拍攝整個督軍府的布置。
鏡頭從上至下,由大門而入。
耗了一個上午,拍完。等中午休息回來,就是女主與男二的重頭戲。
這場戲的重要性大家都清楚,沒一會兒,劇組裡聽到風聲的工作人員都來了。
拍攝地點在洋樓的小花廳,由於場地小,曾秀梅和監視器便設置在廳外。
離得遠,曾導掏出了導演們的祖傳小喇叭,“各部門就位,燈光師攝像師注意——”
場務打板。
真是忙中生亂。雅君想著剛才下人回的話,腳下生風穿過遊廊,生怕讓那位陳先生久等。
她一進花廳,隻看到一個穿西服的年輕人挺拔的後背。
她隻聽人說是有客人丟了東西,沒想到是剛才在宴會上,令她印象極深的那位年輕人。
華雅君下意識的,抬手撫了撫鬢發。
“陳先生?”
“我是。”
華雅君沒來由的緊張。她握緊手裡的手絹,往前走了兩步,“我聽下人說您丟了東西,這全怪我們家招待不周了。”
陳敏笙一直把手背在身手,有些拘謹,“您言重了,是我自己不小心。”
“您先請坐。”
“好。”
華雅君請陳敏笙上座,從下人手裡端來了一杯茶親自奉上。期間,陳敏笙忍不住看了她好幾眼。
華雅君跟他隔了張小方桌坐下,大大方方的看著他,“不知道是何物,煩請您給介紹一二。現在人多眼雜不便尋找,等賓客儘興歸家了,我一定遣人仔細整理,妥當的送回府上。”
陳敏笙被回看得臉熱,趕緊側開視線,緊張的扶眼鏡,“不是什麼要緊的東西,就是一塊西洋懷表。”
“是什麼顏色?”
“銀色的。表蓋上麵有楓葉的刻紋,懷表底部有【贈陳敏笙】的字樣。”說到這裡,陳敏笙故意放緩了語氣,一雙眼睛直盯著她看,“陳是耳東陳,敏是敏而好學的敏,笙是鼓瑟吹笙的笙。”
這幾乎是他在自我介紹了。
華雅君看了他一眼,陳敏笙便接著說:“敏笙是我的名字。”
他的眼神太過赤誠,華雅君有了半分不自在,“原來是彆人相贈,那定然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了。”
“是一位學長送給我的畢業禮物。”
“您記得最後一次見它是在什麼地方嗎?”
“在玫瑰花園那邊的假山旁。”
“我立馬讓人去尋。”華雅君說罷便站了起來。
“不著急,”陳敏笙也跟著起身,他露出笑容,問:“說了那麼多,還未請教女士台甫。”
華雅君道:“敝姓華,草字雅君。雅是大雅小雅的雅,君是君子的君。”
陳敏笙接了一句,“王昭君的君。”
雅君愣了一下,沒想到他會這麼解釋自己的名字,一時愣住。
陳敏笙低了低頭,懊悔於自己的孟浪。
華雅君後知後覺,紅了臉。
“是,是同一個字。”
“如此便拜托女士了。”
陳敏笙低頭,從懷裡掏出一張名片,雙手奉上,“這是我的名片,如有不便,打電話給我,我上門來取也可以。”
華雅君接了,道:“那怎麼好意思?”
陳敏笙看著她,笑道:“您不用客氣的,陳家與府上是世交的關係。況且,我和府上二公子臨風自小是同學,府上的大公子風眠還是我大學同校的學長。”
他暗中自報家門,華雅君渾然不覺,隻點頭道:“那確實是親近不過了。”
她再開口,語氣裡全是肯定,“陳先生,您放心,您的懷表絕對不會丟的。”
“好,”陳敏笙的眼睛裡是對她滿滿的欣賞,“如此,我便靜候女士佳音了。”
等到導演喊“cut”,畫內兩人得到了全體觀眾熱烈的掌聲。
導演曾秀梅看著他們二人,心裡生出所有導演都有的自信:好好拍,劇播出來絕對不會差。
演員之間配合得太好了。
接下來,曾秀梅趕著黃昏,拍攝華雅君帶著下人在園子裡找懷表的場景。
餘尋光看著方正蓉的戲,又去看監視器裡的鏡頭。無愧於8.2的智商,他真琢磨出來了一些實在東西。
《風雅頌》劇組的打光,是彆的劇組都沒有過的。
曾秀梅在特意追求自然光。
就算在室內,她對打光的選擇也會傾向暖光而非冷光。
如今的影視圈,在高清攝像頭下,劇組的所有道具、布景都被額外放大,再加上現在劇組有錢,又喜歡用大強光去遮蓋演員的瑕疵,導致無論是布景或是道具,看著都很新,大大降低了觀眾看戲時的代入感。
《鳳凰於飛》就具有這個很明顯的缺點。
但是曾秀梅拍出的鏡頭,特彆有古味,像是世紀初拍攝的民國戲。
那個時候,可是民國戲井噴的時期。
不愧是有能力的導演。
餘尋光對畫麵的美感是有追求的。在發現了這點特彆之處後,他看向曾秀梅的眼神裡都帶上了崇拜。
有自己風格的導演,審美十分不錯的導演,神仙導演。
餘尋光忍不住趁著休息時蹲在曾秀梅身邊說:“曾導,下次您有戲,您還找我。”
曾秀梅樂了,“怎麼說?”
“我喜歡您拍出來的鏡頭。”演員難道不能對鏡頭有追求嗎?
曾秀梅看他實誠得可愛,起了逗他的心,“你經濟公司能同意?”
餘尋光說:“我會努力爭取。”
“那我真把你剛才的話放心上了?”
“嗯,您隻管來找我。”
答不答應是一回事,有這個心最重要。
演員喜歡被導演誇,導演又何嘗不在意演員的評價?當然,個彆不算。
拍完這場戲,已經是晚上了。頭兩天開機,曾秀梅不急著趕工,直接喊收工讓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人員們回去休息。
接下來的幾天主要是裴家人群像的場子,餘尋光沒有通告單。
這一點也是提前通知到他的團隊了。
剛好,易崇帶著餘尋光飛回湘南,參加《烈火英雄》的後期配音。
憑借著現在超好的狀態,餘尋光的配音工作完成的很好。
隻是重新回憶了一遍《烈火英雄》的劇情,餘尋光不免又為陳光哭了一場。
他還和劇組其他演員一起錄了一首歌,是劇的同名主題曲。
餘尋光被分到了八句歌詞。
錄音師和編曲老師們對演員們沒什麼要求,大白嗓就大白嗓,要的是那個氣勢。
期間餘尋光一直住在家裡,完成任務走之前跟王文質吃了頓飯,聊了一下午。
聽說餘尋光現在在拍《風雅頌》,王文質嚼著菜,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