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共和國成立後最盛時擁有31萬平方公裡國土,人口超過300萬,其中有100多萬華人。
但是如今強大的蘭芳共和國隻剩下一座孤城,評選的首領也成了劉氏世襲。
而且東萬律如今的當權者劉阿生(一說劉萬辰)更是兩次複位,加之年老昏聵,蘭芳共和國更加沒有興複指望。
原時空1884年,劉阿生死亡,荷蘭人順勢占據了東萬律,拆毀了蘭芳公司總部。
因為懼怕清國怪罪,是以荷蘭人沒敢直接吞並蘭芳公司,另外扶持了傀儡政權掌控東萬律城。
等到1912年大清滅亡,荷蘭人直接吞並了蘭芳公司。
東萬律城建城甚早,但是成名卻是因為蘭芳公司。
到了現在這座熱帶城市仍舊充滿了生活氣息,穿行在其中甚至以為到了閩粵之地,客家話閩南語不絕於耳。
石錦堂立在馬上看著城門口懶洋洋的衛兵,他歎了口氣,直接讓葉世龍上前交涉。
不多時葉世龍回來告知,來到這裡就可以進城,不用通報。
石錦堂當即愣了一下,這裡的城防已經鬆弛如斯了嗎?
不過想想也對,若不是這麼鬆弛,也不會在兩年後,東萬律城輕輕鬆鬆的被荷蘭人打下來。
進入東萬律城,發現這裡的城建設施還很低,除了少量的磚瓦建築外,大部分的民居還是木製棚屋。
這地方的人們穿著大都是麻布衣物,棉布很少,人們穿著衣物的色彩也比較暗淡。
可能是因為這裡的生產力水平太過落後,也有可能是被荷蘭人封鎖的緣故。
總之,這裡的一切都讓人感到壓抑沉悶。
另外這裡的男人全都還留著辮子,他們依舊自認自己是清國屬民。
隨著深入城市,發現城市中心的磚瓦建築開始增多,石錦堂已經能夠看到了一些塔、殿建築。
葉世龍問了幾個人之後他們一行人來到了蘭芳公司的總長大樓。
這是一座有挑高寶塔頂的磚石建築,整體形製很複古,就是有些不倫不類。
估計是遭受了一些穆斯林風格建築的影響。
門口站立的衛兵精神多了,但是個頭不太高膚色也很黑。
他們看到馬背上的石錦堂的時候,臉上顯露出驚訝神色。
要不是石錦堂的膚色和麵容都和他們差不多,他們都以為石錦堂是一個洋人了。
葉世龍再次上前去通報,門口衛兵聽清楚了來人是“英國人”後都嚇了一跳,趕緊入內通報去了。
不多時就出來一個中年男人,這男人穿著長袍馬褂,生就一副苦相,眼袋很大,眼神暗淡。
這男人見到了石錦堂和葉世龍後立刻笑著拱手,“偏野小民李玉昌見過眾位貴人。”
聽到這個男人自稱李玉昌,石錦堂不禁打量了男人一陣。
原時空荷蘭人占領東萬律之後,就是他和另外一個首領梁路義組織民兵抗擊荷蘭人。
但他們的反抗行動,隻堅持了1年多時間,就被荷蘭人鎮壓了,此後蘭芳共和國成了曆史。
“談不上貴人,大家都是炎黃同胞,李先生不要客氣。”
李玉昌聽到石錦堂的話,心中微感溫暖,這個年輕貴人還挺好相處的嘛。
“幾位請隨我進去,我們大統製已經在等待諸位了。”
石錦堂把馬韁繩丟給跟隨的石明,然後率先進去了總長大樓。
一進門就看到一副畫像,上麵的人是一個白胡子老者。
畫像上麵有對聯,上聯:開拓東疆,千秋義氣做山河
下聯:破浪南來,一聲威震傳海圖。
橫批:氣貫九重
下麵還有一行小字:羅公芳伯之遺像。
石錦堂對著老者鄭重鞠了一躬,後麵跟隨的葉世龍等人也跟著鞠躬。
這番舉動倒是讓李玉昌的好感暴增,這個貴人確是個好相與的。
繼續前進,古色古香,到處都是紅木的家具以及金絲楠木的屏風,甚至博古架也是用紅木做的。
各處擺設的瓷器、玉石和字畫也大都價值不菲。
彆的不說光是這座房子裡的各種家具和擺件都值老錢了。
石錦堂一邊走一邊暗下決心,這些寶貝可不能便宜了荷蘭人。
走了好一陣,他們進入了一個寬敞的大廳,李玉昌對著石錦堂道:“貴客且請暫坐,我去請大統製。”
不多時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晃晃悠悠的從裡麵走了出來,李玉昌跟在一旁。
這個老者的年歲應該六七十歲,身上衣著雖然華貴,但款式依舊沒逃脫馬褂和袍子的樣式。
他身子枯瘦,臉頰凹陷,眼神黯淡無光,活脫脫的遲暮老人。
等到老者在主座坐定,李玉昌指著石錦堂對著老者道:“總長,這位就是英國皇家公司的總經理石錦堂,石先生。”
老者“哦”了一聲,沒了下文。
石錦堂對這個昏聵的老家夥沒什麼好感,但是這次來是談合作的,是以他大聲對著老者道:“劉甲太你好。”
聽到石錦堂的問候聲,對麵的兩人的表情都變了。
“甲太”是荷蘭人封給蘭芳公司大統製的官名,意思是華人首領。
但是荷蘭人封華人官,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嘲諷嗎,石錦堂到了這裡提此稱呼,好像就是前來打臉的。
劉阿生若真是有血性一點,石錦堂或許會對他改觀,誰知這劉阿生臉上變化也隻是一瞬間,他又恢複了之前的老態龍鐘狀態。
而李玉昌則是臉色驟變,對著石錦堂怒斥道:“在東萬律城,沒有‘甲太’,隻有大統製、大唐總長,請貴客謹記!”
石錦堂嗬嗬一笑,“抱歉,是我失禮了,我這次來是同貴公司談合作的。”
“合作,怎麼合作?”
葉世龍直接上前遞上了一份通商目錄,上麵的字體都是繁體字,不怕對方看不懂。
劉阿生年歲大了,眼睛花的看不清,遂遞給一旁的李玉昌。
李玉昌看到物品中有步槍子彈,臉上立刻顯出喜色。
他再仔細看了一遍,發現這些東西都是他們急需的。
遂湊到劉阿生耳朵跟前小聲稟報起來,等到二人稟報完畢,劉阿生的老臉上露出笑意,用蒼老的聲音慢慢道:“如此甚好,不知貴客需要我們這邊的什麼物產?
我蘭芳公司如今殘缺,物產貧弊怕是不能讓貴客滿意啊。”
石錦堂點頭,“確實蘭芳公司太過窮困,沒什麼好物產,不過你們這邊的勞力豐富,恰好是我南華公司急缺的。
是以我想在你們這邊招收勞力,去我公司地盤拓植。
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招人嗎,可以,太可以了,咱們這邊就是人多。”
李玉昌的話語中帶著歡欣之意,他們被荷蘭人圍困太久了,武器實在緊缺。
若是能同南華公司搭上線,日後武器源源不斷的運來,屆時就不用怕荷蘭人的欺壓了。
石錦堂對於這李玉昌的樂觀不太看好,荷蘭人應該不會讓他們高興太早的。
一旦荷蘭人提起抗議,南華公司就會“知錯就改”,直接從通商目錄中去掉武器。
“我會留下公司的人在這裡充當聯絡員,屆時也好方便貴公司同我們接洽,劉總長覺得可好?”
“嗯,可以,玉昌你去辦吧,一定要貴客們高興滿意。”
李玉昌連聲稱是,然後劉阿生緩慢起身,離去了。
接下來就是蘭芳公司副統製李玉昌帶著石錦堂等人在東萬律城裡選定了一處兩層小樓做聯絡處。
葉世龍就成了南華公司駐東萬律城的首席代表了。
臨行之前,石錦堂把葉世龍和曾澤叫到一起談話。
“把你們安置在這裡的目的有三:一是做好移民工作,
二是平時多多注意收集這兩處的情報工作,
三是積蓄力量,關鍵時候要能拿得出手,站得住腳。
這個東萬律城我們南華公司要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