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 / 1)

種田帶崽日常 青煙裡 3267 字 4個月前

“竹筍,賣竹筍。”崔晚挑著桶走在青鳥街上,路過飯館酒樓的時候會特意多停留一會。但這會正是中午飯點,飯館酒樓的店小二要麼忙著招呼客人,要麼就是生意不好的鋪子,壓根沒有幾個人吃飯,自然也不會多買菜。崔晚又熱又累,眼見沒有希望,就打算把這些竹筍挑回去曬成筍乾。

“那邊,賣竹筍的過來。”一個老嬤招招手。

崔晚抬手抹了一把汗,將擔子換了個肩,片刻不敢多耽誤的過去:“阿嬤買竹筍?”

“你看這都是新鮮的,隨便挑。”

老嬤拄著拐杖,手顫顫巍巍地從桶裡撈出一根竹筍來,“吧嗒”筍子斷成兩截,聲音清脆。

“是嫩的。”隨即轉過身朝屋子裡喊了一聲,就有人大聲回應。

崔晚這才注意到這是一家酒樓的後門,也不知道能買多少,不過能買一斤是一斤。崔晚這麼想著。裡麵就出來人了,是個胖乎乎的中年男人,像是個廚子,“周大娘。”

“你看看這筍,這不過兩天王員外過壽,訂了我們家的席,你看看要不要買個筍加個菜。”

中年男人蹲下看了看竹筍,見這竹筍脆嫩又乾淨:“剛好席上有個竹筍燒雞,今天前頭又賣了幾份竹筍,我正愁缺點。”

“怎麼賣的?”

“市價。”

“行,給我稱十斤。”

十斤。崔晚心一喜,連忙將竹筍撈起來捆好,又抖掉上麵的水分:“這一捆七斤。”

崔小小連忙把籃子提過去讓崔晚放竹筍,剩下的三斤,崔晚稱夠了三斤又送了一斤:“阿嬤,大哥,你們家要野菜嗎?都是山裡新鮮現挖的。”

“野菜。”崔晚賣菜實誠,況且有時候鎮上的人吃慣了大魚大肉就喜歡吃點不一樣的小菜,中年男人點點頭:“回頭有,你送過來瞧瞧,合適就買點。”

“好,好,好。”崔晚一連迭聲說了三個好,可見心裡的激動。

前麵還忙著,中年男人也不耽擱,拎著籃子進去又立馬出來還籃子,手裡還多了半吊錢:“五十文,你數數。”

五十文!崔晚立刻反應過來今天第一個買主唬弄了自己,而且後麵賣出去的她全部賣便宜了。心情複雜的收過錢,就連崔小小也跟著垂頭喪氣。

算了,本來就是山上野生的,自己就廢了點功夫。安慰好自己,崔晚又重整旗鼓,開始算今天賺了多少錢。

八文,後麵的半斤,一斤……崔晚一筆一筆記得清楚,就是四十九文錢,再加上剛剛的五十文,就是九十九文。真是一個吉利的數字。但又買了兩個酥油餅和麵湯,還有鹽,那就隻有八十三文,那也挺不錯了。

想到這崔晚高興的去看崔小小:“走,我們去問問衣服怎麼賣的,合適我們買新衣服穿。”

新衣服這是崔小小想都不敢想的事,她到底年紀小藏不住事,高興的確認:“真的嗎娘親?”

“當然是真的啦!”崔晚也高興,這幾天氣溫回升,她身上出了不少汗,買了新衣服就能換洗。

布莊。

“客官買布。”崔晚一進去,布莊掌櫃就上前招呼起來。

崔晚來的布莊是上次李桂花提了一嘴的鋪子,說是這家賣的布價格合適。崔晚視線在鋪子裡轉了一圈,外麵多是深藍色和褐色的布,裡麵則是些顏色鮮亮的布,如綠色,淺粉,淡黃這些。

見崔晚在看,掌櫃問道:“客官是給自己買還是家裡人?”

“我自己還有孩子。”

掌櫃的點點頭:“那就這邊粉色,胭脂色,寶藍色,杏黃,不管大人還是小孩穿都好看。”

崔晚點點頭,古代沒有現代紡染技術好,顏色也比較局限,不過也還是不錯了,“有成衣嗎?”

“成衣?”掌櫃的有些意外,畢竟來他這裡的都是自己扯布回去做,而且麵前這個人也不像是能買得起成衣的人,但他還是耐心的說:“一套一百文,小孩子的便宜六十文就能買到。”

在看到崔晚震驚的眼神時,掌櫃的又說:“這價錢公道,客官可以去問問,這價錢出了我們鋪子就可不止這個價,而且客官看看我這料子,雖然是粗布,但比其他鋪子賣的柔軟多了。”

“要是客官不買一套,拆開賣也是可以的。”掌櫃說的很是委婉。

崔晚手心冒出汗,心想要不要先給小小買,自己不著急。

“要不客官扯布自己回去做,自己做便宜。一個大人和小孩的布加起來隻要八尺多,布錢也就八十多文。”

自己做的確少了一半的錢,崔晚艱難地想。可她也不會做衣服啊!而且自己做衣服還得買剪刀,針線,這都得花錢買。

掌櫃見崔晚猶豫也沒生氣,道了句客官先看有沒有喜歡的,不著急。

可自己答應了小小,自己作為娘親怎麼能食言,可若是隻買小小的,那孩子肯定會哭鼻子。崔晚摸摸腰間的布袋子,硬著頭皮問道:“那我自己扯布回去做。”

“行,客官要什麼顏色?”

崔晚想了一下,說:“大人的要淺藍和深藍色,孩子要粉色和深藍。”

崔晚一說顏色,掌櫃就猜到崔晚要怎麼做,拿起剪刀和量尺道:“這就給客官扯布。”

“等等,多少錢,我不知道夠不夠。”崔晚尷尬地想挖個坑把自己埋起來。

聞言,掌櫃的撥了撥算盤:“大人小孩的加起來八十八文,這樣,給你少點,八十五文。”

“能在少點嗎?我隻有八十三文,實在不行我用竹筍抵。”饒是做足了心理準備,崔晚還是有些難堪。

掌櫃明顯有些為難,可看崔晚和門外崔小小的打扮,稍微富足一點的人家早就換上了春衣:“行吧,八十三就八十三,竹筍我就不要了,我不愛那口。”

“謝謝,謝謝掌櫃。”崔晚慶幸自己遇到的是個好人,至於後麵的針線,剪刀,再努力挖點野菜去賣就是了。

崔小小在外麵等了許久,終於看到崔晚抱著布出來,高興的叫了一聲娘。

一瞬間崔晚覺得之前的一切都值了:“走,我們回去了。”

不會做衣服有何難?大不了跟著身上的衣服的樣式去剪去縫,頂多醜一點能穿就行。崔晚如此安慰自己。

滿滿兩桶竹筍還剩兩斤多,出了鎮子,崔晚將桶裡的水全倒掉,左右剩下的都是自己曬筍乾,沒那麼多講究。

回去路過河邊的時候,崔晚特意去看了自己下在水渠裡的魚籠。一個魚籠裡隻有幾個田螺,另外一個裡麵就進了條三指寬的小魚,崔晚也沒有嫌棄,拔了根狗尾巴草穿過魚嘴巴提在手上。魚籠則又放進水底,等想吃魚的時候來看看有沒有意外收獲。

村後依舊沒有什麼人來,崔晚進門還是去看了自己藏起來的錢。從布莊出來崔晚又去雜貨鋪子裡問了剪刀和針線怎麼賣。剪刀一把要二十文,有點貴,但買一把能用好多年。針線倒不貴,幾文錢就能買到。數了數錢,買這些夠是夠,可這是存起來的,能不動就不動,下午再去山上轉一圈,看能不能找點能賣錢的。

在鎮上吃過酥油餅並不是很餓,但崔晚還是煮了一鍋野菜湯。那條小魚兒則串起用火烤,最後撒上鹽,母女倆分著吃完了。

村裡能下地乾活的都在地裡忙,普通老百姓就是這樣,一輩子都在田地裡,靠著地裡麵的收成過活。若是家境稍好一點,家中又有壯勞力的老人還能坐在門口或村口大樹下說笑打瞌睡。不過村裡更多的是揭不開鍋的窮人,幫不上力氣活就弓著背提著籃子去挖野菜,給家裡找口吃的。

崔晚帶著崔小小去還了水桶和秤,本來柴刀和鐮刀也是打算一並還回去。但徐老爹說家裡不缺這一兩把刀,知道崔晚肯定用得上,讓她以後再還。

說千句萬句謝也抵不過自己把日子過好,這樣才不辜負徐家人的幫助。崔晚看著村後的山,深吸一口氣,崔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