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表哥們幫忙(1 / 1)

就要過年了,田野裡還有許多隊員在勞作。但紅旗大隊裡也很是熱鬨。老年人和家裡的主婦們都在熱火朝天的忙活著,迎接春節。

今天正是臘月二十五,民間有習俗:推磨做豆腐。因為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同音,因此豆腐代表著祈福。

正是半晌午,紅旗大隊村口的磨坊裡,不少隊員提著泡好的黃豆,排著隊等著將黃豆磨碎。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石磨,家裡沒有石磨的人家就需要借用村裡磨坊的石磨,自行進行研磨。但磨坊裡的石磨也有限,需要排隊等待。

隊員們也不急,雙手揣在袖口,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取暖,說著閒話。

突然有個大娘眼尖看到了劉桂玉和李枝念,

“桂玉,帶著閨女回娘家啊?”

“哎,是,今天去趕集,回來路上順便回來看看。”

“那你快去,你娘在家和你大嫂子們這會兒都在家呢,她們早上起得早,黃豆都磨好了,現在肯定正在點豆腐呢。”

“好,大娘你繼續忙。”

劉桂玉朝眾人笑笑,帶著李枝念朝娘家走去。

“桂玉這回娘家也太勤了吧,這個月都回兩次了,這沒幾天了就過年了,啥事等不急年後來年初二再回來說?”大年初二習俗出家的閨女帶著丈夫與孩子們回娘家吃飯拜年。

“你管人家呢,人家嫂子都沒有不願意。”

“那是,劉家真是團結一致,全家上下一條心。家裡三個兒子,也就家裡人多了,住不下了才分了家。就算分家了,還是住在一起,挨著搭了幾間房。一大家子人和和氣氣的。”

“說起來桂玉命真好,彆人家都是重男輕女,就她家,一家老小都寵著這小女兒,連帶著外孫女。”

“你彆說,這枝枝要是我家的,我也寵著,出落的越發水靈了,那皮膚嫩的都能掐出水來。”

“是呀,該高中畢業了吧,說親了沒。”

“這咱哪知道,到時候去問問劉家阿奶。”

話題很快轉開了,但是有人卻記下了。

劉桂玉和李枝念遠遠就瞧見劉家煙囪裡飄出來的炊煙,嫋嫋升起的炊煙在陽光中飄蕩,和隔壁鄰居的炊煙前後錯開的飄出了村子。這樣的畫麵真是美極了,滿是煙火氣。

這年頭大家的屋子都差不多,都是黃土壘的房屋。不同的是院子的大小。

劉家的房子就格外大,當年大家一開始都住在一起。而後孩子們漸漸成年,幾個孩子都娶媳婦生孩子了,老屋早已住不下。劉桂玉的父親去世後,她母親就想說分家,讓幾個兒子都自己出去建房子。

但幾個舅舅孝順,一大家子親親熱熱的,幾個兄弟關係好,妯娌也沒矛盾,於是商量著在老屋的旁邊挨著搭起了自己的房子,像沒分家一樣,還是經常一起吃飯,共同侍奉老母。把原來老屋的院子拆掉,又在三家的外圍圍起一個牆,圈出了這麼一大個院子。

空氣中彌漫著豆香味,兩人都不禁加快了腳步。

大門沒關,兩人先後腳進了門。

“桂玉,枝枝,你們回來了。”大舅媽先注意到了她們,忙放下手中的東西迎上來。

劉桂玉母親(劉母)也聞聲從鍋爐前走出來。

李枝念甜甜喊了聲,“姥姥,大舅媽。”

“娘,大嫂,我跟枝枝這次來是有事想找一下大哥。”

劉大嫂已經上前來拉住李枝念的手,對劉桂玉說,“行,急嗎?要是急的話,我就叫衛東去把他爹叫回來。要是不急,就等中午咋樣,中午他回來吃飯時再說。”

“不急,這都快中午了,我等中午再說吧。”

“那行,正好中午在家吃,剛點的豆腐,中午正好燒鍋白菜燉豆腐,冬天喝著也暖和。”劉母說。

劉桂玉應道,“中。”邊說著,邊把竹筐裡的桃酥和麻花拿出來。

“今天趕集也沒買到啥,就看到桃酥和麻花新出爐的,聞著可香,買點過來給娘和幾個外甥嘗嘗。”扶著劉母往堂屋走,又接著說。

“枝枝那拿的是糖,過年了大家都甜甜嘴。”枝枝把手裡的布兜遞給大舅媽。

劉大嫂接過手看了兩眼,就轉手遞給了婆婆。“娘收著。”接著摟著李枝念的肩膀,擁著她往前走。

她麵上不顯,但笑意從眼睛裡就冒出來了。就剛剛晃了幾眼,看到布兜裡不隻有水果硬糖,還有大白兔奶糖,還有兜紅糖,一看就是給家裡女人們買的。這可是大手筆。

這年頭,買糖是需要糖票的,正常人家的糖票是定量的,除非有彆的門道,或者吃的比較省。所以一般人家不舍得給孩子買零嘴吃,都用來買白砂糖。家裡做飯用的上,又或者招待客人的時候,倒上一杯白砂糖泡的糖水,以表尊重。

不說家裡的孩子,就她自己也好就沒吃糖了。今年過年,大家都可以甜甜嘴了。

她就喜歡小姑子這點,每次來家裡都帶點東西,不說東西多少或者有多貴重;反正是次次沒有空手,不像彆家的出嫁的姑娘,回來都是來打秋風,從娘家貼補給婆家。

劉家這三個兄弟之間感情也很好,公公前幾年去世了,家裡就婆婆一個老人。婆婆一碗水端的平,不在家裡拿婆婆的款,磋磨兒媳婦,也不把著家裡的大權,早早地就分家了,商定三個兄弟共同負責老娘的養老。婆婆還住在老屋,三家也都聚在老屋吃飯。三個妯娌輪流做飯,輪流照顧婆婆。

“來就來了,還買啥東西。快進堂屋坐著。”說話間劉二嫂也從堂屋出來,扶住了劉母的另一邊胳膊。今天磨豆腐,幾個妯娌一起聚在老屋做豆腐。

“你們聊,我鍋裡還燒著正準備點豆腐呢。”劉大嫂沏了壺熱水出來,就又回到了廚房。

堂屋裡,劉桂玉和劉母母女倆聊著貼心話。劉二嫂見勢也走到廚房去幫忙。

廚房裡,劉大嫂已經點好了豆腐,正在壓型,要等個二三十分鐘。

就先準備午飯的材料。劉二嫂幫忙把白菜清洗乾淨拿進來切段。

劉大嫂想了想把前兩天剩的一點五花肉,拿了出來。前天小年夜,劉大哥去縣城裡花八毛買了一斤多五花肉,小年夜當天沒舍得吃完,準備一直吃到村裡殺年豬。今天招待小姑子就都燒了。

將肉清洗後切片,肉少,所以劉大嫂片的薄薄的,這樣不僅量看起來多一點,大家也都能分到點肉。物資匱乏的時代,家家都是這樣。

將粉絲泡進水裡。

另起鍋燒熱,用紗布粘了一點油擦擦鍋底,下入五花肉,煸出一些油脂。

放入薑片和大蔥,炒香,隨後倒入白菜炒出水分,倒入適量醬油,適量大豆醬。這時候調味品比較單一特彆在內陸農村地區,大家做飯都是家裡有什麼就放什麼。

這時豆腐也已經壓出形狀了,從鍋裡切了一大塊出來,用鏟子直接在手心切成塊狀,放進鍋裡,再把泡好的粉條一同放進鍋裡。加入清水沒過食材燉個七八分鐘。很快水開,香氣已經咕嚕開來。撒了點食鹽調味就可以出鍋了。

正巧也到了飯點,家裡的男人們已經結伴回來了,而孩子們也打打鬨鬨的跟在後麵,一片歡聲笑語。

一群男人站在麵前,這景象對李枝念來說蔚為壯觀。

已知李枝念有三個舅舅,大舅生了三個兒子,衛國(20歲),衛軍(18歲,衛東(15歲);二舅倆個兒子誌強(19歲),誌剛(17歲);小舅倆個兒子春林(14歲),夏來(10歲)。

求解:麵前一共十個男人站在麵前湧過來是種什麼樣的感受?

舅舅們和表哥表弟們都湊過來跟招呼李枝念。

小一點的夏來更是直接撲過來,大喊著“枝枝姐姐,我好想你。”

也不怪他們這麼親熱,誰讓這是劉家這一代唯一一個閨女。

李枝念攬著已經到他肩頭的男孩,“夏來又長高了,都到我肩頭了。”

“那是,我還會長的,我很快就能追上枝枝姐了。”

一家人看著姐弟倆笑。

劉大嫂已經將飯做好,招呼大家去廚房端飯。擔心隻吃燉菜吃不飽,又蒸了一鍋玉米麵饃饃和野菜窩窩。

眾人每人手裡端著一個碗燉菜,手上拿著一個餅。小輩們或坐在門檻上,或坐在廚房的鍋台前,或倚著過道的牆,還有的蹲在牆角,就是哪裡方便往哪窩,倒是給李枝念找了個小凳子坐在堂屋門口的房簷下。

大人們都在堂屋裡坐在桌子前。

期間劉桂玉跟幾個哥哥說了孫平來家裡提親的事。

“三十歲不到,鎮上鋼鐵廠的車間主任。”

眾人點頭,“年齡大了點,但條件不錯。”

“喪偶,先前那個去世了。”

眾人搖頭,“二婚啊??”

“兩人沒生下個孩子。”

眾人糾結勉強,“無子,倒也可以考慮一下…”

大家捧哏一樣,惹的劉桂玉有些失笑。

“枝枝偶然間之前聽到了一些消息,這孫平的職位是靠著他前嶽父爬上去的,而且他在外麵嗨養了個女人和一個私生子。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就想請大哥幫忙去城裡確認一下。”

劉大哥說下午就請假去枝枝說的巷子裡打聽一下消息。劉二哥則說讓大兒子誌強去找他在鋼鐵廠裡上班的同學打聽一下孫平這個人。

“桂玉,你放心,一有消息我就去向前大隊找你。”關係到外甥女一輩子的幸福。

劉二嫂問;“那要是打探消息出來,這個孫平沒有私生子呢,桂玉你會同意讓枝枝嫁過去嗎?”畢竟對方條件是真的好。一個月60元工資,還有車間主任的職位。自己娘家也有幾個適齡的姑娘,劉二嫂在心裡暗暗想。

“媳婦你糊塗,這孫平要是是靠他前嶽父一路爬上去的,那他以後要還想在鋼鐵廠站穩腳跟,保住職位,他怎麼能不繼續孝敬廠長一家?”劉二哥分析。

“那枝枝就相當於要孝敬孫平前妻的父母,這是怎麼個事?”眾人都不讚同這樣的婚事。

劉桂玉跟李枝念吃過飯後就回家了,臨走,大舅媽硬是切了一大塊豆腐,用鋁盒裝著放到布兜裡,讓兩人拿回家吃。

“你們三口,人少,不值當再單獨做豆腐了。多麻煩,直接拿去吃。”

推脫不過,拿著豆腐,背著竹簍,娘倆往向前大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