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 1)

種田帶崽日常 青煙裡 3740 字 4個月前

走後又發生的事崔晚不知道,她背著槐花到鎮上的時候已經臨近中午。依舊如上次那般,背著背簍就往青鳥街那邊走去。

這個時候酒樓生意不錯,崔晚來到上次賣竹筍的地方。在外麵轉了幾圈才看見店小二送客人出來:“小哥,店小哥。”

店小二還記得崔晚:“你來賣菜?賣菜到後門去,這會管事也在後麵。”

後門崔晚有印象怎麼走,謝了店小二就快步往酒樓後門走去。

敲門後過來開門的是上次招呼崔晚的周大娘,周大娘年紀大了眼神不怎麼好使:“你誰啊?”

“我上次來賣過竹筍,這次想問問大娘酒樓裡麵要不要槐花。”

“哦。”一說竹筍周大娘就有了印象,“槐花啊,我問問。”隨即往後院喊了幾聲。

還是那個中年男人出來:“是你,你這次又賣什麼?”中年男人顯然正忙,身上的圍裙都來不及解下。

“槐花,大叔收槐花嗎?”崔晚問。

中年男人想了想,正好這時酒樓前堂傳來店小二的聲音:“客官,今日我們樓裡沒有槐花炒蛋。”

“誒,等等,有。”中年男人大聲回了一句,然後對崔晚說:“你進來,我先稱一斤對付,等會忙完再說。”

“好。”崔晚也不擔心酒樓會不給錢,背著背簍牽著崔小小站到不礙事的地方等待。

“來,小姑娘。”周大娘不知道從哪裡拿來一塊點心,“餓了吧。”

崔小小搖搖頭往崔晚腿後麵躲,周大娘也不生氣,繼續說:“這是廚房蒸的米糕,沒蒸好,就拿來我們的人墊肚子,放心吃吧。”

這會本就臨近中午,到鎮上來也沒有吃飯,崔晚點點頭示意崔小小接過:“多謝大娘。”

“多謝奶奶。”

“哎喲,真乖。”周大娘被叫奶奶顯得十分高興,拄著拐杖樂嗬嗬的離開,等她回來手裡又多了一碟子包子,“來,莧菜豆腐包,嘗嘗。”

這下崔晚也不敢接受了,連連擺手:“大娘,這使不得。”

“這有什麼,廚房蒸了一籠屜,賣不出去也是老婆子吃。”

“可是……”

“你就吃吧,大娘是掌櫃的老娘,她能做主。”不知什麼時候中年男人站在廚房門口說,“我這會還要忙一陣,你們娘倆餓著肚子等也不是事,兩個包子先吃著墊肚子。”

周大娘也適時端著碟子往前遞。

世間多是溫暖,崔晚接過碟子:“多謝大娘,還有,不知大叔貴姓?”

“我姓錢,是廚子也管采買。”錢廚子說完又回到廚房繼續忙碌去了。

一碟包子有四個,雖說是素的,但包子份量紮實,娘倆吃了又喝了點熱水,倒比平日吃糊糊都還要飽。

錢廚子又忙了一會,才提了個籃子過來:“你這槐花怎麼賣的?”

槐花的價崔晚的確不知道,她也不隱瞞:“我也是聽說鎮上槐花有人買,具體價錢我也不知道。”

“這樣。”錢廚子是個實誠人,“那就按去年的價,一斤五文錢如何?”

五文錢,已經是很好的價位。崔晚哪裡會拒絕:“好。”

“剛才要了一斤,這會再來兩斤,這槐花不能要多了,不經放。”錢廚子說。

“行。”崔晚也知道酒樓買菜要的就是新鮮,三斤已經是一大筆錢了。

稱重依然是用的酒樓的秤,崔晚背著背簍離開酒樓後又繼續在青鳥街上吆喝,沒一會又有一個年輕婦人叫住她:“賣槐花的。”

“姐姐買槐花,你看這都是今早摘的。”崔晚把背簍提在手上讓對方方便看槐花。

“怎麼賣的?”

“市價,五文錢一斤。”

“五文錢?”年輕婦人有點猶豫,“便宜點,便宜我就稱兩斤。”

“姐姐這可不能便宜,這市價就是這麼多,爬樹摘花可費了一番功夫。”

“那我不買了。”年輕婦人轉身就走。

崔晚見狀也不氣餒,談不攏家不買再正常不過。這樣想著又繼續背著背簍吆喝。

青鳥街正街上開了不少鋪子,剛剛過午時路上熙熙攘攘有人閒逛。而正街延伸出去的幾條巷子也開著不少鋪子,但更多的是住的人家。

崔晚站在一條巷子口,這條巷子住的應該都是富戶。崔晚之所以能猜出來,是因為他們大門上闊氣地掛著牌匾,不過崔晚不識字,隻能猜測這是某某府。

“賣槐花,新鮮的槐花。”崔晚牽著崔小小嘴裡不停吆喝著。

這時一戶人家緊閉的大門打開:“賣槐花的,走前麵小胡同繞到後門去,我買半斤槐花。”

要繞到後門去,崔晚也不意外,她知道有些人家講究,尤其是這些富戶。正門時主人家進出的,後門才是家中奴仆雜事出入的:“好,這就來。”

青鳥街遠比青石街那邊繁華,巷子胡同也是橫七豎八,有了剛才那個人指路,崔晚順利進了那條小胡同。在做成買賣後又跟著這條胡同吆喝,倒是賣出去不少槐花。等到背簍最後一捧槐花賣出去,崔晚回頭看了眼這條胡同,雖說這裡要把菜背在身上不如在青石街那邊輕鬆,但勝在好賣,回頭有機會也過來多轉轉。

“娘親,出鎮走這邊。”崔小小被崔晚放在背簍裡,她站在背簍裡搖搖晃晃,於是乾脆坐下,扒著背簍縫隙往外瞧。

崔晚雙手抓著背繩,說:“我們去買東西。”今天槐花價錢不錯,但是一路上有好幾個人因為自己沒有秤,對方就沒法子買,所以還是趁早去買個秤,畢竟自己要常到鎮上來賣東西。況且就是不賣,買回去的東西有個秤也能看看準頭。

依舊是那家雜貨鋪子,聽崔晚說要買秤,掌櫃的立馬從櫃子裡取出幾杆秤任崔晚挑選。對買秤來說,崔晚沒什麼經驗,剛好她打算再買幾斤粗麵和糙米回去。那米麵鋪子就在對麵,便順帶試試這秤的準頭,見沒有差彆就愉快付了錢。

“今天這秤和糧食就是樹上摘來的。”崔晚算著帳,槐花賣了七十文。秤有些貴,一杆秤就要三十文,米麵的價格還沒有變,加兩文錢要了個布袋子就是四十文錢。雖說跑一趟鎮上一分多餘的錢都沒有餘下,但崔晚心情還是相當不錯,牽著崔小小的手晃啊晃。

背簍裡買了米麵和秤,崔小小就沒有繼續待在背簍裡,她高興的看向崔晚背簍裡的米麵,粗麵和糙米娘親各買了兩斤,自己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回到老宅後,有了上次被老鼠糟蹋的前車之鑒,崔晚沒有立馬將布袋子收起來,而是提著木桶去河裡提了一桶水回來。提了水又出門挖了一背簍泥,她要把屋子裡的縫隙都堵上,免得老鼠鑽進來。

“我看米麵鋪子的糧食都是放在壇子裡,等以後有錢了我們也去買兩個壇子回來。”崔晚一邊堵牆縫一邊說。

“對,免得壞老鼠偷我們吃的。”崔小小氣呼呼地嘟著嘴,那可是自己和娘親的口糧,老鼠太壞了!

崔晚雖一直都在忙活,但臉上的笑都沒有下去過。屋子裡的縫隙不少,崔晚又出去提水背土跑了三趟才把縫隙堵起來。其實這活早該做了,至少那樣倒春寒的時候就能少受點凍。

水渠邊上,崔晚小心翼翼地下了水,上次她在魚籠裡放了誘餌,這又過去兩天,不知道有沒有抓到什麼,“哇,好多魚!”

崔小小和崔晚激動的喊出聲,就見兩個魚籠裡大大小小抓了好幾條魚。大的有一斤出頭,小的則有一指或兩三指寬。除去魚,裡麵還有幾條泥鰍,河蝦,一條黃鱔和幾個田螺。

“你們知道吃的是同類嗎?”崔晚把魚籠裡的魚倒進桶裡,見裡麵的魚腸已經沒了,忍不住問。

不過魚是不會說話的,隻知在桶裡不停地掙紮。

“你們太小了,下次長大再進我的籠子。”崔晚把裡麵的個頭小的都放回水渠,畢竟沒有多少肉,還不如放走,“好了,回去。”

“娘,魚籠不放回去了嗎?”崔小小見崔晚把兩個魚籠都拎在手裡,沒有要重新下的意思。

“嗯,我看往前走河邊有個緩水灘,我看把魚籠放在那裡會不會多抓些魚。”

原來是這樣。崔小小腦海裡瞬間出現一大群活蹦亂跳的大魚兒。

“走慢些。”崔晚見崔小小一個勁地往前跑,熱得臉都紅撲撲的,心裡一動,買回來的布該動手做新衣服了。

有了事要做,崔晚重新下好魚籠,又在河邊把魚處理好,這裡不比水渠,希望下次來的時候有收獲。

回到老宅,崔晚關好門把新買的布拿出來,針線畫筆也準備好。

“我看看這是怎麼做的。”看著麵前擺好的布,自己雖然有原主的記憶,可原主以前著實可憐,家裡哥哥嫂子管事,隻讓她乾苦力活,縫製衣裳是摸不著邊的,所以隻能自己摸索。不過好在身上還有一件舊棉衣,雖說一個是冬天穿一個春天穿,但想來縫製裁剪的方法是差不多。

“這是門襟從左到右一長條,左邊一片右邊一片,唔……應該就是這樣。”崔晚拿著衣服比劃半天,才畫好大致的圖,就拿起剪刀準備開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