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 小王記者來采訪(1 / 1)

快到向前大隊路口時,李枝念跟母親說了之後,悄悄將空間裡的老母雞拿了一隻出來,放進竹簍裡,又蓋了一些蔬菜上去,從外麵看起來,小竹簍被裝的滿滿當當的。

兩人進了大隊,就看見村口大樹下就聚著一群人。映像裡,真是不管嚴寒酷暑,這大樹底下都不缺人,公社裡所有細小的流言,隻要經過這個大樹,那立馬就能飛一般的傳遍整個公社。真是大樹底下沒有新鮮事,

遠遠看到劉桂玉和李枝念走過來,就有人招呼起來。

“桂玉,枝枝趕集回來啊”

“是,這不前幾天枝枝病了,家裡沒來得及備年貨,啥都沒準備,就去了趟城裡。”

“買的啥啊,這滿滿一大筐。”一個大娘上手就來扒拉李枝念背上的竹簍。

“大娘,你看就看吧,咋還上手扒拉上了呢?”李枝念往旁邊躲開。

狗蛋他娘也是執著,跟著背簍轉動,眼睛像長在背簍上一樣,“不就看看嘛,能少塊肉還是咋滴。喲還真有肉啊?”

眼見狗蛋他娘扒開上麵的蔬菜,手就要摸上肉了,劉桂玉將她的手打掉,厲聲嗬斥道:“狗蛋他娘,把你臟手拿開。”要是其他人,她還不會這麼不給麵子。但這個狗蛋他娘,正是高青告訴她的,昨天中午編排自家閨女的的一群大娘中的一個。

“誰手臟了,我手乾淨著呢。不就看看嘛,誰家吃不起青菜呢,誰家吃不起肉啊”

“狗蛋他娘手確實不乾淨,哈哈哈,就今天早晨我聽到他家孩子哭喊聲,就往她家看了一眼,剛好看見她剛給他孫子換好尿布,就直接做飯了。”眾人一通哄笑。

“好你個兔猻娃子,你爬我家牆頭。”狗蛋他娘被眾人嘲笑尷尬著呢。

“娘,你注意點衛生,說了多少遍了,吃的不乾淨容易得病的。再說,多惡心啊。”狗蛋媳婦想想都覺得惡心,懷裡的兒子都想丟出去了。

“哦,我本來以為你隻是嘴臭,沒想到真還手臟啊。這以後可得注意了,遠遠的看見你就立馬跑開,可彆見識到你這張臭嘴和這雙臟手了。真是膈應人。”劉桂玉奚落道。

“誰嘴臭了?你才嘴臭呢?”狗蛋他娘氣急敗壞。

“你那張嘴隻會用來放屁,每天不是背後編排彆人,就是搬弄彆人的是非,整天盯著彆人家裡那點事,造謠傳謠,可不是臭嘛?”劉桂玉氣勢卻更勝一籌。

狗蛋他娘本想回一句“又沒編排你”,突然想到昨天中午順口跟一群老姐妹聊的閒話,生生把這句話咽了下去。看來昨天中午的對話傳到劉桂玉的耳朵裡了。她有些訕訕地敗下陣來。正好孫子哭鬨起來,她從兒媳婦懷裡奪過孫子,“可能尿了,我去給換個尿布。”說著落荒而逃。一個老太太抱著孩子,這時候跑得倒飛快。

身後不知道誰大聲喊了句“換完尿布可彆忘了洗手。”,狗蛋他娘跑得更快了,一溜煙人就沒影了。

眾人哄笑一堂。

“桂玉,你們買肉了?集市上現在還有賣肉的嗎?”現在人都饞肉,聽到狗蛋他娘說有肉,有人好奇的問。

“沒有,是我娘家殺了雞,讓我帶回來了半隻。”劉桂玉回想了下,“集市裡,好像真沒看到有賣肉的。”

“要不了幾天大隊就要殺年豬了,等到時候分肉吧。”

“唉,也不知道今年一人能分幾斤肉呢。”

……

身後話題轉移到年豬上去。

劉桂玉和李枝念徑直回家了,絲毫沒有察覺到,身後角落裡一雙貪婪的眼神。

到家後,劉桂玉,把手中的豆腐泡進水裡,把背簍裡的青菜拿出來,從最下麵拿出了已經收拾好的雞,並不是剛剛對眾人所說的半隻,而是一整隻,肚子裡滿是金油的老母雞。李枝念獻寶一樣的對她說,“娘晚上我來做飯,煲老母雞湯,再用雞湯下點麵條吃。”

“好,你做吧,讓娘嘗嘗你的手藝有沒有進步。”

時間不早了,李枝念乾脆直接動手開始做起了晚飯。斬了半隻雞用來燉雞湯,另外半隻,放著明天用來紅燒或燜煮也不錯。

先把雞肉拿出來用清水清洗一下,將雞剁成大小均勻的雞塊,用水反複多洗幾遍,把血塊都衝洗乾淨。其實前世屠宰場新鮮殺完就放到了冷庫裡的,而後李枝念將其收入空間,也算是冰鮮。但到底不是現殺的,還是焯一下水吧。

準備蔥,薑,從空間倒了壺料酒出來和一碗米酒出來。又從空間裡拿出一把乾香菇,金蟲草,枸杞,和紅棗。將香菇泡發上。金蟲草,枸杞,紅棗都是用水稍微清洗了一下。

雞塊,蔥,薑,料酒冷水下鍋煮開,把血水煮出來。撈出備用。

切少許薑片。另起鍋倒少許油爆香薑片,把雞肉下鍋炒出油脂後,加一勺米酒炒出香味。

加入泡發好的香菇,金蟲草,枸杞和紅棗,倒入足量的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一個小時。

等待燉煮的時間,李枝念跑去堂屋,看母親套被子,縫被麵。昨晚劉桂玉就著月光就把被麵給洗了,經過一晚上寒風的洗禮,和今天一天太陽的晾曬,被麵已經乾了。劉桂玉正在夫妻倆自己的房間裡縫新被子。

“枝枝,你房間的被子縫好了,去看看,是不是跟之前的看起來一樣。”

“晚點再去看,我看看你咋縫的。”

“這有啥好看的。”劉桂玉用指環頂著大針,穿透厚厚的棉被,笑著看著閨女。夕陽透過窗子照進來,映照著她的臉龐,這一刻,每一絲皺紋仿佛都泛著光。

這一幕,李枝念記了好久好久。

漸漸的空氣中彌漫了雞湯的清香味,誘著人直流口水。

“我的雞湯要好了。”李枝念跳下床,跑開了。

廚房裡,雞湯咕嚕咕嚕著小泡泡。鍋裡已飄著一層油,李枝念並沒有撇掉它們。這個年代人們普遍缺少油水,正好可以給父母補補身體,加入少許鹽調味,真是香甜鮮美。

劉桂玉也來到了廚房裡,發出讚歎,“真香,這雞湯燉的真好!”

“我給你高青姨盛一碗送過去啦。”兩家關係好,時不時會互相送個菜,這有來有往的關係才處的長久,更彆說高青還來給她通風報信。

“好呀,要不我去送。”

“不用,大晚上的,你在家待著吧,你爹該快回來了,差不多可以下麵條了。”

“好,那娘你慢點。”

盛出半鍋雞湯放進小鋁鍋裡,用來煮麵,等麵七分軟後,再放入洗好的青菜。

麵條出鍋,父母都回到了家中。將晚飯端到堂屋,一家人先喝上一碗清香的老母雞湯,滿口流油,雞也燉的軟爛脫骨。再來上一碗雞湯麵。在冷冷的冬日裡,李學書卻覺得暖胃又暖心。

蓋著新被子,墊著厚毛毯,一夜好夢。

一大早,劉桂玉就起床東邊掃掃,西邊撣撣灰塵。連雞都沒放出來,窩在雞圈裡咯咯叫。劉桂玉一邊擔心它們出來亂拉屎,把她剛清理好的地弄的一團糟糕;又擔心這兩隻雞在雞圈裡太吵,待會影響采訪。

“娘,你放輕鬆。”就李枝念出來洗漱的功夫,劉桂玉已經把這八仙桌擦了五遍了。“已經很乾淨整潔了。”

“娘就是找點事兒做做,”被閨女叫住,劉桂玉這才看向閨女。“你待會就穿這個?”

看到閨女一臉“這咋了”的疑惑表情,劉桂玉頭疼,“你昨天穿的那個沒打補丁的襖呢,穿那個。這件袖子上有補丁,給人家記者看到了不好。”

“沒事,咱們本來就是貧農,就應該作風艱苦,勤儉節約。再說現在各個公社裡的社員們情況都差不多。而且補丁在袖肘上,前麵看不見的。”李學書在旁邊安撫母親的緊張情緒。

“你那頭發過來我給你重新綁,鬆鬆垮垮的看著不精神。”劉桂玉又操心起閨女的頭發。

這年頭大家不是短發就是短辮子,看著乾練精神還適合勞作,劉桂玉就是剪的利落的短發,但閨女一頭烏黑油亮的長發看著喜人,自從長大後就沒舍得剪過。

原主就經常編成雙股的麻花辮,光光淨淨的不留一絲雜發在腦門上。而李枝念則喜歡把所有的頭發隆在一起編鬆散的麻花辮從側麵垂到胸前。

好看是好看,但在劉桂玉看來不夠正式。拗不過母親,最終還是變成了雙股的麻花辮。

叮鈴鈴有個車鈴聲響起,是小王記者來了。

劉桂玉連忙開門將其迎進來。

小王記者斜挎著一個土黃色的帆布包,上有刺繡,一顆五角紅星,幾個大字“為人民服務”。他一進門就看呆了,隻見一個姑娘站在院子裡,身材較為高挑,一米六五的樣子,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瓜子臉,一汪水盈盈的杏眼,鼻子小巧精致,嘴巴飽滿,衣著碎花棉襖,雖質樸但乾淨整齊。

“果然是向前大隊社員們各個稱讚的樣貌。”暗自慶幸自己申請到了相機。

他收斂了神情,跟李枝念一家打過招呼之後,進了堂屋,把本子和鋼筆拿出來,雙方麵對麵談起了關於兩天前的救人細節。

“您能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況嗎?您是怎麼發現落水兒童的?”

“在救援過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難?”

“在救援過程中,您感到害怕嗎?”

“是什麼驅使您冒著生命危險在大冬天下水救人?”

都是些常規問題,李枝念簡單描述了一下當時的情景。

最後答道,“是雷鋒精神鼓舞著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向雷鋒同誌學習,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踐行雷鋒精神,為人民服務。”

最後還告誡小孩子,“注意安全,遠離水源,謹防落水。”

小王記者手中的筆沒有停過,一直刷刷的書寫著,很快一份采訪記錄就完成了。後續報道就是在這篇記錄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和補充。

結束訪問後,小王拿出相機問,“小李同誌,可以給你拍個照片嗎?到時候會一同刊登在報紙上。”

李枝念同意後,兩人在院子裡找了個光線合適的位置。劉桂玉看到兩人出來,以為結束了,卻見小王拿著相機,正對著閨女拍照。“乖乖,還拍照,那豈不是閨女的照片也能登上報紙。”,那就更好了,到時候報紙拿出來,直接指著照片都能打臉那群長舌婦,臭嘴巴的大娘。

老式相機隻有衝刷膠片才能看到成像效果,小王記者多拍了幾張,以做備用。

“謝謝你們的配合,到時候報道出來上報紙的時候,我就把報紙寄給你們一份。”小王記者收起相機告辭準備離開。

“這都晌午了,要不在家吃個飯再走?”劉桂玉挽留。

“不了,謝謝嬸子,我還要回去加工稿子。再見。”說著就跨上自行車走了。

不想剛出了向前大隊,就在村口的大路上,迎麵撞上一個也騎著自行車的男人,男人上下打量了小王兩眼,冷哼兩聲,扭頭進了村。

真是莫名其妙!小王沒管他,自顧自繼續蹬著自行車,離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