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險些栽跟頭的“根苗事件”過後,“蓮兒”雖然不明確“王春華”為何要幫她脫險,但也意識到身處劣勢,必須快刀斬亂麻。
這一次,毒殺五少爺王易、引發清涼峰李氏“滅門行動”的行動,她打算立即進行。
……
“我不要喝!我不要喝!不要喂我喝藥!救命啊!”
和前世的某一天一樣,這一天,遠遠地就能聽到臥病在床的五少爺王易大喊大叫的聲音。幾個丫鬟紛紛被吸引過來。
誰不心疼呢,才五歲的年紀,就因為蓮兒放錯藥材,害得他原本早就能痊愈的病變得雪上加霜,都已經一個多月了,還臥病在床。再加上最近“蓮兒”還在繼續給他的藥裡放微量還魂草,不知情的孫氏喂下去,導致這王易麵色越來越差,整日喊著渾身發冷,整個人都乾癟進去。
喂藥的孫氏也有些心疼。儘管這孩子是第四房妾室李氏所生。自從李氏與幼女王春蓉在“鳳舞九天事件”期間因為頂撞“蓮兒”被老夫人趕去了清涼峰堂姑家,現在一直是孫氏在幫忙照顧王易。
“我保證,這一劑藥是你最後一次服用了,我們馬上就會去請來最好的大夫給你重新醫治,重新配藥,今天,你隻需要再忍耐最後一次,就當是為了我,好不好?”
與前世一樣,孫氏重複著這套哄小孩的說辭。
在她反複確認這是“最後一次服藥”後,終於說動了王易,王易眼裡的恐懼減少了一點,他乖乖爬到了床頭,自覺端起那碗藥。皺著眉,捏著鼻子,一口氣往肚裡灌去。
王易超出年齡的懂事正讓孫氏驚訝又慚愧。卻不料,不多時,他小小的身子竟突然劇烈咳嗽起來,緊接著就是一口鮮血噴在地上。
孫氏倒吸一口涼氣,連忙扶住他,拿起毛巾為他擦拭口角的血跡。但他幼小的身體裡,似乎元氣已流失殆儘,靠在她懷裡軟綿綿的,不多時,眼睛也緩緩閉上了,連微弱的掙紮也沒有了。
孫氏大腦一片空白。王易確實被蓮兒害慘,但身體畢竟在逐漸康複中,怎麼可能突然就病逝呢?
她用力搖晃王易的身體,卻再也得不到任何回應。他的一雙小手也逐漸冷去,不管怎麼暖也暖不起來了。
……
如前世那樣,王厚德趕到現場,又急又氣,差點暈厥過去。
他本來兒子就少,女兒七個,兒子隻有五個。嫡長子王晏因“惡靈纏身”案腰斬,次子王景因被“蓮兒”栽贓玷汙紫藤、加之栽贓趙澧蘭偷人養漢,導致王厚德懷疑王景血脈,前陣子已經被逐出家門——當然,王厚德不知道王景已經被柱子殺害。現在,王家子嗣本來就隻剩三個,王昆、王昌已被證實不是做壺的料,幼子王易卻還在這時候中毒身亡。
因為“根苗案”,王厚德險些將整個楊氏宗族集體得罪,現在勉強好不容易緩了口氣,卻又遭遇此劫,這個本就危機重重的家庭簡直雪上加霜。
大夫又被叫來,理所當然地查出這碗剩餘的藥裡帶有還魂草之毒。“親手銷毀”那包根苗還魂草的孫氏,首當其衝成了頭號嫌犯,百口莫辯。
由於無人知曉“蓮兒”的重生,也就沒人想到具備投毒條件的“蓮兒”也具有作案動機,倒是孫氏向來與李氏不睦,照顧王易也心生厭煩,動機與條件都是妥妥的,不是頭號嫌犯是什麼?
接下來又進入前世軌跡——“蓮兒”不斷煽風點火,加速王厚德懷疑,然後將孫氏打成重傷後,扔去了曾經關押王春萍的柴房。
“蓮兒”的動作十分迅速,不多時,被趕去城郊清涼峰的李氏就收到了來自王家的匿名信。
薄薄的信紙,寥寥幾句字如此刺眼醒目——“孫氏在五少爺藥中摻入還魂草,致其毒發身亡,望速歸!”
李氏母女被老夫人趕去城郊清涼峰,本就一肚子憋屈窩火,王易是她在王家唯一的牽掛。現在聽聞這驚天噩耗,她渾身氣血頓時一股腦湧入腦海,當即抄起一把鋥亮的大鐵斧,騎上院子裡王厚德堂姑堂弟的馬,就要殺回王家複仇。
與前世一樣,王春蓉在李氏的馬後頭哭著喊著追著,堅持要跟母親一起回去,不願獨自留在這荒山野嶺受苦。哭喊之聲驚動了王厚德兩個堂姑堂弟張龍、張虎,二人凶神惡煞地追上來,眼看就要將王春蓉拿住一頓暴揍。
眼看身後的女兒即將被揍,李氏再也忍無可忍,勒馬調轉頭來,衝回院中,抄起手裡的大鐵斧就給了張龍、張虎後腦勺一記,兩個壯漢當場倒地暴斃,腦漿滿地。
事到如今,李氏再無退路,隻能帶著幼女王春蓉,騎上馬匹,直奔王家複仇而去。
另一頭的王宅,重生的蓮兒也正細細盤算著前世的時間進度。
這一次,須得十分精確,才能掐準李氏殺回王家的時間節點,不能出半點差池。沒辦法,誰叫王家剩下的活人變多,李氏又隻有一個人,像前世那樣一口氣殺光不太現實。蓮兒必須用這個辦法,才能幫助李氏將王家一口氣滅滿門。
馬上,差不多是時候了。
麵前的台子上,放著一把剛剛製作而成、晾乾、尚未入窯的紫砂壺生坯。由於尚未燒製,顏色尚有幾分黯淡,但絲毫不掩它的王者氣質。
莊重的紫泥色,沉穩的底盤,大氣的造型,彰顯出君臨天下的分量。蓮兒想象著,當它放在皇上的雕花楠木書案上,是怎樣的場景。
這把壺,曾是前世何季勳之子何瑞康的創意,今世沒有何瑞康,她耗時多日,才終於將其打造而成。再結合他錦上添花的篆刻,這將是一把當朝絕無僅有的“絕世好壺”。
嘴角浮起一絲冷笑,“王春華”望著這把壺,計算著李氏殺回王宅的時間。
……
“大小姐的‘絕世好壺’製成了!”
“她叫大家去柴房前的空地上集合,她要給大家展示並介紹這把好壺!”
“她果真得以神授,短短時日,又製成一把好壺!”
“聽說這把壺即將與周浦王合作,獻給聖上呢!現在還是生坯,待會拿的時候,可要小心點!”
“快去圍觀吧!”……
得知大小姐王春華的好消息,丫鬟們奔走相告,轉眼,王家尚且健在的人口,紛紛主動聚集在關押孫氏的柴房門前的空地。
至於為什麼要定在這裡集合,理由也十分容易解釋:其一,製壺間麵積太小,無法容納一眾人馬;其二,製壺間位於許多下人無法涉足的後院,將地點定在柴房門口,就能讓所有的下人都一睹“絕世好壺”的風采。
再加上“王春華”現在地位炙手可熱,又是“惠南縣君”,又是“準王妃”,又是三位皇子的師父,然後經過“根苗事件”,王厚德、老夫人對她像孫子見了老祖宗一樣畢恭畢敬,她吩咐什麼,誰還敢不聽?
短短一會功夫,人們紛紛聚集在了這裡。
前世,趙澧蘭在這時候,由於“根苗事件”,處於被禁足、禁食的狀態,今世,她雖然還魂草之毒尚未痊愈,但在聽說女兒製成了“絕世好壺”之後,仍然喜出望外,拖著孱弱的病體來到了柴房門口。
距離李氏殺回王宅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遠遠望著人群越來越聚集,“王春華”盤算著時間,嘴角掛著一絲冷笑,悄無聲息地走向西北麵的側門附近,躲在一間無人的雜物間裡。