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下)(1 / 1)

歲歲今朝 蘇西坡喵 4582 字 9個月前

煽情如太子妃,光是在後麵看著,便已經眼眶通紅,念著是大喜的日子,才沒有直接流下眼淚。

李意清一一望去,皇祖母、父皇、母後、皇兄皇嫂,眼神中無不滿懷關心。

眼見眾人的囑咐都說完了,順成帝笑著道:“去吧,去吧。”

李意清再拜,轉身辭彆。

這時,她才發覺自己的手腕,一直被元辭章握著,不輕不重,像是溫柔的圈著。

掌心的溫熱透過布料傳來像是溫柔的安撫。

元辭章路上很安靜,隻在過宮門門檻時,會出聲提醒。

漸漸地,李意清放鬆下來。

要出宮門時,一個小太監忽然趕來,拽住茴香的胳膊把她拉出來。

茴香一臉懵然看著懷裡的糕點。

小太監道:“陛下怕公主殿下路上餓了,把剩下的重陽糕送來了,茴香姑娘,快快收好。”

說完,又急匆匆跑回去了。

事情發生的太快,茴香甚至來不及說上一句話。

李意清也看到了這邊情況,不過腳下的步子沒停,茴香捧著糕點,回到李意清身後繼續跟著。

宮門口,元辭章鬆開手,扶著李意清坐回轎簷。

手腕上的暖意乍然消失,她還有些不習慣,等坐定後,她悄悄掀開簾子,看見元辭章利落地上馬。

高頭大馬少年郎。

在回宮的那天的壽宴上,李意清一路穿過朝臣官宦,耳邊全是各位朝臣夫人對狀元策馬遊街時的震撼。

狀元郎一身大紅衣袍,貌若潘安,清峻冷淡,引得無數少女擲花相贈。

整個京城都驚動了,不過誰也沒料到後來一紙賜婚,斷了念想。

李意清不再多想,將大紅的鳳凰蓋頭蓋上。

雖然看不見周邊的景物,卻能清晰得感受到神武門的熱鬨。穿過萬人空巷的玄武大道,再走過朱雀門,便是現在的於光公主府。

隨行的丫鬟手中的花籃中,裝的不止有各色花瓣,更有銅板碎銀,每十步一揚,漫天的花瓣雨。

隔著簾子,能聽到各色各樣的吉祥話。

“草民祝公主殿下和駙馬百年好合。”

“草民祝公主殿下和駙馬身體康健,平安喜樂。”

李意清聽著,也不禁被這份喜悅感染到。

一路鑼鼓喧囂,京城王公大臣、達官貴人數不勝數,每經過一戶門前,都會自發點上爆竹,圖個喜慶。

皇室宗親除了賀喜的爆竹,還會從自家府上後院抬出幾箱紅綢箱,算作添禮。

直到進了於光公主府。

*

公主府內,同樣熱鬨非凡。

來賀喜和吃酒的賓客都被安置在公主府花園和長廊。兩桌流觴曲水,二十八桌散客宴飲,來來往往的侍女有條不紊地上菜添酒。

李意清被毓心和茴香扶著走到新房時瞧了一眼,場中座無虛席。

進入新房,是一道紅色的簾幔,將房間劃分為前堂和後堂,前台正中放了一張沉香木八仙桌,桌上擺著蜜桔和甜柿,還有一隻碧色青瓷酒壺。

正對著八仙桌靠牆,是主座。一左一右兩個太師椅,中間隔著小案。

右邊博古架後,是殿內的後堂,擺放一些桌椅用具,以備招待來客。

過了紅色簾幔,便進入了後堂,後台隻靠窗擺放一張梳妝鏡,以及一張現下鋪滿紅棗蓮子的床。

床的帳幔被束起,柔和的日光透過來,在床上形成一片暖色光斑。

茴香進了後堂,徹底放鬆下來,一邊左顧右盼打量著新房,一邊口頭描述新房的樣貌。

看到牆上掛著的畫時,很是興奮地叫出聲,“殿下,牆上正中心掛了王蘆鄱的《山河圖》。”

李意清聞言,立刻就掀開了蓋頭的一角。

牆上掛著的這副《山河圖》,是真跡。

茴香顯得比李意清還要高興,“殿下,你最喜歡王蘆鄱的畫作,這副《山河圖》失傳已久,沒想到竟然被元公子找到,真是用心了。”

毓心也頻頻點頭。

不說這副《山河圖》,光是一路上府上擺設,新房布置,便足以看到元辭章的誠意。

李意清微微笑了笑,目光在室內掃了一圈,並不過分好奇。

此刻才過午時,日頭還長。茴香閒不住,在新房裡東轉西看,李意清知道她有分寸,便沒有出聲。

毓心伸手幫著捏肩膀,問李意清,“殿下,方才我看見屋外有蜜桔和甜柿子,雖然意頭好,但都不適合現在吃。是否要奴婢傳些菜來,也好填填肚子。”

李意清沒有立刻答話。

門口,四處轉悠的茴香風風火火走了回來,手上提著一提食盒。

“殿下,奴婢剛剛走到門邊,就看見茗禾將這個食盒塞到我的手裡。”

茴香將食盒放在桌上,取出幾碟小吃。

一碟楓糖糕、一碟糯米芝麻團子,還有一碟滋梨乾,分量很足,卻也都做得精致小巧。

比如那碟糯米芝麻團子,就像珍珠一般,圓潤可愛。

毓心看得仔細,忍不住讚歎道:“茗禾做事向來周到。這些吃食一口一個,不用擔心花了妝麵。”

李意清也微微頷首,用手撚了一顆糯米團子,放入口中細細咀嚼。

茗禾早一個月來到公主府,除了熟悉環境,便是開始籌謀菜譜,備菜。

這是她首次自己掌廚,定了五頭黃羊,做了十二道羊肉大菜,並有十二道應季的時蔬,六道湯羹和六道涼菜,除此之外,每三盞茶的功夫,要上一道勸酒果子。

而這道宴席的臉麵,就是那羊肉十二吃。

在大慶,羊肉珍貴,因此羊肉做的菜肴也十分有限。富貴些的人家,家中廚子會做四道五道才能被主家留用,而官宦人家待客頻繁,少說也得八.九道。

能上十道的廚子,都是不可多見。

李意清把每樣都用了些,才感到六七分飽。

剩下的留給毓心和茴香分吃。

李意清好歹在坤寧宮吃了一口重陽糕,可她們倆是真的滴水未進。

楓糖糕香甜,茴香吃了四五塊,方才想起來那碟被自己落下的重陽糕。

她有些心虛地看著李意清,見她沒有開口追問,全然當做自己也不知情,試圖蒙混過關。

*

皇宮中,順成帝坐在坤寧殿內,隻覺得禦膳房的菜肴哪哪都不合胃口。

皇後坐在桌前,吃幾口菜便抬一次頭,見順成帝在房中走來走去,便道:“陛下,此刻清兒已在公主府了,你轉悠什麼。”

順成帝停下步子,走到桌邊,語氣頗為煩躁,“朕知道,朕隻是擔心清兒沒用吃食,現在又到了午膳時候,她是不是還餓著。”

皇後喝了一口魚湯,聞言道:“那陛下是準備賜幾道禦膳,給清兒送去?”

順成帝一拍手,“皇後主意甚好,朕現在就派人去辦……”

“陛下!”

皇後放下手中碗筷,忍不住道,“陛下放寬心吧,那是清兒的公主府,怎麼可能真的讓清兒餓著。”

順成帝便不再說話,悶悶不樂坐在桌邊。

皇後還欲再勸,一個內侍走了進來。

他隔著珠簾請示道:“陛下,娘娘,公主殿下桌上有一張花箋。”

順成帝猛地站起身,扯開簾子著急忙慌地打開。

皇後也忍不住走到旁邊,“可是清兒忘了什麼沒交代的?”

順成帝一目十行掃完,一張臉說不清是不悅還是其他,重重將花箋放在皇後手中,“給你的。”

皇後有些詫異。

她接過了花箋,上麵是李意清的字跡,行筆灑脫,字字靈動。

母後親啟:

餘跪書此詞,以敬獻於慈闈之前。

感母恩之無邊,如春暉之暖,如秋露之潤,綿綿不絕,浩渺難量。

曾行孤閱川,曉月日升,常思常念,卻怯書予母,怕思念如春風不儘,再難悠遊。

母親之教誨,如金石之言,銘刻於心,使餘知誠信之可貴,善良之必行。

今餘已長大成人,深知母親之恩重如山,非言語所能儘述。

故借此詞,慷慨陳於前,願母後福壽安康,笑顏常開。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兒意清頓首再拜。

*

讀完,皇後心中酸澀難言。

順成帝心中則有些不是滋味。

李意清在宮外時,每每往京中寄信,都隻寫給父皇,沒想到竟然是害怕聽到皇後的憂切思念。

不過看著皇後哭得眼眶通紅,他還是站起身,將皇後擁在自己的懷中。

皇後的淚水滴在花箋上,墨跡緩緩暈開。

儘管悲傷,可身為中宮皇後,她的悲傷很快就被收起,她小心翼翼拿帕子擦了幾滴不小心落在花箋上的淚水。

順成帝輕聲道:“吃飯,吃飯。清兒就住在皇城腳下,你若是想見她,派個人傳話便是。嫦月殿也不動,就給清兒留著。”

皇後嗯了一身,推開順成帝,細致地將花箋放入她最珍視的木匣中,才露出笑。

“果然清兒還是和臣妾親近,”皇後眼角還有些紅,卻不妨礙她此刻笑靨如花。

“難道陛下方才不高興了?清兒書信告訴你我都是一樣,就彆計較了。”

順成帝剛想說“這怎麼能一樣”,腦海中驀然想起幾個月前一幕。

見皇後似笑非笑,順成帝難得覺得有些牙酸。

*

另一邊的慈寧宮中,一個嬤嬤忽然進來,她走到太後身邊,輕聲附耳道:“太後,張太妃身子不好了。”

太後正在用膳,聞言蹙眉,“這大喜的日子,提她做什麼,真是晦氣。”

於光公主大婚的日子越近,那位的身子就越來越差,到現在已經是臥床不起了。

“去,把張院判喊過去,讓他無論何種方式,都不能讓人在這幾日出事。”

太後摩挲了下手上的扳指,冷聲吩咐道。

太妃去世,隻需在自己殿前掛三天白幡,連祖廟都不必驚動。待哭完孝,由人從側門葬入惠陵。

這張太妃不早不晚,偏偏是今天。

八成是聽到意清成婚的消息,氣急攻心。

原先先帝在時,便是個不安分的。後來大局已定,她才收斂了幾分。

老了不肯好好頤養天年,非攛掇兒子去蓬萊仙島尋仙問藥,獲得長生。郡王迫於母命,隻能出海,在海上遇到風浪,又不會水,等人找到,都已經泡脹了。

因著郡王是為了儘孝,皇帝將他追封為恭親王。不過死後哀榮,再奢華,也無濟於事。

親子去後,張太妃終於理智些許,把李淳令接到身邊撫養。可氣量也小,把一個好好的孩子養成那副心性。

太後對張太妃從前看不上眼,如今依然。她目光嚴肅,緩緩掃視殿裡所有人,“這些日子都注意些,誰也彆壞了喜慶。”

眾人立刻俯身恭敬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