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 113 章 血脈之親(1 / 1)

此次秦貞娘進宮, 仍舊是碧璽陪到宮門口,李吉接了人,一路送進了華陽宮。

昭貴妃身子抱恙, 正倚在貴妃榻上歇息,她穿了身茄色宮裝,膝上搭著淺綠色繡蘭草的小錦被,看秦貞娘穿著牙白色繡大紅楓葉的衣裳, 心裡不自覺地歎息一下, 她這輩子, 是穿不上那抹鮮亮的大紅色了。

秦貞娘恭恭敬敬行了叩拜大禮, 與前次進宮, 並無兩樣。

前些日子, 太後因著魯國公的事幾番向華陽宮找麻煩, 外頭薑家和秦家的事,又惹得皇後閒話許多, 對秦府,昭貴妃是有些微怨氣的。

此時見秦貞娘禮數周到,昭貴妃那些不快一下子消散無蹤, 她自己也知道人在世上身不由己的道理,想想自己夫君貴為天子尚不能隨心所欲,表妹這樣一個閨閣女兒, 又能如何。

再想想姑父做官和姑母為人,一向給華陽宮爭氣的,人總不能光記旁人壞處, 遇見事了就把人家的好處給抹去了,那成什麼了?

於是,昭貴妃的口氣一如既往地親熱:“自家人這麼多禮做什麼, 碧水還不扶貞娘起來?”

秦貞娘扶著碧水站了起來,先說句家常話:“娘娘,我前次回去,和平哥兒、安哥兒說了紀王殿下的事,小哥兒倆直吵嚷著要來找紀王殿下玩耍呢。”

昭貴妃微微一笑:“頊兒明年也滿四歲了,好開蒙讀書了,到時候叫兩個孩子來做伴讀,日日玩在一處就好了。”

她頓了一頓,隨手一指碧水:“早上吩咐小廚房給貞娘燉的三鮮豆腐魚湯可不能過了火候,你去瞧一瞧。”

秦貞娘知道下頭該說正事了,心裡不由得微微一提,飛快地抬眼看一看昭貴妃,又垂下眼簾。

昭貴妃原還想著敲打兩句表妹和姑母,免得再生事端,這時卻都抹過不提了,隻說一句外頭的玩笑話起頭:

“聽說,宮外的百姓們都傳遍了,說如今觀世音菩薩親自點了薑家和秦家的姻緣,是拆也拆不破的,皇上正想著給你們賜婚呢,隻不知你自己是個什麼意思。”

秦貞娘這多少天思來想去的就是這麼一件事,此時聽見昭貴妃提起,她不過稍一沉吟便答了:

“觀音慈心,可普度眾生,皇上金口,可使世事莫再變幻,臣女如今應娘娘一句,我願意。”

昭貴妃原還以為表妹會委婉些的,不意聽見這樣一句,稍一凝噎,皇帝前次與她說的私房話,猛地跳進了她的腦海裡:

“你四表妹看著與你一樣大方端莊,性子卻全不一樣,你是個細心謹慎的人,那丫頭,隻怕敢站起來把天捅個窟窿。”

原先昭貴妃在閨中時,自家這表妹不過是豆蔻之年,雖自幼得了姑母教養,性子卻是莽撞粗忽,遇見硬茬便要往後縮的,哪有什麼戳破天的膽子,不想如今姑娘大了,性子也全變了。

想一想表妹這些年經曆多少事,昭貴妃暗暗搖頭,又在心裡多些憐憫。

若是換個人將這些事都經一遍,隻怕是要發瘋,這孩子不光沒瘋,還敢當著皇帝替旁人求公道,也不知哪來的膽子和心氣。

她的模樣,不像閨閣姑娘,倒像大族宗婦。

聽說姑母如今在秦家說話很有分量,五、六兩位庶出表妹也是好的,或許因著是秦家後宅這些和睦,給了這孩子不少支撐。

昭貴妃想一想,似乎自己也從這裡頭得了些滋潤,心頭溫暖許多,微笑應下:

“既你答得這樣乾脆,那表姐就替你去求了皇上。”

她略停一停,終究還是叮囑一句:“往後可要好好的,千萬莫再任性了。”

後頭這一句雖是嗔怪,秦貞娘已是感激了,她知道自己前次那自梳兩個字,給家裡和昭貴妃帶了多少麻煩,此時昭貴妃不過是輕飄飄叮囑一句,有什麼受不得的。

寥寥數語說完正事,表姊妹倆又親親熱熱說得許多家常。

這一次出宮,昭貴妃隻賞了一隻喜字頭的金簪,分量不重,樣式也不新,碧璽看了,卻是大大鬆口氣。

血脈親情還是勝過了利益乾係,昭貴妃待娘家人,可真是沒得說的了。

她是楊氏心腹,以後要跟著秦貞娘出門的,自然知道薑少爺和自家姑娘的事,今日為什麼進宮,她心裡早已有數,如今見是皆大歡喜的結局,自然是喜氣洋洋。

待馬車開始走了,碧璽笑嘻嘻說一句:“過幾日就開考了,若是咱們姑爺能考個好名次,那可就好啦。”

秦貞娘發髻上戴了喜字簪,人倒比從前害羞了,聽了這一句,凶巴巴地瞪一眼碧璽:“你話太多了!”

碧璽掩口笑一笑:“姑娘這樣子,倒有些似五姑娘訓桃香,瞧著凶巴巴的,實際上一點也不嚇人。”她生怕主子惱了,連忙又扯一句旁的:“也不知老爺能不能趕回來送三少爺進考場的。”

“恒哥兒幾歲了,還能和孩子似的,爹娘不瞧著,便不肯做事了?”秦貞娘笑著搖搖頭,“不過,爹若是能趕回來送送他,是最好的。”

五月初九很快就到了。

有了前次的事,楊氏愈發提心吊膽,前一晚上一宿不曾睡好,好容易閉眼眯著,卻又被噩夢給驚醒了。

她夢見秦恒高中狀元,皇帝將金姨娘從鐵月庵給恕了出來,還賜了個一品誥命。

眾人勢利,都圍著金姨娘吹捧,連貞娘和薑啟文也上去沾些好處,她被秦覽趕去和瘋瘋傻傻的商姨娘作伴,商姨娘身上長滿虱子,咬得她渾身是血。

她將身上撓來撓去,正翻來覆去地捉虱子,忽地好似聽見什麼聲音,猛地驚醒,原來外頭已有了微微的天光。

側耳一聽,還是秦恒在外頭辭行,楊氏心中一動,出聲喚道:“恒哥兒。”

秦恒早上除開吃光自己要的那碗薺菜豬肉湯團子,還被月琴念叨著吃了粽子和定勝糕:“前次廚房給上房送了這個討口彩,太太便記在心裡,這次早早吩咐了要給哥兒送上的,哥兒好歹也要沾一沾唇。”

幸而那糕做得小巧,粽子也隻裹得指頭一般長,秦恒看一看碟子,一樣吃了一個,捧著個圓滾滾的肚子來上房辭行。

原以為還是靜悄悄磕了頭就走的,誰知嫡母卻出聲喚了自己。

秦恒心裡大震,他到此處並沒弄出什麼動靜,裡頭太太竟喚了自己,不是熬了一夜,就是整宿不曾睡好,無論哪一樣,都算是對自己這庶子儘心的了。

小丫頭打起門簾,秦恒進了屋子,站在明間恭恭敬敬喚一聲“母親”,等著聽裡間的楊氏要說些什麼。

楊氏是被噩夢所驚,才突然出聲喚了秦恒,這時秦恒當真進來了,她卻不知說什麼了。

這庶子由丈夫親自教養,自幼受聖人道理所教化,與那金姨娘和秦淑,為人再不一樣的,她擔心庶子反叛,還不如去擔心柯家的婚事。

六月份快到了,秦淑就要出門子了,這姑娘近來變著法地折騰,與秦恒的省事簡直是一天一地,楊氏也不知一條藤上怎麼結出甜和苦兩種瓜來,此時想想,血脈這東西,也有一半是作不得準的。

想了這些,楊氏輕輕吐出口氣,溫聲道:“貢院裡關上門了就不得出來,如今早晚涼,你可記得穿暖和些了?”

秦恒料想著自己要聽些諄諄教導,不曾想卻是問這個,他稍稍停一停,才答了話:“母親,我穿得暖和著呢。五妹她們給我新做的鬥篷,我都披著了。”

楊氏“嗯”了一聲,道:“你速速趕去考場吧,我這裡沒什麼要叮囑的了。”

秦覽緊趕慢趕,還是沒趕得上送兒子進考場,五月初九的下午,才趕到了金陵。

他原說的是五月中旬到家,心裡是指望能送兒子去貢院的,拚命趕得許多天都未曾趕得上,這時乾脆不回府了,差了信兒先送徐姨娘等人回家,自己整一整官服,往宮裡去述職了。

小太監送了信進內閣,還記得多說一句“秦大人風塵仆仆”,能在內閣行走的官,哪個是傻的,眾口一致,差人去禦書房回稟。

皇帝聽見秦覽連家都不曾回,心裡甚是欣慰,回頭對進良說一句,“今日科舉開考,也不一定要選什麼下凡的文曲星,能選些秦覽這樣的官,便很不錯啦。”

進良知趣地問一聲:“那,皇上是否召見秦大人?”

皇帝原本是沒這個意思的,進良問了,他也無可不可,點頭準了。

進良連忙出去,往內閣的議事廳裡傳了秦覽進禦書房。

秦覽也不意能麵見天顏,他不過是個四品官,連上朝的資格也沒夠得上,哪來機會見皇帝。

前次見皇帝,還是這位真龍天子在英王府時,請一幫硬骨頭清流吃飯,他因著與昭貴妃搭個邊,又略有些官聲,這才受邀在列,便是那時,照著官位算他也是沒資格的。

秦覽急急地趕了大半個月,麵色枯槁、形容憔悴,皇帝一見,竟愣一愣:“此去徽州,你倒當真是做了些事的,聽說,你一個月裡有二十五天都是住在河堤上的?”

這話秦覽自己卻是不曾說過的,他還沒笨到那個地步,自己急著向皇帝訴苦,這時聽了皇帝的話,長長一揖:“皇恩浩蕩,臣辦事不敢不儘心。”

“嗯,你的差事辦得不錯,既然回京了,且好好歇一歇,養足精神再替朕辦差。”皇帝又埋下頭去批折子,“你退下吧。”

秦覽原隻想在內閣的大人們麵前露個麵的,不曾想竟得了這樣大的好處,還能與皇帝說幾句話,於是心滿意足地行個禮,恭恭敬敬退了出去。

再進內閣的議事廳,上官們便對秦覽和藹許多,他們與一個四品的地方官無甚可談的,便問得許多徽州的事。

秦覽一一答來,條理甚清,原本有些人對秦覽頗有輕視之心的,此時皆儘收了去。

眾人都瞧出,眼前這位徽州河道雖不算文雅清貴,辦事卻當真踏實,也算是一位能臣乾吏,瞧在宮裡那位貴妃娘娘的份上,隻怕這一位的官位,還能再升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