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巡海級潛艇(1 / 1)

非洲建國記 詭術木偶 5153 字 11個月前

第436章 巡海級潛艇

1905年5月5日,馬普港。

海軍司令薛有福帶著一隊海軍士兵來到南華造船廠接收他們的新式艦艇,同時也要對新艦艇進行試航測試。

鄭廷襄滿麵笑容的迎了出來,薛有福同這位老同學寒暄了一陣,然後他們一行人進入了船塢之內。

船廠泊位上停泊一條長全長58米,寬3.8米,高6米,渾身漆黑形似雪茄的潛艇。

這艘艦艇是“巡海級”潛艇的首艘艦,並被命名為“巡海夜叉號”。

薛有福一行人站在岸邊,聽鄭廷襄介紹潛艇的數據。

“這艘潛艇的水下排水量495噸,采用雙層船殼,內殼是鋼製的耐壓艇體,保證潛艇在水下活動時,能承受與深度相對應的靜水壓力。

外殼是鋼製的非耐壓艇體,不承受海水壓力,內殼與外殼之間是主壓載水艙和燃油艙等設備。

這台潛艇裝備了2台900馬力的強勁柴油機和1台300馬力的蓄電池式電動機,水麵航速10.6節,水下航速4.6節,續航力3500公裡。

在這艘最新式潛艇的基礎上,國防委的總裝備處上報了改進型的設計圖。

通氣管可以幫助潛艇能夠在水下航行時,柴油機正常運轉。

而潛艇下潛時內部的呼吸問題,總裝備處的設計員隻能提供一種解決辦法就是高壓氧氣瓶。

航程大大增加的同時,還能搭載34名官兵。

東俄戰爭中沙俄海軍就把他們設計的“海豚號”潛艇用在了實戰,隻是這艘潛艇因為汽油揮發發生爆炸導致此艦沉沒。

這艘潛艇搭載的武器也大大增強,魚雷數量提高到8枚,分彆放在艇艏4具457毫米魚雷發射管和4個外置吊架中。”

潛艇自從達芬奇提出概念後一直經曆著緩慢的發展,到了19世紀潛艇的發展越來越契合實戰需要。

這份設計圖隻是在英國人的基礎上做了簡單修改,加寬加長。

尤其是內燃機的發明,是以各國在汽油機上麵開始發力研究,實驗證明汽油機成為潛艇的動力源完全可行,因此許多國家紛紛采用汽油機充作潛艇主要動力源。

總裝備處的設計員十分聽話的在潛艇上加裝了一根粗大的通氣管,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裝置重要性,隻是習慣性的服從石委員長的命令而已。

……

石委員長看過之後,提出在這艘潛艇上實驗一下“通氣管”的設計,以此保證潛艇在水下航行時柴油機也能工作。

……

而汽油機內燃機又無法解決汽油揮發性問題,這就導致了潛艇的研製陷入了停滯。

……

同時把動力換成了南華最新研發出的大功率柴油機,總體上來說還是可以的。

法國、英國和美國也都開始潛艇的研製工作,但是汽油機也有弊端。

這樣一來,柴油機既可以給潛艇提供動力又能給蓄電池充電,大大增加了潛艇的續航能力。

由於南華國一直扣著柴油機的發明專利沒有發布,是以全世界範圍內的主要海洋大國都沒有找到替代汽油機的動力源。

高壓氧氣瓶的弊端有兩個,一是搬運不方便,二是內外艙氣壓變化後很容易發生破裂。

1904年南華國同英國人談判中獲取了英國潛艇的研發成果,並從他們手中拿到了一艘“霍蘭Ⅵ”型潛艇。

石委員長看過報告後,指示總裝備處想辦法開發一種可以持續產生氧氣的設備:給出的方向是“氧氣生發板”或者“氧燭”。

這兩種解決辦法中,“氧燭”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化學中可以采用催化分解氯酸鈉做成的“蠟燭”,特彆適合於作化學氧自救器的啟動裝置。

氧燭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鈉,加熱到300攝氏度就能夠分解產生氧氣和氯氣。

這些反應中的副產品氯氣,可以與活潑的過氧化鋇等物質反應被吸收,再次產生氧氣。

理論上一支“氧燭”能讓40個人呼吸1個小時,由於會產生高溫,氧燭也有照明的作用。

至於“氧氣再生板”需要長期攻關,不過有了石委員長的指引,總裝備處有了研發方向,他們的研發工作就是走了捷徑。

……

聽完鄭廷襄的介紹,薛有福興奮的點了點頭,“多謝你了,老鄭。”

鄭廷襄嗬嗬一笑:“先彆著急謝我,咱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這艘潛艇的性能究竟如何,我們還需要實驗。

現在你的人可以上艇試航了。”

薛有福點頭轉向身後,對著少尉軍銜的年輕士兵喊道:“藍如龍。”

藍如龍今年二十歲,正是南華一代,他之前是炮艇艇長,在馬普守衛戰中經受過磨煉。

又在去年同二十多個士官一起去英國船舶學院進修過一年,學習過專業的潛艇駕駛。

這次試航任務,二十多個士官經過激烈競爭後,最終藍如龍脫穎而出。

他手下的士兵也經過潛艇駕駛特訓,他們都登上過從英國人那邊得到的霍蘭最新型潛艇。

藍如龍向前一步,端正的行了一個軍禮,大聲道:“到!”

“現在我命令你帶領手下士兵登上‘巡海夜叉號’參與試航任務,有沒有信心?”

藍如龍當即挺身立定,連同他身後的三十多名海軍士兵一起大聲回答道:“請司令放心,我們排保證完成任務!”

薛有福繼續詢問:“此次試航具有很大的危險性,你們怕不怕?”

藍如龍和他身後的士兵們繼續大聲回答道:“不怕,我們不怕!”

薛有福點頭,然後對著這些士兵行了一個軍禮,然後朗聲道:“登艇!”

隨著這聲命令下達,藍如龍率先進入潛艇,後續的士兵陸續進入潛艇內部。

……

“巡海夜叉號”潛艇上如同南華海軍艦艇一樣都安裝過了無線電通信裝置。

是以,藍如龍等人進入潛艇後關閉艙門,也可以同船廠指揮室進行通信聯絡。

由於船廠已經對潛艇進行過均衡實驗了,是以試航小隊不用再重複操作。

大排副黃麒走到藍如龍身邊大聲報告:“報告排長,我們已經各自就位。”

藍如龍點頭,“通訊員給指揮室報告,我們已經準備就緒。”

通訊員點頭,“是。”

不一會通訊員報告:“指揮室命令我們可以開始試航任務。”

藍如龍點頭,走到擴音喇叭口,對著擴音喇叭大聲下達命令:“出航!”

隨著命令下達,“巡海夜叉號”的主機點火,隨著巨大的噪音和震動過後,“巡海夜叉號”從船廠泊位開動,很快就開出了船廠水域。

藍如龍駕駛著潛艇來到了馬普灣海域後,沒有延遲他就命令通訊員電告指揮室,他們要開始下潛試航。

船廠指揮室立刻聯係港務管理辦公室,確定海灣入口處的深航航道沒有船舶進來後,船廠指揮室內薛有福司令點頭:“同意他們下潛!”

接到命令的藍如龍,大聲命令道:“‘巡海夜叉號’首次下潛實驗正式開始,現在開始下潛!”

很快浮遊的“巡海夜叉號”艇身逐漸下潛,很快就不見了蹤跡。

海麵上隻留下兩個裝置一個是潛望鏡,另一個就是通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