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跪地許願(1 / 1)

穿回古代搞刑偵 曆青染 5506 字 11個月前

第44章

馬車進入霖開縣後已是黃昏, 距離春熙城還有三十裡的路程,往鳳陽鄉去還有五十裡,無論如何他們也無法趕到春熙城, 便落宿在了淮水村。

西府的一個村子少的有一兩萬人口, 多的可能有七八萬至十來萬人口。

地勢平坦耕田多為正方形,一畝一田綿延數裡, 方便統一的規劃管理。

原本西府的人口隻有現在的八分之一,隨著各地遷居至此,西府多出了無數村落,原本住得七零八落的農民逐漸集中起來。

西州北州許多地方一個村子不過上百口人, 一家便是一個山頭,居民分散,西府的居民都比較集中,除非是真的距離集中區域較遠, 否則儘可能都會住進村子, 形成一個小城結構, 與城相比的區彆便是沒有城牆,村裡四通八達,有中心廣場, 有商業街, 有書孰有醫館, 來西府做生意收糧食的商人也多, 許多小村子裡也是有客棧的。

西州雖多數地區不適合種植農作物,北部除了沼澤便是草原,馬匹是一等一的好,西府耕種需要騾子馬匹一類的東西,西州北部的牧民會把牛羊馬等牲畜帶來西府變賣, 與當地的農戶換口糧。

一匹馬可以換十石糧食,牛稀少且需求大,比馬貴的多,一頭牛得三十石糧食,獨家獨戶很難買的起一頭牛,西府飄飄要搶著時間耕種,錯過時間稻穀容易不熟,居民要想收成好,必須抱團取暖,也就促成了這種人口集中的盛況。

有些村子還會成立農工會,農戶上交糧食給工會,工會每年都會安排人給他們打理農田,由工會統一管理。

這些工會每年從中抽成,利息也是十分可觀的,許多工會在城中都有自己的糧號,收上來的糧再賣出去。

庭淵也是這一路上跟著伯景鬱有機會便下農田巡查時聽農戶說起,才知道這些,人是會進步的,這樣更加商業化的管理,對許多農戶來說也是減輕了負擔,是否加入工會也是純屬自願的事情,或許這也是西府人口能夠集中爆發的原因。

經濟水平上去了,百姓的生活好了,自然而然地就會追求更好的,沒有人甘心一輩子隻做一個農戶,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整個西府的商業水平非常高,民風也比彆處更開放。

淮水村外的樹上貼心地畫一個路牌,告訴路過的人村裡有客棧。

馬車進入村子,一路都有指示牌,道路兩邊孩童們三五成群地背著自己的小書包。

這是庭淵在彆處不曾看到的。

客棧修得也不比城裡的客棧差,起了一個非常雅致的名字——霜月。

伯景鬱翻身下馬,店外迎客的夥計立刻來為他們牽馬。

他回身將庭淵從馬車上扶下來。

庭淵抬頭看向店的招牌,霜月二寫字的瀟灑飄逸。

伯景鬱也注意到了這塊招牌上的字,與庭淵說:“這一手字可以稱得上上乘。”

庭院讚同地點頭。

店夥計神采奕奕:“這是我們東家親手寫的字,每每有外地來的客人,都會誇上兩句。”

伯景鬱:“你們東家可是書法大家?”

店夥計笑說:“非也,我東家不僅書法好,丹青更是一絕,幾位客官裡麵請,客棧裡的畫作都是東家親筆。”

伯景鬱與庭淵起了興趣,隨夥計進入客棧。

夥計邊走邊問,“客官一共幾位?是要雅間還是上等客房?”

驚風問:“三間雅間,八間上房,可有?”

夥計一副你瞧不起誰的姿態說道:“自然是有的,我們霜月客棧可是這方圓百裡最大的客棧,光是雅間就有二十間,上房共有六十六間,下房一百零八間,通鋪二百八十八位。”

這倒是讓庭淵伯景鬱他們都驚了。

這客棧從外麵看也沒有多大,怎麼就有這麼多間客房。

走進客棧才知道,他們所看到的,不過隻是一個門麵,穿過正堂進入後院,三四層的高樓一棟連著一棟,樓與樓之間有木橋連通,假山,池塘,花園,竹林,涼亭,彼此間呼應,呈現的山水園林將美學展現到了極致。

即便是生在京城的伯景鬱,也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震驚到了。

莫說這是方圓百裡最大的客棧,便是放在京州,也能排進前十。

店夥計看他們看呆了的模樣,更為得意地說:“等到了晚上掌燈之後,迎著月光更漂亮。”

庭淵有些期待。

這比他們一路走來住過的任何客棧都要漂亮。

全是榫卯結構的房屋,建造出如此高樓,放在現代這少說都得是個5A級彆的景區。

或許盛唐時期的長安也是如此這般。

這客棧比他的庭府要大好幾倍。

店夥計領著他們去了房間,三間雅間是並排的,上房就在雅間下放。

雅間比上房寬敞不少,屋內有一麵牆是聯排的窗戶,窗戶外頭,可以俯瞰整個村落。

這個村落占地麵積可不比居安城小多少。

到了晚上坐在窗戶邊就能看到外頭的月亮和星星。

店夥計道:“你們今日來得巧,正好是十五,每逢初一十五我們這裡就會放天燈祈福,晚上不僅能看到星星月亮,還能看到升起的天燈。”

夥計又說:“今晚村子中心的廣場上肯定熱鬨非凡,有興趣你們可以去參加,還有篝火節,村裡的姑娘小夥們看對眼了就會互相贈送荷包。”

“有意思。”伯景鬱與庭淵說:“不妨我們晚上一起去逛逛。”

庭淵點頭同意。

夥計退出去為他們準備餐食。

許院判替庭淵把脈,每日早中晚都要把脈,庭淵已經習慣了。

若真有什麼,許院判會告知他們,也不需要他們問。

把完脈後,許院判回房休息。

杏兒帶著吃的和平安來找庭淵,他們的房間在樓下,上樓很方便。

杏兒在窗口往外看,與平安說:“這村子居然比我們居安城都大。”

他們隻是在村子的一角罷了。

廣場上有一尊巨大的雕像。

庭淵看過去,問伯景鬱:“你知道那是什麼雕像嗎?”

是女像,但與庭淵所知道的女神像都不匹配。

伯景鬱看過去,說道:“那是女君的神像,各處都有女君的神廟,民間百姓認為女君是天上下凡的神仙,紛紛為她建廟建神像,京州像這樣的神像數不勝數,你眼前看到的這尊神像與京州祭天神壇的女君神像相比還是太小了。”

庭淵沒有去過京州,不知道京州的神像有多大。

伯景鬱道:“等我們回了京州,我帶你去看。”

庭淵嗯了一聲,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著去京州,一睹女君神像的風采。

無論如今這個朝代多爛,女君的功績是不能被磨滅的。

“希望我能活著見到女君神像。”

伯景鬱突然跪地,朝著女君神像所在的位置叩頭,“望女君在天有靈,能保佑庭淵平安喜樂。”

庭淵被他這一跪給跪懵了,“你不是不信鬼神嗎?”

“不信鬼神信女君。”伯景鬱起身與庭淵說:“我們帝王家受女君的庇佑,我向女君求庇佑,女君必然會庇佑你的。”

“即便是求,也該為百姓們求風調雨順安居樂業,我對生死早已看淡。”

女君去世說帝王之位能者居之,伯景鬱的祖先違背了女君的意思,把王位變成了伯家的,庭淵覺得女君不詛咒他們就算不錯。

伯景鬱跪地毫不猶豫,若說沒有感動那是假的。

“每月十五京中王室文武百官都會去女君神殿為眾生祈福,不差我這一次。你不同,你差。”

杏兒與平安見伯景鬱下跪誠心替庭淵求神許願,他二人立刻效仿,求女君保佑庭淵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庭淵不信鬼神,可看到杏兒與平安也為他求神,心中是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