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表彰(1 / 1)

“妹子,我家在水泥廠的家屬大院,你下次要是還來廠裡賣糕點,可以來紡織廠的家屬大院找我。”說著把具體地址告訴了李枝念。

李枝念這才鬆了一口氣,點頭記下了。

零零散散的半個多小時才清完了剩下的庫存,心裡暗暗盤算著今天的收益,她從收的雜七雜八的票裡把布票理出來,去供銷社一下買了5尺布,爹娘各做一個外套應該夠了吧,李枝念估量著,這次收到的票有限,家家戶戶都缺布,等下次再收了布票,再買多一些布。

話說剛剛那個大姐說她家就在紡織廠家屬大院,下次真可以去轉一圈,都是工人家屬,肯定有這消費能力,說不定布票也多。

李枝念背上裝著布的背簍,又走了2個多小時的路,回到向前大隊。

“咚咚,李枝念同誌在嗎?有你的信?”有人敲了敲門。

“在。”李枝念大聲應了一聲從堂屋出來,剛回到家正準備喝口水緩緩,就聽到個不認識的聲音在叫他。信?難道是我投的稿有回信了?李枝念心裡一喜,跑了幾步來開門。

“有你的兩封信,請簽收一下!”郵遞員師傅將信交給她。

一封是省城的,還有一封來自Z省寧市。

“謝謝您,您也辛苦了,進來喝杯水嗎?”李枝念來了這麼久,也學會了當地人的寒暄方式。

“不用,您客氣了!”

人走後,李枝念迫不及待把兩封信拿到房間拆開。

過年期間,李枝念插空寫了好幾篇征文稿件,寄給不同地方大大小小的報社,但是一直都沒有回信。這幾天正焦慮著呢,有些挫敗,難道一個都沒有被采用。

今天竟然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回信,雖然隻有兩封。

第一封信,就是省城的報社的回信,回信上表達了跟她再次約稿的意向。信封裡還包含了本次稿件的稿費和一些郵票和其他票證。這個時期的稿費相對較低的,千字1元-4元不等。所以報社會從其他方麵進行補償,以鼓勵創作者。不同報社的表達方式不同,省城報社的補償就是這些票證了吧。

李枝念高興極了,又打開第二封信。

但這封信不是報社的回信,而是林樾的?

兩人有著同路去縣城的緣分,而林樾當時的計謀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李枝念一直沒找到機會跟他道謝。

雖然林樾當時留下了通信的地址,但李枝念想著他一直在軍隊裡,肯定多有不便。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這段時間也很忙的!

打開信,發現除了詢問關於鋼鐵廠車間主任孫平事件的後續外,還描繪了海島生活。

“可能是那天路上沒話找話,問他關於海島的事情,讓他以為我很感興趣。”

李枝念於是提筆回信,跟他說了後續的孫平的處罰,並感謝對方的幫助。

一來二往,這樣的通信竟保持了大半年。這就是後話了。

初八這天,李枝念全家出動到市裡去。平時從向前大隊到縣裡,都要走兩個多小時。現在到市裡,那就更遠了,李枝念一家需要先走到縣裡再換乘客運車才能到。

“好在頒獎典禮在下午兩點鐘,不然咱們離這麼遠,昨天就得出發了,還要再市裡住一晚,要多花好多錢啊!”劉桂玉慶幸道。

天還沒亮,李枝念就已經熱鬨起來,燃著煤油燈的屋裡,劉桂玉的話不停歇,“就穿昨天晚上我給你找出來的那件衣服哈,頭發紮倆麻花辮就好,要不你穿好了我給你編。還有你記得用雪花膏搽臉!”

之前李枝念給她拿了兩盒雪花膏,劉桂玉嘴裡說嫌那有味道,用蛤蜊油就好,聽李枝念說還有好多,才舍得用起來,這也才用了十來天,皮膚就已經變嫩了許多,寒風吹到臉上,皮膚也不皴裂了。

她事無巨細的叮囑,李枝念又無奈又有些想笑,“娘,我知道的,頭發我自己編就好。你出去吧,我要穿衣服啦!”

一家輾轉終於來到了市區,剛下了車,劉桂玉和李學書就有些局促,鄉下人進城一樣。

跟縣裡相比,市裡是另一個級彆了。好幾座小樓林立,路上經常看到行人騎著自行車,人們的穿著打扮也更加整潔,很少見到有補丁的。

劉桂玉和李學書扯了扯身上的衣服,這已經是二老翻遍衣櫃找到的補丁最少的衣服了。“早知道前兩天就拿枝枝買回來的布加急做兩件外套了。”

李枝念倒是沒什麼感覺,眼前這五六層的小樓跟後世高樓林立的A市相比,就不夠看了。

看到爹娘的局促,李枝念安慰道,“爹娘,咱們穿的乾淨整潔就好了。”攬住父母的肩膀,

“現在不能跟他們比,但終有一天咱們也能過這樣的生活。穿好衣服,住好房子。”

劉桂玉和李學書聽了一陣暖心,兩人挺直了脊背。

正是午飯的點,李枝念請父母到國營飯店吃了個午飯,當時賣糕點賺的錢都還在李枝念手裡,本來李枝念想著,給爹娘一些用於家用。但二老拒絕了。

“這是你一個辛辛苦苦忙活賺的,爹娘哪能要你的錢,你有這份心爹娘就很開心了。”

“就是,我跟你娘常年在公社裡,哪用的了那麼多錢。”

李枝念想想也是,家裡的衣食,都可以從自己空間出,平時確實沒什麼用錢的地方,也就作罷,隻想著哪天家裡要是有要用錢的地方,自己再拿給爹娘。

點了一個葷菜,兩個素菜,三碗米飯。

劉桂玉李學書夫妻倆心疼,李枝念見狀,“花了錢呢,要開心地吃。”消費了當然要獲得開心,若是這樣都花了錢了還一直心疼花掉的錢,沒有好好享受美食,那這消費的價值就沒有完全實現。

但爹娘都是地道的農村人,觀念的局限是不是一瞬間就能改變的,李枝念歎了口氣,還是因為窮啊!

接著就前往頒發獎項的會堂。

“我們有請當選本次信城“尋找身邊的雷鋒英雄”活動的模範人物上台領獎。”

“他們用凡人義舉,詮釋人間大愛;他們是我們身邊的平凡英雄,是我們身邊的雷鋒同誌。”

“下麵由□□為英雄們頒發獎狀以及獎品。”

李枝念夾在一群人中間排隊上台,領過獎狀,以及獎品一個寫著“為人民服務”的搪瓷缸,以及一個信封。哦~意外之喜,還有獎金。

領完獎,聽從主持人地引導,眾人往台中間彙聚,拍照留念,好巧不巧,李枝念隨著人群被擠到了中間位置,□□及各領導的身旁。

台下“哢嚓”聲不斷,李枝念保持微笑,留下了這意義非凡的合影。

而李學書和劉桂玉則在台下激動地熱淚盈眶。閨女出息了呀!

而更大地驚喜是當三人回到縣裡,竟也接受了縣裡地表彰,縣裡不僅也給李枝念獎勵了獎品,獎金。還吩咐縣廣播站的廣播員,反複播報小王記者寫的報道,以及大力讚揚土生土長的固縣向前大隊社員李枝念同誌見義勇為的行為,“為人民服務”的閃光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助理有些不解,“書記,至於嗎?這位李同誌的行為確實值得嘉獎,但市裡也獎勵過了,咱們縣裡還要每天廣播宣傳播報嗎?是不是有點興師動眾!”

“這個關頭還真至於!平時是不用每天廣播宣傳,但你也不看看就那個孫平貪汙事件,傳的沸沸揚揚,咱們固縣,在市裡可是掛了名的。”

縣委書記歎口氣,“現在好不容易逮著一個在市裡露了個臉的英雄事跡,正需要大力弘揚正麵事跡,扭轉市裡對咱們縣不好的印象。也有利於咱們縣城的建設!”

李枝念是不知道縣裡這舉動後麵的意義,但也樂得受到表彰,領取獎勵和獎品。

公社裡也沒料到這個表彰這麼聲勢浩大,聽著廣播裡每日固定的李枝念英雄事跡播報,揣測著上麵的態度,也開了個大會,再次表彰獎勵了李枝念的英雄行為。

經過三輪表彰,李枝念不僅錢包鼓起來了,她的名聲眼見著也是好起來了。

從前人們說,

“李枝念在鎮上跟男生拉拉扯扯,看著就不檢點。”

“孫平為什麼偏找李枝念提親啊,那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說李枝念靠著肚子,靠出賣婚姻,過好日子!”

如今人們是這樣說的,

“我一看李枝念就是個好孩子,學習又好,長得好,為人還善良。”

“聽桂玉說,枝枝還被報社選中寫稿子了!以後肯定有大出息。”

“就是,市裡,縣裡都表彰了說枝枝是英雄呢,以後誰還說枝枝的壞話,我第一個不同意。”

“以後再有那不長眼的來騷擾枝枝,我來幫忙打跑他!”

不隻在向前大隊,這些嬸子們回到娘家也免不了被問起每天在廣播裡播報的向前大隊李枝念同誌,她們讚美的話洋洋灑灑都停不下來。

這些嬸子的娘家親戚心裡還納悶呢,“之前你可不是這樣說的啊?”

這輿論的風向真是說變就變!劉桂玉可算是揚眉吐氣了一番。不等她當麵去打臉趙春燕,公社裡的嬸子大娘們就已經出動了,聽說臊得趙春燕兩天沒上工。

李學書在辦公室裡,每天拿著那個“為人民服務”的搪瓷杯,來來回回倒茶喝水。

大隊長腹誹,“平時也沒見你喝那麼多水!”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地過著,李枝念除了偶爾去上工,拔拔豬草,撿撿柴火;更多時候是在家裡寫稿子,做糕點。

轉眼又過了一個月,李枝念已經在張家老太太住的家屬院和紡織廠王大姐的家屬院有了穩定的銷路。平均每周做個200個糕點,基本兩個家屬院就能消化掉,有時還不夠。這時候的利潤在外人看來已經比較可觀了,而且成本也僅僅是李枝念一個人的人工和一整天的時間,這樣就這一個月,李枝念就已經有60元的收入了。

劉桂玉剛知道這個數額的時候震驚極了,李枝念解釋道,“現在是因為原料都是靠空間的儲備,等後期空間的各種豆子糖用完了,還需要增加計算原料成本,而且我也還沒有算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

“那你還要擴大生產嗎?還是先維持現在的量?”

這段時間經過李枝念的熏陶,劉桂玉也是有了一些基礎的商業知識。

這個問題,李枝念也在糾結中。一個月就賺六十元錢可能對常人來說很震驚羨慕,但對於李枝念來說這個速度還是不夠快。但資本的原始積累不是那麼容易的,若要擴大生產,前提是有固定的銷路,就像現在的兩個家屬院?零零散散的在黑市出售不僅風險大,且比較耗費時間。

而擴大生產,意味著李枝念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

“這個我再考慮考慮!”

但李枝念沒想到,自己剛打哈欠,就有人送枕頭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