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1 / 1)

邊吃油條的功夫薑珍裝作不經意的問大娘:“大娘,你們這個攤子支在這裡生意可真好,我剛過來的時候就想吃了看沒位置就去其他地方轉了一圈。”

胖胖的大娘笑著端了豆漿過來:“今天人多,這一上午忙的我腳打後腦勺。我這把老骨頭都要累散架了。”

薑珍趕緊旁邊拉了個馬紮讓她坐下來:“現在沒什麼人了,大娘你也來休息一下。”說完咬了一口油條,直誇味道真好。

大娘左右看看這個點還真沒什麼人過來,就一屁股坐了下來,先是熱情的問兩個小姑娘的多大了定沒定人家,嘴上一直感歎薑珍太瘦了。

“家裡窮,沒辦法。要是家裡有吃的我也不能瘦成這個樣子。”薑珍無奈的歎了口氣。

林盼盼有點納悶她怎麼突然這麼說話,不過她也隻是抬頭看了一眼薑珍,想了一下薑珍說的也對,現在孤身一人的薑珍可不是窮的厲害,連吃飯的糧食都沒有。

豆漿大娘看薑珍可憐,急忙起身又去炸鍋那裡取了一根油條遞給薑珍:“孩子你吃,這是大娘送你的。”

薑珍實在沒想到她哭窮會引起這樣的效果,她真的不是來占便宜的,就是想打探一點做生意的事情啊。

看大娘是個實在人,薑珍誇了一句油條味道真好之後直接問她:“大娘,你們這個攤子鎮上政府的人來管嗎?我看其他人都是賣自己家裡種的養的。”

大娘笑了:“姑娘,你好奇這個啊。現在都改革開放了,我那小兒子在城裡讀書,說了現在國家鼓勵那個什麼經濟,就是可以自己出來擺攤。”

“是不是私營經濟。”薑珍提了一嘴。

“對,對,就是這個。剛開始鎮工商所不讓我們支攤,我就把兒子從省城帶的報紙拿給他們看,他們才不開心的走了,不過說要收錢,我們來趕一次集交三毛錢的管理費還有兩毛錢的衛生費。剛開始我們覺得交的錢太多了就想算了不賣了,我小兒子給我們算一筆賬應該不會虧我們老兩口除了種地就會炸油條了,不然回家也沒事兒乾。也就和大隊一說隻有每周的周末來擺半天就行了。那五毛錢讓我們交就交了。”大娘看麵前的兩個小姑娘十幾歲的樣子,瘦瘦的十分可憐,也就沒有防備,小聲的給薑珍說了一大段。

薑珍一聽覺得有戲,心裡瞬間燃起來了希望,她看笑著說:“是,我們在村子裡也聽說要改革開放,聽說有的村子都土地承包到戶了,咱們鎮上估計也快了,到時候大家都是關上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是這個道理,大鍋飯說起來好聽,可是它不好吃啊,那是一點油水都沒有。”大娘忍不住吐槽。

薑珍打聽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和林盼盼一人一根半油條一碗豆漿吃的十分的滿足,走的時候還是留下來了大娘送的一根油條的錢之後才離開。

林盼盼人雖然有點包子,心卻沒那麼粗,回去的路上她問薑珍是不是有什麼想法?

看她今天整個集市上都沒閒下來過,到處觀察,看人好說話就上去打聽幾句。

即使在供銷社裡她也是低聲下氣的問那些鼻孔朝天的售貨員那些衣服現在時興,都什麼價格啊,最後問的那些售貨員不耐煩的都趕人了。

“盼盼,你也看到了,要是沒有你們幾個,我可能連飯都吃不上,我得想辦法掙錢買糧食吃。”對於林盼盼這個實在人,薑珍也不隱瞞,開口先說自己的擔憂。

“你們都走了之後,整個商河村我無親無故的,到時候趙家人再來欺負我我連住的地方可能都沒有。”薑珍說道這裡忍不住想哭,這都過的是什麼日子,明明二十世紀的自己住著爸媽買的大house,有錢有閒,怎麼就淪落到為了一頓飯發愁的地步了。

聽她聲音裡帶著哽咽,林盼盼趕緊安慰她:“你放心,我們都走了裴景陽也不會走的,村子裡的人都不敢得罪他的,你和他出好關係平時多做點好吃的他會照顧你的,至少趙家人是不敢欺負你的。”

薑珍忍不住心裡翻個白眼,這個裴景陽從自己來到知青點一共和自己說的不到十句話,大部分都是吃飯的時候說的。

薑珍明顯的感覺到他十分瞧不起自己,怎麼好讓他幫忙。

“再說了,你不是還有李支書他們一家嗎?我看他們最近對你挺好的,你要有什麼事兒讓他們幫忙他們一定會幫忙的,我們之前也經常私下裡討論一下這幾個村乾部,李支書的為人還是靠得住的。”林盼盼想起來這事兒,繼續安慰薑珍。

“嗯,我知道的,但是盼盼你知道嗎?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隻有靠自己才安心。我暫時也沒想出來掙錢的法子呢,今天第一次來鎮上趕集就看了個熱鬨。”薑珍不想讓林盼盼想太多。

“阿珍,我給你說,我弟弟給我寫信說現在城裡都鼓勵私營業主開廠辦企業了,我相信很快咱們鄉下也會跟上的。到時候你想乾什麼也不用縮手縮腳的。”林盼盼安慰她。

兩個女孩子一路上有說有笑的回到了知青點的時候天已經擦黑了,急忙擼起袖子做了個白菜打鹵麵給幾個人對付一下。

第二天上午大家都在地裡種菠菜的時候,就聽到廣播上喊讓大家下午下了地都去大隊開會,每家派一個代表就行,知青們也都要去。

還在地裡乾活的村人都開始紛紛議論是什麼事兒,大家都知道隔壁縣年前就開始分田到戶了,他們也一起翹首期盼著呢。

比起周圍的其他村子,商河村的地理位置是得天獨厚的。他們旁邊有一條很寬的又江水,衝擊出來周圍的大片的平原,大梅沙邊緣地帶挨著山的那部分就不好種地,現在大家吃大鍋飯,那邊很多荒蕪的也沒人去開墾。

所以提到分田到戶,大家都在說要是分給自己家的話他們就不要,最後覺得既然是劣等田,不能隻分給一戶人家,最好是良田和劣等田均分,這樣對大家都公平。

還有那些說嫁閨女的先不嫁了等分到田了再嫁,商量好後麵幾個月娶媳婦的也都說要提前把媳婦娶進門好分田,也有那常年偷奸耍滑的在抱怨沒必要分田到戶,現在這種吃大鍋飯的不挺好的媽。大家吵吵嚷嚷著乾活都不怎麼積極了。

下午早早的下地走好飯吃了之後,薑珍就和林盼盼還有裴景陽,李開原四個人一起去了大隊。

至於胡穎,她今天收到了林盼盼順路帶回來的信,原來是一張安排她回城的確認信,都要回去了,她也不屑於留在這裡和一幫村民分那一點點田了,再說分給她她也不怎麼會種地,都下鄉四年了她有時候還分不清莊稼苗和雜草,她覺得自己天生就不是乾農活的人。

等人都到齊了,趙書記和李支書還有村子裡的一個會計三個人站在破舊的桌子後麵,讓大家安靜。

等了好一會兒,等下麵的聲音小了,趙書記開口講話了:“鄉親們,大家應該都能猜到了,國家政策好,要分田到戶了。今天終於輪到咱們商河村了。”

他說完看了一下人群,即使每家隻派一個代表,也來了四五百號人,趙書記隻好喇叭才能讓大家聽得清他的講話,更何況村民們還在不停的交頭接耳。

“安靜,大家安靜。分田的原則呢是政府定的,我們是按照戶口,按照截止到這個月底的戶口本,無論大人小孩有一個算一個都按照一個人頭來算。大家彆覺得家裡孩子多的不公平,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小孩長身體的時候不比大人吃的少。”趙書記開門見山的說出了分田的原則。

這一下可炸開了鍋,家裡孩子少的都嚷嚷著不公平。

家裡孩子多的占了便宜,開始問下一個問題了:“趙書記,咱們村子裡有良田也有那劣等田,這個怎麼分。”

“這個大家放心,等月底統計好人樹。良田和劣等田都均分,誰家都會按照人數分到應有的良田和劣等田的。”李支書看趙書記被人拉著問其他問題,隻好拿過來話筒回答了。

這個時候,不知道是誰問了一句:“這幾個知青算我們村的人嗎?會分田給他們嗎?”

李支書說話了:“對於戶口在咱們村的知青,咱們是要分地給他們的,都是人民的同誌。”

“那他們要是回城了,分給他們的地怎麼辦?”有人接著問道。

這一下子問倒了台上的三個人,趙書記接過話筒在人群中尋找那幾個知青,裴景陽個子高他一眼就看到了招呼他們上來。

幾個人上了台,薑珍不好跟著,她現在的身份十分的尷尬,既不是商河村的村民因為戶口不在這裡,又不是知青,她覺得自己今天都不應該來這裡。

她隻想等林盼盼下來後就拉著她回去了。

裴景陽氣定神閒的站在台上掃了一眼台下的眾人:“我理解鄉親們的擔憂,這樣吧,我們戶口在這裡要吃飯要分田給我們,以後回城了那分給我們的地村裡大隊就收回,給到村子裡新出生的孩子。”

他的回答讓在場的各位都挑不出來任何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