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外界 一個誤打誤撞,一個主動出擊……(1 / 1)

蓮兒複仇記2 雍龍 2784 字 2024-05-01

坐落在宅院的一隅,窗外是一片整齊的綠地。一扇精致的木格窗,明朗清淨的環境,方寸之間儘顯素雅之境。一張寬大的紫檀木雕螭紋扁腿書案,案麵光潔如鏡,一塵不染。空氣中浮著淡淡的檀木香。一旁的矮幾上,擺著一個精致的雙麵刺繡台屏,和一個手工編織的鑲珠香囊。

啪啪啪……屋子裡安安靜靜,隻剩拍打泥片的聲音。楊啟誌正在書齋,對著麵前昔日製作紫砂壺的桌案,專心製一把壺。隻見那壺色澤古樸溫潤,在傳統仿古造型上加飾如意筋紋,身、蓋、頸、腹、鈕,錯落有致,骨肉亭勻。

“這泥料顏色好生特彆,像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全都融合在了一起。”身旁傳來一名衛兵的讚歎。那衛兵頭戴威武霸氣的鑲金盔帽,身著製作精良的圓領甲,顯出尊貴的軍官身份。

“造型簡潔飽滿,色澤溫潤如玉,寓意美好吉祥,一定又是一把好壺啊。果然大人一出手,就是非同凡響。”身旁又傳來另一名士兵的讚歎。

楊啟誌一邊精心打磨壺身,一邊樂嗬嗬笑道:“彆急彆急,做出來都是你們的,見者有份,刻字還可以給你們定製想要的款式……”

“大人對我們太好了。”軍官感動得眼睛裡快要冒出小星星,就差以身相許了。

由於當朝皇帝癡迷於紫砂壺,紫砂壺市麵價格一路飛升,更不用說楊啟誌府上還保存有往日的極品泥料,外加他在“王春華”指導下日益精湛的製壺手藝,以及他原本就精通的金石篆刻,他一出手,自然是必屬精品。

“哦,我差點忘了,”那軍官一拍腦瓜,從懷裡掏出一封信恭恭敬敬地遞上,“這是今日阿喜給大人的信件。”

楊啟誌滿意地笑了笑,拍了拍軍官的肩膀,接過信件。

……

與前世一樣,他又利用出色的製壺技藝,成功地賄賂了皇上派來看守王府的京軍,替他與外界聯絡,這一回,不但聯係上了王府被遣散的所有心腹侍從,還聯係上了昔日的老丈人——齊國公六世孫郭德庸,當今京營總督。

當初他並不是一個受寵的皇子,卻因為迎娶齊國公郭德庸之女為王妃,大大鞏固了自己的地位,雖然那夫人體弱多病,不到兩年就離世,但他與郭德庸這位老丈人時常聯絡感情,關係絲毫不減。

與前世一樣,他又逐漸與外界支持他的一黨得以聯絡,人們紛紛暗中響應。不同的是,王春華的叛變點燃了他的怒火,也徹底改變了他的行事風格。他不再如前世那般畏首縮尾、小心謹慎,也懶得再像前世那樣搞誘敵、暗殺那一套。

他有一個更大的計劃。不成功,便成仁。反正無論如何,下場還會比現在坐以待斃還慘嗎?

你們不仁,休怪我無義。他手中精心打磨著紫砂壺,心中卻是咬牙切齒。

內殿。房間裡安安靜靜,隻聽見皇上不時傳來的歎息聲。

皇上被李祥扶著,吃力地服下藥,顫顫巍巍問起麵前的“代兵部尚書”魏秉文,“最近平定‘四國同盟會思想入侵’的進展如何了?”

魏秉文支支吾吾,不敢開口。眼看皇上麵露怒意,這才畏畏縮縮道:“這……‘四國同盟會’的入侵近日擴散到了京城,城中源源不斷出現一批又一批的小字報,張貼於各處,打著‘紅河灣真相’的幌子,傳的儘是對成山王與陛下不利的謠言。”

皇上心中一凜。“什麼?‘四國同盟會’風波不僅未平,反而傳入京城?”

魏秉文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啊,這小報說得言之鑿鑿,煞有其事,民眾深信不疑,現在,許多人甚至自行轉發擴散,對我們抓捕‘四國同盟會’產生了極大阻礙……”

還沒聽完,皇上就開始吼:“不會調兵嗎?京軍七十二衛是吃白飯的嗎?”

魏秉文連忙下跪:“難處不是在於兵馬不夠壯大,而是在於,‘四國同盟會’專攻‘思想入侵’路線,現在更多的是京城的百姓自行轉發擴散謠言。如此一來,我們的敵人就不是‘四國’,而是整個京城的周國百姓啊。”

皇上一愣,也陷入了為難。近日他身子每況愈下,無法再起身上朝,李祥為他整理出的那些群臣奏議之中,也並無一人提出針對“四國會”的有效治理措施,他本就為此事為難不已。魏秉文這麼一說,等於直接把難題迎麵拋了過來。

一旁的李祥眼珠轉了轉,突然跪下道:“陛下,臣鬥膽,還有兩個人的智慧,臣以為可以‘人儘其用’啊。”

皇上一愣,“什麼?”

李祥道:“那二位被拘禁的皇子,不妨令其上書,就如何平定‘四國同盟會’一事提出商議。雖然他們可能有罪,但若能為國家出謀劃策,也算‘人儘其用’,陛下或許可以從他們的想法中得到靈感。”

皇上下意識反對,“他們是‘通敵案’的疑犯,怎能讓他們為此事出謀劃策!”

“正是因為他們是‘通敵案’的疑犯,在這關鍵時刻讓他們表態,或許能從中推測出誰是真凶也尚未可知……”李祥小心翼翼地說著,咽了口唾沫,“如果陛下覺得此法可行,臣這就安排下去,隻允許二人就平定‘四國同盟會’一事提出商議,臣也會全程監督此事,並親自審查他們的上書內容,確保不會出其他問題。”

皇上一愣,如果這樣的話,好像倒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李祥伏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抬頭看了皇上一眼,隻見皇上麵上怒色已然消去,陷入了沉思。

一旁的魏秉文愣愣地看著李祥,腦子裡飛速轉動,猜測著他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皇城一隅,成山王府。高大的圍牆上是精致的磚雕和石刻,仿佛一座堅固的堡壘。寬敞而莊嚴的庭院,青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彰顯了尊貴的地位。

不多時,李祥已來到成山王府,帶著皇上的旨意,正大光明地站在了楊啟光麵前,成為囚禁期間與楊啟光建立外界聯絡的第一人。

是的,通過這一招,李祥成功地幫楊啟光“脫困”了,楊啟光也通過李祥成功地與外界取得了聯絡。

這一切並非楊啟光指使,而是李祥做出的,認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皇上身體每況愈下,隻恐時日無多,而越是如此,掌握批朱大權的掌印太監李祥越是權力高漲。他很難不去思考,如果江山到了楊啟光或是楊啟誌手裡會是怎樣一幅景象。

楊啟誌這種精力旺盛的,如果當上皇帝,像太祖皇帝一樣事事親力親為,必然會砍掉屬於李祥的一部分權利。

而楊啟光與現在的皇帝性格十分相像,都愛玩耍,對朝中之事不管不問,跟著他,李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自己的權利。

至於就平定“四國同盟會”上書一事,反正最終的攔截權在李祥這裡,楊啟誌難道還能翻得了天?

成山王府上,李祥與楊啟光相視一笑,目光裡寫著心照不宣的默契。

兩人不知道的是,與前世不同,被“王春華”背叛的楊啟誌徹底走上了“黑化”路線,壓根沒打算就“四國會”一事上書。非但如此,京城那一批偽造“四國會”的小字報就是他的“傑作”。

此時此刻,他正在自己被囚禁的府上,一邊享受著仆人的捶背捏肩服務,一邊閱讀著齊國公郭德庸的信件,一邊露出滿意的神色,密謀起了下一步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