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還是昨日的院子,但今日已大變樣。
院子裡北側密密麻麻擺著形狀大小各異的床,有最簡易的木板床、幾張羅漢床、甚至還有兩張架子床。南側則是五六張矮桌和矮凳。昨天見到的那些孩子們已經都來到了院子裡,有活躍的幾個正在把這些床當障礙物玩跑酷追逐。
第一個看到周沐雪進來的是安安,她高興大喊:“姨姨!”
其他小孩見狀,也跟著喊起來,還有幾人惦記著昨天周沐雪提到的點心,跟著起哄要點心。
周沐雪同行的女眷們解釋了點心的緣由,大家驚歎她昨日在那麼驚險的狀況下冷靜救下了孩子們。而暢姨則當場提議:“小姐,軍爺們說給咱們在旁邊院子的廚房開了灶,正好府裡還有月前釀的桂花蜜,老奴這就去給孩子們做些點心,獎勵大家。”
暢姨就是那位老婦,是周沐雪一行五人中年齡最大的人,在周府做了幾十年的廚娘。
除了暢姨和春迎,一同搬來幼兒園的還有木蓮與木棉,這是一對雙子,共同進入周府做周夫人的婢女。她兩人比周沐雪大五歲,算是看著她長大。但這兩日見周沐雪在絕境下冷靜求生,忽覺大小姐一夜之間長大了。
暢姨去做點心,周沐雪和其他三人開始整理院子。
這些床雖然大小不一,但正好能按照孩子們的年齡身型來分配。她們在軍士的幫助下把北廂原本教書先生的家具搬出來,整個房間清空掃淨。然後把四張羅漢床頭尾相連,貼著北廂房的北麵牆擺好。這四張床正好可以給四個年紀較大的孩子睡。
接著在東麵牆擺好兩張架子床。這床的尺寸接近周沐雪原來時代的一米五雙人床,但橫過來可以同時睡下五六個幼兒。這樣兩張床可以一共睡下十二名一到四歲的幼兒。
剩餘的八張簡易木床,則兩兩拚成雙人床,一起床頭靠牆擺在西麵。這四組雙人床裡,木棉木蓮睡一組、春迎和暢姨睡一組,周沐雪睡一組。還剩下一組可以睡兩個五、六歲的孩子。
但這樣還不夠,還有十多個孩子沒地方睡。可是北廂房已經沒有空間。
正在這時,軍士們又從彆處搬來了兩張架子床和六張羅漢床。周沐雪腦中排列組合,很快做了新的安排。
最終北廳做大部分孩子的宿舍,周沐雪、春迎和暢姨會陪同住在這間。南廳靠內側的一半作為大齡孩子的宿舍,木棉木蓮陪同睡在這裡。外側的一半則擺上矮桌矮凳作為餐廳。
一番輾轉騰挪,時間已到晌午,暢姨端來了桂花米糕,孩子們一搶而光。
此刻,所有的床都已經鋪好了被褥。周沐雪和女眷們搬著矮凳坐在院裡休息曬太陽,而孩子們在陽光下狼吞虎咽著吃著桂花米糕。
周沐雪安靜看著,滿眼欣慰。
上一世在幼兒園實習時,她有一次參與帶孩子們去自然博物館研學。那家博物館的中庭院子有一個巨大的猛獁象還原雕塑,她帶著孩子們圍著猛獁象一圈坐下,給每人分發一根香蕉、一塊小麵包和一盒牛奶。她還清晰的記得陽光照在孩子們的發梢、照在沾著麵包渣的嘴角、照在孩子們背著的小水壺上。
那時的自己,也像現在一樣感到平靜和成就嗎?
“一日不見,竟有如此大變。”
周沐雪聽到聲音立刻從地上彈起來,轉過身的同時不動聲色的擦了擦臉,生怕剛才搬家具時沾上汙漬。
“楓北王,你、你來了。”話剛開口,竟有些緊張。
來人禮貌而疏離,看來還記著昨天的警覺:“是。沒想到小姐行事雷厲風行,這幼兒園已見雛形。”
“大王謬讚。其實這全靠俞副將和軍士們的功勞,沐雪和姐妹們隻是做了收尾而已。”
剛說完這句,周沐雪抬頭就看見俞副將從院門外走進來,明顯聽到了這句話的他神色古怪。
楓北也看到俞副將進來,立刻大笑:“哈哈哈哈!三弟,沒想到吧。你小心防著的周府大小姐,居然毫無芥蒂的誇你!”
怪不得神色古怪,怕是背後給楓北灌了不少關於周沐雪的壞話,結果一早被真誠打敗。
周沐雪突然覺得,這人莫不是……在和自己爭寵?
有了這層猜測,周沐雪突然就不害怕了。這種爭寵的戲碼,周沐雪在實習期間從小朋友身上見的太多,她有的是辦法減少對方的敵意。
於是她順勢開口:“俞副將不信任沐雪也是情有可原,但即便如此卻還全力支持幼兒園搭建,可見俞副將心中有大義,心係這些兒童。這一點沐雪萬分敬佩。”
再說就有點過了,停在這裡剛剛好。
楓北和俞副將又打趣了兩句,然後在院內巡視一番,再次表達了有任何需要儘管提,然後便一起離去。
此時院內隻剩下五位女性和孩子們。周沐雪對照今早收到的名冊,一一認了孩子們的名字和樣貌。
包括已經很熟悉的安安在內,這裡一共有三十二名兒童。最小的不滿周歲,最大的已接近九歲。基本呈正態分布,年齡在三到六歲的孩子最多,而這正是周沐雪最有經驗的學齡前。
接下來便是將孩子們分班分組。按照當代幼教理論,基本有三種最常見分組方法。
第一種是標準的基於年齡,這是幼兒園最常見的分法:半歲到2歲的為托班,主要以照顧孩童日常起居與玩耍為主;2到三歲為小小班;3-4歲為小班;4-5歲為中班;5-6歲為大班;有時6-7歲會有過渡班或所謂學前班;再往上就是小學的年齡。
這種分法便於按照年齡發展特性有針對的開展教學與玩耍,但它僅適用於老師和教室充足的情況。
第二種是基於蒙台梭利教育理論的混齡分法:按照1-4歲、3-6歲、5-9歲這樣將年齡打散了分在同一個班級,其優勢在於允許年幼兒童向年長兒童學習,鼓勵年長兒童幫助年幼兒童,以便不受年齡約束的進行社交和學習。
而第三種是相對小眾的華德福教育理念,也采用3-6歲混齡的分法,但7歲以上則按年齡分年級。
周沐雪前世曾經實習的幼兒園是蒙台梭利幼兒園,她死前即將要去的幼兒園是嚴格基於年齡的分班體係,而她也曾深入研讀過華德福相關著述與案例。所以這三種體係她都有認知。
考慮到眼前的“硬件”和“師資”,以及對古代兒童認知發展的不確定,周沐雪決定簡單粗暴的分成兩個班。5以下歲的孩子有二十二名,組成錦鯉班,由周沐雪、春迎和暢姨主管,一同睡在北廳。6-9歲的孩子有十名,組成玉兔班,由木棉和木蓮主管,一同睡在南廳。
分好班後,暢姨和木棉去準備午餐,周沐雪帶領孩子們開始了今天的第一堂課。
學堂裡滿是孩子,小一點的幾人湊在一張桌子上歪歪扭扭打打鬨鬨,大一點的像模像樣端正跪坐著,案上鋪好紙筆,但明顯手足無措不知如何使用。亂象中,周沐雪注意到兩個孩子表現不俗,一個是三歲的安安,明顯有過寫字經曆,正在好幾個孩子注視下一板一眼提筆寫字。另一個則是八歲的思親,他正在指導身邊的幾人如何握筆。
“好了都安靜!”周沐雪大聲喊,“我們來玩一個遊戲。”
一聽到遊戲,孩子們果然安靜。
確認自己得到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周沐雪開始講:“這是個兒歌哦,我說小眼睛,你們說看老師;我說小耳朵,你們說豎起來。一起試一試,看誰說的最響亮。小眼睛——”
“看~老~師~”稀稀拉拉的聲音拖拉著響起。
“小耳朵——”
“豎~起~來~”
第一次嘗試居然效果可以,周沐雪大受鼓舞,趕緊帶著孩子們又重複練習了三遍,已經基本實現了整齊響亮。
接下來她教了後半段:小小手,放腿上。小嘴巴,閉起來。然後將前後段連起來,發現很快孩子們都會了。
她詳細講了這幾句口令的含義,以及聽到這些口令後,孩子們一邊嘴上回應,一邊身體也要跟著完成對應動作。通過這一組練習,確立了基本的課堂紀律。一旁觀摩的春迎和木蓮也很快掌握了通過口令維持紀律的方式。
接下來是自我介紹。周沐雪在教室正前方掛起一塊巨大的木板當作白板,用之前從灶爐裡翻出的燒焦木條做筆,在木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幸好自己這三個字繁簡體都一樣,不然她真可能在春迎和木蓮麵前露餡。
教小朋友們認識了這三個字後,她又請春迎和木蓮也上來寫自己的名字,並帶大家認讀。
之後她在教室側麵掛起另外兩塊木板,分彆作為錦鯉班和玉兔班的課堂記錄表,從上到下依次寫下每個孩子的名字。
錦鯉班:
張福
陳壽
陳小馬
俞三妹
俞勇
秦強
陳飛
韓明
俞阿毛
俞安安
俞小四
俞小六
張立
鄭馬
陳忠
陳和
楓肆
楓小勇
錢德
楊吉
李棉花
周毛毛
玉兔班:
思親
俞和
俞仁
陳有望
尤孝
張小虎
李誠
陳四卿
陳國泰
周亦
狂風軍區幼兒園就此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