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 竹影心裡已經暗道不好,這廝對少夫人這麼上心,難不成真想橫刀奪愛?
邊上跑腿那廝又拿出一封信, 讓他少夫人打開看。
竹影估摸了下信紙的厚度, 少說寫了兩頁滿滿當當!比他寫給主子的也不遑多讓。
虞憐打開信,絮絮叨叨羅裡吧嗦的是那風流青年的一貫風格, 結尾還寫了一首他做的詩,大意是說他想她了, 問她安好否?又說自個兒在京城沒什麼知己朋友,煞是寂寞, 讓她記得給他回信。
竹影緊緊盯著少夫人的表情, 見她隻莞爾一笑, 並未露出其他意思, 一顆心放下半顆來。
少夫人才不會被打動呢!
虞憐讓梅姨娘幫著收拾了竹影現在住的那間院子的另一間房,讓跑腿的男子暫且住下, 竹影氣得眼睛都快瞪出來了, 還是不得不捏著鼻子同意了, 看著那不要臉的人的不要臉的下屬住進他的院子,房間就在他的房間隔壁!
老太太午時休息了會兒, 陳氏扶著老太太出來,看著一地上的東西才知道是親家那邊回信了。
虞憐把娘寄來的披風拿給祖母和婆婆看,喜得老太太眼睛都眯起來了,手上捏著柔軟厚實的披風, 心裡熨帖,笑道:“親家母真是費心了。”
“原想著再過不久便要入冬,來這兒時,是天熱來的, 衣物沒帶多少,怕是還要重新花銀子做,這衣服來得真是及時雨。”
又囑托虞憐回信時記得替她向親家母問好,陳氏也摸了摸自己的外披,那件是素蘭色的,極合她的心意,當下愛不釋手,可又有些不好意思。她做幾件衣服給親家母本就沒什麼,再說鄉下地方買來的料子再好,也比不上京城的,那邊回禮時卻送了這樣好的披風……
“憐兒,我也寫封信,回頭你一塊寄了。”陳氏原想跟老太太一樣,讓虞憐代為轉達,可仔細一想,親家母待他們這樣好,她親手寫信也更顯得真誠。況且……她自來沒什麼知己朋友,這會兒不知怎麼的,對親家母升起好感來。
虞憐一一應下,又把包裹裡吃的東西拿出來,其餘物品收起來。
華三多等東家安排了這些事,才出聲回稟這趟出門所辦事宜。
“照您的吩咐,我與那些果農商量過了,眼下已是秋季,轉而便要入冬,無論種什麼苗都挨不過冬日,隻怕都會凍死,於是我便大量采買了果子,有什麼買什麼,一日送一車。至於果苗等明年春天再采買。”
虞憐點點頭,“這事你做得好,等冬天這批罐頭賣出去了,給你發獎金。”
話雖如此,看著東家信心滿滿,絲毫不擔心東西賣不出去的樣子,華三多還是有些擔心,“您真有把握?這東西雖可保些時日,聽起來是新鮮,但若是百姓不買賬該怎麼辦?”
華三多擔心那麼多水果罐頭賣不出去,全爛手裡了,到時候豈不是虧大發了?
虞憐已經想過了,她準備給罐頭編個故事,立個罐頭設,把廣告打出去,再把罐頭包裝成禮品模樣,國人自古便有逢年過節送禮的習慣,若能將罐頭打造成一件送禮的時興禮品,加上比普通食物長得多的保質期,應該不難被市場接受。
更重要的是這古代沒什麼大棚蔬菜瓜果,一到了冬天,那真是想吃點蔬菜果子都難,她打的便是這主意,秋季囤貨冬日賣出,這兩日她還在研究彆的食物罐頭,比方說醃菜罐頭,肉類罐頭,調味罐頭等等。
隻是這罐頭的成本不低,光是密封用的蠟本錢就不便宜,等她蜂場開起來,再令華三多去尋一種叫做烏桕的樹,種在農場裡,這種樹的果實種子含有大量的蠟,隻需煮開便可提取,隻要能全套自產自銷,把成本降下來,就能大批量生產。
交代完工作的事,虞憐目光轉向一旁桌上的一盆盆栽,這盆植物據跑腿男子所說,是李襄的貴妃姐姐得皇上賞賜,從關外胡人那裡得來的,又轉贈給了弟弟李襄,李襄覺得稀罕讓人送了一盆給她賞玩。
因著未結果子,一盆綠葉,虞憐也不知是什麼品種的植物,乾脆捧了放在自己屋裡的窗台上養著。
一日一車果子,連做數日,整個地窖都快填滿了罐頭,虞憐才拍手停工。
她試著和華三多帶了幾罐去鎮上買,果然一罐也沒賣出去,哪怕打著可以保存很久的名頭也沒一個人買賬,沒人信啊!
華三多看著挺沮喪,虞憐拍拍手回去了。
到家就找娘。
幾日後,坊間傳出一則故事,說天上仙人傳下來一種仙食,緣者得之,若是生病者吃了病好得快,無事者吃了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此物能保長存不壞,可放在家中許久,想吃了就來上一罐,猶如剛做好的那般新鮮。
原本老百姓隻當故事在聽沒太在意,不想又過數日,縣令小兒子生病好些天了,富商李夫人和兒子上門探望,隔日縣令小兒子病好了,且生龍活虎上街招貓遛狗,好不惹人嫌。
消息傳出來,說是李夫人送了那仙人傳下來的仙食甜罐子,那縣令小兒吃了才好的,這不,立即就上街招貓遛狗去了。
有人向李夫人求證,李夫人證實確有此事,不但如此,她還往認識的各家大戶人家裡都送了一提,這叫仙食甜罐子的東西,收到的人家都高興稀罕極了,不但因其包裝極為精致奇特,且口感甜蜜軟糯,老人小孩都愛吃。就有人打聽到李夫人這裡來,問是從哪裡買的?
李夫人隻笑著說緣者得之,那售賣此物之人,高興了才會賣上幾罐子,且售賣時間地點不定。
越是買不到越抓人癢癢,還因此關於仙食的故事版本又神話般增添了好幾種,甚至傳來傳去成了天上仙人下凡帶來的美食,那裡麵含著靈丹妙藥,生病的人吃了就立馬生龍活虎,比什麼藥都管用。
虞憐聽到華三多從外麵聽來的故事後,嘴角忍不住抽搐兩下,不得不說,在商業營銷廣告極為匱乏的古代,在廣告營銷和饑餓營銷還有名人效應的狂轟下,她那些罐頭的“罐頭設”總算打出去了。
她先利用時下百姓娛樂匱乏最愛聽帶著奇幻色彩故事的心理,編造出一則傳說,來為她的罐頭立個“背景罐設”,靈感是來源於現代時候,在她那代人的兒時,若是生病了,家長就會買上甜甜的罐頭哄小孩,於是便有了生病吃罐頭的傳統樂趣。
這便是她的罐頭的“罐設”,讓這一點認知深入人心,買賣就會好做很多。
其次用罐頭可以保存很久的這一點,來證實“仙食”的傳說,畢竟普通的食物誰聽說過可以放很久的?夏日至多一日便壞了,冬天再冷也放不了幾日。
雖然這種把戲聰明人不會當真,但是帶一點奇幻色彩的傳說,又誰會真正在意探究?不過是個玩意兒。
最後等故事發酵幾日後,再由她娘陳氏因繡工極好為富商李夫人的女兒繡過嫁妝屏風,得了極大好評的交情,讓她娘上門一趟,帶上李襄從京城捎過來的上好胭脂,那家胭脂鋪極為高傲,據說隻售賣達官貴人,尋常百姓便是富商大戶都難以入門。
有這盒胭脂上門,就打通了李夫人的門路,恰巧李夫人的兒子是縣令兒子的狐朋狗友,那縣令兒子因為先前闖了禍,正待家裡裝病正愁找不到借口“好”起來,她和兒子上門帶上罐頭讓他吃了,也算順理成章讓那廝脫困了,於是傳出來便又印證了仙食罐頭的“罐設”。
有了這麼好的廣告鋪場之後,接下來,她趁熱打鐵命華三多不時帶上幾罐子出去兜售,有時十罐,有時十幾二十罐,有時甚至二三十罐,但絕不會多賣,賣完即撤。
買到仙食甜罐的人都跟撿了寶似的,好大炫耀一番,然後小心翼翼放置在家裡,或者當成珍貴禮物送給重要的人。一開始其實人家也不信這便是縣令兒子吃的仙食?但華三多靈活聰明,先跑到李府附近售賣,有李家的下人證實了這確實是自家夫人帶去縣令家的仙食,一時間才炒熱起來,華三多這張賣仙食的臉也被坊間很多百姓認得了。
因著一罐售價一百文的高價,能咬牙買得起的百姓不多,多是家境殷實的中大戶人家買走了,有時甚至一家就想包圓了,好在華三多聽從東家的吩咐,一人隻許至多買兩罐子,多了不賣,隻因東家說,買的人多了,名氣才能響起來。
他還放話,等到冬日還會有禮盒裝的仙食罐子,以便於過年過節可以送人。
一通操作下來,錢賺了,名氣也打響了,接下來隻待禮盒裝的出來,又能大賺一筆。
在此之前,她又陸續研究了其他吃食罐頭,比如鹹菜醃菜罐頭,還親自試驗了東坡肉罐頭、鹵肉罐頭,梅菜扣肉罐頭,因做成罐頭密封前還多了一道加熱的工序,所以再打開吃便比新鮮做好的肉口感上更多了一種入口即化的軟糯鹹香,得到了全家人的好評。
她將二大爺家麻嬸子拿手的醬蘿卜、野鹹菜各自裝了五罐,又裝了肉類罐頭各五罐頭,加上十罐子水果甜罐,一起打包了,準備托李襄那跑腿的下屬幫著送回京城。
給李襄的回禮也照著給爹娘的來了一份,還各自回了兩封信,她說讓爹娘不用惦記她,她過得挺好,日子順了,營生也做起來了,讓他們嘗嘗鮮。往後也不必時常給她來信,以免給他們帶來麻煩。
又寫了一些思念問安之話,才封上信封口。
至於給李襄的那封,就說了些鄉野趣事,問他安好,還惡趣味地打趣他話本子寫得不錯,多的話沒說,這信是在堂屋當眾寫的,光明正大,絲毫不遮掩。
竹影都暗戳戳偷看了一眼,才偷樂著安下心來,少夫人果真隻愛主子一人,旁的野貓野狗使勁再大她才不搭理。
這麼多東西,跑腿的年輕男人一人帶不走,也不知他出去一趟去哪裡喊了人,就來了兩個搬貨的下人,一道坐著馬車走了。
臨走前,看了眼華家的小院,矗立在鄉野青山前,門前大片的農田等待主人種上綠葉綠草,邊上清澈見底的河流慢悠悠流淌,不時有村人從那小院邊上的工坊進出來回忙碌,動靜相宜,組成了一卷熱鬨的鄉野墨畫。
他笑了笑,心裡尋思,少爺是白擔心了,人家六姑娘過得好著呢,他這陣子待在這裡,看她從做罐頭到賣罐頭,又馬不停蹄研究各種美食,順帶著還得教育三個年幼的弟弟妹妹,孝順年長的祖母公婆,家裡家外安排得明明白白,家裡每個人有事了第一時間便先找她商量,好似她才是全家的主心骨。
能做到這個份上的姑娘家有幾個?更彆提嬌嬌弱弱的千金小姐。
他真感覺六姑娘挺了不起的,到哪兒都能過好的那種,且相較於京城高門大院裡的千金貴婦生活,她好似更沉浸於這種忙碌的農家生活,那種生機勃勃的勁兒,在京城任何一個貴女身上都看不到,因為她們爭奇鬥豔也不過為了嫁個好兒郎,在家從父出門從夫,把自己一生寄托在彆人身上。
隻有六小姐是真正在過自己的日子,是在為生活奮鬥,與其說她逃難淪落鄉野,不如說離了京城,六小姐反而真正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她在這邊真挺好,少爺腦補的一番苦楚全然沒有,想當英雄救美人於苦海?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