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 這日,葉丹寧從地裡轉悠……(1 / 1)

一葉難逑 難唱 2830 字 11個月前

這日,葉丹寧從地裡轉悠一圈回來,又將新堆的肥檢查了一番,剛回到家,春蘭就急匆匆拉著她往鋪子裡去。

“...來了個人,說是給你送東西,好大一車,娘讓咱們早點過去。”

葉丹寧心想應是種子到了,待二人進了鋪子一瞧,發現沈棠竟坐在裡頭,頓時心頭一跳。

“您怎麼親自來了,派個人送一下就行了。”

她掃了眼王氏,見她在灶台後忙碌如常,不禁鬆了口氣。

“無妨,正好我也四處探訪下民情。東西我帶來了,你看看可有問題。”

沈棠依舊未著官服,比那日少了鋒芒,看著倒像個普通富家公子。

葉丹寧點點頭,想起剛在山上摘下的紫色杜鵑還捧在手裡,順手將它們插進了牆上的長竹筒裡。

沈棠的目光隨她動作移動,還沾著露水的豔麗花朵將這簡陋的木棚一下子襯得富麗起來。

沈棠目光閃了閃。

有點意思。

葉丹寧仔細檢查了布袋中的種子,和她要求的一樣,有大小兩個品種,保存得當,即刻便能用了。

“如何?”

“沒問題,能用。能找到這麼多怕是不容易,辛苦大人了。”最後一句她壓低了聲音。

沈棠笑了笑:“如今你既為我做事,有什麼困難都可告知於我,鎮上的太平樓裡我留了人手,你去那裡自有人接應。”

“我知道了,多謝大人。”

沈棠點點頭,再無多話,坐上馬車離開了。

王氏從鋪子裡跑出來,瞧著馬車走遠了,才小聲問道:“寧兒,這人是做什麼的?瞧這氣派可不像一般人。”

“是縣裡糧鋪的掌櫃,我不是托他們替我尋摸些東西麼,隻是沒想到他親自來了。”葉丹寧含糊道。

“原來如此,哎呀,這人出手可大方,一碗餛飩給了一小錠銀子哩。”王氏又是歡喜又有些不安。

“他吃了咱家餛飩?”葉丹寧忍不住驚訝。

“是啊,還誇咱家餛飩好吃,比那酒樓裡飯菜還香!”王氏笑容裡難掩驕傲。

“既然他都這麼說了,娘就收著吧,反正他也不缺錢。”

有葉丹寧這句話,王氏這才把心放到肚子裡,把那銀子好好收了起來。

沈棠留的兩大麻袋分量不輕,恰好石褐石黎兄弟倆來鋪子裡瞧瞧,順便就幫著扛回了家。

葉丹寧再次檢查了一遍種子情況,心中對沈棠的觀感有所改善。

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從閩南弄回這麼多品相上成的花生,這沈棠絕對有些勢力和手段,應是出身大族。

且觀他行事手段,心思頗深,和這種人打交道,最好彆耍什麼心眼,否則定是吃不了兜著走。

她歎了口氣,決定還是老老實實履行承諾,過了這一年之約再說。

到了晚上,葉家人圍在一起,迫不及待地看著葉丹寧解開麻袋,把裡麵的東西骨碌碌倒進簍子裡。

冬哥最是稀奇,拿起一顆仔細看了半天,最後奶聲奶氣地問葉丹寧:“大姐,這個好吃嗎?”

葉丹寧笑著剝開一顆,露出裡麵紅紅胖胖的花生米,道:“這個可好吃了,不過這是生的,還不能吃。等大姐忙完了,做點稀奇的給你嘗嘗。”

其他人見狀,也都拿起一顆剝開仔細觀察,皆充滿好奇。

“寧兒啊,這東西爹沒見過,這是糧食?”葉良摸摸下巴,問道。

葉丹寧搖搖頭:“倒不能填肚子,不過可以榨油,做下酒菜那是一絕,回頭我給爹準備些嘗嘗。”

“不著急,你留著做種,有的剩再說。”葉良嗬嗬道。

“今晚要辛苦大夥幫我把這些花生都剝出來,這紅皮也得留著。”

眾人應了聲,如今雖少了去讀書的淮生,家裡幾個乾活的都手腳麻利,便是東哥也能坐著幫忙。

不到半個時辰,大半麻袋花生就剝好了。

王氏瞧著簍子裡滿當當圓滾滾紅通通的花生粒,笑道:“這東西瞧著倒是讓人心生歡喜。”

“娘說對了,這東西放在大戶人家都是拿來看的,可不是生得好?”

以致於差點明珠蒙塵,真正的用途反而一直被忽略了。

將剝好的花生仁做了些簡單處理,靜待約半月後,空氣中柳絮飄飛,就到了播種的時節。

在不同氣候條件下,花生播種時間有早晚之分。因為沒有這個時代的氣候數據,葉丹寧打算按經驗分三個時間播種,分彆是三月下旬,五月上旬和八月下旬。這也是她為什麼沒有把所有花生都剝好的原因。

為了提高效率,她這幾天還讓葉良幫著做了個工具。兩根木條,一長一短,呈T字型釘在一起,短的那頭再以一定間隔釘上一兩寸長的短圓柱。

播種當天,她拿著這東西,在泥巴上一按就是齊整的一排土窩,再往每個窩裡丟兩粒花生米,這活她自己一個人乾都十分輕鬆。

兩畝地種了約摸三分之一,兩種種子做了分區,她在分界處做好標記,這試驗田便是正式投入研究了。

花生本身耐旱,葉丹寧隻在下種後第二天澆了回水,之後便主要觀察其生長情況。

半個月後,出苗了,沈棠尋來的種子品質不錯,葉丹寧隻稍稍補了苗,摸著泥土覺得有些乾,又澆了些水,接下來便是繼續觀察。

她日日往田間跑得勤,春蘭也跟著忙活。她晚上一麵練字,一麵幫葉丹寧記錄花生生長狀況,跟著學了不少東西。石褐似乎對這東西也很感興趣,也常跟著往地頭跑,還經常問些種植問題。

葉丹寧似乎找回了當年工作的熱情,對二人知無不言。小小的花生種植裡頭其實學問很大,尤其要掌握合適的時機和條件進行澆水和施肥,才能大大提升產量。

葉丹寧這頭正忙得起勁,王氏那邊卻起了變故。

這天收鋪子回來,王氏不似往常笑眯眯的,石大娘更是一臉忿忿之色。一問才知,原來村裡有人也在官道邊擺了個餛飩攤。

“那天就覺得老金家的不對勁,擱鋪子裡瞅半天,問東問西,又不買東西,原來想偷學咱的生意。”

“行啊,這路也不是咱的,你開就開吧,開在咱家門口算咋回事?明擺著搶生意,有這麼膈應人的嗎?”

石大娘說得正起勁,眼見王氏臉色不好,忙又安慰:“妹子你也彆犯愁,他們老金家慣是眼皮子淺,就他們那小氣勁,炒菜都舍不得擱鹽,這生意做得起來才怪。咱且看著,不出半個月她就得收攤回家!”

送走石大娘,葉丹寧見王氏還是憂心忡忡的樣子,想了想道:“娘,今兒生意如何?”

“倒也沒差多少。可老金家賣的比咱便宜一文,還是有不少人過去。”王氏歎氣。

“胡辣湯賣得還好嗎?”

提到這個,王氏明顯精神一振:“都賣光哩,有不少回頭客專門來喝,說就想著咱這口。就咱這餛飩是不是也要便宜點...”

“娘可去嘗過他家餛飩?”葉丹寧問道。

“那倒沒有,今兒娘確實氣著了,沒想到這茬。隻我也拉不下這臉,鄉裡鄉親的,這家做事也忒不講究了。”

“那咱先照常做生意,明兒我去瞧瞧,再做打算。”

“行,聽你的。”

葉丹寧是王氏的主心骨,她這般鎮靜,王氏心裡也沒那麼慌了。晚上一家人照常收拾好明天的食材,一覺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