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往事 胡玄沒有重開時,攜民……(1 / 1)

胡玄沒有重開時,攜民渡江前後的一些故事。

01

“義父,還在生悶氣嗎?”

胡玄自練武場歸來,見關羽立在堂下,單手捧了一卷《春秋》,麵上神色淡然,卻不捋胡須,就知道他心情欠佳。

“你來了。”關羽見胡玄到來,便放下手中的東西,微微露出一點轉瞬即逝的笑意來,周倉剛擦完刀,見他們似有話說,悄悄退了出去。

眼下胡玄去刀架處放下了訓練用的大刀,淺笑著給關羽沏了杯茶。

“義父可是在擔心伯父新拜的軍師過於年輕?”

“此其一也。”關羽接過茶,並不喝,隻是在手裡轉著茶杯,“其二...”

關羽搖搖頭,歎了口氣,沒有再說下去。諸葛亮初來乍到,什麼資曆都沒有,卻甚是傲氣,他與張飛都不服得很,但礙於劉備的麵子,不得不忍耐。

“伯父這麼做,自然有自己的考量。而且我看這位諸葛軍師今日在練武場確實不像是徒有虛名的樣子,義父先可放寬心,且看以後呢。”

胡玄生前不是文科生,她也想過能不能提前乾預一些什麼事情,但腦內空空,實在難以預判下一步會發生什麼,隻能跟著劉關張趙一起送走了徐庶,然後迎來了她最耳熟能詳的那個人,諸葛亮。

即便胡玄曆史很爛,但她也知道什麼叫做千年魚水君臣情,什麼叫做兩朝開濟老臣心,所以在見到諸葛亮之前,她的期待值就已經被拉到頂峰了,但還是不能表露出來,以免在關羽的不愉快上再加一把柴。

三顧茅廬她沒跟著去,跟趙雲一塊兒留下守城了,但見到諸葛亮的第一眼,她就知道,自己一切的期待都沒有落空。

清風霽月,意氣風發。

這是胡玄的第一印象,她忽然一下子就確信諸葛亮本是神仙,就是來扶大廈之將傾的,一時間看得有些愣神,差點就忘了行禮。

這樣的人,不應該是那種結局啊。

這個念頭在胡玄心裡前所未有地清晰起來。

02

“胡自勝。”

諸葛亮令道,胡玄立刻答到抱拳,出列站到了關羽身側。她現在既是關羽的義女,也是軍營中一名年輕的將領。

“你同向導官一並查探過地形,且給關將軍講講博望地形。”

胡玄心下暗笑,關羽不服諸葛亮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但沒想到會和小孩鬥氣一般不給麵子,假裝聽不見諸葛亮說話。

當下胡玄規矩地躬身,幾乎是重複了諸葛亮先前的話道:“是。博望坡左側有山,右側有林,山名為豫山,林被稱為安林,樹葉繁茂,可以藏人。”

...其實關羽所說的博望坡邊有山有林也沒說錯什麼呢。

關羽淡淡瞥了胡玄一眼,不情不願地向諸葛亮拱手。

眼看關羽下了台階,諸葛亮也施施然坐下,命關羽領兵埋伏,看南麵火起,就縱兵出擊,放火燒糧。

“關平劉封胡玄。”

諸葛亮點名道,三人一同應答,抱拳出列。

“三位小將各帶兩百民軍士,帶好易燃引火之物,埋伏與博望坡之南。看曹兵進入山穀,進退兩難之際,便可放火。”

三人一同應了,領命而去。

胡玄不放心關羽,特地繞路去看了看他。不過在這點上胡玄是多慮了,雖然關羽領命時不怎麼愉快,但在散場後還是繃著臉點兵,毫無差池地趕到了埋伏地點。

03

這一仗打得格外漂亮又輕鬆,那十萬曹兵幾乎是有來無回,胡玄放火後也帶人衝下去廝殺,奪了不少馬匹輜重,手下兵士除了幾個被火燙到了的外,竟無一傷亡。

“軍師果然神機妙算!”

關平橫刀立馬,與胡玄並肩望著逃竄的曹軍,笑得前所未有地暢快。

慶功宴上,幾名武將都放肆痛飲,胡玄透過人群看到了諸葛亮,眉眼之間除了自得外,似乎還有一絲疑慮。

他在擔心什麼呢?

很快,胡玄就得到了答案。

新野小縣,尚可立足,可一旦曹操舉兵而來,必然無可抵擋,我們需要一塊更大的地盤。可諸葛亮幾次三番勸劉備取荊州,這位仁德之主卻不肯違背自己的道德水準。

“我說大哥就是太心軟,荊州咱們不取,自有他人取之,為何偏偏大哥取不得?”

張飛抱著酒壇子來找關羽,關羽彼時正在看關平和胡玄過招,見張飛來了,也就順勢讓兩個小輩暫且歇息。

“大哥以仁德為立身之本,怎好做乘人之危奪人城池之事,三弟切莫多言。”

關羽和張飛一道往裡走,路過兩個小輩,關平與胡玄對視一眼,一起行了禮。

“你怎麼看?”

待關羽和張飛進了屋,關平偷摸著問胡玄。

荊州......這個名字和給胡玄一些不太好的感覺,她知道關羽的結局,所謂大意失荊州又敗走麥城,但她猶豫了一下,一來是擔心這裡如果有什麼改變,會不會帶來不好的蝴蝶效應,二來是這些年相處下來她也知道,按照劉備的底線原則,這個荊州,他是萬萬不可能接受的。

仁厚之輩為品行所困,也是他的人格魅力之一。

“我相信伯父自有考量。”

胡玄最後這樣說道。

不久之後,這個考量的代價就出現了。

劉表新亡,蔡氏兄妹密不報喪,廢長立幼,又將荊襄九郡拱手讓與曹操,眼看曹仁大軍已經快要殺到家門口,隻有暫走樊城以避鋒芒。

雖然劉備後撤了,但曹仁也沒能撈到好處,諸葛亮一串連環機關用火攻把曹仁大軍從城內逼了出來,先後被趙雲、關羽、張飛領兵攔截追殺,死傷無數元氣大傷,就連曹仁自己也是僥幸撿回一條命去。

曹操震怒,但曹操畢竟是曹操,和過去交手的那些將領不一樣,他很快冷靜了下來,甚至派徐庶來勸降劉備。

曹操的這一安排讓很多人都高興,徐庶和劉備等人也是許久未見了,同諸葛亮更是密友,這一趟勸降走得就和回娘家似的,帶來了不少曹營的特產——情報。

胡玄和關平劉封站在亭外侍候著,一種突如其來的憂慮突然湧上胡玄心頭,她忽然沒由來地

覺得,如果此刻放任徐庶離去,那或許有些事情就會往不可挽回的方向去了。

胡玄蹙眉,壓下了這個莫名其妙的預感。

“使君,諸位。”

徐庶很平靜地掃視了每個人一眼,釋然起身,一理衣袍,深深作了個揖。

“庶,且告辭了。”

浩蕩江水之上,飄著幾艘載滿了哭聲的船。

關於劉備攜民渡□□玄隻是略有耳聞,但無數次的聽聞,都沒有一次親身經曆來得刻骨銘心。

那些粗布麻衣的百姓,帶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抱著孩子背著病號,即便路途艱險,也執意要跟著劉備走。

有染了瘟疫而亡的孩子,屍首被迫拋入河中,母親絕望的呼喊又把胡玄帶回了她永遠離不開的十四歲。

原本以為在戰爭和殺戮中失去的同理心在這一刻反噬,給人一種喘不上氣來的感覺。

胡玄負手而立,耳邊還回蕩著劉備的那句話。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為貴,以民為本,以民為重,君輕而民貴啊。”①

在這種時候,才格外令人動容。

“雲長、公祐、自勝,速去江夏,向劉琦求援。”

公子劉琦據守江夏,此刻成了他們唯一的救命稻草。劉備望向關羽孫乾,二人不用他多說,隻帶了些許人馬,就往江夏進發。

胡玄騎的還是胡班當年贈的馬匹,矯健靈活,緊緊跟在關羽身後。

“關將軍,咱們能趕上嗎?”

孫乾有些顯得憂心忡忡。

胡玄知道,這回的救兵會姍姍來遲,可她做不了什麼,隻能勒緊韁繩,儘量跑得快一些再快一些。

“都跟上!”

關羽喝道,一馬當先在前開路,哪怕胡玄知道此去希望渺茫,但看著關羽的後背,還是有一股安全感和期望油然而生。

或許趕得上呢。

她悄悄夾緊了馬腹。

沒有人再多言,隻是沉默地奔馳在求援的路上。

04

“關將軍!”

劉琦得報,遠遠地就迎了出來,後麵跟了一大幫人。

“劉公子。”關羽在馬上抱拳,一句廢話也沒有,直入正題,“今劉使君被困,還望公子發兵救援!”

孫乾擔心劉琦懼怕曹操大軍,連忙補充道:“昔日我家軍師為公子解難,如今劉使君大仁大義不忍拋下百姓,這才攜民渡江,實乃古今盛舉。公子若發兵馳援,也不失為美談一樁,令天下人敬佩啊!”

劉琦也是爽快人,他本要死於蔡氏之手,幸得諸葛亮指點才屯兵在外逃過一劫,如今劉備遇難,又本是親戚,自然沒有不救之理,當下就答應明天起兵,救援劉備。

“公子發兵,自當是越早越好。”

關羽又道。

劉琦一愣,旋即點頭道:“自然,我親點一軍,即刻啟程。”

“公子身體欠佳,不必親自前往。”孫乾是真擔心劉琦的身體會拖累進度,連忙拱手,“可令胡小將軍先領一隊騎兵前往,大部隊由關將軍親自率領,方能解我家主公之急!”

“好,就依孫先生。”

劉琦點頭,當下商議定了,胡玄腳不沾地,領了一支精兵就掉頭去了。

全員騎馬果然迅速,胡玄大大壓縮了行程時間,緊趕慢趕,避開與曹軍大部隊的正麵交鋒,終於在樹林裡找到了劉備一行人。

“伯父!”

隻見趙雲單膝跪在劉備麵前抱著小公子阿鬥,渾身上下幾乎被鮮血染透了,甘夫人在掩麵涕泣,胡玄翻身下馬,向幾人依次拱了手,就急切地問道:“其他人呢?”

不問還好,胡玄這一問,隻換來甘夫人一聲長歎,連趙雲也彆過臉去,又不見糜夫人的身影,

胡玄心往下一沉,大概知道這位溫柔的主母已經凶多吉少。四下百姓也多是一副狼狽的樣子,

看起來已經被曹軍衝散了。

“曹軍多好殺伐,百姓遇見恐難以生還,你既領兵來,當先去搜救百姓,來樹林彙合。”劉備沉靜地下令道。

“可是您這邊...”

胡玄有些為難地抬頭。

“子龍在身邊,必然不會有閃失,唯有搜救百姓一事,萬萬不可耽擱!”

劉備一眼掃過去,胡玄心下一凜,立刻領命去了。也幸虧有胡玄的隊伍大麵積地掃蕩,真的把難民七七八八都尋了回來,但一路上屍橫遍野的慘狀還是令人觸目驚心。

劉琦的兵一開始還多有輕鬆的神態,大概是想到不用去和曹軍正麵交鋒,後來也漸漸地沒了笑意。

真是好一副人間煉獄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