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簽字》(1 / 1)

訓狗 海鮮皮皮醬 2503 字 3個月前

尋漠青在布裡斯托見過那副著名的《婚禮簽字》,她駐足欣賞時聽到身側有一對英國情侶在小聲爭執。

他們對新娘是否自願結婚有不同的意見。

尋漠青聽了一會兒,覺得很有趣,沒想到那對情侶直接要她評判對錯。

“她是否自願可能無從考證。”尋漠青笑了笑,同小情侶說:“重要的是你們可以‘自願’結婚。”

婚姻,是被人類製造出來後飽經爭議的法律和社會約定,它本不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卻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必修課。

尋漠青對這種雙方締約讓渡自由的行為,並沒有任何極端的看法,她生活在美滿富足的家庭中,見慣了父母恩愛的場景,但同樣的,也見識了不少分崩離析的夫妻。

她認為,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婚姻的最大砝碼,是看對象的“適配度”。

不排斥婚姻的尋漠青,希望造物主能為她降下一位百分百符合自己心意的丈夫。

蔣津被pass出局時,是他們第一次約會,蔣津點了尋漠青不喜歡的菜式後,還強烈地建議她“嘗試新鮮事物”。

從酒店回家,客廳花瓶裡有李意深為她訂的新鮮花束,手機裡有李意深一個小時前發來的訊息,三天後他要接她去南京看一個治療肩頸問題很出名的中醫。

尋漠青一恍神,突然發覺,百分百符合心意的人原來就在身邊。

愛是比貧窮更難掩藏的東西,被愛的人有時會比愛人者更早感受到這種“上等情欲”。

北京到倫敦和上海數不清的機票,生活中一飲一食的關心關注,身體上越來越沒有邊界的親密接觸,李意深對於尋漠青身邊男性的排斥抵觸,看向尋漠青時遠而深的眼神……

見識過、享受過、拋棄過“愛”的尋漠青太熟悉這種感覺。

一開始,她隻是以“旁觀者”的視角來觀察、審視李意深,像是觀察培養皿的實驗者,冷靜地以科學準則來判斷,李意深是否具備成為自己合格伴侶的每一條標準。

第一,尋漠青是否能夠接受李意深過重的感情,以至於對尋漠青個人生活的過度參與。

第二,假使未來出現特殊情況,李意深事後能夠接受同尋漠青和平分手/離婚,並且不影響雙方父母感情。

第三,李意深是否能夠忍受尋漠青對於伴侶的忽視,以及她慣性的不忠。

綜合了雙方家庭情況、工作狀況、經濟條件,以及李意深個人性格特點等條件後,尋漠青初步判斷,可以把這位純情的鄰居弟弟標注為“實驗體N號”。

由於對“實驗體N號”太過熟悉,尋漠青隻在腦海就迅速列出一份階段性方案和訓練計劃。

第一階段是在親密接觸後中斷聯係,激發其戒斷反應,給予感情遲鈍的李意深正確判斷自身情感歸向的時間。

泉山之行的一切都在計劃中,尋漠青酒量尚可,在隱秘處平靜地看著李意深尋找自己的身影時,她曾有過短暫的遲疑,現在終止“實驗”完全來得及,她或許不應該把主意打到這可憐的小羊羔身上。

但這想法很快消散在夜風之中,畢竟年輕英俊的李意深看起來實在美味,而尋漠青又足夠自私。

幾乎接近半年的中斷聯係是尋漠青下的一劑猛藥,二十幾年的親密無間是李意深服用的成癮性精神活性物質,突然停止勢必會激發他的戒斷反應。

在每一個未接通的電話後,在無數個沒有得到回複的訊息空白處,李意深在失眠的夜裡,從迷茫、難過到自我懷疑,從委屈、傷心到認清感情,他經曆了痛苦的148天。

這一切,由尋漠青主導,也由她一人旁觀。

第二階段是引起李意深的極端情緒後觸底反彈,失去和得到的時間距離太近,李意深的情感需求被快速滿足後,大量的苯基乙胺會讓他如夢似幻、意亂情迷。

久彆後的見麵,若有似無的輕吻,直截了當地詢問“你是不是喜歡我”,說歡迎他來上海,這些話語和行為給李意深內心的希冀增添了重量。

李意深那時候天真的幻想,是不是隻要他去到上海,去到尋漠青身邊,照顧她,陪著她,學習浪漫,學習她需要的一切,幫助她抵擋一切困難,就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呢?

這個傻孩子,認為所有的不圓滿,都怪自己不夠好,性格死板,又說不出好聽的話,比起尋漠青往常身邊的人,缺少太多情調和藝術細胞。

可懷著忐忑心情不請自來的李意深看到了什麼呢,尋漠青家中裸著上半身的何淙也,這個人真把自己當成了家裡的主人,占著李意深的位置,把他當成不相關的“某某”。

李意深可恥而膽怯的逃避了,他以為“歡迎你來上海”等於“歡迎你來到我身邊”。

可原來不是。

他迷茫恐懼到生出了一絲怨恨,事已至此,在無路可走的絕境中李意深反而生出了放手一搏的勇氣。

他在門外等她,在黑暗中自殘般一遍遍的回想著剛才的情形,他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想了多久。

隻是抱住尋漠青的某一個瞬間,真的隻有一瞬間,他曾想,如果能死在這一刻,是不是也算殉情。

可尋漠青不要他殉情,尋漠青哄他睡覺,給他煮梨湯,說喜歡他,帶他延續泉山那場未完的綺夢。

第三階段是曆經一段時間的情熱後,在戀愛的甜蜜與苦澀中反複拉扯,李意深在矛盾起伏的情緒中會做出最後的決定,接受或者放手。

尋漠青不是沒想過放棄,她那時候認為自己並不是天生的混蛋,對這個從小看到大的弟弟也有過心軟的時候。

她一開始就同李意深說過,自己大概不是他想象中的那個人。

回家時,李意深想要結婚,想告訴父母,尋漠青用“以後再說”來推辭。

知道李意深要買新房,也懂他大概是為結婚做準備,但是尋漠青什麼都沒問。

她一直在給李意深機會——一個離開她的機會,去過正常生活的機會,享受正常愛情的機會。

但李意深似乎沒有接受她的好意。

他隻是在痛苦中不斷退讓、不斷重塑,不斷違背原則和天性去愛她,心甘情願地領受著尋漠青所有的好和壞。

尋漠青在李意深這裡一步步看清自己,原來她就是天生的混蛋,是自私的具象化,是利己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