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的統籌為了方便安排調度,和導演一起根據劇情設定,以濱城、滬市、閩州三個地點將劇組的拍攝分成了三個階段。
今天參加劇本圍讀會的主要是在濱城階段有重要戲份的演員。
參與會議的成員到齊之後,導演發表講話,然後一一介紹演員。
除了之前餘尋光之前知道的那些人之外,演員裡還有飾演裴家二公子臨風的陳科、裴家三小姐芹風的宋式玉、阮家二公子頌良的張承先,都是不被大眾熟知、卻在劇團中小有名氣的年輕演員。
雖然整個演員表扒拉下來看,並沒有能為劇組招商引流的流量,但導演曾秀梅還是很滿意。定好的演員們顏值有,路人緣有,片酬也不高,她能拿錢做更多提高片子質量的事。
至於演技……
就從今天的劇本圍讀看真章吧。
當導演提出整部劇會嘗試采用現場收音的方式之後,在場的年輕演員幾乎都下意識的坐直了身子。
近年來,幾乎少有導演會做此選擇。
“所以,想聽聽大家的音色,”曾秀梅當然知道在以前習以為常的事放到現在,算為難人,但她有自己的堅持,“咱們劇本的台詞不難理解吧?”
沒有人接話,隻有翻動書頁的聲音。
最終,飾演裴義山的老藝術家鄒玉北來了一句,“寫得很有味道。”
曾秀梅便衝他笑,“那老爺子,您給孩子們起個頭?”
“好。”鄒玉北當然不怯陣,他和飾演妻子的穀雲芳交流了一聲,利落乾脆的開始對台詞。
餘尋光在旁邊聽著,隻覺得欣賞到了一場話劇。
結束後,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氛圍正好,曾秀梅乘勝追擊,讓女主角方正蓉和餘尋光來一段。
“第九集開頭,陳敏笙給華雅君打電話感謝幫忙找回懷表那一幕,我認為挺合適對詞的。”
那一幕餘尋光印象很深,特意貼了標簽。
他趕緊翻找起來。
總編劇朱孟放下手裡的搪瓷杯,開口,“我來打個配合吧。”
他等到方正蓉和餘尋光舉手示意準備就緒,念起了劇本上的台詞,“大少爺,剛才裴家的人過來,說是給您送回了一件東西。”
餘尋光接,“快拿到我房裡去。”
語氣是恰到好處的欣喜和著急。
餘尋光感覺那一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身上。
你彆說,眾目睽睽,確實挺讓人發怵。易崇擔心自家藝人緊張,開了瓶水放在他手邊。
已經進入工作狀態的餘尋光沒在意細枝末節,他抿了抿嘴,等待了片刻後說:“請接裴公館。”
編劇朱孟又接:“喂,這裡是裴公館。”
餘尋光笑了笑,就好像真的是在打電話,“你好,這裡是陳府,可否請府上的雅君小姐通話?”
他的聲音清透,咬字清晰不說,說台詞的方式也很有腔調,節奏慢條斯理的,能從重音分出輕重緩急,像一股清泉能流進人心裡。
眾人聞聲想象,仿佛再一次見到了那日拍定妝照時的,穿著西服戴著眼鏡的那位滿身書卷氣的公子。
曾秀梅不由得往前挪了挪,一下子認真起來。
等了一會兒,方正蓉才開口,“您好,我是華雅君,請問是哪位找?”
她的聲音溫溫柔柔,和她平時說話很不一樣。
看來是真下過苦功夫的。
“雅君小姐,我是陳敏笙。”
方正蓉低頭看著台本上的注釋,體會著角色的心情,跟著露出微笑,“陳先生。”
餘尋光念台詞時咬字斷句很有味道,“給您打這通電話實在冒昧,萬語千言隻為感謝,我微不足道的小事著實讓您費心了。”
方正蓉聽得舒服,接得也自然,“陳先生,您太客氣了,為客人找回丟失的物品,本來就是裴府作為主人家應該做的。”
她翻了一頁劇本,想象著劇組實拍這一幕的情景,“我聽說西洋懷表嬌氣得很,當時在園子裡發現它後,雖然著急給您送回去,又怕它有了損失,便送到城裡的鐘表房裡呆了一下午。您取用前可以仔細檢查一番,時間上應該是沒有錯誤的。”
餘尋光做了一個捏東西的姿勢,“您太客氣了,時間沒錯,準的很。”
他小心翼翼的問:“懷表盒子我也喜歡,是鐘表房給您配送的嗎?”
方正蓉猶豫了一下,說:“是的。”
其實在戲裡,盒子是華雅君特意去買的。隻不過她不善於攬功,遂沒說實話。
但餘尋光覺得,陳敏笙是清楚的。
並且他還看出來了這是華雅君在特意避嫌。
多麼聰明的人啊。
“多謝您了。下次我若登門,一定當麵道謝。”
“您太客氣了。裴家和陳家既是世交,又何必有那麼多的俗禮呢?”
“您說的是。那我便不打擾了,再見。”
“再見。”
餘尋光沒有猶豫,把自己在劇本上補充的台詞說了出來,“請女士先掛。”
方正蓉立馬接住,“哦,好的。”
等二人的話音落定,曾秀梅才帶頭鼓起了掌。
朱孟拿筆在劇本上邊寫邊道:“這一句加的好。”
他沒說怎麼好,方正蓉也覺得好,便跟著記下來。
飾演裴臨風的演員陳科和飾演阮頌良的演員張承先出自同一個劇團,他們二人在停下拍手的動作後,交頭接耳。
“有點水平。”
“說台詞的那個調調挺有味道的。”
“是吧?”
“而且陳敏笙的演員好貼。”
接下來,曾秀梅挑了段群像戲,讓其他人依次開口。
其中幾個劇團的演員舞台劇腔有點重,曾秀梅提出要弱化一下。
今天的最後一場圍讀,讀的是陳敏笙跟好朋友臨風坦白自己心儀華雅君後,被臨風抓著他去見大哥風眠的一幕劇情。
餘尋光開口換上了不同於前麵,更加活潑自信的語氣。
“學長,我想追求雅君小姐,我想娶她做我的妻子。”
“這話從何說起?”
飾演裴風眠的演員蔡亞禾不愧自己身上的名氣,一開口,整個片段的質感都上去了不少。
餘尋光注意到他加了一些播音腔,不多,大概三分。
他在劇本上記了一下。
陳科接詞時仿佛裴臨風上身,整個人在椅子上扭動了一下,“大哥,他說他對二姐一見鐘情了。”
餘尋光流露出向往:“是一見傾心。”
“呸,酸溜溜的,有什麼區彆?”
“臨風兄,我陳家的門楣是低了些,可你也不用急眼吧?”
“我是為了這個嗎?”
蔡亞禾提了個音,做足了訓斥弟弟的態度,“臨風,這麼大個人了,怎麼毛毛躁躁的?”
“敏笙,坐下說吧。”蔡亞禾挪動了一下麵前的水,像是他給陳敏笙端茶,“我還是不明白,你緣何看重雅君?”
餘尋光的語氣非常坦蕩,“那日初次登門,驚鴻一瞥之間,我便對雅君小姐印象深刻;後來在裴公的壽辰上再見,我就有些無法自拔了。”
接下來是一大段台詞。
“學長,我對雅君小姐的愛慕,不僅僅是從外表而起,更重要的是我敬重她的為人。我對於男女之愛一貫思之甚少。去了國外讀書之後,在與外國女子的接觸中,我總是惶恐大過於歡喜。我自小愛讀《詩經》,雖然是留過洋的人,但我亦清楚我是向往中式浪漫的。我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化,我也喜歡中國的古典女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見到雅君小姐的第一麵時,我的心就告訴我,隻有像雅君小姐這樣端方有禮,溫良嫻靜的女子,才是我一生追求的淑女。”
餘尋光一口不停地說完,沒吃螺絲,又情感充沛,情緒高低隨著語氣起伏,娓娓道來,大家仿佛聞聲見人。
眾人止不住的鼓起了掌。
餘尋光的台詞說得好,並不是那種拿腔作調的好。他的聲音中氣很足,每一句的重音都放在恰當的地方。而且他能夠準確表達出台詞中的情感,有些經驗老道的工作人員甚至能從中聽出演員不錯的文化水平。
現在流量當道,編劇為了方便他們,寫劇本時都會注意不去寫大段的台詞。餘尋光能穩定發揮,實屬難得。
雖然說蔡亞禾飾演的裴風眠是男主角,但是餘尋光飾演的男二陳敏笙才是前半部到中期部分留客的重點。
所有看過劇本的人都清楚,如果演員發揮不出角色本來的魅力,劇播時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本來聽說角色被關係戶占了,大家私底下略有微詞。現在看來,曾導果然慧眼如炬!
易崇看見方正蓉看著餘尋光的眼裡果不其然全是欣賞,止不住的擦汗。
姐,咱們家小光是很優秀,可是他還是個孩子啊。
陳科放下鼓掌的手,繼續接上台詞:“大哥,他說他知道二姐嫁過人,但是他不看重那些,他不是那樣低俗的人。”
蔡亞禾說:“敏笙,或許你不知道,雅君和他的前任丈夫並不是離婚收場,而是喪偶。”
餘尋光往語氣裡加了兩分自信,“沒關係,我是學醫的,我的身體很強壯。”
他說完自己忍不住會心一笑。
陳敏笙真的是一個很可愛的人。
陳科也笑了,“你這個書呆子。”
餘尋光繼續道:“學長,我希望您能稟明裴公,準許我以結婚為前提,追求雅君小姐。”
蔡亞禾接道:“你願意,那你的父母呢?”
“自然由我去說服。”
“你當真真心?”
“絕無二意。”
“好。你做我們裴家的女婿,我是看得過眼的。隻是婚姻大事,向來不是單方麵說了能算的。”
“是,我隻希望貴府能給我一個追求雅君小姐的機會。”
如此一來,陳敏笙追求華雅君的事算是在裴府過了明路了。
之後裴府眾人撮合的劇情不必多說,今天的圍讀會,可以說是圓滿結束,給後麵開了個好頭。
導演宣布散場之後,大家的氛圍都很熱烈。
蔡亞禾能在中生裡占一席之地,不論情商智商都是有的。今時不同往日,他早就調好了心態,放下架子,特意過來跟餘尋光打招呼:“沒想到我們這麼快又合作了。”
去年在《第三醫院》,他們一個是醫生,一個是病人。一個是主演,一個是龍套。
這才一年,餘尋光就有男二演了。
有資源後台的演員就是爬得快。
餘尋光笑著接住他的友好,“還在戲裡成了連襟。”
“不對,”蔡亞禾打趣,“我們都是華氏男,你可是我的前輩。”
雖然後來出於無奈假結婚,但裴風眠確確實實是華雅君的第三任丈夫,且兩人在日後並肩作戰,互相照顧直到老去。
隻是,這對男女主角之間並不互相愛慕。他們是親人,更是戰友。在感情上,華雅君一直懷念著陳敏笙,裴風眠同樣思念著亡妻頌賢。
餘尋光和蔡亞禾熟悉了一下,飾演裴臨風的年輕演員陳科來找他說話。
他先是主動握手示好,“聽說你是傳媒學院畢業的?我看,你的台詞功底倒像是電影學院出來的。”
“過獎了。”
陳科今年27歲,畢業後一直在做話劇演員。剛才跟餘尋光對的那幾場戲他隻覺得舒服,不由得起了相交的心。
他們相談正歡,方正蓉過來了。原來是她打算承擔女主角的責任,組織劇組裡的年輕演員們待會兒一起去吃飯。
女主角的麵子不能不給。
方正蓉為了大家吃得儘興,沒追求什麼排場,在找了附近一個口碑不錯、上菜也快的飯店。
吃飯的時候,餘尋光坐在方正蓉的旁邊,引得她頻頻側目。
他今天穿著自己的常服,簡單的短袖長褲,梳了個順毛,臉顯得更嫩了幾分。
方正蓉把他和定妝照時看到的陳敏笙聯係,覺得角色與人之間毫無違和感。
她有些恍惚。
可是跟溫文儒雅的陳敏笙不一樣,餘尋光性格更高冷一些,全程和主動搭話的陳科都隻說了兩句。
那種冷淡疏離,內向沉斂的反差一下子讓方正蓉清醒了。
她這幾天放在心裡的哪是餘尋光啊,分明是陳敏笙。
華雅君的陳敏笙。
方正蓉釋然的笑了。
她不是華雅君,餘尋光亦不是陳敏笙。
想清楚了整件事,方正蓉更大方了一些。
她是演員,應該做好人戲分離。
吃完飯散場,易崇接到他之後忐忑不安的問:“怎麼樣?”
餘尋光也不確定,“應該沒問題了。”
其實今天飯桌上餘尋光的表現,是易崇把導演曾秀梅對他的囑咐說了出來之後,兩人商量出來的對策。
餘尋光知道,整件事是他的問題,他是不知分寸的那個。
可又不能跟方正蓉直說,不然多尷尬。
隻能采取下策。
經此一事,餘尋光更加多留了個小心。以後不論角色怎麼情難自製,都得控製好,更加注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