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德州之變(1 / 1)

就在定王籌謀去山東之時,山東已是風起雲湧。

山海關之戰後,大順軍慘敗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從北直隸傳到了山東鄉紳土豪們的耳朵裡。

德州盧府。

隱居鄉裡的大明禦史盧世漼、趙繼鼎,主事程先貞,推官李讚明,大學士謝升之弟生員謝陛,聚在一起密談。

盧世漼悄聲道:“前幾日,我家一個掌櫃從京師回來,說吳三桂借清軍入關了,將李自成殺得大敗,逃離了京師。京師已經收複了。”

程先貞異常興奮,“可盼著這一天了。前幾日,武德道防禦使衙門又給我爹派了一萬兩銀子的軍餉,說湊不齊就抄家抓人。眼下期限就要到了,我爹正在犯愁呢。”

其他幾人也附和,“是啊,是啊,我家現在窮得都揭不開鍋了,到哪籌銀子去。”

李讚明咬牙切齒,“吳征文、閆傑這兩個狗賊,我恨不得一刀宰了他,扒了他的皮。”

三月間,李自成部將郭升受命南下山東,占領德州、濟南等地,委任吳征文為大順德州牧,閻傑為武德道防禦使。這二人一到任,就沿用闖軍的做法,重刑追掠明朝官吏士紳的財物。德州官紳對二人恨之入骨。

謝陛有些不屑,“說這些氣話有什麼用,要出氣,就來點實際的。”

李讚明有些不悅,“怎麼實際?”

謝陛看了看盧世漼,低聲道:“眼下闖賊大敗,士氣低迷,德州城內兵力空虛,我們何不乘機起事?”

眾人沉默不語。

李讚明略帶譏諷道:“我們沒有兵馬,如何起事?”

謝陛有些不屑,“城內官紳家都有護院、家丁,每家百餘人,湊個千餘人應該不難。我們隻要謀劃得當,擒拿住吳征文、閆傑這兩個狗賊,其他人就做鳥獸散了。”

趙繼鼎聽了非常讚賞,“看來謝秀才已經是胸有良策了?”

謝陛有些得意,“不敢說是良策,我這個法子與家兄商議過,他也說尚可。”

趙繼鼎道:“令兄乃是我朝大學士,吾輩之楷模,他說尚可,當是良策了。說來聽聽。”

謝陛遂如此如此,將想法說了一遍。

盧世漼沉思片刻,捋了捋胡子,“擒賊先擒王,我看可以一試。”

盧世漼的學生李韞玉也是個生員,見謝陛得意洋洋,也急忙起身,“自古講究師出有名,我們縱然能奪下德州城,也難以對抗闖賊大軍。所以學生以為,還要在師出有名上做足文章。”

盧世漼滿眼讚賞地看著李韞玉,鼓勵他說下去。

李韞玉繼續道:“其一,打旗號。在城樓上打出“擒賊複明”“中興大明”的旗幟,讓百姓知道我們為什麼起事,贏得人心。其二,選盟主。從宗室中推選一人來當盟主,號召遠近。其三,發檄文。廣發檄文,以筆為刀,讓四方響應,群起攻之。

趙繼鼎幾人頻頻點頭,“後生可畏,後生可畏。我看寫這個檄文的人,非你莫可。

李韞玉也不客氣,起身道:“恭敬不如從命。”

幾人由商議了一會,而後各自回家分頭準備。

四月二十八,瘟司降辰日。

德州城外的藥王廟門口,人潮湧動,熱鬨非凡。

藥王廟是德州有名的廟宇,每年的廟會都有很多百姓前往采購、上香和遊覽。還有寫字算命的,耍猴賣藝的,賣各種小吃的,數不勝數。

今年的廟會比往年更熱鬨。城裡的士紳在藥王廟外高搭戲台,請來名角在此演戲,不少大戶人家收到請帖,趕著大車,拖家帶口來看戲。引得四裡八鄉的百姓都來看熱鬨。

不少大順軍的將領也收到請帖,吃罷早飯也趕過來看看熱鬨。頭目都走了,一些大順士兵也三三兩兩出城看戲。

這幾日,德州牧吳征文、武德防禦使閻傑過得甚是舒坦。有懂事的商家送來幾位美女,兩位大人沉浸在溫柔鄉裡,不能自拔,絲毫沒察覺危險已經來臨。

臨近中午,德州城樓的大鐘突然響起。幾支衣著雜亂的隊伍在各城門口聚集,在頭目的帶領下,砍殺守衛城門的兵丁,關閉了城門。

謝陛帶領著一支隊伍,直徑闖入德州府衙後院,將赤身裸體的吳征文從床上拖了出來,一刀砍掉了頭顱,嚇得旁邊的幾個美人哇哇大叫。

謝陛不管不顧,又直奔武德防禦使閻傑的住處,同樣的動作,同樣的場景又重來一遍。大順在德州的兩位高官就這樣相伴去了黃泉。

這時,藥王廟門口出現了騷動。有幾個看守城門的兵丁,從城裡逃了出來,向將領稟告了城門被奪的消息。這些將領心感不妙,招呼部眾兵丁往城裡趕。

但城門緊閉,任大順軍將領怎麼呼喊訓斥恐嚇,城樓沒有動靜。他們開始隻道是亂民鬨事,現在才感到事情的嚴重。

城門口的人越聚越多,有大順軍的將領兵丁,還有出城看戲的百姓。

約過了一個時辰,幾個人出現在城樓上,身後打著“擒賊複明”“大明中興”兩麵旗幟,還有掛在竹竿上的兩顆頭顱。眼尖的兵丁看到,那是吳征文和閆傑的頭顱,人群嘩然。

這時,居中一人高聲喊道:“吾乃太祖子孫,濟王朱帥鍁,今得上天庇佑,眾人擁戴,擒賊起事,中興大明。爾等百姓,皆我大明子民,萬望順應天意,同心討賊。城下大順兵丁,今賊首已誅,念爾等受賊蠱惑,不究前罪,望放下兵甲,投降朝廷,建功立業。

說罷,城樓上撒下許多紙來。有人撿起一看,是討逆檄文:“不佞派居天裔……統眾專征。聞吾君猶存六尺之孤,況寰宇不止一成之藉。史司馬(史可法)整旅江南,旌斾夾舳艫並進;吳總戎(吳三桂)揚威塞北,清兵挾漢將齊驅,屢有捷音,多方響應。知匡複之不遠,識中興之有期。”

朱帥鍁本是慶藩係下的奉國中尉,原任香河知縣,逃難至此。

按照明朝爵位承襲製度,皇子封親王,親王嫡長子為王世子,其他諸子封郡王,郡王嫡長子封郡王世子,其他諸子封鎮國將軍。世代諸子封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和奉國中尉。奉國中尉是明朝宗室最低的爵位。

盧世漼原來商議著找個宗室當盟主,但宗室的親王、郡王要麼南逃,要麼閉門不出。隻能勉為其難,找朱帥鍁這個奉國中尉挑大梁。

但城下大順軍將領不知其中門道,見兩個大順官員已死,手中人馬散亂,兵甲不齊,不敢貿然行事,幾人一商議,帶領人馬轉向到彆處去了。不少兵丁在路上悄悄溜號了。

至此,僅生存二十天的大順德州政權就被推翻了。

第二日,德州之變的消息和討逆檄文,被一匹匹快馬送到周邊府縣。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地群起響應。一時間,山東四十餘州縣改換門庭,回到大明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