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1)

種田帶崽日常 青煙裡 4277 字 3個月前

姚良玉的心思崔晚暫且不知,這次她來徐家除了詢問這段時日能種什麼,還有就是打聽村裡有沒有木匠。

“木匠,我們村沒有,隔壁杏花村有。”

“怎麼?崔丫頭要添置什麼家具?”姚良玉問。

崔晚道:“想買兩個木桶挑水,這不在鎮上沒看到有人賣,隻能來找阿嬤打聽。”

姚良玉笑起來:“這你就來對了。這些個木匠平常不到鎮上去,都是誰家要做家具上門找他,做好再去拿,所以你沒有在鎮上看到也正常。”

原來如此。崔晚心道。

“崔丫頭急不?你沒去過,要不我領你去。”姚良玉知道崔晚種了幾樣菜,平日免不了要澆水上肥,所以也忍不住上心。

崔晚搖搖頭:“我去就行,阿嬤跟我說怎麼去就行。”

“這有什麼。”姚良玉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塵,“說起來今天還沒出門遛彎,老姐姐你要不要也一道去?”

錢老嬤擺擺手:“不了不了,兒子兒媳今天不在家,我得在家看著孩子,不能走遠。”

“行,那我走一趟。”

“孩子在村口玩,我去找找他們。”姚良玉要出門,錢老嬤也不多留,起身悠悠哉往外走去。

“走吧,這會木匠應該在家。”姚良玉把門關好後揣上鑰匙,路過孫子家的時候招呼了一聲,就和崔晚母女倆往杏花村走去,。

“對了阿嬤,做兩個木桶多少錢,我怕我帶的錢不夠。”走出村子崔晚才想到這個要緊事,自己隻帶了二十文,若是到時候做木桶不夠可就丟人了。

姚良玉一邊走一邊看路兩邊的莊稼,這幾日村子裡的麥子都收成了,而且不少田已經開始引水泡田,再要不兩天就能種水稻了。

“給五文錢的押金,做好後再給剩下的錢。”

聽到隻要五文錢的押金,崔晚頓時鬆了口氣。

“以為很貴嗎?”

“嗯。”崔晚不好意思的點點頭。

“哈哈。”姚良玉眼角笑出淚,“這下安心了,喏,小小拿著。”姚良玉注意到崔小小一路都在撿地上掉的麥子,雖說來來往往不知道經過多少人,但總有漏網之麥子沒被撿到。於是在看到草根下麵的兩粒麥子時撿起遞到崔小小麵前。

崔小小手裡是崔晚特意給她縫的荷包,不大,隻有她的手掌大。看到麵前的兩粒麥子,崔小小看向崔晚想征求娘親的意見,見崔晚頷首,崔小小才開心地接過:“謝謝阿嬤。”

“不謝,這幾天撿了多少麥子?”

崔小小歪著腦袋想了想說:“娘親說有二兩麥子。”

“這麼多啊!我們小小真厲害。”姚良玉笑眯了眼。

被誇獎了,崔小小臉蛋頓時紅撲撲的,剛想說什麼又眼尖看到泥縫裡的一粒麥子,連忙折了根狗尾巴草去挑出來。

“我看院子裡還空了一點地,小蔥種點平日調個味就行,還是得多種點能填飽肚子的”姚良玉看到崔小小的動作,一邊說。

“前些日子林嬸給了我二十根地薯藤,我打算再過幾日問問她家有沒有剩的,我再買些種下。”

“種地薯好。”姚良玉點點頭:“還說到時候讓你來我家拿,要是林家沒剩下,就來我家,今年我家也育了地薯藤。”

“好。”崔晚點點頭。

往杏花村的路是條不寬的泥路,兩邊的田地裡都有人勞作,更遠處還有個老漢牽著牛犁田,幾個人圍在田邊看。

姚良玉也看到了犁田的老漢,開口:“走,過去我找他們說句話。”

對此崔晚沒有異議,招呼了一聲還在到處找麥子的崔小小,就跟上姚良玉的腳步。

“劉老倌。”姚良玉走到田邊,和田邊站的人打過招呼,就繼續和在田裡犁田的人說話:“昨兒我家那口子給你說後日一早來我家犁田,你可彆忘了。”

劉老倌打開竹筒喝了一口水:“沒忘沒忘。”

得到劉老倌的回答姚良玉才算是放下心,轉而對崔晚說:“種水稻前要翻田裡麵的土,這幾天劉老倌忙得很,不多說幾次怕他忘了。”

“是該多說幾次。”崔晚目光從田裡收回,田裡蓄了水,牛拉著犁車帶起泥土和混濁的水花,後麵跟著兩個小娃娃。田裡有黃鱔和泥鰍,被這番動作驚得亂竄,這兩個小娃娃就是提著魚簍抓它們。旁邊田裡也有人翻田,不過是人力拉著犁車。這年頭牛貴,幾個村子才有一兩戶養牛的人家,每到這個時候都忙得很,等不及的人家就會自己想法子翻田,還能省上一筆錢來。

杏花村的那家木匠就住在村頭,姚良玉帶著崔晚到的時候正有一戶人家找他做箱子,姚良玉便帶著崔晚在旁邊等著。聽木匠和那戶人家的話裡,姚良玉說:“這戶人家給女兒做箱子當陪嫁。”說完才想到崔晚和崔小小,立即噤了聲。

崔晚倒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反倒是有些好奇這陪嫁的木箱子長什麼樣?可惜這戶人家今天才來訂,沒法子看見。

“兩位來,是打算做什麼?”送走訂箱子的人,木匠就開口招呼崔晚她們。

姚良玉立即說:“找張木匠做兩個木桶。”

“木桶,大的小的?”

“大的。”崔晚開口,“挑水用。”

張木匠點點頭:“大木桶沒存貨,昨兒剛被人買走還來不及做,你們要得等上三日。”

“這不礙事,等三天就三天。”崔晚也不急。

“那行,還是老規矩,五文錢定金,剩下的做好再給,要是沒來,那五文錢的定金是不退的。”張木匠顯然經曆了許多,一開口就將規矩說了。

“嗯”崔晚拿出荷包數了數,將五文錢交到張木匠手裡,“對了,兩個木桶多少錢,回頭怕沒帶夠。”

“不貴,兩個木桶三十五文錢,回頭再給我三十文錢就成。姑娘放心,保管紮實,用上七年八年不成問題。”張木匠就差拍胸口保證。

兩個木桶三十五文錢不便宜也不算貴。崔晚心裡暗忖,有個手藝就是好,至少餓不著還能賺錢。

來杏花村就是為了找木匠做木桶,如今做好了也該回去了。不過在走出杏花村的時候姚良玉突然想起:“哎喲,看我這記性……”

“阿嬤,怎麼了?”崔晚問道。

姚良玉卻是想到什麼,話在舌頭尖打了轉,說:“沒什麼事,走吧走吧。”

剛才姚良玉的樣子可不是沒什麼事的樣子,崔晚剛想說話,姚良玉就接著說:“你那靈芝什麼時候去賣?”這會路上前後都沒人,姚良玉問起話來也沒了那麼多顧慮。

果然崔晚的注意力被移開:“晾乾再去,今日歇了一天,明天我打算繼續往山裡走走,看能不能挖點草藥去賣。”

“要是再能找到一朵就好了。”姚良玉感慨道。

崔晚心裡自然也是想的:“希望如此。”

“嗯,我要同你說的就是到時候賣了錢彆亂花,最好是能買上一塊田地。”姚良玉是打心眼裡替崔晚著想。

“買田地。”崔晚心裡一動,是啊,如今自己最需要的就是有田地,有了田地種上莊稼才不至於餓肚子,找野菜挖草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嗯。”

姚良玉見崔晚聽得認真,心裡也火熱:“到時候我幫你留意留意,就算買不起肥田,買上幾分薄田,隻要好生照料也是能有收成的。”

“我們這些鄉下人,最怕的就是冬天,趁現在想法子多賺點錢買點田地,種上莊稼到了冬天才熬的過去。”

說來現在離入冬還有七八個月,加把勁說不定還能做到。崔晚也忍不住激動起來,恨不得立馬就賣了靈芝去買田地。

回了杏源村村口,姚良玉就打發崔晚回老宅照顧地裡種的菜,自己則又繞了一圈往另外一條路走去,她出杏花村的時候想起徐文才前幾天說想吃煎豆腐,本來是打算就順路去買的,可那會崔晚在。這些日子姚良玉對崔晚也是了解,到時候買豆腐肯定會搶著付錢,她們娘倆掙錢不容易,還是彆讓她們破費了。

出門的時候崔晚將雞鴨和兔子都關在屋子裡,等到回來的時候才把它們放在院子裡放風,又把屋裡打掃了一遍,將掃出來的臟東西都撒到豇豆根上做肥。

崔小小手裡拿了一根棍子,攔著雞鴨不讓它們去謔謔種的菜,還要抽空看圈裡的兔子,娘親說兔子不放出來,那她隻好多給它們好吃的補償。這邊崔小小一人忙碌的厲害,崔晚也沒有閒著。她站在屋子一側看著麵前倒塌的屋牆舊址,先前做柵欄圍院子的時候沒有把這一塊圍起來,因此要去這裡還得繞一圈才行。

同崔小小說了一聲,崔晚出了院子來到倒塌的地方。如今自己和小小兩個人住在屋裡還算是寬敞。可多了雞鴨和兔子,而且再過一段時間兔子就能配種,等到那時候地方就不夠了,而且今天一開門屋裡的味道著實不好聞。

“娘親,你在看什麼?”崔小小扒啦著柵欄縫隙問。

崔晚看了一眼院子裡,雞鴨沒往種菜的地方去,才說:“娘親想在這裡搭個棚子。”

“棚子?”崔小小眨眨眼睛。

“嗯。”崔晚踩著泥磚走了幾步,心裡逐漸有了計劃。這些牆雖然倒了,但還有些泥磚能用,用竹子和木頭搭屋子始終不牢固,還是得用泥磚才行。說做就做,崔晚在屋牆邊上清出塊空地來,就開始把還能用的泥磚抱過去碼放起來。

“娘,我也來幫你。”崔小小打開籬笆圈往裡麵的竹筒倒了一碗米糠,看到有吃的,雞鴨撲棱著翅膀跑來。趁這個功夫,崔小小趕緊把籬笆圈關好,又數了數見一隻沒少才往外跑去。

“娘,我來了。”崔小小見崔晚把一些碎掉的泥磚往後麵樹林扔,她力氣小,隻能抱起一塊跑過去扔。

崔晚被她這動作逗笑,同時也慶幸原主將自己帶來了,不然小小該怎麼辦?

倒塌的屋牆不好清理,而且過了這麼多年,很多泥磚早就在風吹雨淋下化為泥土,崔晚在這片倒塌的地方找了許久隻找到一百來塊能用的泥磚。還有很多泥磚看起來還行,結果一用力就碎了,壓根不能用來做牆。崔晚不禁頭疼起來,不過她很快就想到了法子,用這些能用的泥磚砌一截矮牆,剩下的牆用木頭做。今天去張木匠家裡的時候看到他家裡放了很多長木片,到時候去拿木桶的時候問他怎麼賣,是在不行就用竹子。想到這崔晚不禁臉紅起來,剛才她還在嫌棄木頭和竹子的不結實,沒想到這麼快就打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