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3 章 統籌安排(1 / 1)

女仵作 請君莫笑 5763 字 10個月前

因車上有老人和孩子,不易急行,眾人整整走了一夜加一個上午才回到了泰州城,吳蔚問張水生要了兩錠十兩的銀子,交給侍衛,說道:“勞煩這些兄弟陪我多走了這一趟,本想回到泰州城以後,再好好請大家吃一頓,不過殿下正是用人之時,我也不好占著這一百多人不放,就麻煩你找個機會帶他們去好好吃一頓吧,這些銀子夠嗎?”

“夠了,又不去什麼酒樓,隻把這銀子交給軍需官,讓他采買些肉食回到軍營裡做上幾鍋便是。”

“如此,就多謝了,請轉告殿下,趕了好幾天的路,我這身子骨實在是遭不住了,容我明日一早再到王府複命。”

“姑娘請放心,我一定替姑娘稟報清楚!”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入城之前吳蔚直接上了馬車,強撐著回到了吳宅,攙扶著柳老夫人下了車,又吩咐門房幫忙把老夫人的行李拿回家,與眾人揮手作彆。

接到消息的柳翠微,匆匆出門迎接,在半路上遇到了滿臉疲憊的吳蔚,正攙扶著自家娘親走在路上。

柳翠微急忙上前,攙扶過自家娘親,對吳蔚說道:“你快回房去歇歇,熱水已經給你準備好了,你泡個澡去去乏,再睡。”

“知道了,那柳嬸兒,我就先回去了。”

“去吧,快去吧,這一路上你最辛苦了。”

吳蔚轉身,朝著臥房的方向走去,柳老夫人端詳了柳翠微片刻,見女兒無恙,一顆心才徹底放了下來。

母女二人慢悠悠地朝著柳老夫人所住的院子走去,柳老夫人忍不住拉著柳翠微說道:“蔚蔚那孩子,該是累壞了。昨夜騎了一宿的馬,沒得歇息。你一會兒到廚房去,給她做些好吃的,吃飽了才有精神。”

“知道了娘,先讓她睡吧,燉湯也要一兩個時辰才到火候,等湯燉好了我再叫她起來。”

……

另一邊,宜王府的侍衛將那一百二十人帶回大營,並嚴格按照吳蔚的吩咐,帶著二十兩銀子去找到了軍需官,說明了情況,警告對方不準中飽私囊!

軍需官捧著二十兩銀子,雖然有些心動,但他也知道眼前人的身份,是自己惹不起的存在,隻得打消了私藏一點點的念頭,待侍衛走後,軍需官就老老實實地去找上峰說明情況,領了出軍營的牌子到市集上采買去了。

雖然泰州城的城門緊閉,但是泰州城內並不缺乏物資,士農工商早已形成了一個循環,農戶們大多自給自足,多餘的要麼被商人收購,要麼自己拿到市集上來售賣,至於其他的物資,則由倉實縣供給。

漕幫的曹把頭在數月前就領了宜王的命令,準備了大量的車馬和人手,能夠確保無論何時,都能將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泰州,當然了……這要建立在宜王能夠保證沿途的驛道不被切斷的前提條件下。

宜王府的侍衛昂首挺胸地進了宜王的書房,宜王抬頭掃了一眼,心中立時便有了分曉,笑道:“成了?”

“回殿下,清河知縣張成,願意誓死效忠

殿下!”

這個答案,宜王很滿意,泰州毗鄰六縣的知縣宜王一早就調查過,在宜王心中清河縣的知縣張成,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這人與宗族親戚都鮮有走動,又無妻兒老小,上任以來從未有過收受賄賂,或是孝敬上峰的事情,既不好美色,也沒聽說鐘愛水墨丹青,或是奇珍異寶。

好在宜王調查到這張成與吳蔚有故舊,本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派吳蔚過去勸降,沒想到竟有意外之喜。

宜王好心情地說道:“這張成倒是個識時務的。”

侍衛立刻說道:“不是這張成識時務,而是吳姑娘才智卓絕,一番話把張成說的啞口無言,除了歸順殿下,彆無他法了!”

“哦?怎麼回事?”

侍衛咧嘴一笑,清了清嗓子將自己守在書房外麵聽到的一切,一五一十地給宜王講了一遍。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好,好一個吳蔚!”宜王也忍不住為吳蔚撫掌讚歎。

侍衛見狀,莫名生出一股與有榮焉之感,趁機說道:“屬下細心觀察了,吳姑娘處處為殿下的名聲著想,以大局為重,實乃忠心之人。”之後,侍衛又把吳蔚命令大軍停在清廬縣縣城外待命的事情,給宜王說了。

宜王滿意地點了點頭,對吳蔚的疑慮散了七七八八。

宜王思索片刻,對侍衛說道:“你去找杜文書,將吳蔚勸降張成時所說的話,仔仔細細地給杜文書說一遍,命他將這些話抄錄下來,寫個五份過來,另外再派人去把張康,劉洪,徐耀宗,李鶴,李義,給本王叫過來。”

“是!”

侍衛走後,宜王又喚來兩名貼身得力的侍衛,命令他們抽調五百弓箭手,五百步兵,帶上足夠的軍需和守城利器,連同幾箱子的燃燒的瓶子,即刻出發前往清河縣駐軍!

“是!”兩名侍衛齊齊抱拳。

“再把這份告示交給張成,讓他張貼到清河縣各處,這一千士兵名義上要聽從張成的調遣,隻要他不做任何對本王不利的事情,就都聽他的安排。”

“是!”

“去吧。”

……

又過了一會兒,宜王府的五位被宣召的五位幕僚陸續到了,與吳蔚共同去過清河縣的那位侍衛也帶著五份“吳蔚語錄”回來了。

宜王將五份語錄分發給場中五位幕僚,說道:“好好看看上麵寫的,好好學學!清河縣知縣已經歸順本王。張康,本王記得你的祖籍是清源縣?”

一名幕僚出列,答道:“回殿下,微臣的祖籍正是清源縣。”

“蕭盛帶著大軍跑到清源縣去了,你想想辦法潛回到清源縣去,與清源縣的知縣見一麵,探探底。”

張康麵露難色,遲疑道:“殿下……清源縣父老都知道微臣在殿下帳中任職,怕是微臣剛一露麵,就被蕭盛抓起來斬了。”

宜王冷哼一聲,說道:“動動你的腦子,是假意叛逃,還是辭官回鄉,任何借

口隨便你想,本王恕你無罪!大軍不日便到,若是清源縣知縣識相,便與本王裡應外合,若是不識相的……你明哲保身即可。”

“是!”張康隻得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任務。

?想看請君莫笑寫的《女仵作》第 323 章 統籌安排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宜王又對剩下的四人說道:“除了清源縣和清河縣,毗鄰六縣還剩四縣,本王予你們每人千員兵馬,火速出發去勸降這四縣的知縣,成功後不必回來,即刻派人飛馬來報,這千人兵馬就地駐紮在縣內,聽本王號令。若有不從者,就地斬殺,不必詢問。待縣內局勢安穩後,將征兵告示貼在縣內各處,有意從軍者,每集合百人便派兵將應征者送至泰州,明白了嗎?”

“是!”

“散了吧。”

“是。”

宜王並不擔心這五人的忠誠,因為他們的雙親妻兒都安居在泰州城內。

五人走後,宜王又叫來了十幾名幕僚,書房門口還安排了最忠心的四名侍衛共同把守。

宜王此次召集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商討“禦駕親征”的事宜。

經過了兩天的思考,宜王終於下定決心,要親征清源縣,叫這些幕僚來不是為了詢問他們是否可行,而是預估本次戰役的勝率,開銷,商討兵馬配置,推舉隨行的將軍,先鋒官,以及在他出征後,泰州城該由誰來監理,等等事宜。

眾人在宜王的書房內商討了將近兩個時辰,起初眾人都不同意宜王禦駕親征,認為為時過早了,但這一次宜王的態度非常堅決,並表示:泰州的將士們需要一場大勝來提振軍心,若是連一個小小的清源縣,都能將泰州將士們拖入泥潭,他們乾脆也彆反了,集體抹脖子自儘好了。

眾人見勸諫不動,這才開始集中力量,紛紛獻言獻策。

其他的事情很快就打成了共識,隻是這泰州城監理的人選,幕僚們再一次發生了分歧。

有一部分幕僚認為,應當令宜王嫡次子行事監理之權,並派四到六位資曆深,能力強的幕僚從旁協助。

另一部分幕僚則認為,應當令宜王庶長子行駛監理之權。

雙方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如今世子生死未卜,那麼嫡次子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世子,甚至是太子,應該早早把此事確定好,儘早曆練,穩固傳承。

但另外一部分幕僚則認為,宜王的嫡次子年紀太小,不過才十歲,即便有幕僚從旁協助,公子這麼小的年紀也難以支撐泰州複雜的軍政事物,況且泰州是他們手上唯一的州府,不容有失。

所以這部分人認為,應當由年紀更長,且能力更強的宜王庶長子來行使泰州的監理之權,宜王的庶長子是宜王還是皇子的時候,府中的丫鬟爬床所生,因其生母居心不良,誕下庶長子後便被太後下了命令,去母留子了。

庶長子的出身雖然不佳,但是宜王並沒有過度苛責這個長子,大婚後還將這孩子過在了自己的側妃的膝下撫養,那側妃也是將之視若己出,無論是文化武功,還是禮儀孝道,都請了最好的師傅來教,雖然宜王府舊人都知道這位公子的出身,但從禮法上來講,這位庶長子也算不上什麼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