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4 章 清源之戰(1 / 1)

女仵作 請君莫笑 4904 字 10個月前

弘宣五年,三月十二。

宜王高衡號稱率領五萬大軍親出泰州,攻打清源縣。

這次親征,宜王帳下的將領幾乎全體出動,一同隨軍的還有宜王的庶長子,年十六歲的高懷,而宜王的嫡次子,年僅十歲的高慎,則留在了泰州,監理泰州軍政。

在梁朝的史書上,這場戰役被稱為“清源之戰”,它是梁朝自建國以來,第一次由皇室宗親掀起的,以反叛朝廷為目的的戰事,同時也打破了梁朝維係穩固了百年之久的太平時代。

當然,也有泰州當地的一些民間史料記載稱:宜王所率領的軍隊,實際上隻有兩萬人左右,其中有一萬五千人為泰州府兵,餘下的則是征召的泰州百姓。

就是因為這一史料,高衡被世人詬病了多年。

按照宮廷史料記載,宜王高衡就藩之時,朝廷隻批準其坐擁府兵八千,但在“清源之戰”之時,宜王府的府兵至少有兩萬人,這遠遠超過了朝廷規定的最高標準,是以……許多人都合理懷疑宜王高衡並非“局勢所迫”,而是早有反心,就藩後一直都在招兵買馬。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隻是當年那個起兵反叛的高衡,若是知道世人對自己的評價會是如此,他還會不會為了提振士氣,虛報了自己的部隊數量?

宜王高衡總共也就帶出去了一萬八千人的隊伍,所謂的五萬大軍,不過是一場虛張聲勢罷了。

這在曆史中並不少見,屬於行軍打仗的基本操作,還有人將八千人號稱成二十萬的。

隨著這場戰事的打響,一直縈繞在吳蔚心中的那個疑問也得以解開。

那就是:宜王究竟有多少兵馬?他的兵馬又都藏在了哪裡?

此次宜王帶出去一萬八千人,隻在泰州留了一千人的兵馬據守城池,除了清源縣外,宜王在作戰之前向毗鄰的五縣各派去了一千兵馬,所以宜王府的兵馬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在兩萬五千人左右。

而吳蔚所好奇的:並未在泰州城內看到大型的練兵場,是因為宜王將高於朝廷規定的那些府兵,全部藏在了泰州周邊的礦山裡。

這還要多謝當初吳蔚獻上的那個化肥的配方,宜王為了得到化肥,提高糧食的畝產量幾乎掏空了泰州城外的兩座礦山,這些礦山因隸屬於官家,常年有士兵把守,一般的百姓都不能靠近。

宜王不僅在裡麵藏了士兵,軍械,還將增產所得的大批量的糧食都藏在了礦山裡,那周圍沒有住戶,十分安靜隱秘,在洪水和時疫爆發以後,宜王還將這些糧食分配給了城內及其周邊的許多米莊,既緩解了百姓的糧食慌,同時也變現了大量的白銀!

就算沒有吳蔚提出的那個“樂彩坊”的計策,宜王彼時的銀子也足夠他打幾場大消耗的戰役的,有了日進鬥金的樂彩坊之後,宜王便再也沒有了對錢糧後續無力的顧忌!

……

關於除了清源縣外,另外的五縣,清河縣知縣張成,清流縣知縣夏威,這兩縣選擇了歸順,另外

的三縣選擇了忠君。

宜王在此事上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狠厲,選擇忠君的這三縣知縣??[]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被宜王府的士兵就地斬殺,連同其親族老小,甚至是縣衙中的衙役,捕快,捕頭,刀頭,師爺……所有相關人等,全部殺絕。

這些人的人頭,則被士兵帶回了泰州,用來祭旗了。

宜王的狠辣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甚至連被殺掉的那幾名知縣都沒想到,宜王派來的使者連威逼利誘的環節都免了,一番遊說遭到拒絕後,竟直接動手!

消息很快傳了出去,最先知道消息的,就是張成,夏威這兩位選擇歸順的知縣,他們不僅都有種劫後餘生的慶幸,以及隱隱的後怕。

夜深人靜時,張成是否會感激吳蔚,不得而知。

當然,宜王也沒有虧待這兩位知縣,作為第一批選擇歸順的人,各種賞賜猶如流水一般送到了二人的家中,張成也算是家境殷實,見過世麵的了,看到宜王府的賞賜以後,還是被震驚到半晌沒回過神來。

……

這些事情都與吳蔚和柳翠微無關了,特彆是吳蔚,在聽說宜王已經帶兵出征之後,吳蔚恨不得去買一掛鞭炮回來放一放。

吳蔚覺得她終於可以和自家三娘過一過逍遙的小日子了,還偷偷和柳翠微商量說:若是買個鬥笠戴在頭上,自己溜出吳宅出去玩玩的可能性有多高?

柳翠微知道吳蔚這是憋壞了,軟禁的日子實在難熬,憐惜地捏了捏吳蔚柔軟的耳垂,柔聲哄道:“外麵現在兵荒馬亂的,坊市上都沒幾個人,咱們米莊最近的生意倒是不錯,這證明街坊鄰居也是這麼想的,家家戶戶都在屯糧應變。宜王殿下這次親率大軍出征,把城內的兵力都調走了,如今咱們泰州城內兵力空虛,隻是空有一座城池據守,你還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偷溜出去玩兒?你就不怕被巡防營的人當成細作給抓走了?再說……若是蕭盛那邊派一支部隊來奇襲泰州,傷到你可怎麼辦?”

吳蔚原本還在藤椅上眯著眼,享受著柳翠微的撫摸,安逸地閉著眼睛,聽到柳翠微的這番話,吳蔚瞬間睜眼了眼睛,雙眸中迸發出驚豔與讚賞,毫不吝嗇地誇讚道:“我家三娘什麼時候研習上兵法了?連繞後奇襲的法子你都能想到?”

柳翠微的俏臉一紅,嗔了吳蔚一眼,回道:“這不是宜王殿下賞了你許多書嗎?前兩天幫你整理書房的時候,順便看了看。看完之後我就有些擔心了,蔚蔚……你說蕭盛會不會派出一支軍隊來,繞後奇襲泰州啊?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以泰州現在的兵馬,能受得住嗎?”

吳蔚坐直了身體,刮了刮柳翠微直挺的鼻梁,撒嬌道:“你喂我吃一口栗子酥,我就告訴你。”

“好。”柳翠微撚起一塊栗子酥,遞到了吳蔚的嘴邊,吳蔚一口含過栗子酥,故意用牙齒輕輕在柳翠微的指尖劃過,後者猶如觸電般縮回了手,白皙的臉龐肉眼可見地紅了。

“青天白日的,你也不怕旁人看見。”

“怕什麼?咱們倆才是這宅子的主人,看到就看到了,再說……他們

也在這宅子裡生活了這麼久了,難道還看不出來咱倆的關係?”

“好了,彆鬨了,快和我說說。”說話間,柳翠微將小幾上的茶盞端了起來,送到了吳蔚的嘴邊,一口清茶飲下,正好解去了栗子酥的甜膩。

吳蔚美美地哼了一聲,重新躺到藤椅上,繼續搖動,一邊說道:“你說的這一‘奇謀’的確是個好計策,在許多戰役中也會有不錯的效果,不過我猜……蕭盛不會這麼做的。”

“為何?”

“一來,咱們知道泰州的兵力空虛,蕭盛可未必能知道,這奇謀的招數,貴在反其道而行之,需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能成功。眼下宜王親率大軍出征,號稱五萬,這就足夠令蕭盛感受到壓力了,即便蕭盛識破了宜王這是虛張聲勢,可宜王既然敢親征,即便士兵數量不足五萬,也絕對不會太少,不然和送死有什麼區彆?蕭盛這次來,隻帶了五千精兵,一場火攻讓他折損了不少,就算他能在短時間內拉到馳援,或者就地征兵,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訓練這些士兵,是否能形成戰鬥力,還是個疑問。敵人數量眾多,清源縣不過是個縣城,未必有險可守,在這種情況下再分出一部分兵力來繞後,攻打泰州顯然是不理智的。”

“那……萬一泰州城內也有細作呢?他們可以把情報傳遞給蕭盛啊,比如飛鴿傳書什麼的。”

吳蔚“哈哈”一笑,說道:“三娘,飛鴿傳書是利用了鴿子的歸巢性,就是自己會飛回家中的天性,所以一般來說飛鴿傳書都是單向對點的傳信,可不是讓鴿子飛到哪裡,它就聽你的話。你說蕭盛可以飛鴿傳書回京城,我是信的,隻要從京城帶一些本地的鴿子,無論走到哪裡放飛,鴿子都會飛回到京城,但是回到了京城的鴿子,就不會再回到蕭盛身邊了,所以才說是單向的。現在的泰州城,連隻蒼蠅都飛不出去,更不可能有清源縣的信鴿被運送過來。”

“哦……那要是蕭盛孤注一擲,就像偷襲泰州,怎麼辦?”

“也不是不行,可惜他們過不來。我在宜王府看過泰州及其毗鄰六縣的地形圖,可以說蕭盛逃到清源縣是個明智之舉,因為整個泰州地界連著六縣是個口袋形的,四周被山脈圍住,大規模的行軍隻有一條路,就是走驛道從清源縣出去,蕭盛駐軍在清源縣,對泰州形成了一個扼守的作用,但同時……他也休想再反攻泰州,除非朝廷的馳援到了,讓他有足夠的兵力正麵擊破泰州軍!”

吳蔚默默算了算日子,悠悠道:“估計現在清源縣那邊,已經打起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