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庶女(1 / 1)

顧星河很快就收拾妥當了,然後在有限的條件內,擺了些果品茶點,請碧落仙子喝茶,算是謝過她的救命之恩。

也給碧落仙子講起了故事——

慕容姑娘,是宗主國賜給顧星河的妻子。

“宗主國?”碧落仙子畢竟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到現在都還有些搞不清楚狀況。

顧星河有些奇怪:“仙子連大魏都不知?”

碧落仙子淡定地表示我之前在閉關,已經很久沒有理會你們人間的事情了。

顧星河雖然有點嘀咕,即便是閉關也不該一閉幾百年吧,但仙子願意給你一個解釋那是仙子給麵子,你還要尋根究底那就不太禮貌了。

顧星河還是選擇尊重,先解釋起了宗主國。

宗主國國號是魏,廣有四海,諸侯賓服,強大得讓藩屬國都起不來什麼反抗的心思,前魏王一紙詔書要各藩屬國送質子入京,各藩屬國立刻就都得把最優秀的,可以做繼承人的孩子打包送過去。

問:要是送的不是藩屬國國君最寵愛的孩子怎麼辦?

答:你最好不要讓魏王知道。

不然魏王能再下一個詔令,讓國君再送一個孩子來。

送到魏王滿意為止,要抗命的話,就得掂量掂量自己這小胳膊小腿,能不能擰的過大魏這個龐然大物。

而入大魏的質子,自然日子不會和在母國時那般舒心,但質子多了也不是沒有好處——大家互相扶持著,真被什麼人欺負了一起去打群架,多半能打贏,打不贏那也是一個“你敢得罪一個藩國,你敢把所有藩國都一塊得罪嗎?”的態度,倒是也能勉強維持生活。

並且摸著良心講,老魏王是個挺好的人,除了作為君主,必然需要質子們的忠心之外,並沒有怎麼苛待他們,請了最好的老師,衣食上都周全,倘若有哪位王子欺負公子們,他也會去教訓一番自己的孩子,不是那種不管青紅皂白就偏幫自家孩子的糊塗人。

老魏王還在王畿範圍內倒騰了一場選美,讓王畿公室都送女參選,裡頭有優秀且般配的,就會把姑娘嫁給質子。

不過呢,大魏強大且繁華,對公室之家來說,更樂意把女兒嫁給大魏的王子或者王畿範圍內的其他公侯,再不然就是嫁去以大魏的體量都需要給予尊重的個彆極強大的諸侯國——那種國家可不會魏王一紙詔令,他們就乖乖把最優秀的孩子送來任由大魏搓圓捏扁,至於說質子團裡的這些,王公們就看不上了。

所以即便有王命,他們也不會送家裡頂頂好的丫頭,多半是些不得寵的庶女,而庶女們也對自己的處境有頗清楚的認知——要是混不上嫁去弱小的藩地,家裡也不會給她們安排什麼正經婚事,要麼是其他公侯家中不受重視的庶子,要麼是嫡女們找長輩撒個嬌就能得到的,跟著她們陪嫁·為奴為婢的媵妾。

所以,庶女們在魏王舉辦的選美裡都頗積極,至少慕容碧落很積極——她在王畿頗有閨譽,是再標準不過的窈窕淑女,許多王公貴族都對她表示了好感。

但身份比好感重要,所以王公貴族和來朝見魏王的強大諸侯國的公子表達好感的方式是“若是我要娶你家嫡姐,必和你家說以你為媵”。

那你讓嫡姐怎麼想!你娶我但你愛的是我妹妹?

滾啊!

諸侯陪媵,意思是婚姻結兩姓之好,倘若出嫁的正夫人出了什麼事,(如果正夫人的娘家勢力還在)諸侯也不會再娶,而是從媵妾中挑一人扶正,這自然是考慮到如今落後的生活條件,倘若正妻出了什麼意外,兩族的友好也能延續。

但對於出嫁的嫡女和媵妾來說,固然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同氣連枝之感,但在內部關係上,怎麼會不起“我死了你個小賤蹄子就上位了”,“弄死她豈不是我就是話事人?”的心思?

落在慕容碧落身上,她在閨中就多被嫡姐嫉妒為難,要是真做了嫡姐的媵妾,焉有命在?

“所以。”碧落仙子道,“她便故意引起了顧公子的注意?”

“我注意能有何用,我的婚事同樣不掌握在我自己手裡。”顧星河自嘲地笑了笑,“隻是老魏王於我確實有恩,我向其坦誠願娶碧落為妻,老魏王也不曾以此來要挾我什麼,很痛快就答應了,還為我操持了婚事。”

一般來說,質子們在大魏王畿及冠娶妻之後,可以選擇在大魏繼續享受王畿的繁華,也可以選擇歸國收拾收拾準備自己老子死了好繼承家業。

大多數人的選擇是留在王畿。

因為魏王實在是個好人,這些質子相當於他的養子,他也給了一個君王應該有的魄力和養父對養子相當的關心——他會把質子冊封為藩屬國的世子,然後派兵送質子歸國。

有中央的支持,藩屬國的“土鱉”公子們哪裡爭得過這幫“海龜”質子?便是藩屬國的君侯也不敢翻臉啊,怎麼,中央都冊封了的人在你這裡原來可以“恕不奉詔”?

如此一來,藩屬國的君侯之位既然成了囊中之物,多在王畿逗留一段時間,好好享受王畿的繁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公子的選擇呢?”碧落仙子雖然基本猜到了,但該捧的哏還是得到位的。

“她勸我離開。”顧星河的聲音都多了一些溫柔,“她說王畿再繁華也是彆人的,封地雖然簡陋,可那是自己的呀。”

碧落仙子歎息了一聲:“那她的家人呢?也同意你們走麼?”

“媵妾之女。”就連顧星河都得為慕容姑娘的人生歎了一口氣,“除了親娘之外,又有什麼人會心疼?”

何況,就是慕容姑娘的親娘也是希望孩子走的——女婿留在王畿,那不過是個質子,是真正的人微言輕,既護不住自己,也護不住妻子,可女婿是個有本事的人,隻要女婿有本事,那女兒就能過得好,他們的藩國蒸蒸日上,她在府裡的日子就不會特彆難過。

顧星河是幸運的,老魏王按慣例派兵送他和慕容碧落歸國,顧星河的生父,蕭國的老君侯也覺得兒子出落得好,雖然帶了個不太喜歡的媳婦回來,但總體上沒有被洗腦成要把藩國的一切都奉獻給大魏的模樣,再一看看其他不成器的兒子們……啥也彆說了,很爽快地給顧星河辦了冊他為世子的大典。

但是呢,作為一個惡毒的公公,老君侯還是壓了壓慕容碧落的身份,在冊封世子快三個月之後,他才扭扭捏捏冊封慕容碧落做世子夫人,就是打一個大魏可能知道這事兒了,派人過來問他“你這人怎麼回事,我們天朝上國都認可的世子夫人擱你這兒你不樂意冊封唄”的時間差——大魏真有人來,老君侯也能解釋一句“我們國小力微,冊封禮的東西沒有準備齊全,生怕委屈了大魏的貴女,準備齊了才冊的”,算是用那惡毒的小心思,給了慕容碧落一些臉色。

但無論如何,好歹是冊封下來了,一切都走在正軌上,慕容碧落確實有些委屈,但在顧星河的安慰和愛意之下,也沒有去和老君侯掐腰理論的道理。

之所以說顧星河幸運,是因為他這些手續才辦完不久,大魏那邊就傳來消息,老魏王死了。

這不一定是壞消息,倘若老魏王的繼承人是個秉承父親遺誌的人,誰做新魏王都沒關係,可老魏王死後,諸子爭位,最後上位的是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十六王子。

按慣例,新魏王一上位,常規的動作應該是分封兄弟。

但他沒有,他把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殺了,全是酷刑,手段之凶殘讓人咋舌,連許多還留在王畿的質子及夫人也沒能幸免。

理由是,他們曾經欺辱於他。

欺辱過麼?

顧星河認真地回想,一點也回想不起來——他甚至連十六王子是誰都是迷糊的,老魏王妃嬪不少,陪嫁過來的媵妾更多,生下來的子女好幾十個,也就是受寵&有希望做魏王的王子才會被老魏王帶到質子們麵前來認個臉熟,可他臉熟的王子們,並不包括這位十六。

但即便不包括,質子們也不可能欺辱得了大魏的王子,說起來都好笑,質子們什麼成分啊,敢欺負人家宗主國上了玉碟的正經王子?!

可談這個,已經沒有意義了。

人都死了。

再說了,質子們的親爹尚且沒那個找大魏算賬的勇氣,何況顧星河和那些質子隻是朋友——即便是很好的朋友,難道還比得過和父母的親近?

新王登基,按慣例,諸侯是要去朝賀的。

老君侯自然收拾收拾東西去了,把兒子留下來管理國事,一點沒覺得這是多大的事兒,但有去無回——老君侯被新魏王扣下了。

回來的侍從說的話讓顧星河都懷疑他是發了癔症,因為新魏王把老君侯扣下的理由是,新魏王心悅慕容碧落許久,要顧星河把慕容碧落收拾收拾,給他送大魏去,否則老君侯他可就不還了!

顧星河:我……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