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豬肉(1 / 1)

汴京食記 明月似歸來 5050 字 3個月前

燉豆腐的間隙,陸瓊還把堂屋屋簷下的臘肉取下來,還剩下半塊,今日正好解決。

陸萱拿來一大捧蒜菜,也就是“蒜台”,宋朝百姓喜歡把嫩白的蒜菜切成一寸長,摻鹽一起炒,再加醋、水裝到陶甕中醃製,陸瓊昨天也醃了一甕,剩下的剛好跟臘肉一起炒。

肉難熟,她就先把臘肉放鍋煮,陸萱就在一旁打下手,切蒜末,洗蒜台。

兩人配合很快就做好,陸瓊把煮好的臘肉切開,再放油鍋煸炒,肉的鹹香便飄滿地。

想起臨近過年,家家戶戶都會醃臘肉、製臘腸,陽台下都油了滿地油,其實在這也一樣,冬至醃肉,而她現在夏月醃肉是因為想吃。

陸瓊把最後一勺炒肉盛到盤中,對著院子嚷道:“萱兒快來端盤子!”

“好!”響亮的嗓音也傳進堂屋來。

燉了許久的豆腐也軟爛,舀湯汁到飯上便透著股淡淡的香味,陸瓊喜歡吃泡軟的飯,尤其是在天熱配上一片鹹臘肉,更為下飯。

通濟坊的宅子是青磚綠瓦,屋頂有坡度卻也緩和,比起上元村的草房要舒適得多,但也抵不住夏日,兩人不過是吃一頓飯,額上便冒著細汗。

陸萱伴著豆腐湯把最後一塊臘肉吃進肚裡,素色瓷碗放在桌上“哐”的一聲,咂咂嘴仍然意猶未儘。

這陣子忙得緊,陸瓊都沒在吃食上費多少心思,在陸記有楊姐兒,回到家還累得手腳不能動,隻想歇著,頓頓都是草草了事。

現在看到陸萱這麼好打發,她頓時有些愧疚,眉間壓了壓:“萱兒今晚想吃什麼?”

陸萱好似要點頭,想起什麼又搖頭:“阿姐不用這般顧著我,現下要緊的是鋪裡的生意,還有就是詩會,阿姐可有想法了?”

詩會也是陸瓊第一頭疼的事,接下這門生意有多高興,現如今便有多苦惱。

應天書院僅學生便有三百餘人,這還是除去休假的,她這都相當於獨自操辦相國寺的齋會了。

陸瓊隻是粗略盤點,糕點樣式、份量、茶盞碟盤就夠她費心,還需考慮詩意,到底怎樣才能把茶點跟詩意聯係在一起?

見她皺眉,陸萱也跟著憂慮,不過還是輕聲安慰,撫著她的手:“阿姐莫要再愁,若是拿不準主意還有我,就是我不行還能找楊姐兒。楊姐兒現在可是行家了,如今店裡每日要用多少麵、多少糖都能提前算好。”

陸瓊心裡一暖,在她看不見的地方陸萱也在跟著長大,本來還想一人操辦所有的事宜,現在也想帶著陸萱一起,說不定也能有更多的思路。

見阿姐露出欣慰的笑,陸萱便知阿姐從未把她當做大人看,心裡歎氣,誰家不是十一二歲便當家的,也隻有阿姐把她當孩童般看待。

陸萱不自覺握緊腰間的素錦荷包,這兩年離姐兒也要談婚論嫁了,也不知道她在上元村過得如何。

桌上飯菜還剩下一些蒜台炒肉,陸瓊把它們放回鍋裡,防止塵灰掉落。

雪兒也滿足口欲,平躺在地磚上,四腳朝天曬太陽。

陸瓊拿皂莢在水中起泡,用絲瓜瓤擦去瓷碗表麵的油漬,向外望去能見到院子太陽很大:“萱兒把被褥都拿出去曬曬,趁著好天氣。”

陸萱順手揉一把萱兒的頭,就應聲到臥房搬被褥,院裡衣杆早就架好,將被褥衣袍、一甩,再捋平整便好。

汴京的雨季也即將過去,接下來便是酷暑,街上賣冰的風聲也越傳越多,眾人期待著夏日冰涼的飲品,也厭惡著炎熱的天氣。

一到晚上,陸記食鋪的食客也越發多。

原是天熱都趁著夜間出來乘涼,從橋邊一路過來,熱鬨的地方除了酒樓還有陸記。隻可惜狹小的鋪子放不下如此多人,陸瓊隻好跟裴玉打了四把長椅,挨著門檻放好。

沈二娘也成為陸記的常客,許是性子相仿,陸瓊也跟她走得近,常常端著一碗渴水就挨在一起聊天。

不過這幾日陸記的食客變多,沈二娘便不怎麼來,陸瓊也能安心打理鋪子,順帶籌備詩會的事,轉眼就隻剩下七八天。

她單手撐在木櫃上,記下需要購買的食材、物件,詩會上的茶選常見的花茶,不同花名也對應不用的意象,方便書院學生作詩......

“陸掌櫃,一碗冷淘!”常光顧的食客進門便喊她,隨後坐在靠近門檻的位置。

陸瓊熱情應好,轉身見楊姐兒在和麵便不去打攪她,自己去竹籃裡取出二兩寬麵皮,在碗中盤好,用胡麻、蒜末、蔥花、醬醋拌好,最後淋上熱油,再按食客口味加配菜。

天愈發熱,比起彆的湯餅,冷淘自是更受歡迎,就連食客冷落許久的楊梅渴水也賣得比先前好。

食客也是圖新鮮,今兒偏好豆兒水,明日就愛上紫蘇飲,無法捉摸。

陸瓊剛端上桌,食客便提起一事:“明日便是相國寺大集,許久不見陸掌櫃去還有些不習慣,這次可會去?”

在汴京這段日子,陸瓊也就剛搬來時去過一次相國寺,當時在那掙得不肯離開,怎麼會想到今天就開得起鋪子。

花大價錢找裴玉新打的推車也閒置,這“大價錢”自是相對於那時來說。

如今陸記一日的流水便可達上千錢,除去成本也有五六百,她們也有餘力擴張鋪子,不過目前還不礙事。

稍加思索,陸瓊便有了回應,笑著對那食客道:“客人有心了,我們明日也會去的,就是會閉店一日。”

開食鋪以來便無一日休息,比上班還累,她也想趁機休假一天。且去相國寺還能擴大鋪子名聲,何樂而不為?

當晚閉店,陸瓊便把楊姐兒、萱姐兒叫在一起,還未說是何事,陸萱就迫不及待拍手道:“今兒可是發錢了?”

見她兩眼發亮,不像是假的,陸瓊沒好氣道:“叫你來是說明日閉店的事。”

跟她們解釋後,陸瓊便在木門上貼上一張紙,告知前來的食客移步去相國寺。

汴京識字的人不少,也不怕他們看不懂。待紙上四角都貼緊門,她拍拍手裡的灰便回去睡下。

次日醒來,正是打五更。

在窗邊推開一條縫,天還沒徹底亮,陸瓊被撲了一絲冷意,趕忙合上窗,拉緊肩上的薄衫。

因著許久未出攤,她昨夜在榻上翻來覆去也睡不著,硬是聽著打更人從一更打到二更才朦朧睡下。

不過也不耽誤她去相國寺掙大錢。

早食也不可隨便打發,畢竟今兒可是持久戰。

陸瓊在碗中打上四個雞蛋,攪出一碗麵糊,待鍋裡的油滋啦響,就把麵糊攤上去,翻麵,刷上一層蛋液,再翻麵,再刷蛋液,最後撒上胡麻,切些胡瓜絲裹在裡邊,算是簡易的煎餅。

一共攤了三份,給楊姐兒也帶一份。

找出家中所有矮凳,一並塞進推車裡,還在上邊搭了爐子,屆時可以給楊姐兒做湯餅,就是有些小,一次隻能做一份。

做好這些,陸萱也洗漱完,啃幾口外表酥脆,內裡軟嫩的煎餅才滿足地出門。

陸瓊在後邊握著把手推車,陸萱就在前頭指路,一前一後借著還未隱去的月光前往陸記。

楊姐兒比她們來得更早,把冒著熱氣的糕點一盒盒搬上車。

在相國寺不方便用水,便隻做冷淘要用的冷麵。陸瓊和麵,楊姐兒搓長條、拉麵皮,陸萱負責放鍋裡燙熟,再撈上來過涼水,調料則打算現調。

裝上一桶放涼的豆兒水,推車便再也放不下。

好在陸記離相國寺近,穿過幾個巷口便到。

陸瓊把推車停在內院,還是先前擺攤的地方。先前都是一塊板、一個木架子就能擺攤,現下卻常見她這樣式的車,不過還是許多人舍不得花錢去造一個車,覺得原先的獨輪車也能湊合。

很快她們的攤位也擺開,楊姐兒把蒜末、蔥花放進爐子煎,蒜香便席卷整個院子,把彆家的味道蓋住,頗有些“臭豆腐”、“螺螄粉”的意味。

對厭惡蒜味的人來說不太友好,所幸調料很快製好,待味道散去便沒那般衝鼻。

陸瓊也開始吆喝,宣傳“陸記食鋪”。

攤上還支著案桌,所有食盒都掀開蓋子,花形的、方塊狀的、圓的......對應著的事栗糕、棗糕、蜂糖糕......

她家的糕點每塊份量都不小,所以賣吳文一份也不會嫌貴,見有人觀望卻不敢上前,陸瓊也想出一個辦法。

從推車中取出一把竹刀,找幾塊糕點切成小塊,擺在空食盒上,她這樣的動作著實吸引不少人的視線。

楊姐兒在給食客拌麵,也搞不懂她家陸掌櫃在做什麼,最後撒上一勺熱油,劈裡啪啦響,香味飄向四周。

有娘子本是被這冷淘的香味吸引過來的,最後卻看到與其他食盒畫風不同的小糕點,便上前搭話:“小娘子,你切這般小是做什麼?”

新奇的事物總是容易激起人的好奇心,陸瓊也是抓住這一點,再進一步推銷自己的產品,捧起食盒給那位娘子瞧:"這些小糕點是試吃的,不需要錢,若是嘗過之後覺得喜歡還可以再買。"

試吃?聽著就覺得有意思。

旁的人也圍觀過來,有人驚呼,認出她是陸記的掌櫃,彆人就問陸記是什麼。

陸瓊也趁他們試吃的間隙,給鋪子打廣告:”陸記食鋪就在州橋邊上,咱家有湯餅、熟水,還有現在試吃的糕點。旁的冷淘也是我們陸記的,若是偏好鹹口,能多加些肉,隻是要再加五文錢,若是喜歡甜食,就吃咱家的糕點,口味清淡的還可以來份鎛飥、買花湯餅......”

長相清秀的女子立於鬨市中,也算是一股清流,更何況她口齒清晰,嗓音亮麗,看熱鬨的也樂意湊上去。

人一多,總有人願意為吃食買賬,免費試吃的糕點很快就被分完,陸瓊也賣空好幾個食盒。

味道也確實不錯,還為冷淘吸引許多食客,尤其是排著隊還要聞這誘/人的香味,大多數人都受不住。

她抽出新的油紙,給頭個試吃的娘子打包廣寒糕,還多添幾份栗糕:“客人慢走!”

那娘子也是實誠人,拎著糕點笑彎了眉:“陸掌櫃家的糕點著實不錯,下次還來。”

其實陸記糕點在一眾吃食中很難脫穎而出,全靠陸瓊的營銷手段。名氣大了,就算是難吃的東西,也總有好奇的人趕上前去嘗鮮。

楊姐兒的手藝才是留住食客的最後一手,被陸瓊這麼一吆喝,排隊買冷淘的人也越發多。

陸萱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隻會幫忙遞吃食,收銅板。

有人見這排著四五人的長隊,也跟著好奇,揪著隊尾的人問:“小郎君在這可是候著什麼?”

小郎君指著一行提糕點的人,昂頭道:“這可都是等著陸記的冷淘,這的糕點還能免費試吃。”

問人的嬸子往前一瞧,在攤位上分糕點的不就是在州橋的小娘子!

想她那天聽陸娘子說要送糕點就不大認可,這才半月,人小娘子就做得風生水起,還真的有人樂意白吃後還花錢買的。

真是大意了,誰能想她真有這般本事,現下說什麼也是徒勞,嬸子搖搖頭,提著兩擔果子躲到彆院去了。

陸瓊收攤時,還收獲了彆的攤位豔羨的目光,目的達成,提早收工!

本想立即回去,出後院時遇見了相國寺的住持,旁人叫他為靈通住持。

陸瓊也追著靈通住持,想跟他交談齋會的事宜:“靈通住持還請留步!”

靈通住持回身,見是風頭正盛的陸掌櫃,也戲稱一句:“陸掌櫃的名聲,老衲也有所耳聞,如今尋來可是有何事?”

方才眾人矚目,陸瓊也未曾覺得奇異,現下被人單獨點出來倒有些羞怯,定下心神才與住持道:“相國寺何時要舉辦齋會,若是有難處,可告知於我。”

靈通住持眉眼和睦,笑道:“陸掌櫃有所不知,本寺僧人不乏廚藝極佳之輩,近來有名的炙豬肉便是出自我寺的僧人。操辦齋會於本寺來說,不過是小事,勞煩陸掌櫃為此憂心了。”

僧人?怎麼會和炙豬肉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