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1)

種田帶崽日常 青煙裡 3875 字 4個月前

“娘”

“娘。”

小路那頭,兩個一高一矮的漢子披著蓑衣往這邊跑過來。

“是我家那小子,沒白疼他。”李桂花認出其中一個是她的小兒子。

馬元心抹了一把臉,雨水打在臉上睜不開眼:“我家那小子也來了,崔姑娘,小小,你們?”

“兩位嬸嬸,我和小小先回去了。”崔晚身上的衣服都被雨淋濕透了。

“行,回去燒碗熱水喝。”

老宅離山腳更近些,崔晚抱著人,肩上背著背簍踩著雨水匆匆打開屋子的門,“可算是到了。”

“小小,沒事吧?”

崔小小一路上都是被崔晚夾抱著趕路,搖搖頭:“沒事,娘,你快把背簍放下來。”崔小小都快要哭了,娘肩膀上的淤青都還沒有好。

“這就放。”背簍一放,崔晚整個人都是一輕。

風夾著雨水往屋裡灌,崔晚趕緊把門關上又生了火,聽到雨水啪啪落下的聲音,崔晚抬頭看著屋頂:“還好補了屋頂不然回屋還得淋雨,來,小小把衣服脫了過來烤火。”幫崔小小脫了衣服,又趕緊拿棉被給人裹上。

“娘,你了?”崔小小小臉凍的烏青,整個人瑟瑟發抖。

崔晚往火堆裡添了些柴才起身在屋裡找了幾根長木頭架起來,做了一個簡易的晾衣架:“你烤火,不管娘。”說話的時候還不忘把崔小小的衣服晾在架子上烤著,等做完了這一切才把身上的濕衣服脫下來。

“來,喝水。”崔晚端著熱水遞到崔小小嘴邊,“多喝幾口。”

“我喝了,娘親也喝。”崔小小依言喝了兩大口熱水就不肯再喝了。

“那娘親喝。”崔晚就著碗一口飲儘,還好昨天晚上她熬夜做衣服,至少這會有件外衣能禦寒。

“我記得在山上的時候割了一把紫蘇。”喝了熱水,身上也逐漸回暖。崔晚才想起自己在山上割的紫蘇,淋了雨,受了寒,可千萬不能病了。

將背簍裡的東西一股腦倒出來翻找,終於在一堆野菜裡找到那把紫蘇。顧不上清洗,崔晚直接把紫蘇放進鍋裡又添了柴才坐下開始縫衣服。

“娘。”崔小小挪著身子靠近崔晚,然後打開被子蓋在崔晚身上。

“娘不冷。”崔晚冷著臉重新把崔小小裹好,“自己把頭發烤乾,娘親給你做衣服。”

崔小小的個子在同齡人中是矮的,所以她的衣服廢不了多少功夫。有昨晚上的經驗,崔晚縫得很快。

崔小小在旁邊見崔晚忙碌,自覺地往火堆裡添了柴,“娘,我不急的。”

“快做好了。”崔晚動動脖子,然後將衣服翻個麵抖抖,這件衣服確實做的比自己身上這件好。檢查了一遍沒問題後,崔晚又走了最後一遍針,隻是條件簡陋沒有火鬥熨燙,顯得衣服皺皺巴巴的。

“來,把衣服穿上。”

做好了上衣,褲子就更簡單。平頭老百姓不像那些富家夫人小姐那般穿繁瑣的裙子,這會反倒是方便了崔晚,幾下將褲子也做好。崔小小穿上後連忙把被子蓋在崔晚身上,這會崔晚也不再拒絕,低頭認真做起自己的來。

夜色裡,雨聲漸停。

空氣中卻多了絲米香,今日淋了雨,崔晚便一狠心煮了一鍋糙米粥來吃,裡麵還灑了野菜,看起來很是豐富。

“明天從鎮上回來就上山撿柴。”為了取暖和烤棉衣,一晚上用了不少的柴。崔晚給崔小小盛了一大碗粥,剩下的就裝進自己碗裡,“吃吧,很晚了,早些睡。”

“嗯。”

昨日一場大雨,今日太陽還未爬上山,就知是個豔陽天。又過片刻,紅日掛在山那頭,霞光將天際的雲都染成橘紅。

河水波光粼粼,倒映著天際霞彩和河岸上一大一小的兩個人。崔晚背著背簍,崔小小提著籃子往鎮上走去。

“賣竹筍,新鮮的竹筍。”

“野菜,什麼野菜都有。”

雖說昨日下過雨,但今日小巷子裡來賣菜的人不少。崔晚到時隻找到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擺好攤子。

“姨姨,買野菜嗎?新鮮挖的野菜。”崔小小站在路中間,看到一個挎著籃子的婦人就上前招呼。

婦人嫌棄的目光從崔小小身上收回:“哪裡來的小乞丐,一邊去。”

崔小小眨巴眨巴眼,低下頭然後她很快又打起精神:“阿嬤,買野菜嗎?”

“不買,不買。”

“小小過來。”崔晚剝完竹筍看見崔小小如霜打的茄子似的站在路中間,心忍不住抽疼。

“娘。”崔小小蹬蹬跑回來,抱住崔晚的胳膊撒嬌。

“再等會沒人我們就回去。”今天的確算不上好時候,一大早崔晚背著背簍去青鳥街轉了一圈,但和她有同樣想法的人不止一個,因此她在青鳥街上也沒有賣多少野菜。至於青石街,賣菜的人更多,等了大半天鮮少有人問津。

隨著日頭升起,小巷子的人越來越少。崔晚悶頭把攤子收起來:“走吧,回去。”

“哦。”崔小小垂頭喪氣,腳下的步子都沉重不少。

明明才是個五歲的小娃娃,偏偏和大人一樣操心憂慮,崔晚撐起笑:“哪有回回那麼好的運氣,賣不出去也正常,左右沒花多大本錢。”

“嗯”

崔晚揉揉崔小小的後腦勺,安慰的說:“你忘了我們冬天怎麼過的,回去以後娘編一個竹席,把野菜曬乾留到冬天吃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好。”崔小小一下子跟打了雞血似的。

回去的時候路過河邊,崔晚想起下在緩水灘的魚籠,也不知經過昨日的雨,魚籠有沒有被水衝走。

“娘,你慢些。”崔小小站在水邊,看著崔晚摸索著下水,擔心得不行。

緩水灘的水比之前上漲了不少,魚籠崔晚下在一叢蘆葦旁邊。挽起褲腳試探地往前走去,“嘩啦!”好在下魚籠的時候崔晚用了根樹藤把魚籠係在蘆葦杆上。找到那根樹藤,崔晚就著一拉,魚籠浮出水麵。不過魚籠剛剛出水麵,裡麵好像有個大家夥受到驚嚇,拚命的掙紮起來,樹蔓也隨之鬆開。見狀崔晚顧不得打濕衣服,連忙踩著水過去把魚籠抓住,一看,裡麵竟有一條七八斤重的大草魚。

“好家夥!”另外一個魚籠崔晚不急著去找,提著魚籠上了岸,“小小,這下我們有口福了。”

“哇,好大的魚。”崔小小蹲在魚旁邊可下一秒魚就拚命掙紮起來,帶著魚腥味的泥水濺了她一臉,“娘。”

“小花貓。”

“娘~”

“好了,好了。”崔晚用袖子擦乾淨崔小小臉上的臟汙,“看著魚,娘再去找找另外一個魚籠。”

“好。”

隻不過另外一個魚籠就沒有那麼幸運,崔晚隻在蘆葦上找到綁籠子的樹蔓。左右今天要回去做竹席,順帶再做個魚籠。魚籠這點好,下在水裡有空就來看看,說不準還能有大驚喜。

這會田邊地頭還有村民在乾活,有人注意到崔晚手裡提的大魚不由得露出羨慕的眼神,為此他們其中有人回家就帶上工具去河裡撈魚,這就是後話了。

這條大魚肉多夠肥,崔晚在河邊如法炮製殺了魚又把魚肚子裡的內臟放進魚籠做誘餌,做好了這一切才提著魚回去。

“今天娘給你做個好吃的。”崔晚把魚放在石板上,魚身上的魚油她沒有丟,而是清理下來放進鍋裡。

“哎呀忘了,今天要做的事還挺多,沒有多少柴了。”生火煸魚油的時候崔晚才想起今天還有什麼事要乾,籲了一口氣,繼續忙碌。

魚油煸乾成了油渣,崔晚從牆上取下布袋子,這裡麵是她買的鹽。這年頭鹽金貴,崔晚很少拿出來吃,但今日不同。油渣上撒點鹽,崔晚拿起一塊遞到崔小小嘴邊:“來,看香不香?”

油渣煸得脆脆的,再撒上鹽,味道不止好了一星半點。

魚油有五塊,崔晚給崔小小吃了三塊,自己吃了兩塊。由於味道實在比平時的糊糊好,最後一塊油崔晚在嘴裡嚼了好久才吞下去。

“栽的辣椒苗都活了,再等個把月結了辣椒。”說著崔晚都忍不住流口水,“我們不賣,自個吃過癮。”

崔小小記憶裡隱隱有辣椒的味道,還是在阿嬤家跟著大人去吃席,隻記得辣辣的,吃了身上也暖呼呼的,“好。”

這會時間不早不晚,吃了油渣墊肚子,崔晚便把魚掛起來。關好門帶上砍刀,母女倆就往山上走去。

托昨日風大雨大的福,山林裡掉了不少的枯枝,雖說母女倆上山的時候已經有人在撿柴,但也沒有花多少功夫就撿了一大堆柴。山裡不缺韌性好的樹藤,隨手扯下一根就把柴捆好往山下拖。崔晚在前麵拖柴,崔小小則跟在後麵撿細柴。生火光有那些枯樹枝不行,還得有細柴才能把火點燃。

母女倆來來回回跑了三趟,把屋子角落都堆滿了柴,才放心地去砍竹子。

“娘,你會編竹席嗎?”新鮮竹子濕重,崔小小肩上隻扛了一把竹枝,是崔晚就地取材做的一個掃帚。如今自家娘倆住在老宅,自然要把老宅打理乾淨才是。

崔晚將五根竹子捆在一起,然後拽著藤蔓拖著走。聽到崔小小的話,崔晚沉默了一下,腦海裡浮現出視頻裡見過的畫麵:“會,娘不是做過嗎?。”

如今那張簡易竹席還在屋頂遮風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