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若在地上找了一塊碎石,用它輕輕在陶坯表麵簡單刻畫幾筆留下翠竹的樣子,“就這樣,在外麵刻畫幾筆就行。”
木川湊近端詳片刻,沒什麼自信:“我做不來你這樣的,看著就好難。”
安若見他為難的樣子,也沒做強求,而是尋摸出另一種辦法:“可以找些好看的樹葉或是花草,把它輕壓在還濕潤的陶坯外麵,然後照著痕跡刻畫加深,燒出來也差不多。”
圍過來旁聽他們說話的人神色驚奇,一副還可以這樣的樣子。而安若更是被自己的話打開思路:“還可以直接把樹葉放在陶坯裡麵,這樣燒好後,裡麵或許還會留下特殊花紋。”
不過,這些陶泥的顏色比較深,她也讓大家彆抱太大希望,若想讓陶器不一樣,還是直接刻畫最有效。
做陶的幾人滿是乾勁地按安若所說地刻畫起來,專注著甚至沒聽到在附近狩獵隊回來的動靜,還是原秋率先打了招呼:“小安若,你們還沒做好嗎?”
安若見他正提著石錘小心避開陶坯,就揚聲回答:“秋叔,已經做好了。你們打到獵物了嗎?”
“捉到了一隻鹿,加上上午打到的野雞,差不多了。”原秋來到眾人圍著的地方,驚訝地看著他們的動作,嘴上還不忘說自己的推斷:“我覺得這裡應該有安家的鹿群,就是不知道它們在哪。”
安若也想到了上次那隻落單的鹿,“如果真有鹿群,等時機到了,它們自然會跑出來,所以秋叔你彆急。”
原秋點頭表示自己不著急,轉而把注意力放到眼前:“你們在做什麼?”
安若抬頭發現他眼中閃爍著滿滿好奇,發出邀請:“秋叔你要不要試試,現在畫個東西,等燒出來上麵就有記號了。”
“彆,我手重,萬一捏壞了就白費功夫。”他不假思索直接拒絕,看了看天色,提醒悶頭刻畫的幾人:“你們還要多久,時間差不多要準備回去了。”
安若仰頭活動脖頸,見陶坯已經刻畫了大半,轉頭看向李玉:“李阿爺,就弄這些吧,我們還要把這些陶坯搬到窯裡麵去,免得晚上被露水打濕,或者被野物破壞。”
李玉放下手中的石塊,在林昱幫助下起身抖抖腿,同樣看了看天色,點頭同意。
“那我叫他們過來搬。”原秋直接回頭叫人。
安若提醒他:“可以用木車推,一次能多運一些過去。”
原秋直接大聲喊人,讓他們連獵物帶車一起推過來。等大家小心翼翼地把所有陶坯都搬進窯中放好後,安若又讓人用枯草蓋好敞開的窯口,防止動物趁著沒人跑進去,把陶坯給破壞了。
“還好今天沒有燒炭,不然陶窯根本放不完這些陶坯。”安若看著放得滿滿當當地三個窯口,滿足又慶幸。
“不過明天要早點來撿木柴,不僅燒陶需要,如果到時這些陶坯還沒陰乾,也需要點幾堆火來烘乾。”安若說給林昱聽,讓人明早起床時順便把她也叫醒。
“那我們明天就能知道陶器是不是做成功了?”木川跟著歸家的人群,在時不時響起的“哢哢”聲中,詢問坐在車上的安若。
“如果不耽擱的話,要後天才知道。”安若淡定地回答。
哪怕做好的陶坯能在一夜陰乾,他們明天也隻能進行到燒製這一步,至於開窯還要等陶窯自然冷卻才行。所需時間加在一起,差不多要隔上一天才能揭曉陶器是否能製作成功。
“還要這麼久呀。”木川有點失望,一旁聽著的人也興致大減。
不過到底是跟在安若身邊學習過,知道好事多磨的道理,但這不影響他期望著一切順利,所以直接斷言:“不會被耽擱的,一定會成功的。”
“看來如你所願,真的沒有被耽擱。”安若摸著封在窯口外麵已降溫的乾泥,對木川說道。經過一整夜的冷卻,現在的陶窯已經回到正常的溫度。
“阿父,你幫忙把窯口的泥土砸開,再將封口的石塊搬出來。”她站在一邊,請求今日跟來的父親幫忙拆窯口,“小心一點,裡麵應該有許多灰塵,彆撲到眼睛和嘴裡去了。”
哪怕她已做了提醒,在“哐哐”幾聲後,拆開的窯口還是噴出了一股煙塵。咳嗽聲、噴嚏聲輪番響起,她這才發現,這裡的所有人都已經圍了過來。而站在最前麵開窯的父親更是避無可避,直接被撲了一臉灰。
辰安無奈地對後麵人揮手,讓他們來搬石頭,他則走到沒帶回去的水桶邊,用裡麵的清水洗了把臉。
等陶窯口清除乾淨,裡麵的灰塵也散開後,安若搶先矮身蹲了進去,借著外麵的光亮,開心的發現裡麵大多數陶器都沒出問題。
她撿起靠近洞口的陶盤用指尖輕彈一下,沉悶的聲音在陶窯中響起,正待她打算再細細觀察一番,就聽到了父親的聲音:“小安若,你快出來換人進去,裡麵空氣不好小心你等下不舒服。”
安若把手上的陶盤遞了出去,“不用了,這裡我最矮,取陶器正合適,阿父你們就在外麵接就行。”
她未等父親再說,又回身取一件陶器遞了出去。
等將裡麵完整的陶器全都取出去後,比預計還要好的成功率讓她更加安心。暫時沒管剩下的碎片,直接鑽出了陶窯,用水桶的水洗臉洗手後,才長長地舒了口氣,走到放陶器的地方加入興奮地族人,打量著擺著的陶器。
或許是木柴燒製的溫度不算太高,這裡的陶器多為有雜色的灰調,隻有少數幾個可能是靠近柴火的有成塊黑色,也有可能是揉進陶泥中的炭灰起了作用。
她蹲下身仔細查看,這些陶器的外表,有些比邊溪交換來的光滑,看著也更規整些。她猜測可能是製坯工序不同,也可能是燒製方法不同。但總的來說,隻看著擺在眼前的這些,她就十分滿意。
而從未想過可以自己燒陶器用的邊溪人,要不是為首的安家父女和李阿爺都比較鎮定,他們早就載歌載舞起來了。不過,等安若站起身後,還是被一旁的人抱了起來,甚至無師自通的把她拋起又接住,循環反複來表示自己的激動之情。
“阿父!!”安若直接尖叫出聲,驚呼還在挨個挨個敲擊陶罐聽聲音的父親,快點來解救自己。
辰安被女兒突來的聲音給嚇住了,連忙回身瞪著老大不小的幾人,走上去把安若抱了下來,輕輕拍背給她壓驚。
安若隻是突然被嚇了一跳,回過神就見眾人忐忑的表情,直接含笑安撫:“沒事,我知道大家很高興,等我們運回去後,家裡的人肯定也少不了激動。”
“不如我們再去打個獵物回來,晚上正好慶祝。”有人提議道。
狩獵隊的人聞此全都沒意見,甚至沒有詢問辰安的意思,直接帶上各自武器往常有收獲的地方去了。
“阿父,你不去嗎?”安若詢問自家父親。
辰安搖頭:“你不是說下一批陶器想用木炭來燒嗎,這裡正好還有不少木柴,我帶著木川把木炭給你燒一窯出來。”
安若聽完沒有意見,而是拖過旁邊的藤筐,交給林昱,讓他幫著一起把陶窯中的碎片清理出來。
“碎了不少呀?”李玉幫著拉出裝碎片的藤筐,不由得感歎。
安若倒是不在意:“比我想象中的要少一些,可能是沒疊放好,也可能是沒分大小,也或許是陶坯沒有完全陰乾,所以在燒製的時候直接碎裂。但還好壞的也比較均勻,每種樣式都燒成功了部分。”
李玉聽她這樣說,禁不住笑了出來,“是呀,那下次要不要把不同大小分開燒製?”
安若看了看遠處昨日新做,放在撐起雜草下陰乾的新陶坯,回道:“試試吧,下一窯等捕魚的時候再燒,這樣還可以多做一點放著,到時候按照大小分批燒製,再來看效果怎樣。”
她補充道:“這次成功地燒了幾個大陶盆,剛好可以用來淘洗泥土,沉澱下來的細土比直接做的陶泥更好,做出來的陶器也會更好一些。”
想到曾經看過的資料,她憑著印象告訴李玉:“還可以調和一些細泥漿,用來塗敷在陶坯表麵,等燒好後就會有一層“陶衣”;或者做一些混合草木灰的釉料,同樣塗敷燒好後,陶器外麵就有一層光亮的釉麵,用來做陶碗、陶杯這些用具,精巧又好看。”
安若一說起來就止不住,甚至開始延伸:“還能做些大缸,隻要成功一個,就能用來裝水,這比做木桶簡單。不過這個窯口有點小,要重新做才行;還有甑、甗、釜這些炊具;對了,還有壇子,上次說做蝦醬結果因為沒有容器就擱置了,等我們燒出陶壇來,不僅能做蝦醬,還可以做鹹菜、壇子肉、瓦罐菜……”
說著說著,安若就從陶器製作偏移到了食物烹製上,吃貨的本性一下展露無疑。但李玉也沒阻止她,還時不時問上幾句,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