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一早清兒還未走到懿德軒,就看見那熟悉的身影,就站在廊下等著他。
"怎麼又是六姑娘..."墨玉小聲抱怨。
"問姊姊安"湘兒恭敬的行禮。容湘兒看起來臉色有些不好,清兒猜想他必定是憂心了一整晚。
"妹妹起得可真早"清兒回應到。
"聽聞老夫人讓姊姊今日起上懿德軒練畫"湘兒說到: "能得老夫人青眼,姊姊真是好福份..."清兒見他身旁的立夏還拎著裝有墨寶的箱盒,真是司馬昭之心,毫不掩飾。
"是我畫技不精,妹妹就彆打趣我了"清兒說著,想必容湘兒是被秋姨娘逼著在這兒等他,想同上次一樣一起去見老夫人,既然如此他就請便請君入甕道: "既然妹妹在此,想必也是等著拜見老夫人,就一同去吧!"
湘兒一陣吃驚,他原本還思慮著該說什麼才能讓清兒帶上自己,沒想到清兒主動問起?難道清兒真的是惹了老夫人才被處罰?否則怎能有如此好心。湘兒想著秋姨娘的叮囑,也隻好邁著步伐跟上。
到了懿德軒,黃芩對湘兒的出現似乎也不意外,領著兩位姑娘到了書房。
"這裡備有紙墨筆硯還有畫帖,姑娘們在此處作畫即可,老夫人交代了他在誦經,任何人都不得打擾,兩個時辰後我在再來送二位姑娘。"黃岑說完便離開了書房,直至時辰到了,才出現送兩位姑娘離開懿德軒。
一連三天過去,彆說老夫人,兩個姑娘連唐媽媽都沒見到,到了第四天更是連黃芩都未出現,隻一位院中灑掃的小ㄚ鬟領著他們去書房。
頭三日湘兒每日精心畫著大紅牡丹園,粉荷綠葉、碧水池畔和映雪梅花圖,可到了第四日他已按難不住,一個時辰過去,也無心畫上幾筆,心裡懊悔著自己分明是上了當,來給清兒陪罰的。
清兒倒是自在,每日就畫幾筆鬆竹或是幾朵菊花,第四日還臨摹起山水來,還自己帶了容允江在市井尋來的坊市夜景圖。湘兒看他這樣簡直是笑話,畫藝不佳,還儘畫一些閨閣之外的畫樣,市井之畫更是俗物。
"老夫人說六姑娘畫藝不俗,明日無需再來"小ㄚ鬟送兩位姑娘離開時說到: "倒是五姑娘還需多加勤勉,初十之前還需每日至懿德軒練畫"
"是..."兩姑娘應諾。
容湘兒鬆了一口氣,容清兒麵上倒是看不出變化。
第五日和第六日,清兒依舊畫著山水,還嘗試臨摹院中的柏樹之姿。
主屋中老夫人端詳著前幾日清兒與湘兒的畫作。
"這六ㄚ頭畫藝不錯,也有閨閣女兒的逸趣"老夫人說: "兩個姑娘前幾日在書房中可好?"
"回老夫人,六姑娘年紀雖小,下筆卻熟練,隻是..."黃芩說到。
"隻是什麼,直說" 容老夫人看著畫說到。
"隻是六姑娘雖看似擅畫藝,但卻隻能輪著畫牡丹、荷花及梅花這幾樣 "黃芩回答:"且到了第三四日,六姑娘開始有所煩心之事,作畫速度也不如前幾日。"
"是嗎...那五ㄚ頭呢?"容老夫人笑著問。
"五姑娘也畫了幾張荷花和梅花圖,可大多都是畫山水,還有鬆竹繪,前兩日還開始畫了一些坊市圖,剛才我瞧著五姑娘倒是定睛在畫院中的柏樹 "黃芩說到: "五姑娘雖畫技不如六姑娘,但每日變著畫樣,且瞧著他這幾日都平心靜氣,未曾因為老夫人不在而焦心或是懈怠。"
"看來這孩子,甚是有趣..."老夫人說著: "那就去看看他吧!"
書房外傳來腳步聲,清兒未曾回頭,隻是專心臨摹院外的柏樹。原先清兒以為是院中下人走動,直到老夫人坐下,清兒才注意到進來的不是彆人。
"給老夫人請安"清兒趕緊放下畫筆,恭敬的行禮。
"我看了你們姐妹的畫作,你的畫藝確實還需勤勉..."老夫人說到: "且你應當知道自己不擅山水及鬆竹,為何不像你妹妹一樣畫花即可,你不怕責罰嗎?"
"回老夫人,清兒自知畫藝不如六妹妹,確實該罰...可黃芩姑姑說讓我們臨摹書房中的畫帖,我見書房中有許多山水鬆柏畫帖,可...書院隻教導過女兒家畫花,未曾學習過如何畫山水和鬆柏...古人有雲,古之學者必有師。清兒隻得觀帖揣摩畫技,因而未得半點精隨,讓老夫人見笑了。"清兒恭敬的回答。
老夫人似笑非笑的看著清兒半晌說到: "你這哪裡是認錯,分明是在說我這個師,未能指點你一二是嗎?"
"清兒不敢..."這下連清兒都冒冷汗,莫不是兵行險招過了頭。
接著老夫人站起來,走到清兒案前提起筆,挽了袖子說: "你過來看好了,畫鬆柏在於勁,立筆杆需先取勢..."
清兒立刻學著老夫人的握筆法,老夫人繼續說: "這線條得有曲折,有斷連,且筆墨濃淡取神,粗淺取韻..."
從懿德軒出來後,清兒邊走還邊想著臨摹畫鬆柏的筆法。
"姑娘剛剛都嚇死我了...我真以為老夫人要生氣了"墨玉小聲的說到。
"難怪姑娘這幾天老是尋些沒學過的來畫"錦玉輕聲的說: "就為了跟老夫人說古之學者必有師...,還好老夫人沒發現這些是姑娘的心思 ..."
"老夫人博學又見過世麵,若能指點我一二,那便是我之幸"清兒笑著說到: "何況老夫人哪裡沒發現,他隻是願者上鉤罷了...。我還得謝謝六妹妹畫藝如此精湛,反到讓老夫人覺得我奇貨可居了..."
"姑娘說的是什麼?我怎麼沒聽懂..."墨玉疑惑的說到,錦玉也搖搖頭回應。
"以後你們就知道了,我們趕緊回去吧,我還得練畫呢!"清兒說到。
隻是,容老夫人遣了湘兒後,卻指點清兒畫作之事,傳到了明月閣耳裡,秋姨娘又是一陣鬨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