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就像你們娘倆。”姚良玉背著個背簍,裡麵裝了個布袋子,“是去了山上?”
“嗯,去山裡找找草藥。”崔晚已經回神,靈芝自古有不少神奇傳說,也不知道在這個時代是不是同樣有那麼高的價值。
“哎喲,這是怎麼了?”雖說天色轉暗,姚良玉還是看見崔小小小花貓似的臉,顯然才哭過。
“剛剛摔了。”
“哦,小孩子摔沒事,多摔摔皮實。”姚良玉說著話,摸出衣襟裡的帕子擦乾淨崔小小的臉,“下回可得看著路。”
崔小小點點頭:“知道了,阿嬤。”
“阿嬤”崔晚並不覺得姚良玉會害自己,要不然也不會在原主無處容身的時候做主收留她,“你認識這個嗎?”
姚良玉一看,瞬間吸了口氣:“乖乖,可不得了。”然後怕被人聽到一樣,壓低聲音:“快收好,可彆被人看見了。你這孩子也是。”
“我信阿嬤。”崔晚說。
姚良玉沒好氣地瞪了崔晚一眼的同時心中也十分慰貼:“我看你院子裡的地空著也是空著,種不種苞米?文才昨天去鎮上買了兩斤苞米種。”說話間不斷朝崔晚打眼色。
崔晚會意:“要種,隻是我這會……”
“這有什麼,幾步路,我送你家去。”然後朝來的方向喊了一句,“老頭子,我去趟老宅。”
徐老爹正在鋤地邊的草,徐文才也挑著水桶從水渠那邊過來,“知道了。”
“走吧。”
“阿嬤,苞米種怎麼賣的,一會我把錢給你。”
“花不了幾個錢,你拿去種就是。”徐文才隱約聽到自家老娘的話,又想到還有一點苞米沒種完,也就猜到了大概,便替姚良玉答了話。
崔晚道:“該給的。”
“好了,快走吧,背著不沉嗎?”姚良玉嗔道。接著大步朝老宅走去,那可是靈芝,她也是仗著自家老頭子當過捕快,跟著漲過見識。
老宅。
聽到腳步聲,屋裡的雞鴨就咯咯嘎嘎的叫喚起來。
“買雞鴨了?”姚良玉聽到屋裡的動靜樂嗬嗬道。
“嗯,才買幾天回來。”
“好啊好啊!”姚良玉高興的如同自家買了雞鴨一樣,“聽動靜是餓了。”
“出門前拌了糠,沒想到這就吃完了。”崔晚推開門,見每隻都活著,不由得鬆了口氣。
“不吃怎麼長肉。”姚良玉幫著崔晚搭手放下背簍,才壓低聲音:“是靈芝。”
“嗯。”崔晚重新拿出靈芝,赤紅色,有巴掌大,還有一根大拇指粗的靈芝柄,看起來像個花灑。
“不過沒有我見過的大,不過也不錯了。”姚良玉將靈芝拿在手裡,又聞了聞,“是這個味,沒錯。”
“山裡找到的?還記得位置嗎?這靈芝長過的地方還會長,說不準周圍還有。”
“是小小找到的。”崔晚想起這一路崔小小勤勞的挖草藥摘菌子,忍不住笑起來,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大收獲:“小小記得這個是在哪裡找到的嗎?”
崔小小雖然沒聽懂靈芝是什麼,但她看得出來這個好像很重要,努力回憶,可這一路她走了不少地方,搖搖頭:“我記不住了,就隻記得它長得好看,我……”崔小小腦門急出汗,“娘,對不起。”
“沒事,記不住就算了。”崔晚揉揉崔小小的腦袋,“說不定這是上天見我們可憐,給的特彆恩賜,哪裡能有多少。”
姚良玉心裡頭有些惋惜,不過崔晚說的沒錯,靈芝這種寶貝尋常人一輩子可能見都沒見過,能遇上一次已經是上天恩賜:“上回我見到的比這個大多了,藥鋪足足給了十兩銀子。”
十兩銀子。崔晚眼睛一亮。雖說這個不大,但少說也能有一兩銀子,崔晚已經很滿意:“阿嬤知道哪家藥鋪收這個價錢合適?”
“濟世堂。”
崔晚一默,她不識字。鎮上三家藥鋪她都去過,就是不知道彆人叫什麼名字。
姚良玉也看出了崔晚的心思,說:“往青鳥街走的第二家藥鋪。”
崔晚想起上次有個叫石竹的小藥童還背了關於采藥的訣竅,原來是那家。
“對了,我家老頭子當過幾年捕快,認識鎮上的富戶,要不要幫忙牽個線問問他們要不要靈芝,保管比藥鋪多些錢。”
“不了。”崔晚看了一眼姚良玉熟悉的麵容就移開眼。徐家已經幫了自己太多,而且這是徐家自己的人脈,徐家也不是大富人家,這種人脈還是留給他們關鍵的時候用:“這東西雖然值錢,但也比不上那些更好的,想必那些富戶也看不上。”
姚良玉思索片刻點點頭:“可惜了。”
“不可惜。”崔晚也沒有想到這一次有這樣的收獲,“已經是很多錢了。”
“也是。”姚良玉點點頭,“那回頭你好生把這晾乾拿去鎮上賣,到時候賣多少彆顯出來,你們孤兒寡母的……”姚良玉眼裡閃過擔憂之色。
“曉得。”
“娘”
“老婆子。”原來是徐老爹和徐文才見姚良玉一直沒過來,不放心特意過來。
姚良玉應了一聲,然後從布袋子裡抓了兩把苞米種放到碗裡:“自個種,我就走了,記得我說的,錢藏著。”
“阿嬤。”
崔晚想拿錢給姚良玉,但姚良玉走得快,風風火火出了院子還不忘給她帶上院門:“彆送了,明兒把苞米種了。”
“娘親。”崔小小扯扯崔晚的衣袖,“剛才那個很重要嗎?要是我再上山一趟說不定會想起來。”
崔晚沒有馬上拒絕,而是想了好一會:“好,改天我們再上山看看。”如果這個靈芝能賣上錢,到時候多置辦點趁手工具,上山再走一趟今天的路也不無不可。
靈芝值錢,雖說往老宅這邊來的人少,但崔晚還是擔心會有人看見,便把它掛在房梁上,一來不怕老鼠糟蹋二來也方便風吹晾乾。院子裡則晾著昨日山上找到的草藥。
姚良玉乾了幾十年的活,手裡有勁。給崔晚抓的兩把苞米種紮紮實實,崔晚數了數足足有七十一粒,兩粒種子栽一窩也能栽三十五窩餘一粒。翻過土的地就是方便,崔晚比劃了一下每一窩的距離就開始挖坑。坑不大,也就吃飯的湯碗大小,崔小小就負責將苞米種放在小坑的兩側。挖完坑,崔晚就拎著木桶去打水,一路上聽著木桶吱呀吱呀的聲音,以及一路滴答的水,心道還是得買兩個木桶回來,澆菜喝水都方便。
拿碗給每一窩苞米種澆水的時候,崔晚默默想:還要一個瓢。
做完這一切就是填土,崔晚帶著崔小小一起做。她並不會覺得自己在這個異時代會闖出多大的天,所以關乎以後吃飯飽肚子的事,崔小小也得會,“填細土,大塊的泥不要,大塊的泥會壓著苞米長不起來。”這些都是曾經和外婆生活在農村學的經驗。
“嗯。”崔小小學著崔晚的動作,將泥塊扳碎,扳不碎的就丟掉。
種完苞米,院子裡的土地就還隻剩下四分多地。這幾日雞鴨和兔子造的糞肥都埋在辣椒苗和茄苗的根下,眼見著比之前茂盛了很多,而且有兩棵辣椒苗還開了花,吃辣椒的日子近在眼前。
“該搭豇豆架子了。”豇豆還沒有上過糞肥隻灑過幾次草木灰,葉片有些偏黃,不過它們還是快有膝蓋高,下一次糞肥就要給他們,到時候有肥長得快,再不搭架子就遲了,“小小,娘要去後麵竹林,你去嗎?”
“去。”崔小小將手裡的草丟進兔子圈,拍拍手朝崔晚跑來。
豇豆一共種了十三窩,豇豆種子好,都活了。
十三窩豇豆需要十三根竹子,外加一個橫梁。搭豇豆架子的竹子不需要多粗,比大拇指粗點就行,但得直,搭的架子才好看。這也是外婆在的時候給崔晚說的。在竹林裡挑選竹子的時候,崔晚想要是外婆知道自己會有這樣的經曆,不知道會有多心疼。
扛著一捆竹子回到院子,“嘭”一聲,濺起不小的灰塵。崔小小從屋裡拖著鋤頭出來,她記得上一次做柵欄的時候娘親就用了鋤頭挖溝,“娘,鋤頭來了。”
小姑娘扛不起鋤頭就拖著走,崔晚被這副畫麵逗笑:“可是今天不用鋤頭。”
“啊?”
“拿上樹藤跟我來。”崔晚抱起竹子走到種豇豆的地方,“看娘怎麼做。”
筆直的竹子插在豇豆苗的根部旁,其他十二根如法炮製。竹子崔晚都砍成一樣的長度,頂端相交,再將用來做橫梁的竹子架上上麵。最後用樹藤綁好,這樣也不用擔心架子不結實。
“娘親,還要多久才能吃上豇豆啊?”
崔晚擰眉想了想:“一個多月吧?”
“一個多月?”崔小小扳扳手指頭,是好多天呢。
搭豇豆架子並沒有花多少時間,崔晚回屋摸索了片刻,拿了些錢在手裡。院子裡還剩一點地,崔晚想問問徐阿嬤家裡有沒有小蔥之類的小菜。如今日子慢慢有了起色,自然也要越過越好才是。
這次崔晚來徐家來得巧,姚良玉正坐門口和相熟的村民說話,見到崔晚來高興地招招手:“崔丫頭,這是你錢阿嬤。”
“錢阿嬤。”崔晚禮貌的喊了一聲。
錢阿嬤看起比姚良玉要年老些,一頭白發梳的整整齊齊,衣服雖洗得發白但也乾淨。聽到崔晚喊她,這些日子她也從姚良玉口中聽到不少關於崔晚的事,知道是個不錯的姑娘,樂嗬嗬點點頭:“崔丫頭,那你們說,我回去喝口水。”
“回什麼,就在我家喝。”姚良玉招呼著錢老嬤的同時不忘崔晚母女倆,“崔丫頭和小小也進來喝水。”
村裡人沒那麼多講究,一口粗碗再倒一碗白水就能喝能解渴。今天徐家隻有姚良玉一個人在家,她拿了四個碗出來,手裡還提著個水壺:“說起來再過半月,就是大集會。記得上次有個賣茶的不知道會不會來。”
“大集會。”錢老嬤砸吧砸吧嘴,眼中也露出一絲向往,“到時候買包絞絲糖。”
“還買?上回不是被絞絲糖粘掉顆牙。”姚良玉頗為驚訝的說。
“這不想那口吃,我到時候放水裡化開喝。”錢老嬤明顯有了應對辦法。
這法子倒是不錯,姚良玉也沒有再說。轉而將視線放到崔晚身上:“昨兒的苞米夠種不?不夠我這還剩一把。”
“夠了夠了。今天來是想問阿嬤你有沒有小蔥苗,或者這段時日能種的菜,還剩下一點空地。”
“小蔥有,去年留的種子還沒有種完,我給你拿。”姚良玉是個說風就是雨的性子,話才落地就起身回屋去拿種子。
錢老嬤又喝了口水,她是個老好人性子,再加上姚良玉口中所說,對崔晚母女倆不免有些憐惜:“還種地薯,苞米,水稻。這三樣多種點,冬天才有糧。”
“地薯和苞米種好也餓不著。”姚良玉從屋裡出來,她知道崔晚在院子的地裡種了苞米和地薯,但地攏共就那麼大,種水稻是沒法子的。一想到這個,姚良玉就想起崔晚手裡有朵靈芝,也不知道能賣多少,要是能換畝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