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夜深知雪重(1 / 1)

長安不見春 雲書意 6055 字 2個月前

萬國朝會掀起的熱潮,隨著霖霪的洗滌漸漸隱去,春色在煙雨中闌珊,陷入涳濛。

宮內宮外皆是一片死寂,那個幕後之人,猝然消失,停止了所有動作,日子平靜的如同她在江寧時那般。

謝杳本想憑著姑姑給的線索追查下去,卻不想又是難以為繼。

花朝節那日,她與元序會麵,才發現事有蹊蹺。在前歲冬至,元序請薛國公出麵籌集賑災款項時,他便已知曉洛陽薛氏的勾當——壟斷胡商,牟取暴利。千色變出自薛氏,也算意料之中。

可僅憑一個顏料,還不能斷定此事與薛國公府有關,畢竟商品的售賣幾經流轉,買主出了問題,如何將責任全然付諸於售賣之人身上?更何況千色變本身並不屬違禁之物,大晟的律法無從定罪。幾番查探下來,終是一無所獲,聖上似乎也無意深究,隻將趙嬤嬤逐出宮去,此事就此不了了之。

直至九月初九的第二日朝會,薛國公在大殿上當著百官的麵忽然請辭,稱自己老邁力竭,請求聖上準許他回鄉編撰朝史。聖上未出言挽留,決然應允了他的請求。

一時間朝野震動,百官對此皆是滿腹狐疑。謝杳和元序卻無比明晰:兵、權、錢這三者都是皇室大忌,若薛國公不自請離京,怕是連官位都保不住。

一代重臣落得如此下場,令人唏噓不已,可究其原因,不過是作繭自縛,咎由自取。

* * *

風雲翻湧,四季更迭,朔光十七年的冬日比以往來得更早了些。

剛一過立冬,就連著下了好幾場雪,隱有前歲暴雪成災的趨勢,弄得長安人心惶惶。好在雪下得不大,也沒有再繼續,旬餘過後,就被冬日的陽光,曬得化成了一灘一灘的水窪。

謝杳提起裙擺,小心翼翼地避開地上的水窪,不急不徐地朝東市走去。

永樂公主去歲便已及笄,按禮法也該開府自立,隻是皇後舍不得女兒,便多留了一年。正巧薛國公回鄉後,為她議了親,公主府的處所也就定在了洛陽。時至今日,差不多快到她啟程的時候了。

元序知曉謝杳與永樂交好,便找了個借口,將永樂公主帶出宮,讓她們能在紅塵樓一聚。

謝杳剛邁進紅塵樓,就瞧見一個極為熟悉的麵容,她環顧四周,確認無異後,走到那人的跟前,“阿宇,你怎麼在這兒?”

陸瓊宇認出她的聲音後,微微揚唇,“來抓一個舊案的嫌犯,已經處理妥當了。”

謝杳感歎:“少卿大人如今真是愈發威風了。”

陸瓊宇有些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轉而問道:“阿杳是來找……”

還沒等謝杳回答,陸瓊宇便看見太子領著一個頭戴帷帽的女子向他們走了過來。

“陸少卿?”元序有些驚訝,對著向他見禮的陸瓊宇點頭示意。

陸瓊宇見狀,很快會意:原來阿杳不是來見姑姑的,而是來見太子殿下。可太子殿下身邊這女子又是何人?

“阿杳。”“永樂。”

謝杳和元承雙激動地拉住彼此的手,她們自謝杳及笄出宮那年起就沒再見過,一時間難掩喜悅之情。

“臣在此辦案,碰巧遇到了太子妃。”陸瓊宇向元序解釋道。

元序麵色溫潤,漫不經心地說道:“陸少卿與昭昭也是許久未見了,不妨留下,一起飲宴。”

陸瓊宇本想推辭,卻聽見謝杳也開口挽留,“阿宇,你若無公事在身,就留下吧。”

他無奈頷首,與他們一道前往三樓雅間。

元承雙被紅塵樓內外的景色吸引,忍不住感歎道:“本公主竟不知,長安有這般雅致的酒樓。”

“公主今後開了府,就可以暢行於宮外,見一番天地了。”謝杳聽出了她話裡的情緒,安慰她道。

“知我者,太子妃也。”

元承雙端起茶杯,敬向謝杳,二人舉杯對飲。

夕陽西下,遠處的天際露出一抹絢麗的晚霞,紅燼生輝,浮光躍金,透窗照進樓內,仿若天上宮闕。

四人望著這如畫般的美景,默契地緘口不語,安靜地欣賞著,沉醉著。

江山如畫,友人作伴,光陰濃淡相宜,是世間可遇不可求的佳事。

霞光浮動,有些晃眼,元承雙微微側頭,偶然發現,她對麵的皇兄和陸少卿都時不時地看向謝杳。

她心中好奇:這位陸少卿是何許人也?阿杳在宮裡從未提到過他。

元承雙輕輕拽了拽謝杳的衣袖,待謝杳回頭,她微微傾身伏在謝杳的耳邊,用隻有她們二人能聽見的聲音問道:“你和陸少卿認識?”

謝杳頷首,“我與他從小一起長大。”

元承雙眼珠一轉,露出一個意味深長地笑容,“青梅竹馬,也很般配。”

“我隻將他視作兄長。”謝杳不忘調侃,“我認識的永樂公主可說不出這樣的戲言。”

元承雙神色微動,“以前的永樂公主克己守禮,確實說不出,可以後她不想再這樣了。”

“那就拋下那些所謂的禮教和束縛,痛痛快快地做最真實的永樂公主吧。”謝杳語調微揚,附和道。

元序的目光掃過她們二人,眼底盛滿了笑意,他無奈地輕輕搖頭,心想:若是不知道的,還以為二人飲了酒。

陸瓊宇亦是滿眼笑意,他許久未見謝杳這麼肆意的笑過了。這一瞬,好像回到了多年前在江寧的時候。那個時候,隻有他陪在她身邊,陪她肆意玩鬨,儘興展顏。

天色闌珊,華燈初上,東市漸漸熱鬨了起來。

相聚的歡樂時光總是短暫,轉眼又將分彆。

謝杳舉杯,“謝杳祝公主,喜至慶來,所願必得。”

陸瓊宇接過她的話,“玉樓祝永樂公主,嘉門福喜,增累盛熾。”

“永樂謝過太子妃,陸少卿。”

四人舉杯相碰,一飲而儘。

“咚咚咚——”

一陣急促的叩門聲傳來,蘇木在屋內人應了聲後,推開門,快步走到他們麵前。

元序眉頭微蹙,“何事如此慌張?”

蘇木麵色凝重,沉聲開口:“殿下,端淳公主薨了。”

他話音剛落,樓外鐘鼓聲接二連三地傳來,聲音低沉,敲了整整二十七下。

元序麵色一凜,“永樂,隨孤速速回宮。”

元承雙戴好帷帽,連忙起身。

臨走前,元序轉而望向陸瓊宇,叮囑道:“勞煩陸少卿,務必親自送昭昭回府。”

“殿下放心。”陸瓊宇向他們施禮道彆。

謝杳同元序目光交彙,示意他不必擔心,元序會意,同元承雙一起疾步出了紅塵樓。

陸瓊宇走到她麵前,攔住了正欲去尋人的謝杳,“姑姑不在樓內。”

謝杳停住腳步。

“你忘了?玄明兄明年要參加春闈。”

謝杳恍然,前幾日姑姑剛傳信給她,她這一著急,竟給忘了。

陸瓊宇拿起帷帽遞給謝杳,“天色不早了,我先送你回府。”

他與謝杳剛一走出紅塵樓,便撞上了前來尋他的下屬。

“王司直?”

“陸少卿,您剛抓的那個嫌犯遇害了,上官大人請您立刻回大理寺。”王司直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

陸瓊宇麵色一凜,很是為難。

“你快去吧,案子要緊。”謝杳出言相勸,“這條路我常走,不會有事的。”

陸瓊宇猶豫地點了點頭,向她囑咐道:“夜裡行路,務必留心。”

謝杳心不在焉,腳步不由得放慢了很多。

端淳公主如今不過十三歲,也未曾聽說過她有什麼隱疾,怎會猝然薨世?

棠梨見自家小姐越走越慢,出聲提醒:“小姐,照這麼走下去,我們何時能回府?”

謝杳聞言,收回思緒,加快了腳步。

“端淳公主的事,小姐可以明日問太子殿下。”棠梨語調一轉,“可陸小侯爺的事就不一樣了。”

謝杳眼神示意,讓她繼續說下去。

“我聽說大理寺卿脾氣可差了,陸小侯爺這次怕是要倒黴了。”棠梨放低聲音。

“嫌犯又不是他負責押送的,就算要擔責,也不該是他來擔。”謝杳露出一個篤定地微笑,“據我所知,這位大理寺卿脾氣雖然不好,但為人清正,是個好官。”

棠梨頷首,對小姐的話表示讚同。

她們從東市徑直向東,不久便進了常樂坊。

常樂坊西北角的小巷,寂靜的瘮人,棠梨忍不住打了個寒噤,下意識加快了腳步。

相比平康坊和宣陽坊這兩個達官顯貴的聚居地來說,常樂坊顯得尤為清淨,也正因如此,有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都格外分明。

謝杳驀地腳步一頓,回身拉住棠梨,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與此同時,巷口走來一群衣衫襤褸的蒙麵人,擋住了她們的去路。謝杳回頭,發現身後也有一群蒙麵人。巷子的兩個出口,都被他們堵住了。

她心中生疑:這群蒙麵人的裝束倒不像是之前慈恩寺路上遇到的那群黑衣人,更像是……乞丐。

“各位若是求財,可同我一道回府,我將錢財拿予各位便是。”謝杳從容開口。

“少唬人了!兄弟們,上!”

那群蒙麵人一窩蜂地湧向謝杳和棠梨。

二人見狀,也顧不得其他,隻好與他們動手。

謝杳在與這群人交手時,發現他們並無定式,都是胡亂地出招,顯然不是訓練有素的殺手。

無奈他們人實在太多,她躲閃不及,頭上的帷帽被迎麵而來的人猛地打掉。霎時,那人朝她撒了些白色粉末,她來不及閉氣,隻覺得眼前一陣眩暈,身子越發無力,勉強堅持著又走了幾步,終是忍不住暈了過去。

棠梨艱難地走向小姐,在謝杳被拽進馬車後,也失去了意識,暈了過去。

暮色漸沉,雪花飛旋而下,無聲無息地飄落著。

宵禁閉市後,巡邏的金吾衛在行至西北角的小巷時,發現了暈倒在地的棠梨,她的身上覆滿積雪,麵色蒼白。

陸瓊宇在大理寺堂內見到棠梨時,她還未醒,但好在已無性命之憂。

他舒了口氣,努力平複著自己的心緒。若是金吾衛再晚到一些,棠梨怕是就要被凍死在巷中了。這般境地,謝杳恐怕也危在旦夕。

陸瓊宇猛地轉身,向下屬交代道:“傳令下去,城門戒嚴,嚴查出城馬車。”

冬寒人寂,大雪下了整整一夜,舉目望去,長安城白茫茫一片。

不知是哪一簇積雪落下,壓得枝椏發出了輕而悶的折斷聲。

棠梨眼睫微顫,緩緩睜開眼,她嘴唇歙動,“小姐……小姐……”

“棠梨,你感覺如何?”陸瓊宇聞聲,急忙走到她跟前。

“頭暈,渾身沒有力氣。”

棠梨在陸瓊宇的攙扶下艱難地坐起身。

“我這是在何處?”

“大理寺。”陸瓊宇端起茶杯,遞給棠梨,“金吾衛昨夜發現你後,將你送了過來。”

“小姐呢?他們可有找到小姐?”棠梨焦急地問道。

陸瓊宇麵色沉沉,搖了搖頭。

“陸瓊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個怒不可遏的聲音幽幽傳來。

大理寺卿引著太子,快步走進堂內。

“殿下,此事是臣之過。”

陸瓊宇垂頭,心中很是自責。

元序難掩不悅,“孤是不是囑咐過陸少卿,要你親自送她回府。”

不等陸瓊宇回答,他轉而望向棠梨,“棠梨,你仔細回想一下事情的經過。”

“昨夜酉時,我與小姐行至常樂坊西北角的小巷,忽然出現了一群衣衫襤褸的蒙麵人,大約有數十人不止。他們一擁而上,將我們圍堵在巷內,與我們交手。”

棠梨頓了頓,繼續說道:“他們招式很亂,本已漸漸趨於下風,卻驀地朝我們撒了一些白色粉末狀的東西,幾乎隻有一瞬,我便覺得頭暈目眩,使不上力氣。最後的一點記憶,是暈倒之前,我依稀看到小姐被他們拽進了馬車。”

元序又問,“你還記得馬車駛向哪個方向?”

棠梨眉頭微蹙,努力地回憶著,終是無果,沮喪地搖了搖頭。

“自亥時至今晨,每一輛出城的馬車我們都檢查過,並無太子妃。”大理寺卿幽幽開口。

元序沉默了片刻,似是在思量,他目光一瞥,拿起棠梨的鬥篷,在領口的位置聞了聞,麵色一沉,“百步散。”

“西域的百步散?”大理寺卿很是驚詫。

元序頷首,“太子妃失蹤一事,大理寺不可傳出一絲風聲,違者立斬!”

他轉身快步出了大理寺,策馬疾馳而去。

坐在延興門偏巷破廟門口的老者認出策馬而來的太子,連忙將廟內的乞丐們喚了出來,一齊叩拜。

元序極快地躍下馬,將老者扶起,“老丈,昨日夜裡大約戌時前後,可有衣衫襤褸之人駕馬車從延興門離開?”

乞丐們中一個歲及總角的少年搶先開口:“有。昨日我從延興門回來時,有幾輛裝飾獨特的馬車剛好迎麵駛過,我當時便覺得奇怪。那些駕車之人衣衫破爛,分明是乞丐打扮,可乞丐哪裡有錢做什麼馬車啊,因此我便多留意了幾眼。”

蘇木不解,“你說馬車裝飾獨特,是何意?”

“那些馬車的裝飾與長安城內的馬車全然不同,每一輛的車帷都極其鮮豔,在夜色下還泛著光。馬車路過的時候,傳來陣陣清脆的鈴響,那聲音與西市胡商駝隊的銀鈴聲響差不多。”

“你可知曉他們出城後駛向哪個方向?”元序忽然出聲。

少年思忖了片刻,緩緩開口:“他們一出城門便立刻向右一拐,應是駛向南方。”

元序頷首,向他致謝,然後轉身快步上了馬。

元序策馬出了延平門後,驀地勒馬停下。

蘇木不明就裡,側目望向他,“殿下?”

“你即刻回宮,向父皇稟明情況。就說,太子妃被歹人挾持至西域,事出緊急,孤來不及啟奏聖上,先行出京去尋。”

“殿下不可!殿下孤身一人去尋太子妃太過冒險。”蘇木邊說著,邊馭馬攔在他麵前,“殿下的安危關乎著大晟的將來,陛下定不會允你出京的,恕蘇木不能從命。”

“你攔不住孤。”

元序不欲再耽擱,策馬向西疾馳而去。

蘇木停在原地,長長地歎了口氣。

良久後,他揚鞭,離開了延平門。

天色陰沉,又飄起了雪。

一陣寒風刮過,吹落了元序發絲上的雪花,他心中急切,不覺寒冷。

自長安西行,路經岐州、隴州,若這兩地不做停留,行過七個晝夜的路,差不多就快要到涼州了。

想到涼州,元序的心口莫名一顫。

怎會如此巧合?又是涼州。

他隱約覺得,這一切的背後有一雙無形的手,將他們一步一步推向某個既定的“棋局”。

元序斂了思緒,眸光漸漸變得堅定。

生在皇家,何時何地不在局中?

既已身入局中,又何懼對弈。

總有一日,他們能掀了這“棋局”,成為所謂命運的執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